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藝術設計論文

        時間:2023-07-20 08:57:00 文化藝術 我要投稿

        藝術設計論文14篇【經典】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藝術設計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藝術設計論文14篇【經典】

          藝術設計論文 篇1

          《網頁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大課程”,鑒于其專業的特殊性,至目前藝術設計專業開設的此課程尚沒有相對完善的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處于探索階段。筆者結合多年從事web開發和網頁設計教學經驗,對藝術設計專業《網頁設計》課程目標、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三方面進行探討,期待構建《網頁設計》課程教學的大致框架。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網絡資源的共享和發展已經融入社會生活,站、網頁瀏覽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作為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高校專業設置,為適應時代需求,如計算機、電子商務及藝術設計等專業都開設了《網頁設計》課程。就專業技術而言,《網頁設計》課程綜合性較強,涵蓋的知識面較為廣泛,一個網頁的建立到發布過程,涉及到了網絡基礎知識,W3C標準和與之對應的結構:(X)HTML語言,表現:CSS樣式,動作:JavaScipt,圖像處理、動畫制作等諸多領域。鑒于其專業基礎的特殊性,這也導致了該課程針對不同專業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理工科專業多側重于程序語言的編寫學習,較為重視純技術方面,而藝術設計專業則更多偏向于網頁界面的版面設計,包括形式美感、色調處理等。但在實際人才應用中,用人單位更想兼顧以上兩方面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目前藝術設計專業《網頁設計》課程并沒有相對完善的專門教材,教學方法與內容也處于探索階段。由于大環境和師資的局限,開設該課程的很多高校在教學上并沒有結合藝術設計專業的自身特點,往往“復制”和計算機等理工科專業一樣的課程教學模式,“教”和“學”都陷入一定的尷尬境地,達不到本專業所需一定程度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美術基礎和審美意趣,制作網頁有一定的美感優勢,但有時也過于追求美觀而忽略用戶體驗,脫離實際,華而不實。筆者結合多年從事web開發和網頁設計教學的相關經驗,對藝術設計專業《網頁設計》課程目標、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三方面進行探討,期待構建《網頁設計》課程教學的大致框架。其中的藝術設計專業,尤其是視覺傳達方向的平面設計專業都開設了《網頁設計》課程。

          一、課程目標

          眾所周知,課程目標決定一門課程構建和發展的最終導向,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指明正確的課程學習方向,另一方面也為教師傳授正確的知識理念提供依據,真正做到“教”和“學”的“有的放矢”。結合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個性特點,注重網頁設計語言的學習,將藝術和技術有機的緊密結合。在課程目標制定的過程中,弱化一些在前期專業基礎課程中已經學習過的相關知識(如PS圖像處理等),做好簡單的銜接,將重點放到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相對薄弱的知識點(如網頁設計語言等)。Dreamweaver是目前最好的網頁制作與設計軟件工具,作為可視網頁編輯工作的標準,它一直在代碼編輯和應用程序開發方面的功能比較強大。更重要的是它是所見即所得類型的網頁設計軟件,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和應用的難易程度非常合適。同時,對于網頁設計素材的制作和處理,動畫素材可以選擇Flash,圖片素材可以選擇photoshop,這里強調并要求和Dreamweaver相匹配和適應。作為網頁設計的基礎理念,在制定《網頁設計》教學目標時,必須考慮將W3C標準相關的新理念、新做法等元素考慮進來,強調使用規范化語義標簽語言(X)HTML書寫頁面結構,并強調CSS樣式表的使用,同時遵循W3C標準,了解div+css和標準頁面的優勢所在,使用“div+css”實現網頁結構代碼與表現樣式相分離,以及對后面制作標準頁面所起到的促進作用等。

          二、教學內容

         。ㄒ唬┰谒囆g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中,網頁設計課程

          一般安排在課程學習的中后時間段。就本課程而言,我建議教學內容并時間安排如下:

          1.Dreamweaver軟件的學習和應用為重點講解,講授和實踐為5+5個學時。Dreamweaver軟件的主要任務就是完成網頁設計的版面架構,教學中,主要講解本地站點的創建和頁面結構搭建。在早期的網頁排版中一般使用網頁表格(table)及其嵌套的模式布局頁面,隨著技術更新和用戶需求,表格結構已不適合現在時代發展的需要,即不適合手機及平板電腦的用戶瀏覽,呈現逐漸被淘汰的趨勢,F今網頁版面架構大都采用div+css的方式設計,具有瀏覽速度快,適合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瀏覽的優勢。結構和樣式的相分離,也便于日后的網頁改版的便利;

          2.網頁編程基礎方面:HTML語言、CSS樣式、JavaScipt,講授和實踐7+7學時。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一般錯誤的認為使用Dreamweaver這樣所見即所得的工具頁設計,不再需要學習太多的“語言”。其實不然,HTML是網頁的靈魂,它不像C語言那樣“生澀難懂”,相對藝術設計學生而言,完全有能力學會和掌握。CSS通俗講是控制網頁中內容的顏色、字體大小、寬度背景等樣式,并由此來實現各種各樣網頁樣式的統稱,也是需要熟悉和掌握的。JavaScipt與C語言不同,它提供一定的面向對象能力,因此模塊、名字空間、類、對象、封裝、函數等功能在JavaScipt中的實現方式是其教學的重頭戲,它們才是現代JavaScipt語言的精髓;

          3.Flash動畫,講授和實踐6+4學時。Flash主要制作二維動畫,體積小,便于使用,學習難度小,能夠滿足網頁設計的需要,如:網頁Banner條的設計、片頭動畫、課件等;

          4.網站客戶端的表現原則、開發流程、面向客戶的網站設計,講授和實踐2+0學時;

          5.photoshop為輔助2學時,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已經學習并掌握photoshop的使用方法。因此,減少這方面的講解,給其他新知識點留下更充裕的時間。

         。ǘ┙Y合網絡技術發展和用戶體驗要求,本課程教學還需注意下面要點:

          1.面向用戶體驗的網頁設計:學生在學習和制作網頁時,總是以“自我”的感覺為主導,很少考慮并分析用戶需求,以為自己的設計有相當的“吸引力”但是對于訪問者來說,大多數的設計過于空洞、內容繁冗,徒有漂亮的外觀。所以學生應該明確,網頁設計應該以“用戶”為中心,而不是展示、甚至炫耀網頁技術或技巧。因此,有必要引進面向用戶的網頁設計教學。

          2.當前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網絡資源共享已成趨勢,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已不僅僅滿足于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包括每一步所要學習的知識點。充分利用網絡,包括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便利的搜索功能,面對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如何利用互聯網頁設計方面的前沿知識,發現并解決。鼓勵學生使用博客、論壇,通過發現其中有趣的文章,得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和代碼片段。向學生介紹開源社區,并鼓勵他們在線發表自己的代碼,使用社交媒體進行資源查找,并形成專業的社交媒體互動,更加專注于他們的代碼與工作,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方法

          《網頁設計》課程具有交叉學科性質,結合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自身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任務驅動法、模塊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等多重手段,給學生明確的思路,引導學生多動腦,勤動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ㄒ唬┤蝿镇寗臃

          任務驅動法,即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啟發學生的求知欲!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發現問題,才有任務和動力,教師利用專業知識,結合課堂所講章節內容,分析并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具體到《網頁設計》課程教學中,通過導入新課環節,將所要講授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引導學生對所提出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大體涉及所需知識,承前啟后,找出哪些是需要復習鞏固的知識,哪些是需要探索學習的新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任務的完成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構建。

          (二)模塊教學法

          團隊合作、模塊運營是現代企業生存和發展之道,網頁設計公司亦是如此,很多網站界面都實行模塊化,每個部門負責完成自己的任務。為和現代網頁設計公司相適應,《網頁設計》課程嘗試實施有目標、有任務、有內容的模塊教學法,將本課程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分化為幾個模塊,針對每一個模塊設定具體的教學目標、任務和要求,將課堂所講內容和現實所需實踐有機結合。同時讓學生自由組合成一個個小團隊,團隊之間、團隊之內分工協作,團隊合作,真正做到鍛煉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和實踐。

          (三)項目教學法

          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毒W頁設計》課程相對來說,有非常多的“項目”可供實施。一般是在知識體系講解完全后,給出一個具體的項目命題,如學生(或學校)個人(或創業小店)的網站、網絡上征稿的企業網站等,在實施這些“項目”過程中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及早讓學生有實戰意識,真正實現課堂教學和單位實習的“零距離”。

         。ㄋ模╇p師教學法

          聘請工作在網頁設計一線,且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設計師作為兼職教員,加入到課程教學中來。兼職教員能制作最專業的網站,對本行業的最新趨勢有著完整的把控力,對網頁設計實際工作中有可能遇到的問題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們可為學生開設講座、解惑答疑,結合全職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深入研究,兩種教師互補,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和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語

          藝術設計專業的《網頁設計》課程是隨著互聯網而產生的新興課程,同時也是為適應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和普通用戶的生活體驗的。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和普通用戶的生活便捷也決定了課程的必須不斷更新變革。教學是動態的過程,只有確立好課程目標、梳理好教學內容、掌控好教學方法,根據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情況靈活調整,并不斷充實完善,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真正做到培養網頁設計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服務于社會,以人為本。

          藝術設計論文 篇2

          一、研究背景。

          創意產業是各種行業發展的先驅,它推動了許多產業的發展,向大眾推廣許多新的思維、設計、理念,所以值得投入大量的資源來培育創意人才。由此誕生的藝術設計教育課程旨在為設計行業培育出更多具備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但是因為其歷史較為短暫,課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并想辦法解決。

          二、文化創意產業化的概念及重要性。

          1、文化創意產業化的概念。

          創意產業,是一種在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持續提高的當下社會中發展出的新型產業,它非常推崇創新,注重個人的創造力和思維的活躍性,它需要現代社會高端的電腦技術、活躍的信息傳遞作為基礎。在滿足這些需求后,創意產業能夠爆發出相當大的創造性,以自身的先驅性領導其他產業飛速發展。創意產業的涵蓋面非常廣,它是一種文化產業,但是卻可以涉及廣告傳媒、建筑設計、藝術設計、電影戲劇等各個方面,并且在這些產業中占據領導地位。不過除了社會物質基礎之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還需要滿足一個條件,那就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文化創意必須是人的文化創意,這就決定了它的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的基礎。我國為了促進創意產業的發展,在不同領域均開設了培育創意人才的教育課程。藝術設計教育課程就是其中之一,不過現今還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2、文化創意產業化的重要性。

          文化創意產業在其他產業中具有領導地位,其相應的創意人才也是各個領域行業的搶手人才。因為創意已經逐漸成為一種隱性資產,它的發展可以促進企業具備持續發展的潛力,在競爭中始終走在其他企業的前方,這一份優勢對于競爭激烈的各個行業中的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因此,文化創意產業是許多企業爭相發展的方向,一些高素質的創意人才也在社會上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文化創意的產業化能夠促使這一產業逐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同時也意味著一份產業的發展逐漸具備輸出與輸入兩方面。我國為了促進文化創意的產業化,正逐漸在教育中也增加相應的教育課程,為社會提供具備專業素養的創意人才,但是我國創意教育尚受到教育體制的制約,面臨著許多挑戰。

          三、藝術設計教育課程發展中的問題。

          1、創新性不足。

          我國的教育方式一直是以學為主,無論是哪項科目,學生都是在教師的領導下學習先人的知識,以掌握和運用知識為主。藝術設計教育雖然主打創新思維,但是由于其課程采用的仍是和其他課程相同的教學模式,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學習的仍然是前人的經驗,繼承的是前人的思維和成果,缺乏相應的延伸和發展。并且,學生學習的科目相同,上的課程、做的練習都相同,很難在這種統一的學習中發現具備創新潛力的學生。而一些具備創新能力的學生,也在固化死板的學習模式中逐漸失去了自主思維的能力。

          當然,藝術設計課程中,對于經驗的繼承是必須的,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評判與鑒賞能力,了解優秀的前人是如何思維的,這有利于他們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也能幫助他們拓寬自己的眼界,但是藝術設計教育課程的重心仍然應當放在學生的自主創造方面,著重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自主判斷的能力。若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味等著教師為他們指出設計的重點、方向和方法,那么他們將逐漸失去自主思維的主動性,而這本是藝術設計課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學生會逐漸習慣模仿前人的'手法、視角和構思,在思維中形成固定的程序,讓視線范圍開始變得狹窄,最后導致培育出的人才在前人的道路上具備相當高的素質,但是缺乏自己走出一條道路的能力,從而也限制了創意產業的發展。

          2、文化素質不高。

          從高中教育分科開始,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甚至是學生自己,都存在一種觀念,那就是只有學習不好的學生才選擇藝術專業。這是一種非常偏頗的想法,藝術與文理科都是平等的方向,選擇藝術的學生同樣具備很強的文理科學習能力。但是,這一觀念卻在現實中被廣泛認可,文理科被當成高中發展的主要方向,只有在文理科方面無法取得很好成績的學生才去選擇藝術類的方向。這就導致了高校開展藝術設計課程后,所招進的學生大都是人文素養較差,不具備較高的素質,再加上這幾年高校逐漸擴招,放低了招生要求,使招進的學生素質進一步下降。實際上,能夠在藝術設計中取得較好發展的人才,勢必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作為基礎,只有擁有堅實的文化基礎,學生才能在藝術設計中更好地理解課程知識。比如建筑設計,學生需要掌握數學與物理方向的知識,也要根據實際情況掌握歷史與語文方面的背景知識。比如服裝設計,學生需要掌握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方面的知識?梢哉f藝術設計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素養的培養。

