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通用28個)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成語吧,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語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1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2
乘龍佳婿
春秋時期,秦穆公特別疼愛她的的女兒弄玉,秦穆公很想給她找一個好夫君。弄玉生得一副花容月貌的樣子,而且特殊會吹笙,有天晚上,弄玉楚里看到一位俊男在他的繡樓前吹著簫,這位男子來到弄玉面前溫順地她說:“玉帝命我來跟你成婚,時間就在八月十五中秋節的那一天,我就在太華山上住。”男子說完又吹起了玉簫。弄玉其次天把昨每天的`楚跟秦穆公說了,秦穆公聽了后便立刻命人到太華山去找到了那個吹玉簫的男子,原來他的名字叫蕭史。秦穆公見到蕭史后感到很滿足,于是弄玉跟蕭史便在中秋這一天結為了夫妻。后來他們的生活過得美滿幸福。就這樣日子很快過了半年,有一天弄玉跟蕭史在一起吹簫、笙,突然有一條赤龍和彩鳳飛落在蕭史的身邊,簫史這時對弄玉說道:“我是天上的神仙,不能在人間長留,現在必需回到天庭去了。”弄玉不想與簫史分別,于是二人一起去跟秦穆公正別,秦穆公無法違反天意只能讓夫妻二人回到天庭。于是蕭史乘著赤龍弄玉駕著彩鳳向天庭騰空而去。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3
聞雞起舞
【典故】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于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釋讀】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4
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便專程派人去請。
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了兩個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生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另一個小孩說道:“這沒什么可怕的,我躲到肓的上面,你躲到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藥,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一會兒,秦國的'名醫到了。名醫診斷后,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不到,吃湯藥,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術真高明啊!”說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
“病入膏肓”這則成語,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也常用來比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5
宋國有個賣酒的人,為了招來生意,他總是將店堂打掃得干干凈凈,將酒壺酒壇酒杯之類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門外還要高高掛起一面長長的酒幌子,上書“天下第一酒”幾個大字。遠遠看去,這里的確像個會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卻很少有人問津,常常因賣不出去而使整壇整壇的酒擱酸了,最終變質了,十分可惜。
這個賣酒的宋國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鄰右舍請教這好的'酒竟然賣不出去的原因。鄰居們告訴他:“這是因為你家養的狗太兇猛了的緣故。我們都親眼看到過,有的人高高興興地提著酒壺準備到你家去買酒,可是還沒等走到店門口,你家的狗就跳將出來狂吠不止,甚至還要撲上去撕咬人家。這樣一來,又有誰還敢到你家去買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著發酸變質啊。”您看,一匹惡狗看門,就能把一個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這樣門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個國家讓壞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門,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顛倒,社會腐敗,百姓遭殃。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6
戰國時期,齊威王不理朝政,經常通宵沉溺在酒色中,很多諸侯趁機侵擾,國家處于危亡之際。大臣們誰也不敢規勸,只是干著急。齊國有個叫淳于髡的人,他說話詼諧善辯,喜歡用隱語、微言諷諫威王的過失。
有一次,楚國大規模發兵侵犯齊國,淳于髡奉命請來了趙國的精兵來救援,楚軍當夜撤回。齊威王非常高興,設宴慶祝淳于髡請兵有功。宴飲中,齊威王問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說:“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
齊威王覺得淳于髡的話很奇怪,就問他:“此話怎講?”
