馬的成語故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成語吧,成語的語言文字是非常深奧的,含義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成語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馬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馬的成語故事1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于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么。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鼻Ю锺R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云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了。
馬的成語故事2
“車水馬龍”這則成語是從馬太后詔書中的話簡化而來,它形容車馬往來繁華熱鬧的場景。
這個成語來源于《后漢書。明德馬皇后紀》,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倉頭衣綠,領袖正白,顧視御者,不及遠矣。
東漢名將馬援的小女兒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紀很小時就操辦家中的事情,把家務料理得井然有序,親朋們都稱贊她是個能干的人。
十三歲那年,馬氏被選進宮內。她先是侍候漢光武帝的皇后,很受寵愛。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劉莊即位,就是漢明帝,馬氏被封為貴人。由于她一直沒有生育,便收養了賈氏的一個兒子,取名為劉旦。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對她非常寵愛,她被立為明帝的皇后。
馬氏當了皇后,生活還是非常儉樸。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鑲邊。一些嬪妃朝見她時,還以為她穿了特別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極普通的衣料,從此對她更尊敬了。
馬皇后知書識理,時常認真地閱讀《春秋》、《楚辭》等著作。有一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給她看,并問她應如何處理,她看后當場提出中肯的意見。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預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動去談論朝廷的事。
明帝死后,劉煌即位,這就是漢章帝。馬皇后被尊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據一些大臣的建議,打算對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關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規定,明確地反對這樣做,因此這件事沒有辦。第二年夏天,發生了大旱災。一些大臣又上奏說,今年所以大旱,是因為去年不封外戚的緣故。他們再次要求分封馬氏舅父。馬太后還是不同意,并且為此專門發了詔書,詔書上說:“凡是提出要對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獻媚于我,都是要從中取得好處。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關系?要記住前朝的教訓,寵貴外戚會招來傾覆的大禍。先帝不讓外戚擔任重要的職務,防備的就是這個。今后,怎能再讓馬氏走老路呢?”詔書接著說:“馬家的舅父,個個都很富貴。我身為太后,還是食不求甘,穿著簡樸,左右宮妃也盡量儉樸。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下邊做個樣子,讓外親見了好反省自己?墒,他們不反躬自責,反而笑話我太儉省。前幾天我路過娘家住地濯(zhuo)龍園的門前,見從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請安的,車子像流水那樣不停地駛去,馬匹往來不絕,好像一條游龍,招搖得很。他們家的傭人,穿得整整齊齊,衣眼綠色,領和袖雪白,看看我們的車上,比他們差遠了。我當時竭力控制自己,沒有責備他們。他們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為國家憂愁,我怎么能同意給他們加官進爵呢?”
馬的成語故事3
秦始皇于統一全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來榮成成山頭拜日途中,聽說花斑彩石是女媧補天時遺落的神石,能保佑江山穩固,便專程禮拜花斑彩石。當時他率領萬馬千軍,沿著修好的專用馳道,直奔花斑彩石所在處,恭敬而拜;爻蠊皇率氯缫猓煜绿,便龍顏大喜,讓百官做詩慶賀。當時便有術士徐福(就是后來出海求仙不歸的徐福老先生)詩曰:“萬馬千軍御馳道,始皇拜石得成功!笨上М敃r這首文采一般的賀詩沒得到秦始皇的青睞和眾人的喝彩。但花斑彩石所在的附近沿海卻因此稱之為“馬道”。