          不僅僅是生源問題,即使是高校的教育也仍然是只重視專業技能教育,忽視人文素養教育。學生學習的大部分課程都是色彩、技術的運用,極少見人文素養的提高課程,只有一些民間藝術方向的課程會保留一些關于民間藝術歷史背景的課程。這種存在嚴重偏頗的課程設置,導致學生進一步忽視人文素養的重要性。當學生學成畢業后,他們具備了相應的知識技能,卻缺乏知識底蘊,在工作中不能依托豐厚的人文素養進行設計。試想,當建筑設計師不了解當地的文化背景,當服裝設計師不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當游戲設計師不了解受眾人群的文化視角,他們設計出的產品,即使創造力十足,又如何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同,如何推動創意文化的發展,如何能夠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四、發展藝術設計教育課程的措施。

          1、提高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的基礎。藝術設計的發展,究其根本就是創造力的發展,所以藝術設計教育課程應當更加注重對于學生自主創造能力的培育,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輸。在這方面,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創造性的作業,讓學生運用知識自主完成,并將作業成績記入學生的最終成績,對于一些非常具有創意的作品還要提出表揚。學校應當給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鼓勵各種自主社團的開設,用多姿多彩的社團活動來促進學生思維的拓展;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創意比賽,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的舞臺。

          教師在進行一些設計項目的研發時,可以招收一些具有潛力的學生作為助手,學生年輕活躍的思維能夠幫助教師找到新的方向,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做一些社會前沿的工作,提前為學生展現發展的方向。一些開展了校企合作的學校,可以將已基本完成理論學習的學生送到與學校合作的企業中進行實習,在實習中,學生能夠切實體會到走在社會前沿的設計行業是如何發展的,能夠接觸到一些設計專業的工作人員,體會他們的思維方式。這樣,學生不僅拓寬了眼界,在受到新的思維激發后,也能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

          2、提高文化素養。

          藝術設計離不開人文素養作為基礎,學生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首先,高中時期就不應該指引文化科目成績好的學生選擇文理方向,而是應當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選科思維。當學生傾向于藝術專業時,學校不能干涉學生的選擇,還應當為其排除來自家長和社會的障礙,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向。這樣,高校在招生時,就能獲得具備較高文化素養的藝術設計學生,從源頭上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高校在開設藝術設計課程時,也應當開設與之相配合的綜合課程。綜合課程可以包括基礎的數學、物理、化學、人體結構比例或者建筑受力分析等理科知識,也可以增加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規律等文科知識,還有心理學、生態學、社會學等相關知識。這些可以作為學生必備的主修課程,也可以作為選修科目供學生有選擇地學習。

          例如心理學、數學、英語就應當作為學生在設計專業知識以外應當掌握的學科,而人體學設計、建筑力學、生態學等在特殊方向才需要的學科就應當在學生對自己將來涉足的行業有一定傾向后有選擇地學習。學校也應當安排一些校園活動,例如人文講座、文化競賽、文化社團活動等,讓學生在校園活動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教師也應當讓學生明白,藝術設計并不是獨立的學科,它可以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它應當是藝術與文化、科學相結合的科目。學生應當明白文化素養對于藝術設計的重要性,并且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為自己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創意產業化的背景下,需要人才具備創新能力和堅實的文化基礎,因此,高校在藝術設計課程上,應當多鼓勵學生自主思維創作,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開設更多能夠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科目。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才能推動創意文化的產業化,才能推動我國的創意產業發展。

          藝術設計論文 篇3

          中國畫是漢族一種傳統的繪畫形式,它以筆、墨、紙、硯為繪畫工具,以人物、山水、花鳥為繪畫題材,以具象和寫意為主要技法進行創作,其在內容與藝術上體現了古人對社會、自然及與之相關聯的各個方面的認知,中國傳世的十大名畫全部都是中國畫的代表性作品。中國畫具有豐富的內涵,并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歷程,對世界繪畫藝術有著重要的影響。對于環境藝術設計而言,其是藝術領域的重要分支,但是近年來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卻呈現出同質化嚴重、創新性不足、藝術品位不高的現狀,成為制約環境藝術發展的瓶頸。而中國畫藝術博大精深,對環境藝術設計能夠產生深遠影響,很多設計師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都應用了中國畫的一些元素,由此使得設計更具表現力和創造力,極大地促進了環境設計中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協調發展,并且還彰顯了環境藝術的中國特色,營造深邃的中國畫意境。借此,本文就中國畫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展開分析。

          一、中國畫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

          (一)對繪畫技法、構圖技法、透視畫法的影響

          從繪畫技法上來看,中國畫分為寫意畫與工筆畫兩類。對于寫意畫而言,其筆墨處理能夠彰顯豪放、灑脫的形神,多運用概括、夸張的表現手法,融入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寫意畫強調意境美,通過提煉精華追求含蓄、內斂、深邃的意境。而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經常采用這種寫意的技法,用粗放的線條勾勒出讓人遐想的空間,能夠精煉出環境設計的精華,營造出環境藝術中的主題意境;對于工筆畫而言,其用筆準確、細致、工整,注重細微環節的處理,能夠細致地展現物象特征。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經常運用工筆畫層層渲染、細致處理的技法,從而增強空間的畫面感。由此可以看出,不論是寫意畫還是工筆畫,均會對環境藝術設計產生影響,增加環境設計的藝術底蘊。中國畫構圖經常采用長卷或立軸,在長長的畫卷上,于偏下方位置畫上物象,而其余地方作為留白,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中國畫的構圖特點,能夠使畫卷上的物象與空白之間產生節奏韻律,形成變化與統一、動感與靜感的對比,同時留白處還對物象起到了烘托作用,給人以視覺美感。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隨處可見中國畫構圖的技法運用,能夠營造出平面尺度和空間立體感,如設計一條狹長的通道,將其可以視作留白處理,顯得幽靜深邃,引人遐想。中國畫在作畫時由于其立腳點并不固定,所以不會受到視閾局限性的影響,整個繪畫過程是以畫者的感受及需要為基礎,并通過不斷變換立腳點進行移動作畫,將眼睛可以看見的和無法看見的景物一并融入作品當中,這種多點透視的方法是很多中國畫大師常用的一種作畫方法,如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采用的就是多點透視的畫法。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多點透視主要體現在步移景異上,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這種體現最為明顯,隨著腳步的移動,視覺中的景觀會產生出不斷地變化,每一個點上都有與之相對應的景物,所有的景物可以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匯聚成一幅圖畫。

         。ǘ⿲L畫工具、繪畫元素、用色技巧的影響

          文房四寶是中國畫的主要繪畫工具,隨著文化的不斷發展,這些繪畫工具逐步成為工藝品,將之陳列在書房當中,能夠平添書房內的文化氣息。如將“四寶”之一的毛筆大型化后懸掛于墻上,是室內裝飾中常用的一種藝術設計手法。此外,中國畫的裝裱形式多種多樣,如條幅、卷軸、扇面、屏風等等,以扇面裝裱為例,古人常常會將字畫作于扇子上,以此來彰顯自己的文采,這種形式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體現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漏景窗上,很多園林都會將漏景窗設計成扇形,并在窗外種植各類植物,其后布置假山,由此便形成一幅生動的“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是中國畫最主要的三大繪畫元素。其中的人物以帝王將相、神魔仙尊、山野村民、文人墨客為主;山水則是對名山大川、河流瀑布的描繪;花鳥中的花有梅、蘭、菊、竹、牡丹、荷花等,鳥則有凡鳥孔雀和神鳥鳳凰等。中國畫的這些繪畫元素也是環境藝術設計中十分常用的元素之一,如竹,既可植于室外,也可用于室內,有真竹亦有假竹,其所體現的意境與中國畫表現出來的意境十分吻合。中國畫在色彩上的運用分為兩種,一種是有色,即以帶有紅、綠等顏色的顏料對畫進行敷色,另一種是無色,具體是指以水和墨進行作畫。由于墨是黑色的,所以這里所指的無色并不是沒有色彩,而是專指中國畫最具代表性的水墨畫。平涂是中國畫最為常用的一種敷色方法,以這種方法畫出的作品,基本不存在光影的變化,它所體現的是物體所固有的色彩,重彩畫的畫面效果顯得比較厚重,層次感分明,淡彩畫的效果則顯得比較淡雅。環境藝術設計對中國畫的用色技巧進行了借鑒和創新,如鎦金描銀及多種色彩并用的重彩渲染。

          二、中國畫在環境藝術設計領域中的應用

         。ㄒ唬┰谥参镌炀、造景色彩、線性構圖中的應用

          植物造景是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具體的布設中,可依據植物不同的形態特征及審美功能進行合理布置。景觀綠化可以選擇不同種類的植物互相搭配,如喬灌木及各類花卉等,在輔以假山、水體等點綴,能夠使整個景觀具有更強的層次感及更加豐富多變的畫面感。同時在各種植物當中設計一條迂回曲折的小徑,能夠帶給人們一種深入大自然的體驗,站在小徑當中,可以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對其中優美的景色進行觀賞,感受環境藝術的魅力。此外,可以使用一些其他的景觀要素與植物相配合,如梅、蘭、松、竹與山石的配合,垂柳、迎春花與水景的配合等等。在進行植物造景時,植物的數量不宜過多,應留出一定的空白空間,使植物與空間環境之間張弛有度,并利用透景和障景的設計手法,讓人們從中感受到景色的延伸。水墨畫作為中國畫的代表,它所彰顯的是一種樸素和淡雅之美,其對環境藝術設計的造景色彩有著直接影響,假山、植物、建筑所構成的便是一幅水墨淡彩畫。在亭臺、廊架等景觀小品的色彩選用上,應當盡量使用一些與周邊景觀近似的色調;在植物色彩的選擇上,應當充分考慮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交替,使四季當中都有不同的景致,要特別注意對觀賞類植物的選擇,通過各種不同色彩的搭配,使其成為整體淡彩色調中的靚麗之筆;山石與水景的色調既要參考傳統園林景觀的做法,又要結合現代的審美理念。對于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而言,色彩的運用更為重要,能夠營造良好的環境美感。而留白手法的恰當運用,可以為色彩增添深邃意境。如在博物館的室內環境設計中,可以運用留白手法讓墻面保留大面積的白色,給予觀賞者思考和想象的空間,追尋歷史的足跡。墻面運用灰色與白色搭配,增加博物館神秘感和莊重感,此外,運用綠葉對灰白墻進行點綴,能夠構成色彩節奏,避免了其他顏色搭配給人突兀、張揚的不適感。線性構圖是環境設計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手法,它的主要作用是對空間環境進行分割,如園路、鋪裝的邊界線、駁岸等都是線性構圖在園林景觀環境設計中的體現,中國畫的自然山水意境也是通過線性構圖的方式進行創造的。就景觀設計而言,它的平面形態布置主要取決于設計師的立意,如果將中國畫作為立意,那么在設計時應當遵循中國畫的筆墨形式及構圖法則。通過線性構圖能夠使景觀中產生出曲徑通幽的高層次境界,如采用弧線、折線、波浪線等形式對園路及駁岸進行設計,可以產生出步移景異的效果,這些形式用于孔洞和鋪裝等元素的設計當中,能夠使其形成具有裝飾性效果的輪廓,并且還能對內外部產生劃分的作用,與中國畫的骨法用筆在藝術的表現力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ǘ┰诳臻g韻律、裝飾界面、環境景觀中的應用

          中國畫在構圖意境上均體現出了一種空間韻律,畫中但凡有溝渠的地方通常都會有流水,在有水流經過的地方必然會有小橋,距離小橋不遠的地方便會有人家,由此勾勒出來的畫面具有極強的空間層次感。為使自然景觀要素間能夠產生出一定的相關性,可將中國畫構圖意境中的空間韻律運用到景觀環境設計當中,這樣既可以滿足人們對傳統園林景觀的審美要求,又能使中國畫的意境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得以彰顯。現如今,很多設計師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習慣采用一些硬質景觀界面,雖然這樣可以縮短設計和建設周期,但卻造成了千篇一律的現象。中國畫所追求的是一種創造性,以手工的方式將大腦中的形象思維繪于紙上,從而彰顯出畫者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為使景觀中能夠體現出視覺沖擊力和藝術魅力,可以手工工藝對景觀的裝飾界面進行設計。墻體與臺階是景觀豎向元素構建中必不可少的兩個要素,可以用手工的方式來完成磚砌和石砌,在砌筑的過程中,除了要遵循砌體結構的建造原則之外,還要盡可能多地表現出多樣化的視覺圖像,以此來彰顯裝飾美感;在門窗等孔洞的裝飾設計中,可以對一些自然元素進行運用,如石材、木材,材料的使用要力求少而精,并做到合理布置。中國畫中的表現手法與造景要素給環境藝術設計帶來了一定啟示,尤其是山水畫的構圖方法與繪畫要素在我國傳統的造園設計中得到了深入應用。如造園中植物、山水、建筑等要素的多樣化搭配,能夠產生不同特色的景象,形成顏色、形象相互襯托的畫面感。在中國畫中,畫家常運用對景、借景等手法營造深邃的意境,使其能夠向眾人傳達無限畫意,而在環境設計中可運用這種創作手法,為環境景觀增添新元素,改善現代環境景觀設計缺乏意境的現狀,從而提升環境設計的品位。從中國畫與環境藝術的關系上來看,兩者均在設計元素、設計手法、審美理念方面相契合,如兩者均以植物造景為主線,以色彩搭配、線性構圖、空間營造為手段,從而表達藝術創作意境。中國畫的畫意是作品的精髓所在,體現著中國畫的哲學意念、自然山水意象、筆墨構圖意匠、抽象審美意境,而我國環境設計也深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響,追求相得益彰的布局構圖、自然和諧的造景特色、陰陽互生的意境營造。所以,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要充分借鑒中國畫的手法,強調獨具特色的繪畫美以及天人合一的意境美。

          結語

          總而言之,中國畫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彰顯了我國藝術形式的特色。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運用中國畫的技巧和手法,能夠體現出中國畫的意境美,達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目的,凸顯環境藝術設計的特色。同時,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與傳統的繪畫創作手法相結合,還能夠體現現代與傳統相融合的藝術創作思想,為環境藝術設計發展另辟蹊徑。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在西方文明的影響下,始終保持民族特色,傳承優良的藝術傳統。

          參考文獻:

          [1]王樹良.“詩情”與“畫意”——晚明江南文人園林環境設計的審美觀念[J].文藝爭鳴,20xx(5):66-67.

