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淺論高中語文詩詞中“月”的意象 提綱

        時間:2024-09-10 13:53:55 論文提綱 我要投稿

        淺論高中語文詩詞中“月”的意象 提綱

        月亮應該是夜空中除了星星之外最引人注意的景物了。皓月當空,當人們仰望蒼穹之時,總會引發無盡的遐想與感慨。正所謂:“月圓像畫,月缺是詩。”回憶我們中學學過的古詩文,會發現,古今中外無數的詩人、文學家都曾用自己的詩詞作品誦詠過“月”這一意象,“月”這一意象在中學語文課本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

        淺論高中語文詩詞中“月”的意象 提綱

            歸納之后就會發現,選入高中語文課本的古典詩、詞約有40余篇,(主要集中在第三冊與第五冊)而其中涉及“月”這一意象的詩句共有20多句,篇目約占到總數的一半。這還不算其它現代文中引用過的有關月的詩句。以下是課本中出現過的有關“月”的詩句:

        古體詩: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屈原《離騷》)

        明明如月,何時可啜?月明里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

        我欲困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春江花朝秋月夜,每每取酒還獨傾。(白居易《琵琶行》)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白居易《琵琶行》)

        有聞子規啼月夜,愁空山。(李白《蜀道難》)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酒》)

        格律詩: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劉禹錫《石頭城》)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懷》)

        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將月。(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江《揚州慢》)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以上詩句說明,“月”的反復出現應該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現象。在歷史、文化的傳承、發展過程中,月亮經過一代代文人雅士的修飾潤色,形成了它獨特的價值取向和美學意義,月亮作為客觀世界中存在的一種常見的自然景物,為什么會備受文人雅士青睞呢?“月意象”的介入參與會起到一個什么樣的效果呢?下面我們進行深入地分析:

        (一)高中語文詩歌中“月”的特點:

            首先,我們先看一看“月”作為自然物象的一般特點,閱讀一些課文中的詩詞我們會發現,詩人筆下的月的形狀或是圓潤的或是彎彎的,月光或是皎潔或是朦朧。她們融入作者感情之后變為意象,這些意象組織在一起,往往就營造或烘托出一種優美、寧靜、朦朧的意境。這就是“月”這一意象的第一個特點。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等一些美好的神話流傳,說明人們一直把月當作美好的景物來描寫。因此文人筆下的月無一不是優美而耐人尋味的。比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這就鮮明地營造出一個秋日的傍晚,一明月為背景的一副和諧、寧靜的生活畫面。又如: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李白是非常喜歡寫月的詩人之一,據統計,李白作詩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說,李白每寫三首詩,筆觸就要融入月的意象。李白最愛月,李白之死,就是為捉水中之月而死。在這首詩中,作者只寫“半輪月”,這就引發人聯想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以及另外半輪月會如何美麗,再加上對月影的描寫,雖然月色明朗,但仍不失朦朧的意境。其實,不僅古人愛這樣寫月,現當代作家也愛把月寫得優美而朦朧,這一類最典型的代表要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其次,在從意象分析到意境這一過程中,我們還會發現一個特殊的地方,那就是“月”往往與“秋”相連。古詩文中出現月的詩句很多,而出現月時有秋相伴的詩句同樣很多。前人特別喜歡把秋季與月聯系起來,他們所描繪的月亮很多都是秋季夜空中的月亮——“秋月”。比如: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也是秋日夜晚離別時的月。實際上這只是一個表層現象,也許是人們愛把秋季與蕭條、哀愁聯系在一起的緣故吧,就像劉禹錫說的:“自古逢秋悲寂寥”,再加上月可寄托作者深得感情,所以往往寫月、寫秋的詩詞都離不開愁苦的情緒,這才是表層現象后的深刻內涵。這就牽扯到“月”這一意象的第三個特點。