“馬道”地名的出處一是秦始皇曾率萬馬千軍到此拜石,二是秦始皇東巡所修馳道由此經過。一直到了元朝,著名大作家關漢卿慧眼識寶,由“秦皇拜石”的典故創造出了“馬到成功”這個成語,他在《五侯宴》這部作品中第一次提到他創造出了“馬到成功”這個成語。
由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現在已成了人們最喜愛的成語之一,
馬的成語故事4
古時候,在我國北方的邊城住著一位老人,大家都喜歡叫他“塞翁”。
塞翁飼養了一匹壯馬。一天,馬走失了,鄰居們都來寬慰他。他笑著說:“怎么知道這不是福呢?”幾個月后,走失的馬回來了,身后還跟著一匹好馬!鄰居們都來祝賀。塞翁說:“怎么知道不能成為禍呢?”果然,他的兒子騎馬時跌斷了一條腿。鄰居們又來勸慰他。塞翁說:“怎么知道這不是福呢?”一年后,打仗了。村里的青年人都被強征入伍,十個有九個死在戰場上。只有他跛腳的兒子留在了家里,保住了一條命。
塞翁失馬,比喻壞事有時反而可以變成好事。
馬的成語故事5
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里走出山谷。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么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于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饼R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后終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馬的成語故事6
伯樂本來的名字叫孫陽,他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很會辨別馬匹的好壞,是著名的相馬師,所以人們叫他伯樂(天上星宿名稱,傳聞專管天馬)。有一次,伯樂經過虞阪,眼睛一亮,看見一匹千里馬;但是這匹馬卻被人當成劣馬,用來拉車。伯樂覺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淚如雨下。這匹馬彷佛也知道伯樂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連連嘶叫起來。伯樂有一個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會相馬。有一次,他找來了一匹駿馬,告訴秦穆公說這是黃色的雌馬。秦穆公牽來一看,卻是一匹栗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對伯樂說:“方九皋連雄馬、雌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馬的好壞呢?”伯樂不以為然,他認為方九皋看重馬的內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聽了,再牽出馬仔細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馬,這就是“伯樂相馬”的故事。
馬的成語故事7
殷仲堪、桓玄、顧愷之三人都是東晉名士,他們關系密切,經常聚在一起聊天。
殷仲堪是陳郡(今河南淮陽)人,曾經擔任荊州刺史。仲堪是個孝子,有一年,父親得了重病,他衣不解帶在病榻前服侍。一天,他見父親被病魔折磨得形容枯槁,不由得潸然淚下,待伸手去拭淚時,忘記了手中還有藥,藥不慎進了眼睛,從此他的一只眼睛就瞎了。殷仲堪待人熱情,喜歡結交朋友,家中經常高朋滿座。
桓玄是東晉名將、南郡宣武公桓溫之子;笢厮罆r,桓玄才七歲,他替父親守孝三年期滿時,府州文武官員前來向他的叔父桓沖辭行;笡_撫摸著桓玄的頭說:“這些都是你父親的老部下呀!”桓玄聽了淚流滿面。那些官員都感到非常驚異,覺得這個孩子不可等閑視之。長大后,桓玄身材魁梧,氣壯聲宏,多才多藝。受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不少名士都極力想和他結交。
顧愷之,字長康,東晉杰出畫家。興寧二年(公元364年),顧愷之在建康城西南的瓦官寺作壁畫,繪維摩詰像。維摩詰居士是佛教信徒中在家修行的典范,一向被視為繪畫的難點,顧愷之卻憑著精湛的畫技把他畫得惟妙惟肖。這事在當時引起轟動,為他博得了“才絕、畫絕、癡絕”的美名。他曾經擔任過桓溫的參軍,深得桓溫的信任;笢厮篮,他又擔任殷仲堪的'參軍,與桓玄、殷仲堪來往甚密。
這天,桓玄、顧愷之相約來到殷仲堪家里。坐定后,他們開始喝茶閑聊,先是談些自然界的景象,后來有人提出講故事比賽,誰講的最驚險,誰就算贏。大家都點頭同意。
桓玄最先說:“矛頭淅米劍為炊!边@話的意思是:用長矛的尖頭淘米,用劍燒火做飯。殷仲堪接著說:“百歲老翁攀枯枝!币馑际钦f一位年紀很大的老翁懸掛在一棵干枯的樹枝上,自然險得很。這時旁邊有人又接著說了一句:“井上轆轤臥嬰兒。”井臺的轆轤上睡著一個嬰兒,聽起來更險。顧愷之見輪到自己了,不慌不忙地說:“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睉倏皣樍艘惶,下意識地想到自己瞎了的那只眼睛,脫口而出:“!這太可怕了!”