          [2]李東娜,魏研研,沈效潔.“設計水墨”的意境美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影響[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5):22-24.

          [3]張斌.中國畫中的“中和”審美意識對中國當代平面設計的影響[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xx(12):91-93.

          藝術設計論文 篇4

          摘 要:形態構成作為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有著積極作用,近年來由于課程設置相對出現了滯后性,越來越不符合現代藝術設計的培養模式,改革與整合勢在必行,形態構成課程應運而生。本文主要從課程時間、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來探討高職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形態構成課程的改革與整合方案。

          關鍵詞:高職; 裝潢藝術設計; 構成; 形態構成; 整合; 改革

          形態構成課的前身是三大構成,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平面構成是在二維空間里把形態、肌理等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進行分解、排列和組合,從而獲得全新的視覺形象;色彩構成是利用多個色彩要素按照一定的規律和法則重新搭配和塑造新的色彩形象;立體構成是用各種材料將基本構成要素如點、線、面、體、色彩和空間等方面按照一定的審美原則重組成新立體形象。這三門課程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依存關系。

          一、高職裝潢藝術設計專業構成課開設的意義

          提起構成就不得不提及包豪斯設計學院,現代設計的搖籃。它開設了以圖形、色彩和材料研究為主的三門課程,也就是今天構成課的三個分支,開設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構成作為設計教學基礎課程體系,對培養學生嚴謹的理性思維和發掘學生創造潛能有著積極的作用。作為基礎課程,要求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修養,為專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并且它的知識具有深度和較廣的輻射面,與多個設計領域有著緊密關系,如廣告設計、包裝設計、標志設計、VI設計等,因此通過培養發散思維,拓寬專業方向。此外,構成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的結合,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鑒賞能力和動手能力,達到眼、手、心的高度統一。隨著人們對現代設計的享受度不斷提升,對現代設計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構成已經成為我國高職院校裝潢藝術設計專業不可或缺的專業基礎課程,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

          二、高職院校裝潢藝術設計專業構成課程設置的不足

          由于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構成課程的開設缺乏一定的經驗,主要還是模仿本科藝術院校的課程設置模式,因此在教學中出現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的不明確,脫離崗位實際

          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服務對象應該是設計市場和社會,培養的人才應該是能勝任設計市場所需,具備獨創設計思維和現代設計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術設計型人才,因此構成課程也必須是為市場服務的,并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做出及時調整,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時而變。但是從高職院校開設構成課程情況看,開設的針對性不明確。另外裝潢藝術設計專業里的方向較多,有廣告設計、包裝設計、標志設計、VI設計等,不同的專業方向有各自的專業定位和特點的,但是構成作為專業基礎課程,表現出來的卻是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雷同,甚至課時量也是雷同的,放到任何一個專業方向里開設都是“放諸四海皆準”,更別說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到底它的開設和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之間應該如何接軌,高職院校考慮得明顯不夠深入。

          (二)重理論輕實踐

          由于高職院校構成課程的設置主要還是沿用本科院校的模式,本科院校一直都提出“寬口徑,厚基礎”的教學思想,自然對學生的專業基礎培養要求甚為嚴格,在構成的教學內容設置上也比較注重基礎性理論,教學內容沒有太大的改革,因此高職院校在模仿本科院校時就容易不假思索地全盤照搬,以傳統的理論內容教學為主,很少有理論知識的延伸,即使學生同樣做大量訓練作業,但是內容的設置上就沒有和專業特色掛鉤,使得學生的實踐操作的目的性不清晰,意義不明確,許多學生表現出對作業的完成是為了應付,因此對培養創新能力和設計發散思維并沒有發揮多大作用,學生學完課程后仍然對知識一知半解,更無法把形態構成間的各知識點進行串聯發展,甚至不知道如何運用到專業領域,這種教學偏差比較普遍。

         。ㄈ┱n程開設時間不足

          對于本科藝術院校來說畢竟是四年制,課程授課時間能夠得到保證,有利于打好扎實的專業基礎,但是搬到高職院校使用的話,就顯得力不從心,三年制的高職教育在校學習時間本來就短,其中至少有半年時間外出實習,構成課程授課時間就要縮短,造成知識還沒來得及消化和綜合運用,就要上崗工作了,至于剩下的專業課程更是被走馬觀花式地學習,導致學生無法將各門課程的知識進行重組內化,學習效果不佳。實際上畢業生進入就業崗位后,就業單位對他們的能力和水平多有不滿,認為他們對知識理解不透,更別說要他們把知識用到設計當中了。

          (四)教法單一

          構成課程一直使用較多的是傳統教學手段,授課老師先按照課程安排講解理論知識點,然后演示技法和布置作業內容,學生就根據要求完成操作訓練若干份,一般是以手繪訓練為主。雖然多媒體教學的介入已經豐富了師生的視覺感知,但是課堂教學仍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學習,根據老師提出的要求完成訓練,然而學生入學前基本是沒有美術功底的,因此完成作業的質量也不高。這種強調單一主體性的教學手段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的興趣,學生更渴望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自身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挖掘者。尤其高職院校學生清楚知道在高職學習的目的是要學到實在的專業技能以便上崗就業,倘若無法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無法讓他們明確學習構成的重要性,他們很快就會對這類課程失去興趣,轉而急于求成學習其他專業知識。

          因此在當前設計市場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下,高職院校應考慮構成基礎課如何緊密跟隨時代步伐,走有高職特色的藝術設計教育道路,這樣才能讓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可持續發展。如何使學生更深刻地掌握構成理論的同時,又能使其有效地運用到設計領域,是老師要認真思索和解決問題的關鍵。

          三、構成課程的改革與整合方案

          由于構成是因設計的需要而衍生出來的,因此構成的教學內容也應該是以藝術設計領域為主線,圍繞著如何進行設計運用而展開。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使用構成的基本法則進行創作和設計,探索出更多的設計組合樣式,但無論變出多少樣式,有一樣是不變的,即不脫離實際,時刻與生活中的設計緊密相連,因此,有必要對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三門課程重組成一門課程,讓它和專業特色銜接一塊,和時代需要接軌,充分突出課程的傳承性。

         。ㄒ唬┯行д希瑴p法教學

          高職院?梢院侠碚险n程開設的`時間,將構成課程壓縮到大一下學期完成,既有大一上學期素描和色彩基礎的鋪墊,又能承接大二的專業核心課程,以此加強課程連貫性。將課時量適當增加一點,并平均分攤到整個學期,讓學生有時間消化知識,設定理論和訓練的比例為1:3,保證學生有更多的訓練和創作的時間。也許有人會產生疑問,把構成課程整合,會不會又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呢?許多知識被濃縮了,就無法體現形態構成的課程特質了?這些疑問是必然的,為了解決這些整合課時產生的問題,有必要對課程的教學內容也進行整合,保存經典實用的,去除重復過時的,才是真正地體現高職的高效率、高技能的培養特色。

         。ǘ┱{整比重,平面為主

          構成的教學內容涵蓋面很廣,有平面和立體之分,有關于造型的、裝飾的、色彩的、材料等,如何合理取舍內容,則需要老師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課改能力。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側重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圖形創意和設計能力,因此在課程整合時就應把重點放到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的整合上,以平面為主,立體為輔,突出專業特點。

         。ㄈ└母锝谭,提高效率

          構成的教學方法要體現多樣性和靈活性。傳統教學方法是老師講授理論,演示技法,再由學生完成常規訓練作業,形式單一,學習動機未被啟動,如果在教學中以任務驅動法為主要教學方法,則能調動學習積極性。任務驅動要求學生在老師幫助下,對發放的任務進行探索性的學習和解決,目的是讓學生在探索學習中學會新知識。

         。ㄋ模┚C合評價,以面連點

          傳統的評價方式是以課程結束后展示學生作品,進行評分,但是這種方式只重結果,對于那些學習認真,但水平和能力有限的學生而言,他們努力的過程容易被忽視,分數成了全面評定他們的絆腳石。因此提倡老師建立電子學生文件夾,內含學生每一次的作業,縱向觀察他們成長的過程和進步的大小,橫向觀察每個同學之間的水平差距。其次通過校內辦學生作品展,讓其他師生進行客觀公平地評價,提升學生學習成就感。還可以通過師生座談交流教和學的效果及反思,結合調查問卷形式就更能客觀全面地對課程進行綜合評價了。

          總之,構成課程作為專業核心課程,是連接專業基礎和專業特色的橋梁,因此鞏固橋梁的基石很重要,讓學生更順利地通往設計市場的職業崗位,必須對構成課程進行教學改革與整合,從而更好的辦好高職藝術教育。

          藝術設計論文 篇5

          摘要:藝術設計與新媒體技術日益高度融合所成就的新媒體藝術設計,在當今傳播時代發展得十分迅猛。通過分析傳播學的發展對新媒體藝術提出的要求,指出促進新媒體藝術發展的舉措,即不斷提高對新媒體藝術設計的認識、不斷加強藝術設計創作內容的豐富性和互動性、培育具有良好藝術理念的專業化復合型藝術設計人才、將新媒體藝術設計與現代傳播對象的需求緊密結合等。

          關鍵詞:傳播學; 新媒體; 藝術設計; 新媒體藝術設計;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網絡技術及移動網絡終端的迅猛發展,新媒體技術在現代社會生活與工作中都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這其中,藝術設計與新媒體技術日益高度融合所成就的新媒體藝術設計,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人們對傳統藝術設計的理念,也在不斷豐富和擴展著藝術設計產品帶給我們的沖擊。在移動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時代下,以傳播學的視野研究新媒體藝術設計的發展,是我們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傳播學發展對新媒體藝術設計提出的要求

          近年來,傳播學在全球范圍內發展變化迅速。現代社會的發展已經不能用“信息時代”來形容,而應該轉以“傳播時代”來形容才更加準確。從宏觀方面看,傳播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突出的角色,對世界的影響日益深遠,并與經濟、政治一樣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突出要素。在微觀方面,現在的傳播不再僅僅是信息的傳播,更緊密連接著社會每一個個體之間及個體與整個社會之間,對整個社會關系的構建重組改變產生深刻影響。同理,傳播的發展對新媒體藝術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求科技與藝術高度融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傳播無論是在理念、媒介、對象,還是在內容、表現形式上較以往都有著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傳播對象日益年輕化和知識化,對傳播內容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創作出來的藝術設計作品更加逼真、完美、有視覺沖擊力,而且要能快速便捷地在智能手機、虛擬互動媒體、數字電視、觸摸媒體等多種傳播媒介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出來。要滿足現代傳播的這種要求,新媒體藝術設計無論是在設計理念、表現形式,還是在外部造型、工作組織、工作方式、工作效率等方面都要較以往有進一步改進和提升,要源源不斷地吸收現代新媒體技術的科技元素,創作出大量與先進新媒體技術相關聯的新藝術設計作品,要借助不斷升級的新媒體數字工具去設計、加工、改造藝術設計作品,以使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變得更加人性化,更加富有人情味。要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修改容易、設計效果穩定、存儲方便等諸多內在優勢,使設計更加精準規范、更加便捷高效,并且能夠進一步消除藝術設計者與藝術設計作品用戶之間的不連續性,使藝術設計的.構思、創作、制造和使用更加具有連貫性和一致性,設計創作出來的作品更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和歡迎,更容易傳播開來。

