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多余的分析為扎實的語言訓練教育論文
語文學科必須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這取決于學科的本質屬性與學科的目的任務。因為語文學科是思想性很強的工具學科,也是表情達意文情理和諧統一的工具學科。語文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同時是能力訓練的過程。即在訓練學生理解、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中,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概括地說,語文學科的任務是學習語言、發展思維、陶冶思想情操。所謂學習語言,即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材料,掌握語言規律,提高語言能力。所謂發展思維,即訓練學生掌握思維方法,豐富思維內容,培養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所謂陶冶思想情操,即逐步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能力,受到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其中,學習語言是語文學科的特定任務,是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個性”,因而語文教學必須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長期以來,對加強語言文字訓練這一問題,在理論上缺乏深入研究,在教學實踐中缺少比較成熟的、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課堂教學中常發現下述情況:
。保x開語言文字,進行純情節內容的講解或課文結構、層次的分析。
。玻畬W生已懂了,教師還在喋喋不休地講解。
。常畬W生不能接受或目前不應該懂的,也大講特講,超大綱,超要求。
。矗疀]有思維價值的提問分析,學生照本宣科式的回答。
5.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的講解,其中必有多余的成分。因為即使這些講解都是正確的,但過量了,學生心理承受不了。
。叮隈{馭課堂教學時,由于教師臨場失控,把簡單問題復雜化,出現“畫蛇添足”式、“窮追不放”式的分析講解。
為了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效益,應強調變多余的分析為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
首先,“訓練”不是單純的練習!坝枴焙虒、訓誡的意思!坝柧殹笔侵赣杏媱、有步驟地使學生具有某種特長和技能,它有強烈的使動性,即強調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為達到一定的目標而進行練習,絕不是僅指練習、作業、測試而已。
其次,語文訓練的內容是全方位的。既指字詞句篇(含段)的基礎知識,又指聽說讀寫基本能力,即語言因素與語言能力。
從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來看,要訓練學生:
。保斫庹Z言,即理解文詞句的意思,通過字詞句理解思想內容,了解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基本規律等。
。玻\用語言,即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指導他們將教材中的語言材料,轉化為自己的,以便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靈活運用。
3.掌握方法,即訓練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使學生會讀書,會思考,這是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的有效手段。
再次,強調語言訓練,是指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更要重視運用語言的訓練。
當前教師對理解語言的訓練較為重視,教學時,抓住語言因素,通過字詞句來理解課文思想內容,通過理解詞句指導學生掌握遣詞造句的規律,在理解作者“寫什么”的同時,也講一些“怎么寫”的基礎知識等等。這些做法實質上還停留在理解語言的層次上,運用語言的訓練尚未到位。理解和運用是學習語言過程中兩個不同層次的水平級。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所以如何指導學生積累詞匯,豐富句子的表達形式,提高表情達意的技巧,能按要求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表達清楚要說的意思,顯得十分重要。
如何加強語言文學的訓練呢?可以抓住“記憶--積累--轉換--創造”四個環節來進行。