“矛頭淅米劍為炊、百歲老翁攀枯枝、井上轆轤臥嬰兒”確實已經夠兇險的了,但顧愷之的“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更是險到了極致。后人就用“盲人瞎馬”比喻一個人面臨巨大的危險而不自知。這個故事的啟示意義不言而喻。我們不論做什么事,動手之前都應該仔細謀劃,要不然就會像“盲人瞎馬”一樣面臨兇險。
馬的成語故事8
唐朝的開國大將秦瓊,曾參加河南的瓦崗起義軍,是李密的驃騎親將。
瓦崗軍覆滅后,秦叔寶又為李世民所羅致,逐步成為高級將領。
秦瓊在民間有很大的聲望,不少說書的人都很重視他在書中的藝術渲染作用。
原因是有兩部小說《隋唐演義》和《說唐》,都特別強調秦叔寶。在《隋唐演義》與《說唐》里,都有“秦瓊賣馬”的故事,說的是秦瓊在潞州落了難,窮得連飯店錢也付不出。先是典押了隨身的兵器金雙鋼,后來逼得連自己的坐騎黃膘馬也賣了?墒侨嗽诘姑沟臅r候,樣樣不順心,連馬也沒有人要,幸而遇見了一位賣柴的老者,動了同情心,指引秦叔寶說:“這西門15里外,有個二賢莊,在上主人姓單號雄信,排行第二,人稱他為二員外,要買好馬送朋友!鼻丨偩寐劼褐輪涡坌诺拇竺,就由這位老者介紹到二賢莊,與單二員外見面。
秦瓊羞于說出真名實姓,只稱姓王,拿了馬價而去,后來單雄信從別人口中,獲知賣馬的人,就是山東濟南府的秦瓊,便立刻追趕,捧著秦瓊的臉說:“叔寶哥哥,你真的想殺了單通也!彼浴墩f唐》里的秦瓊,簡直和“水淋”里的宋江一樣,到處受英雄豪杰的崇拜。
馬的成語故事9
東晉畫家顧愷之和桓玄,與荊州刺史殷仲堪是至交好友。有一天,他們三人在一起喝酒閑談。席間,有人提議在座的人各自用一句詩說出一件最危險的事情。
桓玄搶先說道:“矛頭淅米劍為炊!币馑际钦f:用長矛的矛頭淘米,用寶劍的劍口撥火。這自然是危險的事。
殷仲堪接著吟詠道:“百歲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說:有百歲的老年人,爬在一根干枯的樹枝上。自然這比上句又危險一些了。
顧愷之接著說:“井上轆轤臥嬰兒!币馑际钦f:水井的轆轤上躺臥著一個嬰兒。殷仲堪和桓玄都稱贊顧愷之的詩句強過自己。
這時,殷仲堪手下的一個參軍,他也湊上去說了一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這位參軍的話剛說完,殷仲堪震驚地幾乎從座席上跳起來:“這太危險了!盲人騎瞎馬,又是半夜臨深淵,那肯定要掉下去的!