          2.要求藝術設計傳播范圍更廣且速度更快

          現代傳播的發展,要求傳播內容能在第一時間傳播到全球任一角落,這就在傳播范圍和傳播速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其傳播對象往往存在行業、地理、社區等邊界差別,彼此之間難以建立起一種順暢的交互機制,這就導致在傳播范圍方面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傳播范圍較小,最終也會影響到傳播效果。為有效擴大傳播范圍,就要求藝術設計要研究如何通過新媒體強大的技術能力突破這種邊界差別和局限性,如何通過互聯網絡、移動網絡終端、觸摸設備等傳播媒介,讓更多的傳播對象可以有效獲取傳播內容,從而最大限度地擴大藝術設計的傳播范圍,讓其傳播范圍更加廣泛。另一方面,傳統藝術設計在傳統的電視、報紙、廣播等媒體上傳播是一個比較復雜漫長的過程,采集、匯編、印刷排版、轉發等環節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傳播速度遠遠不能滿足傳播對象的需要。但是,現代傳播社會是一個講究效率、速度的社會,傳播內容要求能在第一時間傳播到用戶手中。為此,新媒體藝術設計要充分借助互聯網絡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將采集、匯編、印刷排版、轉發等繁瑣環節改造為簡單的上傳下載環節,就可以實現藝術設計創作作品在第一時間傳播到世界各地用戶手中,實現文字、影像、聲音等內容即時傳播。

          3.要求新媒體藝術設計人才向復合型轉變

          現代傳播的迅猛發展使得傳播的內容不再是以往那種簡單和單一的形式,而是多種不同要素、不同領域的組合內容,這也對新媒體藝術設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沒有接受過正規系統培養的藝術設計者將難以適應這種要求。要認識到新媒體藝術設計必須具備多學科綜合性知識,既要懂得藝術規律,有良好的藝術基礎,又要精通計算機圖形技術和網絡技術,只有這種復合型人才才能勝任現代傳播對新媒體藝術設計的要求。

          4.要求對新媒體數字技術進一步重視

          如前所述,現代傳播和新媒體技術是相互促進的關系,現代傳播在新媒體及新媒體技術的促進下迅猛發展,同時也對新媒體及新媒體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現代藝術設計中必須摒棄那種對電腦、軟件工具、光電之類等新媒體工具的偏見,不能再以傳統的藝術設計理念和思想來看待新媒體藝術設計,而是應該主動學習新媒體技術,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來開展藝術設計,通過技術和藝術的巧妙結合,設計創作出更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藝術作品,才能更好地符合現代傳播和藝術市場對新媒體藝術設計的需求。

          促進新媒體藝術設計發展的途徑

          1.提高對新媒體藝術設計的認識

          要適應現代傳播發展的需要,新媒體藝術設計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新媒體藝術包含著豐富的畫面、巨大的信息、高科技的技術手段等先進技術,如何正確地結合藝術和數字技術,使其達到最完美的藝術傳播形式,是新媒體藝術設計必須注意的重點。目前,現代化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藝術成了人們對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的需求,而不僅僅只有從事藝術工作的工作者們去追求的,所以信息化就成了人們現在溝通的主要方式。對于很多新鮮的資訊、時尚的衣物、社會發展的詳情等信息都是通過大數據傳輸平臺來獲得的。所以,新媒體藝術設計只有不斷地完善和提高自身,才能滿足人們對于科學發展的需求。要促進新媒體藝術設計的發展,必須加大對美學設計基礎知識的探究和學習,根據美學理論設計基礎,綜合科學數字化的技術手段,來不斷改良新媒體藝術設計存在的諸多問題,在視覺傳達和畫面美感等多方面提高設計作品的質量。

          2.加強藝術設計創作內容的豐富性和互動性

          在傳播的完整鏈條里,傳播內容和傳播效果是其中重要的兩個環節。傳播內容方面,現代傳播發展要求所傳播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以適應傳播對象多元化的需要。這就要求新媒體藝術設計要借助數字技術高超的科技手段,利用多種改良后的數字化工具,實現在平面和立體之間自由轉化,在二維和多維度之間穿梭,創作出更加復雜多變的色彩、線條和圖形,以及奇異夸張的具有視覺沖擊力的藝術畫面。另一方面,隨著傳播對象日益年輕化和知識化,他們不再滿足于被動式的接受,希望能參與到傳播中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因此,互動性強的藝術設計才會得到傳播對象的認可,其傳播效果才能大大提高。新媒體藝術設計要敢于突破局限性非常明顯的傳統藝術設計思維,要在增進設計者、使用者和傳播對象之間的互動參與交流上尋求更大突破,進一步增強新媒體藝術設計在雙向互動交流方面所具有的優勢,要善于運用新媒體藝術設計所具有的即時遠程的傳播功能,讓傳播對象更主動地參與進來,這種全新的藝術設計交流模式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藝術設計作品的造型和內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藝術設計創作作品存在的文化環境模式,也能促使社會審美意識的飛躍,最終對藝術設計創作產品的傳播效果帶來影響。

          3.培育專業化復合型藝術設計人才

          在現代傳播社會中,傳播對象對傳播內容的品質關注度在不斷提升,不再是以往所認為的快餐式內容的簡單接受,傳播對象也希望能接受到更高品質的傳播內容。在這種時代變化背景下,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商業浪潮中快速成長起來的、帶有非常明顯商業性色彩的藝術市場化的產物,新媒體藝術設計者要真正開始思考藝術和市場的關系,要敢于拋棄原來那種過分注重功利性、不注重對設計作品的藝術性思考的陳舊觀念,要堅持良好的藝術理念在新媒體藝術設計中基礎性作用的重要地位,思考如何將藝術理念和作品市場更完美的融合,設計創作出生命力更為長遠的優秀藝術設計作品。

          為適應傳播學發展對新媒體藝術設計復合型人才的要求,應根據新媒體藝術設計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和規劃,培養具備多學科綜合性知識,既懂得藝術規律,有良好的藝術基礎,又精通計算機圖形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新媒體藝術設計前期構思、中期創作、后期制作及其他相關應用順暢銜接,做到藝術設計品質的進一步提升,從而促進新媒體藝術設計的發展。相關高校應盡快建立健全新媒體藝術設計教學體系,設立新媒體技術、環境設計、裝飾設計、攝影、平面設計、書籍裝幀等專業的學科內容,促進各個學科之間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開設教學實踐平臺及建立數字藝術工作室,通過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模式,在有效提高學生對新媒體技術工具操作設計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將所學轉化成所用,這種寓教于用的教學模式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進步,才能更好地培養出復合型高素質的專業新媒體藝術設計人才。

          4.將新媒體藝術設計與現代傳播對象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

          考慮到現代傳播對象的知識層次和接受能力不斷提升,新媒體藝術設計在繼承傳統視覺傳達設計優點的同時,設計要更好地滿足傳播對象對傳播內容功能性的多元化要求,在創意設計時應考慮傳播對象的文化背景和傳播媒體形式,在構圖時應充分運用美學方面的形式美法則,以及文化學、類型學、現象學、美的起源等審美理論基礎,在藝術設計的色彩、節奏、韻律等方面充分考慮現代傳播對象的需求,所創作的藝術設計作品既能完美地呈現作者的思想,也能在傳播中帶給人們視覺和心靈上美的享受和震撼。

          參考文獻

          [1]王燕鳴:《論新媒體藝術在虛擬世界中的互動體驗》[J],《大眾文藝》,20xx年第2期,第21-23頁。

          [2]王振興:《新媒體藝術的特征和本質》[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年第1期,第13-14頁。

          [3]胡蓉:《互動的藝術-淺談新媒體藝術設計的互動性特征》[J],《美術大觀》,20xx年第12頁,第30-32頁。

          藝術設計論文 篇6

          摘要:茶鄉旅游所詮釋的不僅僅是一種生態旅游理念, 更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表達。在當前茶鄉旅游活動開展時, 如果能夠合理利用藝術設計活動, 其所能具體實現的, 不僅是旅游內容的豐富與形式的生動詮釋, 更重要的是在該過程中, 其也產生了諸多基于新形式的文化色彩。本文擬從茶鄉旅游活動的時代背景分析入手, 結合藝術設計活動的特點及應用價值分析, 從而探究藝術設計對茶鄉旅游的文化再生影響, 并且全面分析藝術設計對茶鄉旅游的促進性。

          關鍵詞:藝術設計; 茶鄉旅游; 文化再生; 促進性; 價值表達;

          我國有著濃厚的茶文化元素, 完善而系統化的茶文化機制中, 包含了諸多元素, 茶文化機制中所詮釋的藝術內涵和文化素材, 這些都是當前茶鄉旅游開發與建設過程中的基礎與前提。當然, 茶鄉旅游建設也成為時代發展的新方向和趨勢。在茶鄉旅游建設過程中, 文化資源應用是前提, 而圍繞文化內涵和旅游活動建設所形成的諸多新元素, 則構成了其旅游體系的全新思維。

          1、茶鄉旅游活動的時代背景分析

          在實施具體的茶鄉旅游建設活動時, 必須對茶文化的內涵形成深度理解?陀^的看, 圍繞茶文化所具體形成的不僅是文化元素的多樣化元素, 也包含了層次化的生態元素, 可以說, 這一元素中向我們表達的不僅是與茶相關的素材內容, 更是大眾認知的生動詮釋與表達。對于茶文化體系來說, 其形成的關鍵在于茶文化中詮釋和表達了諸多習慣和大眾生活。因此, 在茶鄉旅游元素開發時, 必須從文化元素和資源內容等多樣性出發, 通過探究生態化、立體化的開發體系, 從而實現其整體價值。

          茶文化是生動多樣的文化機制, 在整個茶文化體系中, 我們所能品讀到的文化內涵是多樣化的, 尤其是在幾千年發展歷程中, 所形成的茶文化, 不僅僅是一種深厚的文化素材, 更重要的是一種生活元素。因此, 在當前我們具體認知和傳承茶文化時, 不僅需要探究其中詮釋的多樣化元素, 更重要的是其中所表達精神思維, 更是當前我們具體認知和應用茶文化的關鍵所在。

          客觀的看, 茶文化體系的深化普及, 向人們倡導了健康的價值觀念和生活狀態, 并且在這一過程中, 也全面推進了諸多與茶相關的產業, 實現層次化發展。結合目前社會大眾的綜合訴求看, 健康與養生、旅游休閑等等, 都成為人們重要的關注點, 這實際上也為茶鄉旅游活動的開發與建設, 提供了發展的方向。當然, 在目前旅游產業建設日益成熟的今天, 合理利用茶文化資源和生態內涵, 其將為當前茶鄉旅游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2、 藝術設計活動的特點及應用價值分析

          藝術設計活動作為一門應用性強且藝術化內涵極為豐富的綜合性活動, 其在具體開展過程中, 通過將文化內涵和藝術色彩, 乃至心理學等諸多元素內容融入其中, 從而實現了藝術設計的生動詮釋?梢哉f, 在當前文化傳遞和內涵表達過程中, 藝術設計自身發揮和詮釋了, 無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及作用。

          文化是社會發展的積淀, 其更是兼具大眾認識和語義認同等諸多元素下的符號表達和客觀象征, 從某種程度上看, 文化詮釋了大眾的普遍認同, 甚至是一種精神理念的全面傳遞, 其中展示了智慧和人文精神等等。對于整個文化來說, 其更多是一種大眾理解和行為感知, 其中所表達的, 更多是大眾理解與行為規范。

          結合藝術設計活動的內涵和綜合價值看, 其作為一項融入了多種知識內涵和信息元素的'創造性活動, 其中所融入的內容是多樣化的, 可以說, 在藝術設計過程中, 其作為一種傳播與交流, 其不僅是一種文化傳遞與展現的過程,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 其也實現了文化的再造與內涵思維的重塑。

          客觀的看, 想要真正有效的利用好設計活動來傳遞和詮釋相關文化內涵, 就必須對整個文化體系的本質訴求和內涵精神形成客觀而全面的理解。對于藝術設計活動的本質價值看, 其基礎是文化內涵的表達, 其中通過多種元素的綜合應用, 從而實現了整個設計活動的生動詮釋與形象表達。

          3 、藝術設計對茶鄉旅游的文化再生影響

          結合鄉村旅游推進與發展的時代訴求, 如今在實施茶鄉旅游開發活動時, 不僅要注重融入時代優勢, 同時也要看到大眾對茶文化價值認知日益提升, 在實施茶鄉旅游開發時, 必須注重對其旅游資源的內涵, 進行深度應用, 同時也要注重利用諸多新的時代元素, 通過合理應用和整體改造, 從而確保整個茶鄉旅游活動建設能夠滿足當前旅游開發的整體訴求。結合藝術設計活動的價值內涵看, 其中所具有的文化思維和藝術表達機制, 不僅更加生動, 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傳播內容的生動展示。所以, 在整個茶鄉旅游建設活動中, 藝術設計作為重要的文化詮釋與表達, 其中所詮釋的不僅僅是精神詮釋, 更重要的是形象象征。