淳于髡回答說:“像今天這樣,喝大王賞賜給的酒,旁有執行酒令的執法官,后有御史官,我一邊喝酒,心里一邊在害怕,所以喝一斗就醉了。”
齊威王頗感興趣地問:“那么喝一石呢?”淳于髡回答說:“假如遇到久別的朋友,邊喝酒邊談笑,這樣可以喝八斗、一石了。所以說飲酒過分,就會昏亂失禮,行樂到極點就會轉化為悲哀,天下的'事都是這樣。”
齊威王知道淳于髡是在委婉規勸他,于是取消了通宵達旦暢飲的惡習。“樂極生悲”這一成語,形容快樂到極點轉而發生悲哀的事情。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7
狐假虎威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為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么。 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貍正在散步。
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于 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只狐貍吃進肚子里的時候,狡黠的狐貍突然說話了: ‘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 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老虎聽了狐貍的話,半信半疑, 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貍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里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 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
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 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
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貍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么,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 嗎?那么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 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
于是,狐貍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著。
他們走沒多 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貍后 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貍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 但他并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貍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
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 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
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藉著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著職務上的權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8
匹夫之勇:
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勝,在吳國囚禁三年,受盡了恥辱:回國后,他決心自勵圖強,立志復國。
十年過去了,越國國富民強,兵馬強壯,將士們又一次向勾踐來請戰:“君王,越國的四方民眾,尊敬您就象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樣。現在,兒子要替父母報仇,臣子要替君主報仇。請您再下命令,與吳國決一死戰。”
勾踐同意了將士們的請戰要求,把軍土們召集在一起,向他們表示決心說:“我聽說古代的賢君不為士兵少而憂愁,只是憂愁士兵們缺乏自強的精神。我不盼望你們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英勇,而盼望你們步調全都,同進同退。前進的時候要想到會得到獎賞,后退的時候要想到會受處處罰。這樣,就會得到應有的.賞賜。進不聽令,退不知恥,會受到應有的懲處。”
到了出征的時候,越國的人都相互鼓勵。大家都說,這樣的國君,誰能不為他效死呢?
由于全體將士斗志非常高漲,最終戰勝了吳王夫差,滅掉了吳國。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9
賈寶玉偷聽到林黛玉的`《葬花詞》后,心里十分悲涼,他追上林黛玉想問個究竟,心里想自己對他已經很不錯了便說:“憑我心愛的,姑娘要,就拿去,我愛吃的,聽見姑娘也愛吃,連忙干干凈凈收著等姑娘吃。”林黛玉低頭不語。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10
巧取豪奪
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元暉),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于作畫,尤其喜愛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歡喜得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畫交換。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就往水里跳,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領,便是能模仿古人的畫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描摹。后來他把真本留下,將摹本還給別人,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直至過了好些日才來討還原本。米友仁問他怎么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畫品,很少被人發覺。他經常千方百計向人借古畫描摹,而摹完以后,總是拿樣本和真本一起送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由于他模仿古畫的技藝很精,主人往往把模本當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
米友仁是一個有才能的藝術家,值得人們敬仰,可是他用那種模仿假本換取別人真本的.行為,卻是為人鄙棄和不齒的。所以有人把他這種用巧妙方法騙取別人真本古畫的行為,叫做“巧偷豪奪”,后來的人引申成“巧取豪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人用不正當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應得的財物。“巧取”,騙取也;“豪奪”,搶占也。而用此種方法攫取財物,也往往便利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奪,故所得多多”(見《清波雜志》)之語。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騙取無知的人的財物,這便是“巧取豪奪”了。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11