一、培養記憶能力。小學是記憶能力最強的階段,而學好語文就是要通過多讀、多背、牢記范文中的語言材料,來訓練記憶能力。因此,朗讀--熟讀--背誦是訓練語言的基本途徑,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朗讀、熟讀和背誦,有助于理解語言文字,有助于增強語感、熏陶思想,有助于掌握教材中規范的語言文字,矯正自己表達中不良的語言習慣,有助于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有助于提高記憶力,有助于訓練表達能力,有助于智力開發。每一篇課文應要求學生朗讀得合乎要求,要把課文讀熟,適量的課文(篇或段)還要背誦。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指導學生讀書,要有明確的目的,明顯的標準,多樣的形式,并且保證充分時間,保證全體學生都得到訓練的機會。
二、注重語言材料的積累。積累是指逐漸聚集,逐步消化、吸收,潛移默化的過程。學習語文要注重點點滴滴的積累。葉圣陶先生在《論寫作教學》中指出:“訓練學生寫作,必須注重于傾吐他們的積蓄!边@就要求在日常學習中,既注意積累作文材料,又注意積累語言材料,一旦需要時就可以整理、加工,“傾吐他們的積蓄”。
那么積累什么呢?包括生活經驗的積累,思想認識的積累,語言材料的積累。本文僅談語言材料的積累?梢栽诶斫獗嫖鲈~義的基礎上,積累詞匯;可以轉換角度;豐富句式,以多變的句子形式來表達同一個意思;可以學習、掌握多種方法來記事寫人,豐富表情達意的技巧。積累的方式是很多的,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觀察,作簡單的觀察筆記;可以多讀多背好文章,摘錄好詞佳句,寫讀書心得;可以聽廣播,看影視,作必要的摘記等等。
總之讓學生懂得積累語言材料的重要,積累的目的在于運用,方式可以靈活多樣。
三、創設語言轉換的機會。所謂轉換是指幫助學生把課本上的規范的語言文字,教師教學中規范的、生動的語言,以及其它作品(書刊、報紙、戲劇、廣播等)中規范的語言文字變為自己的語言材料。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運用別人的準確、生動、形象的詞匯、規范的語句來表述某個意思。轉換的內容可以由篇幅短的到篇幅長的,由內容簡單的到內容復雜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創設這樣的機會,發展學生的語言。
如一位教師教學《草地夜行》一文時,在引導學生理解第一段“小紅軍艱難地行軍”和最后一段“小紅軍在老紅軍革命精神鼓舞下,邁開大步向前走去”的語言文字后,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先后出現的兩幅畫面。學生將課文中關鍵的、精彩的語言文字努力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在全文教完后,再要求學生以第一人稱敘述小紅軍趕上部隊,來到軍部,向首長匯報那驚心動魄的一幕。
這樣有目的地訓練,既能積累語言,又能運用語言。
四、加強運用語言的訓練。要讓學生能較獨立地創設新的語言環境,具有一定的語言能力來表述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寫作訓練固然是一項運用語言文字的綜合訓練,但在平時閱讀教學中,教師同樣要有意識地、自覺地進行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要從詞句段抓起。如一位低年級教師教《驕傲的孔雀》,要求學生看看圖,用上以前學過的詞語,說一句話表現孔雀散步時驕傲的樣子,學生紛紛用了“大模大樣、大搖大擺、搖頭擺尾、神氣活現”等詞,描寫孔雀驕傲的樣子。
為了使語言文字訓練取得應有的效果,必須注意四點:第一,語言訓練的內容是全方位的,字詞句篇,聽說讀寫,有機地貫穿在教學全過程,而且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其二,語言訓練要注意階段性、層次性,適度適量,要把握年段特點,針對學生實際,不搞一刀切。多余的、大運動量的訓練也是不必要的。其三,對教師的指導作用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師善于提問,精于講解,認真設計訓練內容和形式。提問、分析、講解要富有啟發性,要從理解語言文字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語言文字訓練要根據教材的特點、重點、難點,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有困難之處,應作精當的講解與點撥,要盡量結合學生聽說讀寫訓練活動來安排教師的講解內容和教學方法,并且要及時地對學生的訓練情況作出正確的判斷、評價。其四,加強訓練必須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整體閱讀,增強情感因素,陶冶情操,文道統一,絕不能變成干巴巴的機械的語文練習。
【變多余的分析為扎實的語言訓練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教育懲戒分析論文05-19
加強課前說話訓練提高學生語言素質教育論文02-25
英語語言文化特點分析論文02-14
教育失敗問題分析論文03-04
分析教學語言文字應用論文02-27
中學語文語言訓練問題研究論文11-21
關于教育論文題目擬定寫作分析論文03-16
試析兒童武術的心理訓練教育論文03-09
加強學生語言文字訓練的幾點思考論文12-1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