          對于茶鄉旅游建設活動來說, 藝術設計是其中關鍵組成, 可以說, 從某種程度上看, 藝術設計活動的實施狀況, 從某種程度上詮釋和表達了整個旅游資源開發的水平和科學化程度。當然, 就目前整個藝術設計活動的實施狀況看, 其中包含諸多內容, 比如環境設計或者視覺傳達設計等等, 都是藝術設計的重要表現?梢哉f, 藝術設計活動的合理化開展與實施, 其將為茶鄉旅游資源的大眾識別與知名度提升提供重要支撐。

          在整個茶鄉旅游發展與建設過程中, 使用藝術設計活動能夠實現整個旅游機制建設的理想展現, 當然合理應用藝術設計機制, 其將為茶鄉旅游活動的品質化提升, 提供重要支撐。實際上, 茶鄉旅游活動在開發與具體建設中, 其本身就是文化傳遞和藝術審美的展示過程。

          推進茶鄉旅游建設進程中, 彰顯茶鄉旅游活動個性, 并且集中打造和詮釋極具獨立風格和茶鄉旅游風貌的時代訴求中, 重視并深刻理解茶鄉旅游文化精神的價值內涵, 從而分析茶鄉旅游在建設過程中, 其所能形成的新文化機制中所展示的新觀念, 從而認識和應用藝術設計活動在茶鄉旅游活動中, 文化理念的再生特征, 并且有效促進茶鄉旅游文化在科學建設與理性發展活動等綜合影響下, 從而實現更為便捷和自由的時代化發展。

          4 、藝術設計對茶鄉旅游的促進性

          對于當前茶鄉旅游活動開展來說, 其需要通過實施合理的藝術設計機制, 進而在詮釋旅游資源價值的前提下, 從而賦予整個旅游活動建設的最大價值。當然, 通過合理實施藝術設計活動, 我們看到其對茶鄉旅游開發有著重要影響力。

          其一, 在創新實施藝術設計活動時, 必須注重將文化內涵和精神理念等諸多內容應用于整個設計之中, 通過豐富詮釋, 從而實現整個藝術設計活動的價值所在。結合藝術設計的特點看, 其更注重創造性和創新色彩, 特別是對于該活動來說, 其本身就是一項對文化內涵有著重要應用訴求的活動。其二, 在整個藝術設計活動實施過程中, 必須注重對大眾訴求的深度考量, 尤其是將合適的審美理念應用于該活動之中。此外, 如果想要實現整個藝術設計活動的生命力和價值力, 就需要注重將傳播內容與設計活動形成深度結合。

          在整個藝術設計活動實施過程中, 其通過將文化理念和藝術創意等諸多內容應用其中, 可以說, 合理的藝術設計不僅提升了大眾的美學感知, 更是將茶鄉旅游活動以一種審美理念角度向我們傳遞與表達, 提升了其文化的生動性和層次化。對于茶鄉旅游活動的具體建設來說, 其中所表達的更是一種生態文化和包容機制, 所以通過合理的藝術設計活動, 其也將生態文化和大眾包容文化的展現與詮釋, 提供了全新動力。

          在具體推動茶鄉旅游活動時, 關注其中所詮釋的文化再生, 必須從文化內涵的多樣性和層次化角度出發。從先秦時期至今, 茶已經有了幾千年的發展歷程。通過對茶和茶文化的發展歷程及時代特點進行綜合分析, 我們看到文化的多樣性和地域性, 乃至其綜合素材, 恰恰是目前我們實施茶鄉旅游建設的基礎與前提。

          5 、結語

          對于茶鄉旅游活動的具體開發和實質性建設來說, 其作為一種全新的文化體系, 其中所展現和表達的文化精神, 從出現、形成到整體發展等層次化過程中, 藝術元素與文化內涵等等, 始終伴隨其中。在茶鄉旅游活動推廣過程中, 藝術設計活動有著重要價值, 其不僅具體擔當了茶鄉旅游文化和精神等諸多載體, 同時也實現了旅游活動的形態呈現。

          參考文獻

          [1]蘇曉梅, 李晶源, 程靜;凇拔幕偕崩砟畹姆鸾涛幕z產保護規劃--以韶關市大南華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為例[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xx (4) :229-232.

          [2]李家琛, 黃文富, 唐玲。全域旅游背景下政校企合作模式的創新與發展--政校企三方合力助推南岳衡山全域旅游大發展[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xx (11) :123-124.

          [3]許云華, 張勝武, 劉常潔。城市文化景觀與老字號文化再生的構建研究--以沈陽餐飲行業老字號店鋪文化景觀遺產保護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 20xx (4) :111-113.

          藝術設計論文 篇7

          【摘要】文章針對色彩在藝術設計中易被忽視的問題,提出了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的運用策略。要重視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意義;強調色彩的象征性;合理運用色彩的差異性;突出色彩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時代性特征;要符合人們的色彩審美習慣。

          【關鍵詞】藝術設計;色彩運用;問題;對策

          色彩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具有豐富性和多樣性的事物,能夠帶給人一定的情感體驗。并且,感受色彩美是人類的天性,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人們逐漸形成了一定的審美意識,對色彩有著較強的審美追求。因此,很多設計師在藝術設計過程中都十分重視色彩的情感和象征。從色彩方面來講,色彩能夠引發人們一定的心理效果,人們可以運用科學分析的方法對復雜色彩進行分析,還原為基本色彩要素,并利用色彩量和質的變化以及色彩空間的變換重新去安排色彩要素之間的關系,實現色彩效果的創新。然而,色彩情感和象征在運用過程中并不是盲目的、隨意的,而需要按照一定的設計原則,遵循人們的審美習慣。研究色彩情感和象征不僅能夠優化色彩在設計中的應用,而且對設計研究有著深刻意義。

          一、色彩在藝術設計中易被忽視的問題

          1、忽視色彩的情感和象征

          色彩是自然界中的事物,主要由色彩邏輯和色彩要素構成,就像用數與數的邏輯構成數學其境一般,當我們進入色彩世界中,能夠深刻感受到色彩的豐富性及色彩對世界和諧本質的影響,尋找到色彩在世界中的價值。并且,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能夠深切感受到色彩帶給自己的內心感受,而色彩帶來的感受也會影響到設計師的情緒。同時,色彩對人們的心理刺激有著不同的層次,有些色彩能夠給人以直接的心理刺激,而有些色彩則需要通過人們的聯想和想象而影響其信仰和價值觀。無論是直接刺激還是間接刺激,都能夠證明色彩具有情感和象征意義。然而,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有些設計師忽視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性。

          2、缺乏對色彩情感影響的充分了解

          色彩不僅能夠美化產品,在產品設計中起到裝飾作用,而且還能夠對人的感覺、情感、技藝、知覺等產生一定影響,對視覺藝術發展有著深刻意義。然而,從色彩本質上來講,色彩本身并沒有固定的情感和象征,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之后,具有了一定的審美感受能力能夠在色彩刺激下產生不同情感或聯想,并且根據色彩審美習慣對不同色彩刺激產生不同的反應,使得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對人的心理和情緒產生影響。由此可見,情感和象征是人們根據自身經驗而賦予到色彩上的,在人們的色彩審美習慣下,色彩能夠通過刺激引發人們的條件反射,并影響人們的心理活動和情緒情感。另外,色彩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需要人們在長期習慣中總結色彩審美經驗,并形成對色彩的習慣性意識。然而,在設計過程中,部分設計師缺乏對色彩情感的充分了解,忽視色彩情感與人們長期生活習慣和色彩審美習慣的關系,一味根據自己的主觀意識為色彩賦予情感和象征,導致產品色彩的情感和象征不符合社會色彩審美習慣。

          3、忽視色彩的差異性

          不同色彩能夠引發人們不同的情緒情感,有著不同的象征意義。例如,紅色的純度和注目性較高,視覺刺激較強,能夠加速人們的血液循環,鼓勵人們的勇氣,給人以力量、幸福、圓滿、熱情的感覺。黃色的純度最高,最為光亮,能夠給人以溫暖、高貴、富麗的感覺。藍色雖然視認性不高,但是能夠給人以智慧、冷靜的感覺。紫色很容易引起人們心里的不安,卻又能給人以優雅、溫柔、高貴之感。白色能夠給人以清白、明快、光明的感覺,滿足人們視覺需求,注目性較高。黑色給人以恐怖、絕望、沉默、嚴肅之感,很容易引發人們的消極情緒。由此可見不同色彩能夠引發人們不同的情緒情感。然而,有些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運用色彩的時候忽視了色彩的差異性,沒有根據色彩所引發的情感差異進行色彩運用,導致色彩的運用不符合產品主題和消費者心理。

          二、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的運用策略

          1、重視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意義

          色彩會引發人們一定的情緒和情感,不同色彩有著不同的象征意義。因此,設計師在設計中運用色彩應加強重視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意義,深入了解色彩所帶來的情感體驗和色彩的象征價值,掌握系統的色彩知識,為色彩運用提供理論指導。并且,設計師要能夠熟練運用色彩,在掌握色彩情感和象征意義的基礎上,加強色彩運用訓練,熟悉色彩運用的規律和技巧,并在熟悉色彩運用基礎之上實現對色彩運用的直覺判斷。

          2、強調色彩的象征性

          受歷史、宗教、階層、民族、地域等因素的影響,人們對色彩的需求和信仰不同,色彩在不同地區、民族、歷史時期和宗教中有著不同的象征意義。并且,色彩的象征是歷史的沉淀,也是人們約定俗成的社會文化現象。因此,色彩在相對穩定的歷史時期和社會文化環境中具有較強的傳承性,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同時,人們在一定時期和社會文化環境只能夠都遵循著統一的色彩尺度和色彩運用規律。設計師在運用色彩的時候應加強重視色彩的'象征性,全面了解當前社會文化環境下人們對色彩約定俗成的尺度和運用規律,并按照社會約定俗成的色彩制度來運用色彩,使色彩的運用符合社會文化環境中人們的色彩審美習慣。

          3、合理運用色彩的差異性

          不同色彩帶給人的情緒情感不同,象征意義也不相同,設計師在色彩運用過程中應重視色彩的差異性,根據產品主題和人們的審美需求選擇合適的色彩。為此,設計師應積極了解紅色、黃色、黃綠色、綠色、藍色、黑色、白色、灰色等顏色的特征及其帶給人們的心理感受,根據色彩的情感特征和象征意義選擇性地使用色彩,使色彩的運用符合產品所要帶給消費者的心理感受,充分發揮色彩在產品功能中的作用。例如,在設計兒童玩具等顏色的時候,可以選用純度較高的顏色,適當運用紅色、綠色等刺激性較強的顏色,避免紫色、黑色等重色的運用。

          4、突出色彩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時代性特征

          色彩在不同民族和地區有著不同的意義和象征,例如,在西方國家,黑色是死亡的象征,死者的靈柩需要黑色車輛運輸,哀悼者也需要穿褐色衣服參加喪禮。而在埃及,人們將冥神奧西里斯雕像涂成黑色,表示土壤中種子萌芽孕育的階段。這是因為,埃及人認為,黑色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迎接新生。在印度和中國,死亡通常使用白色,哀悼者需要穿白色衣服參加喪禮,印度人和中國人認為白色代表了寧靜、和平,也代表了死亡。在美洲一些國家,白色代表心聲與春節,黑色代表反省和因素。設計者在運用色彩的過程中要全面了解不同顏色的功能、顏色使用的對象和目的,充分重視色彩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在確定主色調的同時,還要合理規劃局部色彩運用,掌握色彩的比例、重復、節奏等,強調產品設計中色彩的對比與協調。另外,設計者不能隨意添加色彩,隨意添加只能夠導致產品設計中的色彩堆積,使得產品結構雜亂無章,設計者應根據產品主題合理選擇合適的色彩,通過色彩的運用深化產品設計主題。

          5、符合人們的色彩審美習慣

          色彩本身并沒有情感價值和象征意義,人們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將色彩與自身生活相聯系,賦予了色彩情感價值和象征意義。因此,設計師在色彩運用中應重視人們的色彩審美習慣,使色彩的運用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為此,設計師應充分了解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色彩運用習慣和色彩審美標準,強調色彩所帶給人們的情感聯想及回憶,深入分析人們習慣性認知中的色彩作用,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意念來隨意運用色彩,必須使色彩符合社會審美習慣。

          【參考文獻

          [1]唐笑非.色彩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作用及情感表達[J].包裝工程,20xx.