桓玄和顧愷之看看殷仲堪,忍不住失聲笑了起來。原來他已有一只眼睛失明,所以對“盲人瞎馬”之類的事,最有感觸。
后人就以“盲人瞎馬”這個成語,比喻亂闖瞎撞,非常危險。
馬的成語故事10
漢朝時期,有個叫趙廣漢的人曾經在郡縣做過小官吏,他對所屬地區的情況知道得很詳細,甚至連下屬偷偷收取好處的情況也一清二楚。他做人做事很有一套,他喜歡用“鉤距”的方式去掌握情況。所謂鉤距就是想知道馬的價格,就先問狗的價格,再問羊的價格,然后又問下牛的價格,最后再問到馬的價格,通過這樣一種相似的比較來知道自已想要知道的東西。有一回郡里一位有錢人被人綁架后向他的家人勒索要錢,趙廣漢沒過一會就帶人找到了綁匪家里,他警告綁匪不要撕票并讓他們向官府自首,兩個綁匪看趙廣漢這么快就找到自己也嚇壞了,趕快出來自首請罪。后來趙廣漢叫監獄里的獄卒給他們好吃好喝,等到這兩人被處以死刑的時侯趙廣漢還為他們準備好了后事的物品,兩個綁匪知道以后說道:“死無所恨!”趙廣漢治事條理清楚,以理服人,轄區百姓對他一直都是百般稱贊。
馬的成語故事11
戰國時期,靠近北部邊城,住著一個老人,名叫塞翁。塞翁養了許多馬,一天,他的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說這件事,跑來安慰,勸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了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會帶來什么福氣呢。”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里覺得很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過了幾天,丟失的馬不僅自動返回家,還帶回一匹匈奴的駿馬。
鄰居聽說了,對塞翁的預見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而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么福氣,也許惹出什么麻煩來!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么,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编従觽冇X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么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
馬的成語故事12
春秋時,晉國聯合齊魯等國一齊伐秦。晉國大將荀偃任三軍統帥,指揮聯軍。聯軍人多心雜,到了涇水邊誰也不肯先渡河。之后魯軍帶頭泅渡,聯軍才隨后跟上。
秦軍為了阻止聯軍渡河,悄悄在河里投下毒藥。聯軍飲了河水,大批士兵中毒身亡。于是,人心惶惶,聯軍亂作一團。幾天后,聯軍才渡過涇水在榆林扎營。
荀偃下令道:“明天雞鳴出兵,唯余馬首是瞻!”聯軍說:“干嗎都要跟著荀偃的馬頭跑呢!”荀偃哭笑不得,只好隨他們各行其是。
唯:只準。余:我!榜R首是瞻”:看著馬頭行事,馬到哪里,兵到哪里,服從指揮。
馬的成語故事13
“塞翁失馬”是一則寓言故事,語出《淮南子人間訓》。它是為闡述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禍福倚伏觀服務的。
東漢班固的《通幽賦》,有一句“北叟頗知其倚伏”的話,即提示了它的寓意。靠近邊塞的地方,住著一位老翁。老翁精通術數,善于算卜過去未來。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馬,無緣無故(大概是雌馬發情罷)掙脫羈絆,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鄰居都來安慰他,他心中有數,平靜地說:“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幾個月后,那匹丟失的馬突然又跑回家來了,還領著一匹胡人的駿馬一齊回來。鄰居們得知,都前來向他家表示祝賀。老翁無動于衷,坦然道:“這樣的事,難道不是禍嗎?”老翁家畜養了許多良馬,他的兒子生性好武,喜愛騎術。有一天,他兒子騎著烈馬到野外練習騎射,烈馬脫韁,把他兒子重重地甩了個仰面朝天,摔斷了大腿,成了終身殘疾。鄰居們聽說后,紛紛前來慰問。老翁不動聲色,淡然道:“這件事難道不是福嗎?”又過了一年,胡人侵犯邊境,大舉入塞。四鄉八鄰的精壯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參戰,死傷不可勝計?拷吶木用,十室九空,在戰爭中喪生。惟獨老翁的兒子因跛腳殘疾,沒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殘年余生。因此福能夠轉化為禍,禍也可變化成福。這種變化深不可測,誰也難以預料。
宋魏泰《東軒筆錄失馬斷蛇》:“曾布為三司使,論市易被黜,魯公有柬別之,曰:'塞翁失馬,今未足悲,楚相斷蛇,后必有福!标懹巍堕L安道》詩:“士師分鹿真是夢,塞翁失馬猶為福!焙笥职l展成為“塞翁失馬,安知非!保比痰民R,焉知非禍,”頻頻出現于文學作品或日?谡Z中,或用來說明世事變幻無常,或比喻因禍能夠得福,壞事能夠變為好事。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好事與壞事,這矛盾的對立雙方,無不在必須的條件下,向各自的相反方向轉化。
馬的成語故事14
秦國國君穆公問伯樂:你的家族有能相馬的人嗎?伯樂回答說:我的后輩都是下等的才能。于是推薦了九方皋。穆公召見了他,讓他出去找馬,三個月后他回來說:已經找到了,在沙丘。穆公問是什么樣的馬?九方皋回答說是黃色的母馬。結果穆公派人去取那匹馬的時候發現是黑色的公馬。
穆公很不高興,對伯樂說:您推薦的相馬人連顏色公母都分不清,還能知道什么馬?
