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餅充饑的成語故事
畫餅充饑的成語故事1
【出處】
《三國志·魏書》。
三國時期魏國的有一位大臣名叫盧毓,他家境貧寒艱難,可是他刻苦學習,靠自己的才學當上了魏國的侍中,專門為皇帝服務。三年后,升為中書郎,掌管機要文件,發布各種政令,后來又被任命為吏部尚書,負責官員的升降、調動或任免。
因為盧毓為官清廉、品學兼優,深受各階層人士的愛戴,魏文帝也常常征求他的意見。當他升為吏部尚書時,中書郎位置空缺,魏文帝對他說:
“你一定要找到合適的人選,中書郎位置很重要。不要只選那些有名氣而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名氣就像地上畫的餅,不能解除人的饑餓。”
盧毓說:“陛下說得對,選拔人才確實不能單看名氣。不過我覺得名氣也能反映一定的實際情況,名氣也是選拔人才的參考條件。如果一個人道德品質高尚,能力強又很有名氣,就不能不選他。陛下反對單看名氣選拔人才是對的,但也不能一聽是有名氣的就討厭。我想應該建立對官員的考核制度,以衡量他們的真實才能和品格。”
魏文帝認為盧毓建立官員考核制度的建議很好,就采取了。而魏文帝說過的“畫餅充饑”就留傳下來。
釋義
畫餅充饑原指在地上畫餅填腹解餓。比喻虛假的東西于事無補,也比喻徒有虛名,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或用空想來自我安慰。
畫餅充饑的成語故事2
三國時候,魏國有個人叫盧毓。他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馬亂中,他辛勤努力養活著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贊。
后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只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只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畫餅充饑"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產生的。現在往往用來比喻用空想來作自我安慰,或者用來說明虛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還有個成語"望梅止渴",
魏文帝采納了盧毓的意見,下令制定考試法。
成語畫餅充饑就來自于皇帝所說的話。一開始,它指有名聲而沒本領。后來,人們用它來比喻以不切實際的空想來滿足自己。
解釋: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特別是用來欺騙別人。
畫餅充饑的成語故事3
畫餅充饑的成語故事
【注音】huàbǐngchōngjī
【成語故事】曹操的孫子曹睿當上皇帝后急于找一個“中書郎”,讓大臣盧毓推薦一個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誡他推薦人才不能只看名聲,名聲就像畫在地上的一張餅,饑餓時不能吃。盧毓經過仔細挑選為曹睿選中中書郎。
【出處】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三國志·魏志·盧毓傳》
【解釋】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用法】作主語、謂語、賓語;指用空想來安慰
【近義詞】望梅止渴、無濟于事
【反義詞】名副其實
【燈謎】餅干圖
【成語舉例】小生待畫餅充饑,小姐似望梅止渴。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六出
【其它使用】
◎趙丹走過去一把搶過那畫,扮了個鬼臉道:"有什么好笑,畫餅充饑嘛。"
畫餅充饑的成語故事4
1 、畫餅充饑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名叫盧毓(yù)的人,他是前朝東漢名臣盧植的小兒子。盧毓為人忠厚,學識淵博,魏文帝把他提拔為侍中。在職三年,盧毓對魏文帝曹丕提出過很多好的建議,魏文帝最初不太高興,但是后來見他忠心耿耿、踏踏實實,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書。接著,魏文帝要盧毓推薦一個與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職務,盧毓推薦了鄭沖。魏文帝說:鄭沖這個人你不推薦我也知道,你重新推舉一個我不知道的人吧。盧毓推舉了阮(ruǎn)武和孫邕(yōnɡ)二人。后來,魏文帝選擇孫邕擔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對盧毓說:國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關鍵就在你了。選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聲的,名氣不過像在地上畫的餅一樣,是不能吃的。盧毓回答說:靠名聲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發現一般的人才。我以為好的辦法是對他們進行考核,看他們是否真有才學。現在廢除了考試法,全靠名譽提升或降職,所以真偽難辨,虛實混淆。魏文帝采納了盧毓的意見,下令制定考試法,用推薦和考試相結合的辦法錄用人才,受到了人們的稱贊。
2 、畫餅充饑材料
【發音】huà bǐng chōng jī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書·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解釋】充饑:解除饑餓;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空有虛名,不實用,也比喻以空想來安慰自己。
【近義詞】望梅止渴、指雁為羹、無濟于事
【反義詞】名副其實
【用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賓語;
【成語舉例】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望梅止渴。”
畫餅充饑的成語故事5
【拼音】:huà bǐng chōng jī
【出處】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三國志·魏志·盧毓傳》
【解釋】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用法】作主語、謂語、賓語;指用空想來安慰
【近義詞】望梅止渴、無濟于事
【反義詞】名副其實
【燈謎】餅干圖
【成語故事】:
曹操的孫子曹睿當上皇帝后急于找一個“中書郎”,讓大臣盧毓推薦一個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誡他推薦人才不能只看名聲,名聲就像畫在地上的一張餅,饑餓時不能吃。盧毓經過仔細挑選為曹睿選中中書郎。
【造句】:
1、無論才能知識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熱情,則無異紙上畫餅充饑,無補于事。
2、他是個講究實際的人,像這種畫餅充饑的做法,對他來說是無濟于事的。
3、你那樣做不過是畫餅充饑,實際上于事無補。
4、望梅止渴,畫餅充饑,這都是權宜之計。
5、對那種不講實際、畫餅充饑的想法,我們必須反對。
6、無論才華、知識多么卓著,要是缺乏熱情,則無異紙上畫餅充饑,無補于事。
7、這種做法無異于指天射魚,畫餅充饑,絲毫不能解決問題。
8、不管是望梅止渴,還是畫餅充饑,它都會激勵你不停手中的槳,去追逐哪怕是一星微小的火光。
9、有時只是畫餅充饑,望梅止渴。
10、畫餅充饑,指鹿為馬,誤導消費。
11、中秋將至,因經濟危機,中秋值班,只能畫餅充饑。請準備一支筆、一張紙、一個月餅寄予我處。地址:月宮。收信人:嫦娥MM。
【畫餅充饑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對外介紹漢語典故:畫餅充饑06-12
彈冠相慶的成語故事12-26
誠惶誠恐的成語故事12-26
坐享其成的成語故事12-19
強弩之末的成語故事12-19
成語故事的成語12-14
成語的成語故事12-13
紛至沓來的成語故事12-13
熟能生巧的成語故事12-13
畏首畏尾的成語故事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