        再次,“月”往往與“愁”相連。王國維曾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人間詞話》)詩詞中的意象之所以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特點是與作者寫作時的內心感受緊密相連的。“月”這一意象也不例外,也許是因為月亮的皎潔與朦朧可以映襯文人不平的內心,所以詩人們喜歡對月抒發自己內心的愁苦,正所謂見景生情;那么寫月的詩文也就大多蒙上了一層孤寂、凄慘、哀怨的色彩。此特點最典型的例子應是白居易的《琵琶行》,詩歌中共有五次寫到“月”:

        開篇詩歌就以“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的詩句來渲染餞別的悲慘。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使白居易和他的朋友們陶醉。一曲琵琶聲息之后,人們沉浸在美妙的樂曲聲里,聲已息而意未盡,甚至連水面都無波痕,皎潔的秋月烘托了四周的寂靜,表達了聽眾如癡如醉的情感。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秋月春風”寫出了時間的流逝,濃縮了琵琶女賣唱人生。感慨幸福人生的短暫,寫人的老去、失寵,襯托寂寞與孤獨。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寫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后的生活場景,用月來襯托人的孤獨、凄苦。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作者聽了琵琶女的苦訴之后,因同病相憐而自敘身世。這兩句詩實際是白居易悲慘孤獨苦悶生活的真實寫照。由于白居易屢受排擠,被貶官異地,人生旅途上無絲毫快樂可言,再加上憂國憂民,心情自然沉重,怎么還有閑情雅意來沐浴春光,觀賞明月呢?美好的場景,孤獨的場面,反襯人的寂寞。

            除此之外,像柳永的《雨霖鈴》寫月,是為了抒發與情人離別而自己前途渺茫的愁苦之情;李煜在《虞美人》中望見秋月,像到了自己國家滅亡、寄人籬下的孤獨與悲哀;蘇軾的“人生如夢,一尊還酹將月”(《念奴嬌  赤壁懷古》)寫出了詞人的壯志難酬;劉禹錫的《石頭城》、江的《揚州慢》也寫出了山河破敗,國勢衰微,江河日下的凄涼;等等一切說明,“月”的確是古人抒發內心愁苦的一個非常普遍且十分合適的意象。那些內心充滿愁思的文人墨客借朦朧而皎潔的月來抒發心中之塊壘,不僅使詩文的意象生動,也是景中之情更耐人尋味。

            以上三點僅是高中課本中出現過的月這一意象的特點,其實在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月這一意象的特點,遠不止這些。比如:人們最容易把月與思鄉聯系起來,借月抒發去國懷鄉之情。像大家耳熟能詳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都是“今夜瀘州月,閨中只獨看。”(杜甫《月夜》)此類特點的典型代表。再如,詩人也愛用樂表現美好的、純潔的情感,像李白的《玉階怨》把月亮引申為晶瑩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純潔對應人心靈的純潔。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把月亮作為最美好、最純潔的象征。還有詩人借月展示廣闊的胸懷,像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李賀《馬》)遼闊的原野里,白沙如雪;雄偉的燕山上,新月似鉤。這是一幅多么雄奇壯闊的圖景!與其說是詩人對大漠、白沙、燕山、新月這些奇景進行描寫,還不如說是詩人展示了自己想干一番轟轟烈烈大事業的廣闊情懷。在此,對這些課外詩句暫不做細致分析。

            從月的特點和這些例子中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發現,凡是有“月”這一意象的詩詞往往有優美朦朧的意境,背后隱藏的作者的傷感,這就構成了一種獨特的意境——“凄美”,這也許是“月”這一意象特有的意境。

        (二)古人何以對“月”情有獨鐘

            古人何以對“月”情有獨鐘?偟膩碚f,是因為古人認為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月亮是一樣的,因此認為月可以超越空間,正所謂“天涯共此時”。所以無論是浪漫主義的、還是現實主義的詩人,無論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無論是詩還是詞,都喜歡借月托情。面對同一輪明月,抒發的感情卻各不相同:有感嘆世事多艱、光陰易逝的;有排解懷才不遇、慨嘆宦海沉浮的;更有表達對理想的追求:“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蔡若虹曾說:“人們喜歡自然,贊美自然,往往結合者生活的想象和聯想。自然風物的特點,往往被看作人的精神擬態。”正因如此,才會有那么多寫月的佳句流傳。除此之外,古人喜歡寫月還因為“月”這一意象在詩詞中有很多特殊的作用,詩人可以用它來加深詩歌的韻味:

            首先,前面已經說過月可以營造優美、朦朧、傷感的意境,其實月營造的意境,遠不只這些,比如:月還可以營造闊大、磅之境如: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懷》);永恒之境: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也。(蘇軾《赤壁賦》)

            其次,月不僅可以傳達愁苦的感情,它還可以傳達其它更豐富情感,比如:

        抒發喜愛之情: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深秋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樣晶瑩光亮,彎彎的月兒像弓一樣。詩人喜從中來,不禁贊嘆:這是多么可愛啊!充分體現了詩人離開朝廷后的輕松愉快的心情。
            抒發狂放憤激之情: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酒》)這充分體現了李白狂放不羈的性格與人生態度。
             展示廣闊情懷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李賀《馬》)遼闊的原野里,白沙如雪;雄偉的燕山上,新月似鉤。這是一幅多么雄奇壯闊的圖景!與其說是詩人對大漠、白沙、燕山、新月這些奇景進行描寫,還不如說是詩人展示了自己想干一番轟轟烈烈大事業的廣闊情懷。又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以及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些詠月的佳句,充滿了詩情畫意,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婦孺能誦。

        (三)高考中出現的“月”意象

            以上是對高中語文課本中出現的“月”這一意象的簡要分析,之所以要分析不僅是因為“月”這一意象在課本中頻繁出現,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意象在高考試卷的詩詞鑒賞中也曾多次出現。翻一翻近幾年全國各地的高考語文試卷我們會發現,幾乎每年高考都會有某地的試卷在詩詞鑒賞中出現“月” 這一意象。比如: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1997,全國卷)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1998,全國卷)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杜甫,1999,全國卷)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 2001 北京春招)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岳飛 2002 上海春招)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趙 2003 北京卷)

        行盡江南數十程,晚風殘月入華清。(杜常 2003 上海春招)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李白 2005 福建卷)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王安石 2005 遼寧卷)

            分析這些詩詞,我們會發現,高考中出現的“月”這一意象的很多特點與前面所所說的書本中出現的月的特點非常相似。像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1997,全國卷);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1998,全國卷)也都傳達出優美、寧靜的美好意境。而行盡江南數十程,晚風殘月入華清。(杜常 2003 上海春招);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王安石 2005 遼寧卷)也都流露出作者因某種原因而憂愁的情緒。正所謂課內學、課外用,只要我們掌握了出現在課本中的“月”這一意象的基本特點,應試時采用合理的詩詞鑒賞方法,先從意象入手,分析景物的特點,再去體會意象交織而成意境,再總結出作者的情感就能準確把握“月”這一意象的特點,再考試中使詩歌鑒賞成為考生的強項。

            綜上所述,月亮作為一個常見意象,一直受到文人們的喜愛,是有著深層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的。它的介入參與,塑造了許多純美的形象,營造了許多凄美的意境,給了中國文人無數的感傷、無數的慰藉,也給中國文學增添了無限的色彩、無限的光輝。作為高中生更應去細心體會月的美。

        【淺論高中語文詩詞中“月”的意象 提綱】相關文章:

        淺論酒文化研究的論文提綱12-08

        現代室內設計中的古詩詞意境研究提綱11-19

        室內設計中山水文化的意象表現論文提綱11-19

        淺論行政管理中的經驗決策11-18

        淺論動畫創作中的動畫表演03-29

        淺論《西游記》中的諷刺手法06-12

        淺談《南行集》中的江水意象與蘇軾哲學思考發軔12-11

        淺論中專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12-08

        淺論工程測量在輸配電施工中的應用02-28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