下馬作威
西漢時期,有個達官貴人家的少年名叫班伯,他常常在皇宮里出入,皇帝對他很是喜愛。那時侯定襄有石家、李家對朝廷非常不敬,他們常常對地方上的官吏們下手,定襄的治安特別的差,百姓都是人心惶惶過不上安居樂業的生活。班伯知道后便懇求去定襄做官。定襄的土豪劣紳們聽說來了新太守,想新官上任定是雷厲風行,在當地來個下馬威,于是他們把犯了罪的人都藏起來,靜觀其變。班伯上任后把這些惡貫滿盈的'豪紳們請到一起來,對他們說道:“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長輩,以后有事還望大家鼎力相助,我班伯一個人確定沒方法把定襄治理得井井有條,我也不想在這里呆太久,定襄終究還是你們的依據地,我到這兒來只想跟大家交個朋友。”然后班伯跟眾位年長的行過見面禮。此后班伯只是廣交朋友,并不太過問定襄的事務,時間長了班伯自然結識了許多朋友,因此也了解到那些犯過法的人身藏之所。然后班伯將官吏們召集起來將這些犯人都捉了起來,定襄因此也很快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秩序。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12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于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么。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13
漢朝時,有個少年時叫匡衡,非常勤奮好學。由于家里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他的鄰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么書呢!”匡衡聽后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里白干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后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14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墻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后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
外因(環境和條件)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于一舉成名。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15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西漢時期,有一個著名將領叫李廣,他精于騎馬射箭,作戰非常勇敢,被稱為飛將軍。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獵,忽然發現草叢中蹲伏著一只猛虎。李廣急忙彎弓搭箭,全神貫注,用盡氣力,一箭射去。李廣箭法很好,他以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細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塊形狀很像老虎的大石頭。不僅箭頭深深射入石頭當中,而且箭尾也幾乎全部射入石頭中去了。李廣很驚訝,他不相信自己能有這么大的力氣,于是想再試一試,就往后退了幾步,張弓搭箭,用力向石頭射去。可是,一連幾箭都沒有射進去,有的箭頭破碎了,有的箭桿折斷了,而大石頭一點兒也沒有受到損傷。
人們對這件事情感到很驚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請教學者揚雄。揚雄回答說:如果誠心實意,即使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會被感動的。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一成語也便由此流傳下來。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16
謝靈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山水詩作家。他的詩多描寫垓下、永嘉、廬山等景點,善于描繪自然風光,從而開創了文學史上的山水詩派。他的詩很有藝術性,特別注重形式美,很受學者和學者的歡迎。詩一出,人們爭先恐后地去抄,廣為流傳。宋文帝很欣賞他的文采,特地把他召回京都工作,稱他的詩和書法為“二寶”,還經常讓他在等酒席的'時候寫詩寫作文。一向自命不凡的謝靈運,在受到這種禮遇后,變得更加囂張。有一次,他一邊喝酒,一邊夸口說:“魏晉以來,天下的文才都有一塊石頭(一個容量單位,一塊石頭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占八斗,我得斗,天下其他人共享一斗。”從他的話里可以看出他很佩服曹植,但是別人的才華不在他眼里,他的自我評價很高。
“有才能的人”也被稱為“八斗之才”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17
名落孫山
在我國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擅長說笑話,所以四周的人就給他取了一個“滑稽才子”的外號。
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的兒子一同到京城,去參與舉人的考試。
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出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鄉的兒子,卻沒有考上。
不久,孫山先回到家里,同鄉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森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于是,就隨口念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解元,就是我國科舉制度所規定的舉人第一名。而孫山在詩里所謂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舉人。他這首詩全部的意思是說:“舉人榜上的最終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后面。”
從今,人們便依據這個故事,把投考學校或參與各種考試,沒有被錄用,叫做“名落孫山”。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18
古代宋國有一個農夫,是個急性子的人。他每天總是起早睡晚,辛勤地勞動,他盼著禾苗快快成長,今天去量量、明天又去量量,可是一天、兩天、三天、五天,他總感到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未見長,心中十分著急。晚上躺在床上睡不著,他一直在想:怎么能幫助禾苗長高呢?
想著想著,想出辦法了,于是美滋滋地睡著了。
第二天他早早起來,跑步到田地里,頭頂著炎炎的`烈日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高。從早晨干到中午,又從中午拔到太陽快要落山,把田里的禾苗一棵棵全都拔了一遍,他干得精疲力竭,累得腰酸腿痛,可是,他心里非常高興,以為這辦法非常高明。
他拖著啤憊的雙腿,搖搖晃晃回到家里,顧不得擦干身上的汗水,興奮地告訴家人:
“你們等著瞧,今年的莊稼,哪家也比不過我。”
妻子問他:“你有什么好辦法?”