伯樂喟然嘆息道:九方皋相馬的技藝已經是我所不能比擬的了。他發現馬的精髓而不管其它,關注馬的內在而忘記了馬的外表;看見就應看的方面,忽略了不重要的。像九方皋這樣的相馬人,比最好的馬都還要寶貴啊。
馬到了后,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馬的成語故事15
東漢時,有一個人叫張奐,字然明,敦煌酒泉(今甘肅安西)人。張奐年輕時曾外出游歷,拜太尉朱寵為師,學習《尚書》。后來,漢桓帝向天下征召人才,得知張奐為賢良之才,授予他議郎之職。
漢桓帝永壽元年(公元155年),張奐出任安定屬國都尉。他剛到任時,南匈奴首領率七千余人進犯美稷(古地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老百姓苦不堪言。境內的東羌部落在南匈奴的誘迫下也蠢蠢欲動,準備叛亂,欲與南匈奴相呼應。
當時,張奐手下只有二三百人,且都老弱病殘,明顯處于劣勢。但張奐聽說南匈奴進犯的消息后,即刻就要披掛鎧甲出發迎擊,欲和來犯之敵拼個你死我活。張奐手下的軍吏爭先恐后地跪倒在地,勸阻他說:
“將軍,您不要一時沖動,以我們這二三百人去抵擋匈奴大軍,豈不是以卵擊石?況且還有羌人部落在后方虎視眈眈,我們還是等援兵到了再商議吧!
張奐沒有聽從手下的勸阻,毅然把軍隊開駐到長城附近,下令召集老百姓當兵,并派大將軍王衛招撫東羌部落,占領龜茲,切斷了南匈奴與東羌部落的聯系。
東羌人部落最終擺脫了匈奴的控制,投靠了張奐,并與他齊心協力共同抗擊匈奴,接連打了幾仗,擊潰了匈奴軍隊。匈奴首領十分惶恐,率領部眾向張奐投降,邊界恢復了往日的安寧。
羌人首領十分感激張奐的恩德,獻給他二十匹馬。羌人先零部落的酋長又贈給他八枚金耳環。張奐先接受下來,然后把軍中主簿叫來,當著諸羌人首領的面,以酒酹地發誓說:
“保護百姓不受侵擾,是本官的職責,我身受朝廷的俸祿,就要為國家分憂。即使馬像羊那么小,也不要牽入我的馬廄;即使金子像谷粒那樣小,也不能裝進我的懷里!
于是他命令主簿將馬匹和金子如數歸還給羌人。
羌人性情貪婪,卻十分尊重清廉的官吏。此前,安定屬國的八任都尉都貪圖錢財,魚肉百姓,羌人和當地居民對這些貪官污吏恨之人骨。張奐到任后,廉潔公正,以身作則,因此他的威望很高,贏得老百姓的尊重和愛戴。當地的社會風氣也為之一新。
后來,“馬不入廄”這一典故,用來形容官吏清廉從政。
【馬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馬的成語故事11-14
關于馬的成語故事:馬踏飛燕11-05
馬的成語故事作文10-20
與馬相關的成語故事07-21
關于馬的成語故事精選10-28
「精選」有關馬的經典成語故事11-02
馬當先成語故事11-19
關于馬的經典成語故事12-13
馬的寓言或成語故事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