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成語故事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1
【注音】hú lún tūn zǎo
【成語故事】
從前有個人看書的時候,總會把書中文章大聲念出來,可是他從來不動腦筋想一想書中的道理,還自以為看了很多的書,懂得許多的道理。
有一天,他參加朋友的聚會,大家邊吃邊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萬分地說:“這世上很少有兩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來說:梨對牙齒很好,但是吃了傷胃;棗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會傷牙齒!贝蠹叶加X得很有道理。
這個人為了表現自己的聰明,就接下去說:“這很簡單嘛!吃梨子時不要吃進果肉,就不會傷胃;吃棗子時整個吞下去,就不會傷牙啦!”這時桌上正好有一盤棗子,他說完便拿起一個大棗放在嘴里,囫圇著吞了下去。
大家怕他噎到,連忙勸他說:“千萬別吞,卡在喉嚨多危險呀!”有個喜歡開玩笑的人說:"你真是囫圇吞棗呀!"大家聽了,都笑得前仰后合。
【寓意】
“囫圇吞棗”的故事讓我們感到可笑,它告訴我們世間的事大都有利有弊。興利除弊要有恰當的辦法。似是而非,"囫圇吞棗",只能惹人發笑。它提醒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只有認真學習,從實際出發,仔細分析,充分理解,實事求是,才會有利于我們的工作和學習。
【典故】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巍A悟禪師《碧巖錄》卷三
【解釋】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讀書不認真
【相近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
【相反詞】含英咀華、細嚼慢咽、融會貫通
【英語】bolt
【成語例句】
◎ 然而,人們來不及鑒別、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圇吞棗的辦法,良莠不分,拾起來便用。
◎ 行為主義的交替反應之說便用以補救這種囫圇吞棗之弊。
◎ 水子回到家,將布克寫給自己的信囫圇吞棗地看了。
◎ 在學習前人的東西時,取囫圇吞棗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 爺爺也不要求這些,因為他本來就講不明白那些詩,只能讓我囫圇吞棗。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2
【出處】
《湛淵靜語》。
古時候,有一位喜歡自作聰明的人。一回,他向一位老醫生請教,吃什么水果對身體最有益。老醫生對他說:“水果各有各的特性,每種水果對人的身體都有益處,但吃多了,也會帶來害處。比如說吃梨子對牙齒有好處,但吃多了,就會損傷脾胃。棗子,對脾有健補作用,但吃多了,對牙齒又不利。所以吃什么東西都要適量!”
這個人搖頭晃腦地說:“我有辦法既可以得到水果對人體之益,又可以不受它的傷害!崩厢t生問道:“你有什么好方法呀,能告訴我嗎?”
“我的方法就是,對不同的水果,用不同的方法去吃。比如吃梨子,只在嘴里嚼,不咽下肚去;吃棗子,不用牙齒咬,整個兒吞下去。這樣,就有益無害,既不傷牙齒,也不傷脾胃了!
老醫生聽后,忍不住笑道:“你這個方法可不怎么樣。吃梨子只嚼不咽倒還可以做到;吃棗子不嚼而咽,卻很為難。而且你那樣囫圇吞棗,也沒嘗到什么滋味!”
釋義
原指把棗兒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后用來比喻對所學的東西生吞活剝,并不理解。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3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
有個自作聰明的人,聽說梨和棗子的藥性是“梨益齒而損脾,棗益脾而損齒”。他想了一會,就得意地說:“我明白了!以后吃梨時,只嚼不咽;吃棗的'時候,只咽不嚼。那就既不傷牙齒,亦不傷脾胃!迸匀诵Φ溃骸俺岳嬷唤啦谎蔬可以,吃棗卻難了,囫圇吞棗,怎么受得了呢?”
<另一則>從前,有個醫生向病人介紹梨和棗的性能時說:生梨對牙齒有好處,但對脾有壞處。而紅棗正好相反,能健脾,卻傷牙齒。這時有個人說:我有一個好辦法,吃了這兩樣東西有益而無害。在吃梨的時候只嚼不咽,吃棗的時候則不嚼一口將其吞下去。這樣以來,既不傷牙,又不傷脾,能一舉兩得。
囫圇吞棗的解析
囫圇吞棗hú lún tūn zǎo
[釋義]囫圇:整個兒;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學習時生吞活剝;缺乏思考;籠統地含糊地吸收知識。
[語出]宋·圓悟禪師《碧巖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山侖吞個棗!
[正音]囫;不能讀作“wù”。
[辨形]棗;不能寫作“束”。
[近義]不求甚解生吞活剝
[反義]含英咀華細嚼慢咽融會慣通
[用法]用來形容讀書不認真。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結構]偏正式。
[辨析]~和“生吞活剝”;都可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①~偏重指作學問不求甚解;“生吞活剝”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剝”還可形容吃東西時的狀態;~不能。
用囫圇吞棗造句
1)囫圇吞棗,食而不知其味;一目十行,雖看不知精神。
2)他看書一目十行,囫圇吞棗,書雖看了很多,但收獲很小。
3)生活壓力大,鮮棗來幫忙;囫圇吞棗引腹脹,細嚼慢咽幫減壓,空腹睡前易燒心,加餐用來效果佳,鮮棗亦防膽結石,注意飲食用處廣!
