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問題情境創設方法論文
在教學體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國各級教育教學都在落實改革舉措,初中教學也是如此.現階段,數學教學不應再以教師為絕對的主導,一味地灌輸知識內容,而應該強調質量,要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作為首要目標.本文闡述了問題情境創設的內涵及原則,結合教學實例分析了情景教學背景下的中學數學教學策略.
一、問題情境概念解析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問題情境式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學生的情緒特征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構建具體的問題情境.情境的創設可以依托社會現象或生活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展示某個知識點的產生歷史,通過趣味性的小故事輔助教學.學生在這些問題情境中展開思考,學習過程會更加具有趣味性,容易建立起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當然,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情境的合理性,保證情境能引發學生充分思考,促進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此同時,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群體有針對性地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因材施教.
二、創設問題情境的原則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加強學習過程的趣味性,使得教師的教學途徑更加多樣,學生的學習思路也能得到拓展,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自然會得到提升,教學效果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更加理想.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要遵循以下兩個基本原則:
1.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智力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決定了不同年齡層孩子的認知能力是參差不齊的,同一年齡階段的孩子也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初中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及不同學生個體間的能力差異,使得每個學生主體都能在設定的教學情境中得到收獲.因此,在創設情境時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應從學生了解的或熟知的生活現象入手,而不是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一味地追求科學性與理論性.比如,在講授“圖形的平移”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這樣一個場景:家里浴室安裝的玻璃滑動門,其運動有什么特點?這樣的生活經驗大部分學生都有,這樣一來,學生對平移的概念就會有直觀的認知,進而真正融入到問題情境中去,將生活實際和課本上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
2.平衡教學情境的趣味性與科學性
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需要與學生主體的認知水平相符,在此前提下,教師要對整體的教學架構進行合理設計,豐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使課堂情境演繹方式實現多樣化,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以此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激發學生的思考與想象.同時,教師設置的情境、問題,要具備數學學科的科學性與嚴謹性,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數學學習環境中自由探索,積極思考.
三、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策略
1.聯系生活實際,強化知識應用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著手展開教學,創設與生活實際緊密關聯的問題情境.在參與這樣的實踐式教學活動后,學生就會在現實生活和數學學習間建立起聯系,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比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章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某牧民想知道一條河流的寬度,就在河流的北岸選定了一棵樹,標記為B點,然后在河流對岸相同位置處確定一點A,之后再沿南偏東方向60°走一段距離L至點C,滿足CA、CB的夾角為30°時,AC的長度就是河流的寬度.在理清楚這樣一個具體的問題情境之后,學生就會對這樣一種測量方法產生興趣,想要知道這么測量有什么依據.帶著這樣的思考,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學習“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相關的內容,學生在問題的刺激下參與度會很高,在學習了理論知識后,教師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分析、解決這個問題,使得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及知識應用能力得到加強.
2.借助已有認知,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以既有的認知為基礎的,因此在引入新的知識點時,需要與其原本的認知相符,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建構有效的知識體系.換言之,新知識的學習需要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因此,教師在教學新的知識內容時,需要依托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提供豐富的參考資料,展示知識內容的實際背景,進而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啟發學生進行新知識和舊知識的對比,讓學生知道知識產生的全過程,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比如,在講授分式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顧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學習相似三角形時,可以先回顧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定理,對比學習.
3.制造認知沖突,制造懸念
在數學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創設與學生已有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制造懸念,進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講授“平方根”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已知正方形的邊長,我們可以求出它的面積;那么相反,已知正方形的面積,我們能不能求出它的邊長呢?假設有一個正方形,它的面積分別為9、16、7cm2,那么它的邊長各是多少?當正方形的面積為9cm2和16cm2時,學生很容易就說出了答案,但是如果正方形的面積為7cm2,學生就無法說出答案.學生顯然被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難住了,這和他們已有的認知不符,進而激發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的探究欲,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師引出課題,學生自然會參與其中.
4.實踐探究,體驗教學
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具有現實性,同時應該是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他們并不滿足于現有的知識內容,而更渴望一種探究知識的過程.因此,在教學時,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觀察、猜想、實踐、推理等一系列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探究精神與探究能力.比如,在講授“有理數乘方”一章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疊紙的游戲:一張紙最多能對折幾次?由于紙很薄,學生覺得可以疊幾十次甚至幾百次,但是通過實踐,學生發現一張紙疊到7次時已經很難再對折了,學生就會產生疑惑.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計算,學生會發現隨著對折次數的增加,紙張的厚度會成比例地增加,紙的面積會同比例地減少.同時,紙在對折時本身也存在拉力,因此在對折7次之后,基本上已不能靠人力再將其對折了.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對乘方概念的認識會更加直觀、深刻.
四、結語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相比,學生對問題情境教學法的接受程度更高.盡管如此,創設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并不容易,課程設置的針對性、教學計劃的合理性、老師與學生合作關系的好壞、學生的接受能力等都會對這一新方式的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廣大一線數學教師需要思考,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條件,從實際出發,靈活運用,才能使得情境教學方法真正起到作用.
【初中數學問題情境創設方法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方式探討論文02-26
談數學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的論文12-19
談問題情境創設的幾個方法01-16
怎樣給數學問題創設情境12-06
小學數學創設情境與提出問題的策略論文05-15
教學教學的情境創設論文02-18
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03-25
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12-04
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創新能力論文12-22
淺談高中化學創設問題情境教學論文05-0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