          作者:李雅楠 單位:西安職業技術學院動漫軟件與教育學院

          藝術設計論文 篇8

          【論文關鍵詞】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培養模式

          【論文摘要】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應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本文從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實踐教學環節、師資隊伍四個方面,分析了當前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建筑裝飾行業突飛猛進,面對行業發展所帶來的挑戰和新形勢下就業所面臨的巨大壓力,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已經成為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和核心問題。目前,我國的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總體發展勢頭良好,但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仍存在著認識不到位、改革不到位、特色不鮮明等問題,具體表現在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環節、“雙師”型教師隊伍、校企聯合辦學等方面。分析來看,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脫節,課程體系的高職特色不夠突出

          我國在現行的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體系,多是照搬或脫胎于本科院校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培養模式。而高職教育應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材為主要目標,只有確立了與專業人材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培養模式,教學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當前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大多仍以理論教學為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市場人才需求脫節,教學方式趨于程式化、模式化,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不高。尤其是在實踐課程中,學生大多是以模擬項目的訓練為主,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缺乏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加強教學的實用性、減少模擬性亟待解決。在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們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要從結合實際出發,通過真實的設計實踐來完成設計方案,教師再不能照本宣科。此外,除了校內的實踐課程外,要積極參與社會上的藝術設計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題與實際生產相結合,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豐富實踐經驗。

          摒棄學科型的本科“壓縮餅干”式教學模式,構建出符合我國高職藝術教育規律的全新教學體系,圍繞專業核心職業技能的形成合理的安排理論課和實踐課,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強化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是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教學內容知識老化、教學方法陳舊落后,缺乏科學的多樣化教學

          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由于現有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條件的原因,大多數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依然延用傳統教學模式,依然采取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在設計任務的布置上,脫離實際、過于虛擬化,設計案例也過于陳舊,完全與社會需求脫節;在環節測試中,過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內容。通過對用人單位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反饋意見的調查,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專業知識過于松散與陳舊,動手能力偏弱、與人溝通能力不強,往往出現“樣樣通,樣樣松”的問題。用人單位也普遍反映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到了企業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專長,找不到自己發展的方向,缺乏作為一個環境藝術設計師最重要的認識能力與創造能力。

          所以,必須明確認識到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前提的教育,人才培養要突出適應職業能力的形成,滿足職業崗位的需要,課程也顯然不能以學科為本位,而應是以能力為本位的。因此就業導向、能力本位是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觀的核心內容。轉變學科本位的思想,實現高職教育的課程模式向能力本位的轉換,在與時俱進和有機整合的觀念指導下實現課程開發,對于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套科學的符合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課程開發方法,是設計課程開發的重中之重。

          三實踐性教學體系有待完善

          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分別設置了課程設計、專業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它們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完成技能訓練的`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重要過渡階段。但大部分實踐教學課流于表面形式,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實踐課程的任課教師缺少實踐經驗,依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布置一套模擬的設計課題,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所有的實踐教學。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與社會實踐的聯系非常密切,社會實踐包含很多與實際工作相關的內容,拘泥于課堂常規教學形式,顯然無法滿足實際需要,這就導致了“閉門造車、紙上談兵”的情況。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更側重于藝術的表現,而不太重視實務性、應用性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畢竟不只是表現圖的繪制,它涉及到很多具體的材料及施工方式以及與其他技術工種的銜接與配合,還要有施工組織設計的實施等。在這樣的實際流于形式的實踐教學模式下,學生僅憑感性思維對待設計任務,沒有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所以設計出來的作品經常犯常識性錯誤并漏洞百出,在實際操作當中難于實施,到工作崗位后,需要幾年時間的實際鍛煉才能適應工作需要。

          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盡可能讓學生明確本課程在實際運用中的作用,明確該課程的設置目的,少走彎路與偏差。課堂作業目的明確,針對性強,每一次作業都有一次新的目的要求,讓學生盡量探索不同的設計方法,培養其創新意識。盡可能給學生安排實際工程項目的考察實習活動,讓學生了解材料與施工工藝。加強學生的溝通與表達能力,訓練學生與工程甲方的談判技巧。培養學生團隊實踐合作意識和分工合作理念。建立完善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可以突出培養學生基本實踐能力,突顯出高職教育的特色。

          在具體實踐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應深入分析各實踐課程間的內涵及內在聯系,不能把每個階段具體的實踐教學看做是簡單的各門課程的累加?筛鶕煌昙壊煌瑢W習階段做出科學合理的安排,加強實踐課程的連貫性和統一性。在市場調節的基礎上有取舍有重點地以能力需要進行整合,以實現實踐教學效能的最大化。

          四師資隊伍結構過于單一,結構有待改善

          高職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改革以及能否辦出特色,關鍵是教師,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教學方法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高職教師大多數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分配到教師崗位上,雖然在理論水平上有一定的造詣,但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經驗,這種狀況嚴重制約著教育水平的提高,也難以培養出符合高職培養目標要求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必須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專業與專業基礎課教師既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還要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作為學校,結合我們的設計專業,聘請一定比例的設計師作為兼職教師,一方面可以改善師資的結構,有利于教師成長和建設,另一方面也能靈活的適應設計專業變化的要求。作為專業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要充分利用各種實習機會和學習資源鍛煉自己,不斷更新我們的思維,改革教學方法,多方面的提高自身素質。

          綜上所述,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應積極改革目前滯后的教育模式,思想要開放,立足本土文化,選擇性的學習國外先進的辦學理念,明確培養目標,加大學生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積極尋求企業參與,改善教學條件,豐富教學模式,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硯祖.環境藝術設計的新視界[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藝術設計論文 篇9

          摘要:環境設計服務的對象往往是廣泛而復雜的,人們的行為特征和心理需求也難以一概而論,正是由于不同人群對空間體驗的差異,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空間使用者的體驗帶入場景之中則成為了設計教學工作者的重要課題。這種將體驗帶入的設計方法正是人本主義的體現。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體驗;代入;差異

          一、設計需求的差異性

          設計的門檻絕非高不可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是設計的參與者。女性懂得如何搭配著裝;男性懂得公文包里如何放置物品更加高效;人們懂得手機放在哪里更加順手……這即是說,每個社會人都不可避免地成為了設計的參與者,即使人們的職業、性別、年齡、膚色各不相同。同時,也正是由于這些不同,人們對設計的需求也往往是不盡相同的。例如,適用于成年人的桌椅也許并不適合兒童使用,相反,它或許會造成兒童的使用行為受限,甚至帶來安全隱患。

          二、體驗帶入的必要性

          那么,對于設計者來說,如何才能使設計品精確地與各類使用者相匹配,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呢?筆者認為,在設計時將使用者的行為與心理需求歸類,并將之帶入到設計體驗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以筆者在教學活動中發現的問題為例,學生在進行設計方案的構思時,往往難以逃脫“紙上談兵”的桎梏,所得出的設計圖紙也時常是“華而不實”的。而這種“考慮不周”的設計多是由于尚缺乏對使用者行為和心理特征的思考所造成的。我們不止一次地看到這樣一類景觀或規劃設計圖紙:從鳥瞰圖上望去,場地呈現或巨龍或八卦,亦或是某個文字、符號的'形態。而這種“上帝”一般的視角在圖紙上看去是那么美好,以至于使人忽略掉一個重要的問題:這類設計的使用者是身處天際、藏于云間的“上帝”還是腳踏實地、形形色色的“人”呢?──當然是應該服務于人的,當人們穿行其間時,恐怕很難因察覺到自己正身處某種圖形之中而感到欣喜。恰恰可能相反,正是由于臆造的鳥瞰圖形,反而使得某些功能分區不得不為它作出讓步,可能導致空間使用者的行為受限、心理感受不佳、空間的實用性降低。對此,筆者認為,設計的象征意義或形式美感當然可以存在,但首先應關注使用者在空間中的體驗。

          三、體驗帶入的教學方法探索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帶領學生通過分組考察、集體匯報、討論分析等方式引導學生掌握將空間使用者的體驗帶入設計的分析方法。筆者將其方法歸類為以下幾個步驟。1.明確空間設計的使用目的和屬性。首先,應對空間設計的使用目的和屬性進行明確的定位。例如,醫療空間的使用目的是進行診斷、治療、康復、醫學技術研究等,其空間中不同的分區承擔著不同的使用功能,若將其使用目的簡單歸納為尋醫問藥這樣的模糊概念,則難以在設計過程中與具體的空間使用目的與空間使用者相聯系。2.空間設計受眾的界定與歸類。對設計受眾的界定是帶入體驗的前提條件,不同的設計受眾在空間中的差異化體驗是設計中帶入思維的核心。設計受眾的歸類分析方法在不同的空間環境設計中并非一成不變,這是由于人的需求與體驗往往隨空間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以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為例,學生在對某一空間進行考察后,對設計受眾進行了以下幾種方式的歸類,a:男性、女性;b:消費者;工作人員;c:成人;兒童。這幾種歸類的方式都使設計受眾及其對設計的訴求變得模糊化,從而難以對設計過程產生指導意義。因而,對設計受眾的歸類方式雖不能一概而論,但應盡量做到精確細化且與空間類型相匹配。3.差異化需求與體驗的分析。以上述兩個步驟為前提,即明確空間使用屬性并精確細化地歸類空間使用者后,則應啟發學生思考在這一特定空間中不同受眾之間差異化的行為與心理訴求,思考這些差異與設計之間的關系。例如,在書店的幼兒讀物區內,空間的使用者除兒童外往往亦有成人陪同。二者對空間尺度、色彩、材質等外部環境的感知有著明顯的差異。兒童的活動能力、視線范圍,對色彩、材質、造型的敏感性決定了其對空間設計的訴求;區別于書店的其他分區,成人在此空間內亦有看護、引導的特殊需求。不同類型人群的差異化需求與體驗,往往能對設計應解決的問題起到指向性的作用。4.體驗帶入設計過程。以上述內容為前提,將各類體驗帶入到設計過程當中,這是一種帶著問題進行思考與設計的方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促成學生進步的重要手段,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對學生兩方面的引導:一是同一空間中不同受眾之間行為相互促進或矛盾的協調統籌;二是對同一行為需求的多角度思考,尋求同一問題的多樣化解決方案;三是對某些行為的限定,即并非對空間使用者的某些行為進行一定程度的、善意的限定或引導。

          四、展望

          設計是為人而做的,人在空間環境中體驗的優劣是評判設計的重要標準之一。同樣,行為和心理上的體驗也對設計起著重要的推動和促進意義。由于我國高校環境藝術教學中普遍采取從理論到練習再到作業的教授方式;教學場所多集中在教室內;對方案的構思和設計也往往是在圖紙和電腦前進行的,難免在設計對象的實際行為和心理活動等方面進行切實研究與考量,而這些思考對設計能力的培養恰恰是極其重要的。因而在環境藝術教學中指引學生將設計受眾的體驗帶入到設計方案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相信這一問題會在未來的設計教育中逐步得到普遍關注,使環境藝術設計學科的教與學得到更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奕葦.《體驗式教學法:高校環藝專業設計心理學課程教學模式研究與探索》.《時代教育》,20xx

          [2]孫遲,王毅.《空間體驗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重要性芻議》.《藝術與設計(理論)》,20xx.07.

          藝術設計論文 篇10

          摘要: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民間美術的發展可謂繁榮昌盛,民間美術擁有的美學元素和美學理論對我國現代的藝術設計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是職業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藝術源于生活,職業院校藝術設計教學要想尋求突破,創新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資源就要孜孜不倦的吸取生活中的各種資源,而民間美術豐富的資源內容正可以為藝術設計教學改革作出貢獻。本文闡述了將民間美術和職業院校藝術設計教學結合的具體要求,并探討了民間美術中各種元素應用于藝術設計教學的內容。

          關鍵詞:民間美術;職業院校;藝術設計;教學

          當前,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之路正向著特色、有效的教學方向發展。我國作為文明古國,民間美術的很多元素、資源都已經可以視為文化的瑰寶,這些民間美術元素展現出各種特色,為當代的藝術設計提供了創作靈感。民間美術的元素代表有很多,本文主要探索圖形符號、自然材料、象征意義、色彩元素以及情感因素這五類元素在職業院校藝術設計教學改革中的應用。

          一、將民間美術與職業院校藝術設計教學結合的具體要求

          1)職業院校重視民間美術的引用。職業院校已經成為了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學地點,國家號召職業院校開展特色辦學,使得當前職業院校的繁榮、蓬勃的發展,而且職業院校本身能夠探索新的發展出路,不斷的創新教學理念。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能夠朝著持續、健康方向發展,也需要職業院校校方的領導,為此,重視將民間美術與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結合能夠實現發展目標[1]。有了這種認識,還需要職業院校能夠做到以下幾點要求:第一,院校應該為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提供民間美術資源,重視教學向著民族化發展,要積極培訓教師的專業技能,有效的將民間美術和藝術設計結合。第二,職業院校應該大力的發展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參觀民間藝術展覽館的機會,邀請傳統民間美術的傳承者到校進行講座,促進藝術設計和民間美術的融合。

          2)專業教師重視民間美術與藝術設計教學實踐結合。教學之中,教師起著引導者的角色,這也決定了要想發揮民間美術的積極作用,促進藝術設計教學的改革,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個人素質能力,全方面的發揮作用,由此可見教師是極為關鍵的。如果教師不能達到一定的要求,那么即使學校支持民間美術融入教學也無法發揮出積極的作用,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思想的傳播者,教師的具體教學方式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師應該結合民間美術資源編寫教案,形成具體的教學計劃,其次,將民間美術和藝術設計專業的`結合應該從多方面進行,鑒賞、創新、臨摹等都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內容。最后,教師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不斷的汲取民間美術知識,積極探索和研究民間美術,不斷的提高個人職業能力,以便更好的將民間美術與藝術設計相結合[2]。

