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及詩句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關于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嗎。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篇“關于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二字的來歷
根據我國世代相傳的農歷歷法,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秋季分為初秋(孟),中秋(仲),末秋(季)三部分,所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中間,屬于仲秋,所以也叫中秋。
中秋節的傳說
提起中秋節,我們腦海中浮現的就是,嫦娥抱著玉兔,坐在幽寂的廣寒宮中,在不遠處,吳剛正揮舞著斧頭,砍伐著桂樹。
嫦娥奔月
一提到正月十五的月圓,我們就會想到嫦娥姐姐。傳說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是一個力大無窮的神射手,遠古的時候由于天上有十個太陽,莊家被曬枯死,百姓民不聊生,后羿一怒之下,登上昆侖山頂,用神弓射下來了九個太陽。后來后羿從王母娘娘那里得到了長生不死之藥,人吃了就可以成仙升天。(關于為何從王母那里得到此藥,有兩種說法,一是,后羿原來是天上的神仙,但是由于射下九個太陽,惹怒了天帝,被貶下人間,王母同情后羿,于是給了后羿此長生不死之藥,第二種說法是,后羿在昆侖山學道,遇到了一個老道士,老道士欽佩后羿,贈予此藥。)后羿和嫦娥十分恩愛,不愿意獨自成仙,而留嫦娥在人間,所以他把藥交給了嫦娥,嫦娥也不舍獨自成仙,因此嫦娥就把藥保存了起來。后羿有一個心術不正的徒弟,八月十五這天趁后羿出去打獵,偷偷溜到嫦娥家,逼著嫦娥交出此藥,嫦娥無奈之下,將此藥吞了下去,然后嫦娥就感到自己的身體慢慢地飄了起來,沖出了窗戶,向云霄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后羿,所以去了離后羿最近的廣寒宮。
后羿回來之后,聽說了此事,悲痛欲絕,想去追自己心愛的嫦娥,但是無奈自己并不能飛上天,于是無可奈何,只能在嫦娥最喜歡去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吃的點心,來表達對愛妻的思念之情。后人聽說了這件感人的事,紛紛效仿,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的時候,也擺上香案,美食,來遙寄對親人的牽掛和思念。
由于這則傳說可以烘托我們世人對背井離鄉的親人的無盡的美好思念,所以這則傳說是流傳最廣,最深入人心的。
吳剛折桂
另一個傳說就是吳剛折桂了,吳剛是漢朝天河人,到了天庭之后,犯了大錯,于是天庭懲罰其砍伐廣寒宮的一顆桂樹,許諾其如果能將桂樹砍倒,便允許其重回天庭為仙,無奈這個桂樹,枝葉繁茂,并且砍下一斧之后,立刻復合,所以吳剛只能在孤寂冷清的廣寒宮,日復一日地這么砍下去,如果細細的聽,八月十五月亮最大的時候,我們可以聽到月亮上那么沉悶的砍伐聲,以及吳剛無盡的哀嘆。
最早的關于吳剛折桂的記載是唐朝的《酉陽雜俎》,文中提到: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由于這則傳說有一定的警示意義,所以這個傳說也流傳甚廣,提起月亮,大家都知道出了嫦娥,還有吳剛以及他的桂樹。還有一個小小的傳說,就是玉兔在月亮上成天搗制仙藥,玉兔也是月亮的一個符號之一。
月餅起義
這個傳說雖然沒有前面的傳說浪漫,但是不容質疑,這個傳說對于后世中秋節習俗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元朝末年,朝廷統治腐朽,人民生活困苦,朱元璋謀劃代帶領起義軍推翻元朝的統治,但是由于當時元朝制度森嚴,傳遞信息十分困難,所以在劉伯溫的策劃下,將寫有‘八月十五起義’的紙條藏進了餅子,然后不知不覺地下發到了各起義軍,收到了起義信號之后,在八月十五那天各路大軍其并相應,馬上就攻破元大都,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對此事大為贊賞,所以下詔,八月十五中秋這天,全體將士休假,與家人團圓,并且專門制作了月餅犒賞文武百官。
自古以來,習俗的形成離不開政治的偏愛。這個傳說由來已久,并且也廣為傳誦,經歷了明王朝十四朝的積淀,八月十五與家人團圓,吃月餅賞月,這個習俗越發地深入人心。
中秋的習俗
中秋節在神州大地,五湖四海,影子遍地開花,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地也有眾多不同的習俗,下面就著重介紹兩個習俗,賞月,吃月餅。
中秋賞月
我們家那里的傳統是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最亮的時候,在院子里擺上桌子,放上一盤月餅,一盤葡萄,還有其他一些水果點心,點上三爐香,那種明月與月餅相互應找的場景,那種月下院子里彌散的焚香的味道,那種八月十五月圓夜院子里的清涼以及一家人共同品嘗月餅的說說笑笑,深深的刻在記憶里,是在外的游子,永遠不會忘卻的。
吃月餅
月餅,有團圓之意,早在明朝,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就提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與家人在團圓之夜,一起品嘗可口的月餅,是在外漂泊一年的游子心靈最好的撫慰。月餅也是一種思念的寄托,中秋之時向親人饋贈月餅,也是一種表達思念的方式。
明清之前月餅一般都是家庭自制,到明清之后,逐漸出現了一些小作坊,專門制作月餅,隨著文人們不斷對月餅賦予更深刻的含義,月餅的形狀也越來月圓,形狀外觀越來越考究,取吉祥、團圓之意,并且也出現了將一些富有寓意的圖案印刻在月餅上的做法。月餅的品類也越來越多,由最初的糖面組合,逐漸增添門類,可謂萬紫千紅。清代袁枚《隨園食單》中提到:“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松柔膩,迥異尋常。”可見當時的月餅已經品類眾多了。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币徽f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抖Y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后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于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并廣發軍中作為軍餉。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相關文章: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及詩句03-23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傳說03-30
小年的來歷和習俗01-26
冬至節的來歷和習俗12-23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100字(精選18篇)02-25
重陽節習俗和來歷10-14
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10-11
國慶節的來歷和習俗09-21
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