4)不懂得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圇吞棗。
5)水子回到家,將布克寫給自己的信囫圇吞棗地看了。
6)像他這樣循序漸進地學習,雖然成效可能較慢,總比囫圇吞棗、不求甚解要好。
7)不懂的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圇吞棗。
8)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讀到內涵,讀到中心才能讀好。
9)每次我看到新的東西,我先是囫圇吞棗,然后在細細琢磨。
10)讀書就像品茶一樣,囫圇吞棗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細細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樂趣。
11)學習中的大忌是囫圇吞棗;讀書中的小忌是走馬觀花。
12)我們要細心體會課文的意思,不能囫圇吞棗。
13)張老師告訴我們,學習上不要囫圇吞棗,生吞活剝別人的理論。
14)讀書,學習要善于思考,囫圇吞棗會收效甚微,是一種不良習慣。
15)一次專心學習勝過百次囫圇吞棗;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輕率行動;一次真誠相助勝過百次憐憫同情;一次見義勇為勝過百次豪言壯語!
16)學習不認真,貪多求快,囫圇吞棗,一知半解,這是一種要不得的學習態度。
17)讀叔本華的書,我們不能囫圇吞棗,要含英咀華。
18)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而要從中吸取自己需要的東西。
19)學習中的大忌是囫圇吞棗;讀書中的是走馬觀花。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4
解釋:
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籠統地接受。
成語故事:
從前有個人看書的時候,總會把書中文章大聲念出來,可是他從來不動腦筋想一想書中的道理,還自以為看了很多書,懂得許多道理。有一天,他參加朋友的聚會,大家邊吃邊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說:“這世上很少有兩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來說,梨對牙齒很好,但是吃了傷胃;棗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會傷牙齒。”大家都覺得很有道理。這個人為了表現自己的聰明,就接下去說:“這很簡單嘛!吃梨子時不要吃進果肉,就不會傷胃;吃棗子時用吞的,就不會傷牙啦!”這時桌上正好有一盤棗子,他便拿起棗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連忙勸他說:“千萬別吞,卡在喉嚨多危險呀!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5
從前,有一個呆頭呆腦的年輕人,名叫木頭。一天早晨,他在集市上買了幾個梨和一大把棗。他一邊走路,一邊吃著梨和棗。走著,走著,恰巧碰上了一位老醫生,老醫生關心地對他說:“喂,小伙子,梨可不能吃得過多,吃多了雖然對牙齒有好處,但會傷脾胃的呀!”? 木頭一聽,覺得有道理。所以,俘又從衣袋里拿出幾顆棗來,問老醫生:“那么吃棗對身體又會怎么樣呢?”老醫生回答道:“棗吃多了對脾胃倒有好處,但會損傷牙齒。所以也不能吃得太多!?
木頭聽完了老醫生的話,細細思忖了一會兒,像突然開了竊似的大聲嚷了起來:“啊,我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來了。梨和棗可以這么吃:吃梨的時候只在嘴里咀嚼,不咽到肚里去,益了我的牙齒,卻傷不著我的脾胃;吃棗子的時候,我不在跟里咀嚼,囫圇吞下去,那就傷不著我的牙齒,還補了我的脾胃!闭f著,便把幾顆棗子放進嘴里,一口吞了下去
“囫圇吞棗”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讀書學習不加分析籠統接受,或懶于思考,生吞添剝,對所學內容并不理解。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6
囫圇吞棗的成語故事,講述的從前有個人,拿起一顆棗直接吞下去了,既沒有嘗到棗的味道,還被噎住了,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學知識還是做什么事情,要一步步來,不能盲目。
從前,有個人買了一堆水果,有梨兒,也有棗兒,坐在路邊上吃。有個老頭兒看見了,對他說:“小伙子,梨兒可不能多吃呀。它雖然對牙齒有好處,可是吃多了對身體不好!鼻嗄耆司蛦枺骸皸梼撼远嗔四?”老頭兒說:“棗兒對身體是好的,可吃多了對牙齒不好,也不能多吃!鼻嗄耆丝戳丝蠢鎯,又看了看棗兒,想了一會兒,說:“哈哈,我想出了個好辦法!我吃梨兒就只用牙齒嚼,不吞到肚子里去。吃棗兒,我就把它整個兒吞下去,不用牙齒嚼。”說完話,他就拿起一個棗兒放在嘴里,直接吞了下去。沒想到,他一下子就被棗兒噎住了。
“囫圇吞棗”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班駠鳌本褪峭暾,整個兒的意思。有人念書只顧死記硬背,或者含糊了事,不去理解書里所說的內容,可以說他是“囫圇吞棗”。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囫圇吞棗12-08
關于囫圇吞棗的成語故事12-15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7篇)12-08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7篇11-24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通用7篇12-12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匯編7篇12-12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12-24
成語故事杞人憂天12-24
以古非今成語故事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