他驕傲地說:“今天我幫助禾苗快長,都往上拔了拔。”
他的兒子聽了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馬上跑到田里去看,糟了,田里的禾苗全都枯萎了、死了。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拔苗助長”這句成語,比喻不顧事物的本來規律,憑自己愿望做事,急于求成,反倒把事情辦糟了。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19
有一天,這個農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截樹根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
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
第二天,農夫照舊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專心了。 他干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該鋤的.地也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見到有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老虎并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貍的謊言。狐貍不僅躲過了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風。對于那些像狐貍一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當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20
一天,烏鴉得到了一塊肉,正準備享用時,被樹下的狐貍看到了。
狐貍很想得到那塊肉,于是眼珠一轉,計上心來,對烏鴉說:“親愛的`烏鴉,您好嗎?”烏鴉知道狐貍狡猾,沒有理他。
狐貍接著說:“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烏鴉看了狐貍一眼,還是沒有回答。
狐貍搖搖尾巴又說:“親愛的烏鴉,你的嗓子真好,我最喜歡聽你唱歌了,可以給我唱一首嗎?”烏鴉聽了非常得意,就唱了起來。
這時肉從烏鴉嘴里掉了出來,狐貍叼著肉一溜煙兒走掉了,而烏鴉還在那里起勁的展示歌喉。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21
春秋時候,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后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22
青蛙與蝸牛
蝸牛和青蛙一不小心都掉進一口井里。
蝸牛決心爬出去,可是井壁很滑,爬三步退兩步。它毫不灰心,一步步向上爬著。
青蛙看蝸牛爬得吃力,就勸蝸牛說:“像你這樣進三步退兩步,到什么時候才能出去?別費這個勁了,聽天由命吧!”蝸牛滿懷信心地說:“不怕慢,就怕站。我雖然爬得很慢,但前進一步,就離井口近一步。只要堅持下去,就能出去。”說完,又不停地向上爬著。
天漸漸黑了,青蛙坐在井下,先是“呱呱呱”地叫個不停,后來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當它一覺醒來,已是第二天黎明。它抬頭望去,蝸牛已登上井臺。蝸牛望著那無垠的藍天和大地,心里充滿了勝利的喜悅。而青蛙仍舊坐在井下,只能低頭嘆氣,或者抬起頭來仰望一線藍天。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23
土崩瓦解
商紂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個暴虐無道的昏君。他貪戀酒色、荒淫無度,整日花天酒地,尋歡作樂,不理朝政。
他聽信讒言,重用奸臣,殘害忠良,戮殺無辜,他強征暴斂,動用巨資,強迫百姓為自己修建宮苑,他慘無人道,制造種種酷刑,以觀看人受刑后的痛苦為樂。在他暗無天日的統治下,百姓無不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雖說商朝的疆土遼闊廣袤,左起東海,右至杳無人煙的沙漠,南從五嶺以南的交趾,北至遙遠的幽州,軍隊從容關一直駐扎到蒲水。士兵不下數萬,但打起仗來,因為兵士不愿意為紂王戰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邊。商朝軍隊士氣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權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當周武王左手擎著用黃金作裝飾的大戟,右手節用牦牛尾裝飾的白色旌旗、坐著戰車,勢不可擋地殺來時,所到之處,無不披靡,訥紂王軍隊的潰敗,商紂王政權的垮臺,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無法挽救。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24
三國時期,呂蒙是吳國有名的大將軍,因為家里很窮,沒有辦法讓他念書,所以,常常被人笑說吳國的呂蒙只不過是會打仗而已,其實也沒多了不起。為了這句玩笑話,他一直非常生氣。
有一天,吳國的`君主孫權嚴肅地說:“你現在已經是吳國的大將軍,擁有很高的權力,如果只有一身武功是不夠的,還希望你可以多讀點書。”剛開始,呂蒙還說自己太忙,想要推掉孫權的要求,最后受到孫權的鼓勵,奮發圖強。后來,當他和魯肅一起討論軍事的時候,魯肅不免覺得呂蒙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跟過去完全不同。呂蒙聽到魯肅的話,也高興地說:“只要過了三天,人也是會變的,應該要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啊!”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25
戰國時,燕國太子姬平繼承了王位,史稱燕昭王。怎么治理, 才能富民強國,燕昭王真感到束手無策。 一天,他聽說郭隗善出點子,很有計謀。