          二、五類民間美術元素在職業院校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1)圖形符號。民間美術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在經歷悠久的歷史沉淀之后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意義的圖形符號,這些圖形符號實際上有著深刻的內涵和意義,也融合了多民族各種風格特色,成為了民間美術元素中的突出代表。一般,各個時期的圖形符號都具有著朝代特色,因此我們在鑒賞古文物作品時,通過一些圖形符號能夠辨認出這些藝術品的朝代。在現代藝術設計教學中,職業院校藝術設計教師可以選擇具有代表性圖形符號的藝術作品鍛煉學生的眼力,然后讓學生從這些藝術作品的圖形符號中體會到符號元素的魅力和作用。民間美術中的圖形符號千變萬化,或者磅礴大氣、或者嬌俏寫意,在不同場合的設計之中能夠發揮出不同的作用效果,這些都可以開闊學生的藝術設計創新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2)自然材料。民間美術的載體有很多,集結民間藝術人員的智慧,勞動人民在探索民間美術的同時挖掘出許多自然材料,這些原材料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再結合藝術設計方法能夠將藝術作品襯托的更為完美。自然材料有種天然的親和力,當采用自然材料加工和裝飾藝術品時,人們總會感受到快樂和舒適,而且利用自然材料制作的藝術品具有自然美感。并且,自然材料能夠給人帶來創作靈感,當藝術設計人員看到與藝術品相協調的自然材料后,經常會迸發靈感,由此可見自然材料的合理應用能夠促進藝術設計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之中,教師也應該積極的引領學生了解自然材料,用發現美的眼光感受自然材料的內在美,積極的發揮個人創造力設計出嶄新的作品。

          3)象征意義。象征意義是民間美術發展過程中常常出現的表現手法,在各個領域的民間美術藝術作品都廣泛的應用到象征意義。像刺繡之中經常采用象征手法,以鴛鴦寓意夫妻風雨同舟、生活幸福美滿,在剪紙之中也常常利用稻穗象征生活富足。這種手法是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也展現出民間美術元素的深刻內涵。這種象征的方法非常適合職業院校藝術設計教學,職業院校藝術設計教師應該將象征意義納入到教學實踐,讓學生通過對民間美術象征意義的體悟,掌握這種創作手法,在以后的設計作品中學生可以融入自己對象征意義的感悟和體會內容[3]。

          4)色彩元素。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通常都是各具特色,有的配色夸張大膽,有的配色單一清淡,這些與民間美術分布地區有關。例如越向北方,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越鮮明,色調艷麗,像東北秧歌的服裝色彩艷麗,一片花紅柳綠。民間美術色彩元素的積極運用能夠促進藝術設計的向前發展,在職業院校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民間美術的色彩碰撞特點,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鍛煉學生大膽、巧妙的設計出藝術作品。

          5)情感因素。民間美術不是空洞的工藝制造,而是容納了億萬勞動人民的真實情感,民間美術內容中蘊含了許多勞動人民的真情實感,正是因為這種情感才使得民間美術藝術作品富有靈活、真實等特色。藝術作品之中容納了創作人的深厚情感,使得這些藝術作品更具有吸引力。情感永遠是引起人們共鳴的重要因素,民間美術能夠長久的傳承下來也是因為情感因素的作用,由此可見情感因素對藝術設計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職業院校藝術設計教學改革之中,必須將情感因素納入到教學范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也要向學生強調向自己的設計作品融入情感的重要性。職業院校學生能夠以真情實感設計藝術作品,可以豐富作品的內涵,甚至賦予作品靈魂,使作品受到肯定。

          三、結束語

          民間美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能夠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元素。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要想深化教學改革,就更應該挖掘民間美術的藝術元素,充分利用圖形符號、自然材料、象征意義、色彩元素以及情感因素,擴展學生的藝術創作思維,開闊學生的眼界,引導學生從民間美術中創新發展,提高藝術設計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榕泉,吳海燕,夏建紅,江星,張超.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以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xx,10:394-395+397.

          [2]胡水堂.藝術設計教育中民間美術的傳承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xx.

          [3]黎華.教學何為—湘西藝術設計教學的探索與發展[D].中南民族大學,20xx.a

          藝術設計論文 篇11

          環境藝術設計不僅是一門單純的藝術,更是一門科學,是對藝術與科學的高度融合,是藝術和科學相互滲透的綜合性學科。而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則是指在進行藝術設計的過程中,吸取當下社會文化中流行的多元化的設計元素,從而彰顯出自己獨特的設計理念與設計風格的過程;诖耍疚脑诜治霈F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基本概念及特點的基礎上,對影響個性化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主要因素進行研究,展望個性化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向。

          一、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基本概念及特點

          1.概念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就是將我們生活環境中的公共空間、室內空間、生活景觀進行一系列的藝術設計活動,主要以當代的環境設計特征做為出發點,十分注重設計與環境的協調關系。而個性化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則更強調設計的個性,所謂個性,就是與眾不同的、用于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特點,F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是一種強調將更多的環境、空間等元素融于設計的活動,既注重設計與環境的協調關系,也致力于滿足人們對設計“美”的要求。但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并不是單純的追求設計的“標新立異”,而是需要更加突出對自然的尊重和保護。這不僅僅是設計方法的革新,更是先進設計理念的巨大轉變。

          2.特點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特點主要有:一是人文思想與自然元素的融合,F代環境藝術設計是一種服務于生活的實用性設計,是設計者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對事物進行改造的過程。所以,這一行為最大程度的將設計者自身的思想融入到了自然元素之中。二是實用性與審美性的有效結合,F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目的就是通過對環境氛圍的重構或改善,以滿足人們對實用性和審美性的需求。三是個體與整體的相統一,F代環境藝術設計追求個體的特性表現,但也注重與整體環境的合諧統一,從而使環境藝術設計不顯突兀,令處在其中的人身心舒暢。四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活動就充分體現了人類行為的積極性和無害性,是主觀意識與客觀環境合諧統一的結果。

          二、實現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的路徑探析

          1.促進設計藝術性與科學性的緊密結合

          成功的設計,應當是藝術設計與科學設計的高度統一。只注重設計的藝術性,會使設計缺乏實用性;而只注重科學性,又會使設計缺乏美感,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只有將設計的藝術性與科學性完美地結合起來,才符合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的設計理念,也才能夠真正實現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可持續發展。

          2.綜合空間大小和空間功能的實際情況

          任何一個設計,都必須以一定的空間和建筑為載體。但很多設計師可能會因過多地考慮建筑空間而忽略設計的個性化,或者因空間的有限性而降低空間的設計標準,使設計理念不能很好地貫穿于自己的設計中,F實中,空間的功能是多樣性的,一個單元房里就有多個功能區,比如,兒童房的設計就會更多地考慮兒童的性格特點和愛好,女孩兒可能更喜歡粉色系的活潑色調,而男孩兒的房間則可能更喜歡藍色系的開朗色調。所以,綜合考慮環境空間的實際大小與實際功能,對于實現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突破自身設計風格和城市建筑風格的制約

          每一個設計師在進行環境設計時都應從具體的環境條件出發,每一項設計也都是設計師個人的設計風格與設計環境相結合的結果。然而,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每一個設計師又不可避免地受到自己設計風格的限制,而使對環境個性化的設計受到限制。加之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建設史,尤其是在建設過程中與城市人文氣息的緊密結合,所形成的相對固定的建設風格和獨有的設計理念。所以,設計者要做到個性化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就必須突破自己的設計風格與社會設計主流的局限,從多種設計風格中汲取營養,設計出即具有高度審美效果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同時又不缺乏個性的現代化環境藝術設計。

          三、個性化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未來展望

          當下,人們最理想的就是室內居住環境舒適、室處活動環境方便、建筑與自然相結合的環境設計。基于此,人們提出了“綠色建筑”的口號,但現實中設計人才的嚴重匱乏成為了我國當前先進環境設計理念發展的一大障礙。面對這種狀況,諸多高校開始注重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同時,借助于電子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通過將數字信息技術與環境藝術設計相結合,促進了個性化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實現,推動環境藝術設計開始逐步向著綠色、環保、簡約等方向發展。同時,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的發展之路是設計師們勇于擺脫平庸的探索之路,也是設計師重新審視自然、尊重自然的回歸之路,是將自然界的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和個人的想像創造性地結合在一起的過程。得益于科技與經濟的進步和發展,設計師在進行現代環境藝術個性化設計時可參考的設計元素和范圍越來越廣泛等,這都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傊,作為一門日漸興起的綜合性學科,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隨之而來的人們對提高生活質量的呼吁,即人們需要借助于環境藝術設計來滿足自己對生活與自然界合諧統一的需求。這一需求是社會進步的結果,也無疑成為了促進我們生活更加進步、文明和多姿多彩的強大動力。

          藝術設計論文 篇12

          摘要: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且極具民族特色。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茶元素,能夠在真正意義上提升設計的品味以及內涵, 將現代環境設計與民族文化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進而實現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推動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有效創新。本文旨在研究茶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茶元素; 環境藝術設計; 應用;

          新鮮的元素,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原動力,如果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那么必然能夠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新的思考,翻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新篇章。茶元素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能夠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那么必將開啟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的新篇章,從而更好的促進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使環境藝術設計更具復古感、民族感, 充分提升現代藝術設計的思想內涵。接下來,筆者就結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談一談茶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1、茶元素應用于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意義。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茶文化作為中國的民族傳統文化一直受到世界的關注以及追捧,在現代的環境藝術設計領域應用茶文化,能夠讓文化在真正意義上走出國門,與外國先進文化思想進行交流和融合,使更多的外國人了解和認識中國的傳統茶文化,進而促進茶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使茶文化在藝術設計中體現其自身豐富的價值。在這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將茶文化元素應用于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之中,并不是單純的將茶文化的物質思想融入到藝術設計理念,而是要將中國的茶道精神以及茶文化的思想內涵、精神理念融入到藝術設計者的審美觀念之中,進而使中國傳統的茶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弘揚。

          另外,中國傳統的茶文化覆蓋的范圍十分的廣泛,因此,想要將茶文化更好的應用于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藝術設計者就必須了解中國茶文化的起源、茶文化的歷史背景以及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程,進而將這些茶元素更好的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進行詮釋,加以釋放,使茶元素更好的應用于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開啟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新篇章。再者,中國的茶葉種類較多,不同的茶葉體現著不同的茶元素以及茶文化,因此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注重具體的文化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從而保證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藝術效果以及藝術價值。

          2、當前我國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存在的問題。

         。1)創作缺乏靈氣。

          就目前而言,我國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存在的問題首先體現在創作缺乏靈氣。藝術設計者在進行作品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在保證作品原創性的前提下,充分的.對于作品進行美感以及藝術思維的賦予,這就需要藝術設計者具有相當的專業知識以及專業能力,進而充分的在藝術設計中體現其藝術性,讓文化更好的賦予到作品之中,然而在筆者看來,在目前,我們的藝術設計者缺乏相關的能力,并且不愿意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去檢索資料,只是單純的閉門造車,這直接造成了作品缺乏靈氣,使得文化內涵很難與藝術設計進行思想上的融合, 設計出的藝術作品毫無藝術價值可言,使得觀眾在欣賞藝術設計的過程中無法提起興趣,這對于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2)缺乏明確的藝術表達。

          就目前而言,我國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存在的問題體現于缺乏明確的藝術表達。不同的藝術設計作品其表達的思想與代表的意義都截然不同,因此,藝術設計需要獨立的思考,謹慎的論證,只有做到這兩點,才能夠使藝術作品具備更加明確的藝術表達,將藝術思想展示在觀眾的面前,傳達到觀眾的心里,使觀眾更好的理解茶元素的思想內涵。在表達作品藝術性的過程中,藝術設計者還需要注重將設計與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進而通過各種藝術表達方式來進行設計思維的表達,在這一過程中,藝術設計者需要考慮大量的背景以及事實信息,同時充分注重情感的表達。但是就筆者看來, 當前的環境藝術作品,在藝術表達缺乏明確性,這就嚴重導致了現代藝術設計領域發展的不規范、不合理。

         。3)藝術表現形式單一。

          就目前而言,我國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存在的問題還體現在藝術表現形式單一。藝術設計的設計方法以及表現形式使多種多樣,例如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圖畫、文字記載的形式將思想刻畫在藝術設計品上,或者是將文化蘊含到現代藝術雕塑中,這樣的藝術設計作品就能夠更好的體現出藝術價值,讓人們更好的去學習、去欣賞。但是就現在的藝術設計作品來說,其藝術表現形式極為單一,使得藝術設計作品的藝術性無法得到直觀的展示,這造成了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缺失。

          3、茶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1、堅持多元化創作。

          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茶元素,首先應該堅持多元化創作。當藝術設計者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其首先應該想到的就是從觀賞者的角度出發,讓觀賞者能夠在觀看設計作品的過程中理解作品的藝術思想以及核心價值,這就需要藝術設計者在具體的設計工作中堅持多元化的創作,使茶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擁有更多的藝術表現形式。另外, 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經歷反復的修改與打磨,才能夠最終設計成型,因此,藝術設計者就必須有效的利用修改和打磨的時間來進行茶元素的融入,進而使藝術設計作品具備更好的藝術表現力,增強茶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感,有效襯托出茶元素的思想以及精神內涵。

