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感染對嬰幼兒心肌損傷臨床
輪狀病毒感染是嬰幼兒時期常見消化系統疾病之一,該病毒感染除引起消化系統癥狀外,部分患兒可并發心肌損傷,尤其是1歲以內嬰兒,臨床治療及時糾正脫水、酸中毒、低鉀、予積極保護心肌等治療。
摘要
目的:探討輪狀病毒感染誘發嬰幼兒心肌損傷的治療。方法:收治輪狀病毒感染患者6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為心肌損傷患兒,對照組為無心肌損傷患兒。檢測對比兩組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鈣蛋白等指標。結果:觀察組CK-MB、cTn等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輪狀病毒感染可導致心肌損傷,臨床及時治療是保護心肌功能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輪狀病毒;感染;心肌損傷
嬰幼兒由于年齡較小,身體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善,易受病毒或細菌感染,冬春季腹瀉有80%為病毒感染所致,其中多為輪狀病毒(RV)感染。據臨床研究顯示,輪狀病毒感染是造成嬰幼兒出現心肌損傷的高危因素,主要因雙鏈核苷酸病毒產生感染作用,對小腸上皮細胞造成損傷,引起發熱、嘔吐、萎靡精神、面色蒼白等癥狀。應及時對患兒進行臨床檢測與分析,采取科學的治療方案。本次結合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錄的60例資料,匯報、分析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60例輪狀病毒感染患者。年齡1~3歲,平均(1.2±0.5)歲;其中男40例,平均年齡(1.1±0.4歲),女20例,平均年齡(0.9±0.3)歲。初步觀察,患兒主要癥狀集中為發熱、嘔吐、腹瀉,嚴重者出現脫水、精神萎靡等,初步診斷為輪狀病毒感染。方法:①分組:采用分組法進行討論,每組30例,觀察組為心肌損傷患兒,對照組無心肌損傷患兒。采用隨機法進行分配,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②檢測:通過心肌酶譜、心肌肌鈣蛋白等檢測方式,對比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cTn)等指標,分析兩組心肌損傷患兒的病況特征,總結輪狀病毒感染對嬰幼兒心肌損傷的影響。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觀察組30例治療前后統計結果見表1。
三、討論
心肌損傷的臨床癥狀:心肌損傷是指心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心電圖正常,臨床上夠不到診斷心肌炎的標準而做出的臨時性診斷,并非一單獨的疾病,往往伴隨著其他疾病,如各種上、下呼吸道感染(感冒、肺炎、支氣管炎)、中毒等都可致心肌損傷,多屬于暫時現象,隨著原來疾病的痊愈,多數會在10d左右痊愈,不像心肌炎需要3~6個月以上的治療。心肌炎起初的臨床表現與感冒相似,如出現發熱、咳嗽、流涕、咽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全身不適,有些患者還會伴有關節、肌肉疼痛。隨著病程的進展,以上這些感冒樣癥狀逐漸的好轉或消失,進而出現心臟異常的征象:心跳加快或明顯減慢,或者出現停搏,不規則。嬰幼兒常臨床癥狀角度,如:精神萎靡、臉色蒼白、無力、多汗、食欲不振或反復出現惡心、嘔吐。心肌損傷標志物:①CK-MB:CK-MB有多種分析測定方法。免疫抑制分析法是測定其活性的常用方法。通過測定CK-MB的蛋白濃度來分析其質量的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最低檢測限<1μg)和準確性。
臨床應用中,CK-MB測操作簡短,耗時短,一般10min左右即可完成,為臨床自動分析與研究工作提供了幫助。②cTn:cTn包括cTnI和cTnT兩種亞型。發病后患者體內的cTn持續時間長,并且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因此,cTn是目前診斷心肌損傷較好的確定標志物。心肌損傷后6~8h即可在外周血測得cTn異常,外周血中cTn可持續7~10d(cTnI)或10~14d(cTnT)增高,其在血中的半衰期約數小時,可用高度敏感標記免疫法進行定量檢測,或采用固相免疫層析法做快速定量或定性檢測,國外學者推薦選用血清標本座位研究參數,其準確性更高。輪狀病毒感染對心肌損傷的影響:輪狀病毒是臨床常見腸道病毒,在嬰幼兒群體中主要引起發熱、腹瀉、嘔吐及不同程度的脫水,該病毒對小腸上皮細胞內大量復制破壞小腸絨毛腸腔滲透壓升高,水分吸收減少。
由于嬰幼兒身體免疫力較弱,輪狀病毒感染會引起一系列的異常癥狀,持續發熱、嘔吐、腹瀉等,病癥嚴重者出現脫水、酸中毒、心肌損傷。同時,近年輪狀病毒導致心肌損傷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國內有學者研究表明,大部分人在感染柯薩奇病毒(CVB3)后會出現心肌損害,病灶經過一段時間會自行消失,但部分患者會在隨后的一個時期內出現不能分離出病毒的慢性心肌損害。這種慢性的心肌損害并非由病毒直接作用導致,可能與高效價循環抗體有關。輪狀病毒感染對心肌損害是否與CVB3作用機制相似,有待進一步研究。隨著現代醫療技術不斷進步,臨床對患兒采取了多種檢測方式,及時掌握患兒心肌組織病變發展情況。
總之,輪狀病毒感染是嬰幼兒時期常見消化系統疾病之一,該病毒感染除引起消化系統癥狀外,部分患兒可并發心肌損傷,尤其是1歲以內嬰兒,臨床治療及時糾正脫水、酸中毒、低鉀、予積極保護心肌等治療。針對CK-MB、cTn等檢測結果,臨床需及時調整原有的治療方案,對患兒采取心肌損傷治療措施?垢腥局委熯^程中需及時觀察患兒發熱、嘔吐、腹瀉及脫水等病變情況,確保心肌組織功能盡快恢復正常,以免感染加劇造成其他并發癥。
參考文獻
[1]龍聰,祝成亮,楊章元,等.腹瀉患兒輪狀病毒感染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10(7):99-102.
[2]周文英.輪狀病毒腸炎合并心肌損害的調查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1(9):113-115.
[3]馬艷,王偉行.輪狀病毒感染對嬰幼兒心肌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16(5):99-103.
[4]陳蕾.256例兒童腹瀉輪狀病毒感染情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10(34):27-30.
[5]王輝,薛雷,古玉玉.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并腸道外損傷96例[J].山東醫藥,2013,7(32):66-69.
[6]李玉靜,楊學磊.新生兒輪狀病毒研究進展[J].現代預防醫學,2013,16(5):149-151.
【輪狀病毒感染對嬰幼兒心肌損傷臨床】相關文章:
中藥外敷治療四肢軟組織損傷臨床療效觀察03-27
胸部損傷護理研究03-28
急性心肌梗死的家庭護理干預03-28
后交叉韌帶運動損傷02-20
論籃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11-24
醫源性膽道損傷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01-17
脊髓的功能和脊髓損傷的解剖特點11-20
膽道手術中的醫源性膽道損傷分析12-1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