于是趕緊派人去把郭魄 請來,對他說:“你能否替我找到一個有本領的人,幫我強國復仇?” 郭魄說:“只要你廣泛選拔有本領的人,并且要親自去訪問他, 那么,天下有本領的人就都會投奔到燕國來。” “那么我去訪問哪一個才好呢?” 郭隗回答說:“先重用我這個本領平平的'人吧!天下本領高強的 人看到我這樣的人都被您重用,那么,他們肯定會不顧路途遙遠,前 來投奔您的。”
燕昭王立刻尊郭隗為老師,并替他造了一幢華麗住宅。 消息一傳開,樂毅、鄒衍、劇辛等有才能的人,紛紛從魏、齊、趙 等國來到燕國,為燕昭王效力。
燕昭王很高興,都委以重任,開關備 至;無論誰家有婚喪娶等事,他都親自過問。
就這樣,他與百姓同事安樂,共度苦難二十八年,終于把燕國治 理得國富民強,受到舉國上下的一致擁戴。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26
戰國時,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生了戰爭。鄒國吃敗仗,死傷了不少將士。鄒穆公很不高興,問孟子道:“在這次戰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三十三個,可是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拼命的,他們眼看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可恨得很。要是殺了這些人吧,他們人太多,殺也殺不完;要是不殺吧,卻又十分可恨。您說該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記得有一年鬧災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并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他們高高在上,不關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殘害百姓。”
孟子在回顧了這辛酸的往事后,接著又說:“您記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說過的話嗎?他說,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的'機會,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 孟子最后告訴鄒穆公說:“所以,大王不要去責怪他們、懲罰他們。如果實行仁政,您的百姓就會愛護他們的長官,并且愿意為他們獻出生命。”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27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住在黃河邊上,靠割蘆葦、編簾子簸箕為生,日子過得非常貧困。
有一天,兒子在河邊割蘆葦,烈日當空,曬得他頭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來休息。他望著眼前的河水在陽光下閃耀著粼粼波光,想起父親說過,在河的`最深處有許多珍寶,可是誰也不敢去,因為那里住著一條兇猛的黑龍叫驪龍,他想,要是潛到河底,找到珍寶,我們一家人就用不著像現在這樣一天干到晚,三頓還吃不飽,不如豁出去試一試。他把心一橫,三下兩下脫了衣服,一頭扎進冰冷的河里。
開始他還看得見四周的小魚在游來游去,再往深處,光線變得越來越暗,水也越來越涼,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見了,四周一團漆黑。他心里有點害怕,不知該往哪兒游。就在這時,不遠處有一個圓圓的物體在閃閃發光,定睛細看,啊,原來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氣游過去,雙手抱住明珠,使勁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懷里。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親一見明珠,就問他是從哪兒得到的。他把經過一五一十地向父親講述一遍。父親聽了說:好險哪!這顆價值千金的明珠是長在黑龍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時候黑龍必定是睡著了。它要是醒著,你可就沒命了。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28
汲黯是西漢武帝時代人,以剛直正義、敢講真話而受人尊重。他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節,講求實效。雖然表面上不那么轟轟烈烈,卻能把一個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朝廷把他從東海太守調到朝廷當主爵都尉一種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職。
有一次,漢武帝說要實行儒家的.仁義之政,為老百姓辦好事了。沒等皇帝把話說完,汲黯就說:陛下內心里那么貪婪多欲,表面上卻要裝得實行仁政,這是何苦呢?一句話把皇帝噎了回去。漢武帝登時臉色大變,宣布罷朝,滿朝文武都為汲黯捏著一把汗,擔心他會因此招來大禍。武帝回到宮里以后,對身邊的人說,汲黯這個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從此以后,汲黯的官職再也沒有提升。他當主爵都尉的時候,公孫弘、張湯都還是不起眼的小官,后來,他們一個勁兒住上升,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張湯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還蹲在原地沒動窩。有一天,汲黯對武帝說,陛下使用群臣,跟碼劈柴一樣,是后來者居上啊!漢武帝當然聽得出這是發牢騷。于是,轉臉對臣下們說:人真是不能不學習啊!你們聽汲黯說話,越來越離譜了!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小學生成語故事04-29
小學生必學的成語故事02-02
小學生簡短成語故事04-12
小學生簡短成語故事05-07
小學生成語故事推薦07-06
小學生成語故事(熱門)07-07
小學生勵志成語故事10-19
小學生成語故事簡短05-07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