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再作馮婦的成語故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其起源,經過演變,直至在漢語中沉積下來,都有哪些經典的成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再作馮婦的成語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再作馮婦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晉國有一個勇士,名叫馮婦。馮婦臂力過人,敢赤手空拳跟老虎搏斗,在當時名氣很大。后來,他宣布誠心向善,專心讀書,再也不干與猛虎搏斗的事了。一天,馮婦和一位讀書的朋友乘著馬車,到效外去游玩。忽然發現一大群人提著棍棒,在追趕一只老虎。那老虎跑到一個地方,背靠山坳的一角,對著眾人,露出兇光。眾人把老虎圍住,但沒有一個人敢上前去與老虎搏斗。
這時,人們見一輛馬車上站著馮婦,不禁高興地喊了起來:“馮婦來了,打虎英雄馮婦來了!”立刻有幾個人向馮婦奔來,馮婦手扶車軾,猶豫著。那幾個人奔到車前,請求馮婦去打虎。沒等馮婦答話,他的朋友先開口了:“各位鄉親,他已經不是當年的馮婦了,他現在只是一個普普通通、一心向善的讀書人,不會再傷害任何生靈了!”
那些人一聽,怒道:“你這是什么話,你不愿意馮婦去傷害老虎,難道愿意老虎來傷害我們嗎?馮婦,快下來呀,你當年打虎的勁頭哪兒去了?你難道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鄉親們困守在這里嗎?”
鄉親們的話句句刺傷著馮婦,只見他捋起袖子,一躍下車,向山坳奔去,眾人一陣歡呼。馮婦奔到老虎跟前,將老虎舉過頭頂,往地上用力一摔,就把老虎摔死了。那位朋友哭笑著看了看馮婦,說:“你呀,今天又是以前打虎的馮婦了!”
再作馮婦的意思:比喻再干舊行業。
再作馮婦的成語故事
【注音】zài zuò féng fù
【典故】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 《孟子·盡心下》
【釋義】再作:重做;馮婦:人名。比喻再干舊行業。
【用法】作謂語;指重操舊業
【結構】動賓式
【相近詞】重操舊業、下馬馮婦
【反義詞】金盆洗手
【押韻詞】杯中物、拱默尸祿、高官厚祿、三熏三沐、依門傍戶、堅明約束、大明法度、身先朝露、詢謀咨度、成效卓著、......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晉國勇士馮婦敢赤手空拳打老虎,后來他宣布再也不打老虎從此專心讀書。一天他與朋友去郊外玩,看見很多人在圍攻一只老虎,但不敢上前。馮婦走上前去抓住老虎一摔就把老虎摔死了,他的朋友說:你又重操舊業了。
【成語示列】曾經有位總長,聽說,他的出來就職,是因為某公司要來立案,表決時可以多一個贊成者,所以再作馮婦的。 魯迅《而已集·反“漫談”》
成語寓意
按理說,販災是仁義之舉,孟子應該當仁不讓。然而孟子說不愿“再作馮婦”的時候,是齊王已不愿意用他,不愿意聽他的話了,而孟子自己也知道這個情況,已準備離開齊國了,所以才有這種說法。然而是不是“再作馮婦”并不絕對,關鍵是要審時度勢,把握自己。如果“可為”,如果“見用”而“得其時”,再做一次馮婦救人于危難也未嘗不可。如果“不可為”,如果“非時逆指”,則不可“再作馮婦”,以免“暴虎無已,必有害也”,而且還會受到有識之士的恥笑。
成語出處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盡心下》:“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
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再作馮婦”。
【再作馮婦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故事08-18
經典成語故事11-07
成語故事07-22
車水馬龍成語故事成語故事車水馬龍的故事11-17
塞翁失馬成語故事08-22
無商不奸的成語故事02-24
坐井觀天的成語故事11-25
指鹿為馬成語故事04-21
南轅北轍成語故事08-18
舍舊謀新的成語故事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