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成語故事(集錦15篇)
有關成語故事1
戰國時,楚國有人家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警惕,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失落江中。他連忙去抓,曾經來不及了。
船上的人對此感觸十分痛惜,但那楚人彷佛胸中有數,頓時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暗號,并向各人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中央,以是我要刻上一個暗號!
各人都不睬解他為什么如許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刻在船上刻暗號的中央下水,去撈取失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以為很稀罕,喃喃自語說:“我的寶劍不便是在這里失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暗號呢,怎樣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繁大笑起來,說:“船不停外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樣找失掉你的劍呢?”
《呂氏年齡》的作者也在寫完這個故過后批評述這個,“守株待兔”的人是“太愚笨可笑了”!
實在,劍失落在江中后,船連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挪動。像他如許去找劍,真是太愚笨可笑了。
有關成語故事2
魚竿與魚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于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后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并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后,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
【小故事大道理】: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有關成語故事3
鶴立雞群
鶴代表高雅,雞意謂平庸。鶴立雞群,當然超乎脫俗了。這說的是晉代嵇紹的事。
嵇紹是魏晉之際“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兒子,他體態魁偉,聰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晉惠帝時,嵇紹官為侍中。當時正面臨“八王之亂”,嵇紹對皇帝始終非常忠誠。
有一次都城發生變亂,形勢嚴峻,嵇紹奮不顧身奔進官去。守衛宮門的侍衛張弓搭箭,準備射他。侍衛官望見嵇紹正氣凜然的模樣,連忙阻止侍衛,并把弓上的箭搶了下來。
不久京城又發生變亂,嵇紹跟隨晉惠帝,出兵迎戰于湯陽,不幸戰敗,將士死傷逃亡無數,只有嵇紹始終保護著惠帝,不離左右。
敵方的飛箭,像雨點般射過來,嵇紹身中數箭,鮮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紹就這樣陣亡了。
事后惠帝的侍從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跡,惠帝說:“別洗別洗,這是嵇侍中的血!”
嵇紹在世時,有一次有人對王戌說:“昨天在眾人中見到嵇紹,氣宇軒昂如同野鶴立雞群之中!
后來就用“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
有關成語故事4
戰國時候,宋國有個農民種了一塊地。栽下禾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長高。結出果實。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長得很慢,他心里非常著急。怎樣才能讓禾苗盡快長高呢?
天氣很好,艷陽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丶液螅艿靡獾貙依锶苏f:“累死我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彼膬鹤拥降乩镆豢,禾苗全枯死了。
有關成語故事5
《鐵杵磨成針》是一個成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他小時候是個不愛學習的孩子,經常逃課出去玩。有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溜出學堂去玩耍。在一條小河邊,他看到以為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鐵棒,而且老婆婆告訴李白她打算把鐵棒磨成一根針。李白滿臉狐疑的看著老婆婆,老婆婆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就笑著說“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崩畎茁犃酥蠛芨袆樱瑥拇碎_始刻苦學習,終于成為一代大文豪。
這個故事讓我感觸很深。鐵杵一天天磨,就能磨成繡花針;水滴一遍遍滴,就能把石頭鑿穿。這說明持之以恒的力量是多么強大!如果我們也具有這樣的精神,那學習生活中的一點點小困難又算得上什么呢?作業寫累了,就稍稍休息一下,繼續把剩下的做完;鋼琴練煩了,就站起來活動一下,再堅持把曲子彈熟;跑步跑累了也決不能放棄,堅持過臨界點你就會覺得剩下的'距離其實很輕松……
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很多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卻擋不住誘惑,忍不住想停下來。比如,我上個星期做了一個學習計劃,可沒執行幾天就堅持不下去了。再比如,我跟老師約定每天都去練琴,可連續去了幾次之后就開始找借口放松自己,這使我學琴的進度變得很慢。
通過閱讀這個故事,我知道了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偉大的人物都是通過勤奮學習才會取得偉大的成就。我只有控制好自己,擋住那些誘惑,時刻提醒自己做事要堅持不懈、刻苦努力才能讓自己不斷進步,最終成為人生的贏家。
有關成語故事6
韋編三絕
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關于讀書的成語故事。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囊螢映雪
孫康,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于冬月嘗映雪讀書!笔钦f:晉朝人孫康家里窮,無油點燈,曾經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著讀書。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鑿壁借光
西漢時有一位著名的經學家名叫匡衡,關于他鑿壁偷光讀書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為佳話。
史書記載,匡衡自小家境貧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換點糧食度日;晚上,他想讀書,可是沒有錢買油燈。他看到鄰居家燈火明亮,就在墻上動手鑿個洞,引一點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這點兒亮光如饑似渴、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后來,為了能讀到更多的書,他甚至愿意給一位家中藏書豐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計報酬,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讀到更多的書。
洛陽紙貴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頻繁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闭f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于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于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于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杰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后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于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杰作《兩都賦》相比。由于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杰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手不釋卷
三國時,呂蒙是吳國的大將。
一次,他點兵3萬,用船80余只襲擊荊州。水手一律身著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艙里。黑夜,船到當陽江邊,烽火臺的漢兵厲聲盤問。吳軍詐稱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風,漢兵信以為真。約至二更,船上吳軍突然襲擊,占據了烽火臺。隨后,呂蒙帶兵長驅直入,輕取荊州。
呂蒙作戰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孫權勸道:“你讀點歷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睂O權道:“漢先武帝從前行伍出身,卻‘手不釋卷’。”從此,呂蒙勤勉自學,受益匪淺。
有關成語故事7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沙写蟪加卸嗌偃四苈犓麛[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這個趙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指著鹿,說是馬。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有關成語故事8
公孫丑問:“請問什么叫做浩然之氣呢?”