          2、提升作品趣味性。

          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茶元素,其次應該提升藝術作品的趣味性。茶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精髓,因此中國人愛茶、懂茶,將茶元素應用到現代的環境藝術設計中也不需要過多的贅述,所以我們在設計藝術品的過程中就一定要注重提升藝術品的趣味性,進而通過趣味性使環境藝術設計的設計感大大提升,更好的吸引觀眾的目光,避免觀眾出現審美疲勞的感覺。一旦藝術設計作品的趣味性得到了提升,那么觀眾就能夠更好的在藝術設計中尋覓觀賞的樂趣,進而更好的徜徉在茶元素的藝術海洋,有效的避免了利用文字來宣揚茶元素所產生的倦怠以及厭煩心理, 使得茶元素能夠更好的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得到應用。

          3、設計力求精簡, 突出茶文化。

          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茶元素,在設計上應該力求精簡,突出茶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以茶元素為主導設計思想,那么我們就一定要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利用干練的文字對茶元素進行相關的描述,由于茶元素藝術作品中富含著豐富的茶文化信息,需要按照主題進行分類,因此在具體的設計工作中,我們就必須要具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 使茶文化在藝術設計中變得更加突出。就目前來說,我們國家的環境藝術設計已經達到了十分領先的水平,在進行一些全新的設計風格或是設計理念的作品制作中都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因此,茶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就更加需要在設計上力求精簡,進而突出茶文化。

          4、直觀表達創作理念。

          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茶元素,應該直觀的表達創作理念。環境藝術設計作品需要在直觀藝術、觀賞價值以及藝術陳列等三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展示,因此,為了能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更好的應用茶元素,藝術設計者就應該主動的去進行資料的檢索,進而在將藝術設計作品與茶元素緊密結合的前提下,滿足人們的審美習慣以及審美方法,保證藝術設計的美感以及藝術特點,更好地的突出茶文化的古典氣息,使創作理念直觀的表達出來,讓觀眾更好的去接受、去感悟, 進而讓觀眾能夠更好的體驗茶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

          結論:

          綜上所述, 茶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應用, 能夠在極大的程度上豐富我國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思想內涵, 同時通過環境藝術設計將我國的茶文化更好的繼承和弘揚, 作為相關的從業人員, 我們在具體工作中必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 深刻認識當前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存在的諸多不足, 進而積極的提出解決辦法, 使茶元素更好的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得到應用, 進而開拓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孫斌。傳統茶元素裝飾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福建茶葉,20xx (2):270—271。

          [2]張斌,F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解析[J]。美術教育研究,20xx (13):92。

          [3]劉衛東。環境藝術設計中我國傳統元素的應用探討[J]。群文天地,20xx (18):104。

          [4]錢萬成。淺析環境藝術設計中我國傳統元素的應用[J]。電影評介,20xx (21):104—105。

          藝術設計論文 篇13

          摘要:在我國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對于繪畫基礎課程存在很大差異與分歧。藝術設計是一門專業性實用性很強的學科,由技術、藝術與科學等學科組合而成。繪畫基礎課不僅為純藝術類專業服務,還為其他藝術類專業服務。在藝術設計中開展繪畫基礎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能力,同時,繪畫基礎課也可以培養藝術家的修養。因此,主要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繪畫基礎課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藝術設計;繪畫基礎;探討研究

          繪畫基礎課通常主要是指美術專業課中的素描與色彩等造型課程。在以前的教學中通常是為純藝術而服務的,例如,專業的繪畫與雕塑等訓練,注重審美的表現力。因此,我國藝術設計專業中對繪畫基礎課存在著很大的分歧,說法不一。

          一、藝術設計專業中繪畫基礎課的發展現狀

          當前我國的藝術設計發展得十分迅速,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不同的學校對專業表達出的態度也是不同的,不同的藝術設計專業更是表現出不同的教學體系,也對教學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高校針對藝術設計專業提出自己的一套教學內容,主要是為了迎合社會的需求,學校與教師認為學生只要會“做”就可以,對其他的要求不是很高,認為學生只要可以運用計算機來進行制作就可以了。開設繪畫基礎課程在短期內很難看到成果,所以很多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甚至放棄繪畫基礎課。雖然有的高校在藝術設計專業中延用繪畫專業的教學體系,但是卻忽視了繪畫基礎課與藝術設計的聯系,這樣就會導致繪畫基礎課實施過程中缺乏明確的目標,學生學習起來興趣也不大,主動性不夠。另外還有些學校,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引入設計基礎課,例如,設計色彩、設計素描等來取代繪畫基礎課?傊,多數情況下還是認為繪畫基礎課是為純藝術服務的,對藝術設計教學沒有什么太大的幫助。

          二、繪畫基礎課的特征

          藝術設計教學中的繪畫基礎課主要是從具象的繪畫方式來進行的,進而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通過對客觀事物的塑造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主要是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抽象規律進而向圖形的設計過渡。在這個過程中就會使得學生具有一定的創造造型的能力,眼手更加協調。增加了學生對空間的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就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繪畫基礎課的功能主要表現在它具有一定的教育、認識與審美的作用,它的價值是通過對精神的熏陶來進行培養的。繪畫基礎課的造型特征通過作者的情感來體現,重點強調的是藝術的審美特征。另外,繪畫基礎課也重視作者的感性認識,通過對外在的精神面貌與內在的特征來體現。繪畫基礎課也重視整體與內部的結構。但是藝術設計不僅僅強調繪畫基礎課的基本內容,例如明暗、透視等,更加強調理性與物質,這些是不能夠完全取代繪畫基礎課的。

          三、藝術設計專業中開設繪畫基礎課的重要性

          繪畫基礎課是以培養學生的感知與技能為目的的,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審美能力。藝術設計專業開展繪畫基礎課不僅是培養學生練就一手“好活”,同時也是希望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所以,開展繪畫基礎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新能力。1.繪畫基礎課培養藝術感覺一名好的藝術家都是需要有藝術感覺的思維,這種感覺不僅僅是純藝術的教育中心,同時也是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中心。對感覺的培養不應該只停留在視覺的層面,而是要進行深入的了解,只有當我們很好地了解了一樣東西,才能更好地對它進行感覺,而繪畫基礎課就是對感知能力的培養,把感覺的東西放到理性上進行思考,這也就是思維能力。感覺是進行感知的前提條件,我們把感知到的東西用心體會就會有不同的感受,通過一定量的感受,我們最終就會有一定的感悟,把感悟到的內容表達出來就是藝術產品產生的過程,而且藝術設計也是這樣。如果說藝術感覺是藝術教育的中心,那么繪畫基礎課就是對藝術感覺培養的具體方式。2.繪畫基礎課培養審美能力對藝術人才的培養,其中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價值取向—審美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影響藝術的表現。而在藝術設計專業中開展繪畫基礎課可以促進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學生在繪圖中,可以通過對構圖、色彩等造型元素的構建與思考,對客觀事物的表達進而完成對視覺形象的塑造。有的靈巧、有的注重色彩、有的注重空間等,經過長期的審美觀培養最終形成“修養”,從而滲透到設計過程中。

          四、總結

          在藝術設計專業中應該開設繪畫基礎課,畢竟藝術修養對一個設計師來說是相當的重要,同時繪畫基礎課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與審美能力。

          藝術設計論文 篇14

          藝術設計作為一種同社會進行交流的行為,其一直在不斷再現藝術和文化,并受新材料和觀念等因素的影響而逐步發展,所以,材料也是承載藝術設計作品語言的一個支點。因此,對材料在藝術設計這一科目中,基礎教育部分的具體應用情況展開研究,將其全方位的導入到基礎設計環節,對于提出新的藝術設計教育構想,完善其基礎教育可以起到極大的作用。

          1、材料介入的必要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使得將新材料的實驗和課題制作介入到藝術設計的基礎教育工作中已經成為了必然。材料的介入,不僅能夠進一步豐富藝術設計的語言內容和表現形式,還可以引導和帶動學生在觀念與生態上擁有有序意識。此外,由于藝術設計教育觀念的更新,不僅為材料的應用提出了更強烈的需求,也為材料在基礎教育中的介入提供了更多的途徑,

          2、材料介入的具體方案

          2.1在素描教學中的介入方案

          對藝術設計來講,素描是確保各類造型藝術可以順利展開的基礎。在素描教學中融入材料,可以提升素描作品的表現力、豐富其表現形成。作為藝術設計的基礎,素描不應當僅是通過質感、明暗與體積的描摹,而是應當突破“自我”,提升素描的表現深度。首先,教師可以施行材料素描這種教學形式,將材料本身具有的生命力與素描的黑白灰形式相結合,以此來幫助學員獲得對新表現形式與視覺方式的體驗與感悟,進而從速表中獲得新的東西。其次,因為新手段與材料的使用會提升人們的表現欲和好奇心,而從素描的具象、意象到抽象來看,不同人創作的素描其表現對象和反映的氣質等都會有一定的差別,如果人們可以利用材料為素描手法服務,用手法來構造畫面,便可以為其他人帶來更好的感受。此外,借助素描這種最為簡單的語言體系,可以進一步提升材料藝術本身的表現力,為材料在后續藝術設計工作中的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2.2在畫面構造上的介入方案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材料作為提升基礎教育水平的突破口,尋找對各種不同類型材料的綜合利用方式,以便確保自己創作出的作品能夠擁有最佳的教學效果,以便能夠進一步提升藝術生本身的動手能力與觀察能力,從而為日后相關設計知識教學實踐工作的進行提供新的途徑。學生在面對一些自然界中的物質和現象時,應當細心觀察和感受,敢于選擇不同類型的材料使用工具和藝術表現方式,從而將自己心中的藝術體驗借助材料和畫面被充分傳達出來。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具有創造力和生命力的材料,對學生展開基礎性的藝術訓練,提升畫面語言的構成和形式的張力,從而更好的將畫面主題完整的傳遞出來,讓學生的思維模式更加活躍。此外,教師在現代化設計教學中,還應當要對不同類型的材料進行合理的應用,確保其基本特質都能夠被準確表現出來。如果材質本身的表現效果對作品作者的`思維模式和思想觀念產生影響時,材質語言本身的表現力就能夠極大的提升藝術作品畫面對關注的感染力,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和綜合素質。

          2.3同社會文化有機融合

          有關材料的課題實驗一旦接入到基礎教學中,必然會引發該部分教育從教學工具到教學方式、從教學課件制作到教學觀念的變革。但受藝術設計這一學科本身特殊性的影響,使得其在教學期間不僅重視技能、形式和材料等內容的教學,還關注藝術作品的精神負載與文化內涵。作為人們社會日常生活中一種必然存在的現象,藝術設計同社會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連帶關系,會受其所屬國家的而民族文化影響,這種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藝術設計的構思和材料的選擇等其他活動的進行都會帶有社會文化的痕跡。因此,教師和學生在材料造型原理與色彩觀念表達等方面的基本技能進行學習和研究的同時,也需要重視文化背景會對藝術設計發展產生的影響,以便幫助學生通過對歷史風土、美學理論、民族傳統文化的學習,更好的融匯各個學科的知識,通過兼容互補的方式,創造出更多帶有綜合性特點的藝術作品。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語言表現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幫助學生在廣泛的空間范圍內進一步認識自我、認識這個世界,從而為開發自身的藝術潛能獲得更多的機會,進而為創新藝術教學模式提供新途徑。

          2.4加強對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

          首先,教師應當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價值取向,按照美的原則與規律來審視和表達所有的事物,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并創造美。其次,培養學生擁有堅定的意志和豐富的情感,缺少情感和發現美能力的人,其對于藝術材料的表現和所表達的作品是無法打動觀眾的。而且,擁有堅定意志力的人,可以利用不懈的精神毅力為材料藝術性的表達提供強大的動力和支柱。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受觀念思維的影響,材料在我國藝術設計課基礎教學中的介入,需要從各個方面入手,不可以單一傳授有關材料技術的相關問題,而是要讓材料同文化、社會、時代間的轉換產生較為密切的關系,讓藝術設計可以將人類精神更好的表現出來,從而幫助人們認識到設計本身具有的價值觀和人文意識,提升基礎教育教育對于藝術設計本身可以起到的作用,讓藝術與設計能夠真正的統一起來。

          作者:農家 單位: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徐耘春.視覺藝術教育的新動向:數字時代背景下的中學新媒體藝術課程與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xx.

          [2]鐘妍.桂林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教學與開發[D].廣西師范大學,20xx.

          [3]李欣潔.室內設計中的纖維藝術的表現與應用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xx.

        【藝術設計論文】相關文章:

        圖形軟件藝術設計論文12-05

        有關藝術設計論文的致謝03-21

        藝術設計論文-淺談景觀園林藝術設計11-20

        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論文03-14

        茶產品展示空間的藝術設計論文12-03

        藝術設計實踐教學研究論文03-18

        設計課程教學藝術設計論文03-19

        對于職高藝術設計教育解析論文03-02

        裝飾藝術設計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2-06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