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投筆從戎
【注音】tóu bǐ cóng róng
【成語故事】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公元62年(漢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劉莊召到洛陽,做了一名校書郎,班超和他的母親也跟著去了。當時,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個替官家抄書的差事掙錢養家。 但是,班超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這種乏味的抄寫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后來,班超出使西域,終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作貢獻。后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機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難,聯絡了西域的幾十個國家,斷了匈奴的右臂,使漢朝的社會經濟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也促進了西域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間,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了各式各樣的危機。他為當時的邊境安全,東西方人民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出處】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后漢書·班超傳》
【解釋】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棄文就武
【相近詞】棄文就武
【相反詞】解甲歸田
【成語例句】
◎ 他毅然投筆從戎,輾轉天津、煙臺、濟南,投身于硝煙彌漫的抗日戰爭之中,先后經歷了無數次浴血戰斗。
◎ 1972年冬,黃建國投筆從戎,從無線電報務員到電臺臺長,一干就是十載。
【成語故事:投筆從戎】相關文章:
2.孝順成語故事
5.雕蟲小技成語故事
7.管中窺豹成語故事
8.枕戈待旦成語故事
9.如魚得水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