孟子說:“這比較難說。它作為氣,最廣大、最剛強,用正義來培養它而不加損害,就會充盈于天地之間。它作為氣,與義和道相匹配,沒有它們,它就沒有力量了。它是義在內心積累起來所產生的,不是義由外入內而取得的,如果行為使內心感到愧疚,它就沒有力量了。”
有關成語故事9
春秋時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孟軻在《孟子》一書中記載了弈秋教棋的故事。
他說:“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專心致志,唯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鴻鵠將至,思緩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歟?曰:‘非然也’。”孟子認為,兩個人的智商沒有什么不同,有的只是對學棋的專一程度不同,因而產生差異。
所以孟子說:“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毕聡灞緛硎且婚T小技巧,如果不專心直至,同樣不能學成。
這便是“專心致志”這則成語的來歷。
有關成語故事10
方寸已亂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三國時期,有一位名士叫徐庶,在劉備那里當軍師。曹操一心想網羅他,但都被拒絕了。于是,曹操采用程昱的計謀,把徐庶的母親騙到曹操軍營,讓徐庶寫信叫她兒子歸順曹操。但徐母是個深明大義的女人,她知道曹操有篡奪漢朝天下的野心,所以不肯寫信。
程昱沒有辦法,便騙得徐母的筆跡,摹仿了一封假信派人送到駐守新野的徐庶手中。徐庶接到這封信后,知道母親被曹操騙去作為要挾,心中非;艁y焦急,指著自己的心對劉備說:“我本來想憑著這方寸之心,助你共圖興漢除暴的事業,可是我的母親被曹操俘去,我的方寸已亂,不能再輔佐你了,請你另求高賢,共圖大業!
后來,他推薦了隱居南陽臥龍崗的諸葛亮,自己便赴曹營尋母去了。
有關成語故事11
萬眾一心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朱雋傳》
東漢末年,爆發了黃巾大起義。朝廷派出的朱雋率部在南陽城外堆起了一座比城墻還高的山丘。朱雋登上土丘仔細觀察城內起義軍將領韓忠的軍事部署,然后乘虛拿下了外城,并加緊圍攻內城。攻城屢屢受挫之下,朱雋又登上外城城墻向內眺望,接著命令部隊后撤幾里。城內守軍便紛紛地沖出城外,試圖突圍,朱雋的兵馬乘機從側翼殺過去。起義軍措手不及,四散而逃,傷亡很大。
事后,朱雋的部下問他用的什么計謀,他得意地說:“我從高處看得很清楚,內城十分堅固,城內盡是守兵。他們想談判不成,想突圍又出不去,這不是逼他們萬眾一心跟我軍拼命嗎?一萬個人齊了心尚且勢不可擋,何況他們有十萬人馬呢?所以,我就松動一下包圍圈,然后趁他們突圍之時殺上去,那他們士氣也就瓦解了!
有關成語故事12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關于圍棋的確切記載見于春秋時期《左傳·魯襄公二十五年》。
公元前559年,衛國的衛獻公得罪了大臣,上卿孫林父和亞卿寧殖發動了政變,推翻了衛獻公的統治,改主衛殤公為君,獻公不得不逃到齊國去避難。
十二年后,寧殖的兒子寧喜當上衛國的左相,而衛獻公也在齊國的幫助下占據了夷儀這塊地盤,并開始圖謀恢復王位。衛獻公派人找寧喜談判,要求他廢黜衛殤公而擁戴衛獻公,并把復位后讓他獨掌國家大權為條件。寧喜猶豫再三,還是同意了衛獻公使者的勸說。衛國大夫太叔文子知道了這件事,他說:“寧喜看待國君還不如下圍棋,日后定不能幸免于禍難。下棋的人舉棋不定,就不能勝過對手,更何況安置國君這樣重大的事情都難以下定決心呢?九代相傳的卿相,到寧喜這里就要滅之,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睂幭埠髞砉槐粴。這則有關圍棋的最早的確切的記載文字,同時也記載了成語“舉棋不定”的來歷。
有關成語故事13
《經典成語故事》這本書將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在愉悅的閱讀氛圍內汲取知識,展示出中國歷史的縮影,在經典成語故事中領略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
在現實生活中我一直以為父母為我洗衣做飯,陪我學習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了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是最真摯、最無私的,尊敬、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以前遇到困難或危險我總是半途而廢,慌亂不堪,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有勇有謀,越身處險境就越要靜下心來想出應對措施,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驕傲,都不要自恃甚高,否則就會落得慘敗下場,懂得了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再一次站起來的勇氣,在困難面前永遠都不要倒下。
我在這本書中還學到了許多知識,我要向書中的每一位主人公學習,取長補短,讓自己變得更懂事更勇敢。
有關成語故事14
形容長期閉門苦讀的典故。語出金元間劉祁《歸潛志》:“南渡后疆土狹隘,止河南、陜西,故仕進調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余載,號重復累,往往歸耕或教小學養生。故當時有云:‘古人謂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今日一舉成名天下知,年窗下無人問也!焙笕吮阋浴澳甏跋隆、“寒窗載”、“寒窗之下”、“載寒窗”、“燈窗載”等詞語來形容長期清貧自守,閉門苦讀。
有關成語故事15
比喻將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說新語·豪爽第三》劉孝標注引《漢晉春秋》:“是時劉乂(yì)、殷浩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貴也,常曰:’此輩宜束之高閣,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議其所任耳!贝说浔静恢笗,但后來人們往往以此典來表示把書扔在一邊不再讀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閣”、“束閣”、“束置高閣”。
【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11-14
經典成語故事01-16
成語故事經典11-21
成語故事精選12-12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12-05
經典的成語故事10-20
經典成語故事08-18
成語故事07-22
經典成語故事11-07
成語故事:乘人之危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