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交易成本視角下的農民工勞動關系
交易成本指達成一筆交易所要花費的成本,也指買賣過程中所花費的全部時間和貨幣成本。包括傳播信息、廣告、與市場有關的運輸以及談判、協商、簽約、合約執行的監督等活動所花費的成本。這個概念最先由新制度經濟學在傳統生產成本之外引入經濟分析中。那么,交易成本視角下的農民工勞動關系是怎么樣的呢?請看本論文介紹。
論文摘要:交易成本視角的分析表明,農民工勞動關系是勞資雙方在追求交易成本節約過程中建立的勞動交易關系,農民工勞動交易契約絕大多數屬于新古典契約,人力資本專用性低、勞動交易不確定性低、勞動交易頻率低。
論文關鍵詞:交易成本;農民工勞動關系;勞動交易;交易契約;治理結構。
20 世紀90 年代以來,農民工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重大的經濟、政治問題,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農民工勞動關系問題十分突出,已經成為經濟學界的研究熱點。既有的研究主要沿襲新古典經濟學范式,將農民工受雇的企業作為一生產函數,從企業利用中國“人口紅利”、追求成本最小化(主要是勞動力成本最小化)、利潤最大化的行為邏輯而導致的農民工權益受損、勞資矛盾和勞資沖突頻發等問題切入,著力于探討如何構建和諧穩定的農民工勞動關系。勞動關系是對工作關系控制過程的研究 [1],需要探究企業等經濟組織內部勞資雙方的互動關系。為此,上述研究的不足在于:未能納入制度因素以及交易成本,從企業制度或經濟組織運作的內在邏輯展開分析,進而抓住農民工勞動關系的癥結所在,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交易成本經濟學將制度作為內生變量納入企業分析。
一、交易成本經濟學的理論邏輯。
1. 經濟制度的主要目標在于節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經濟學突破了新古典經濟學將經濟制度作為外生變量、企業看作一生產函數,進行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均衡分析范式,引入了交易成本概念,進而進行比較經濟制度分析。以經濟制度,即企業、市場以及與之相關的簽訂合同行為為研究對象,認為各種經濟制度的主要目標在于節約交易成本。經濟組織是經濟制度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標志,經濟制度如何節約交易成本則轉化為經濟組織如何選擇節約交易成本。把作為經濟組織的工商企業看作一治理結構,而非生產函數,認為依據不同的治理結構(治理能力及有關成本不同) 來選擇不同的(具有不同屬性的) 交易方式,即可達到節約交易成本、提高組織效率之目的。
2. 經濟主體之間的交互活動是經濟交易。
經濟組織是由經濟主體及其互動關系構成,將人們之間的各種交互活動看作經濟交易,以交易為基本分析單位。交易是通過契約(或合同) 來實現的,各種交易可還原為不同類型的契約。因此,參與經濟交易的主體被看作契約人。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是關于契約人行為的兩個基本假設。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人們在交易時不可能預見到將來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并寫入契約,因此,契約是不完全的;契約人的機會主義傾向意味著交易雙方均有采取策略性的損人利己行為的傾向,導致締約后的違約需要談判和協調,以此來維持交易。如果訴求于第三方,如法庭來裁決,勢必產生高昂的成本,即交易成本。
3. 經濟交易行為存在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有別于古典經濟學所分析的生產成本,它是指經濟系統的運行成本,其在經濟系統中的作用相當于物理學中的摩擦力。交易成本包括合同簽訂之前的事前成本和合同簽訂之后的事后成本。前者是指草擬合同、就合同內容進行談判以及確保合同得以履行所付出的成本,后者主要包括四種形式的成本:不適應成本,即交易行為逐漸偏離了合作方向,造成交易雙方互不適應的成本;討價還價成本,即如果交易雙方想糾正事后不合作的現象,需要討價還價所造成的成本;啟動及運轉成本,即為了解決合同糾紛而建立治理結構(往往不是法庭)并保持其運轉,也需要付出的成本;保證成本,即為了確保合同中各種承諾得以兌現所付出的成本。
4. 經濟交易追求交易成本節約。
市場經濟是效率型經濟,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經濟交易是稀缺資源,客觀需要節約交易成本、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交易成本因經濟交易而生,不同的交易可還原為不同的交易契約,客觀上需要依據不同的交易特征,選擇適當的交易契約,進而節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區分各種交易的標志,即交易的三維特征包括資產專用性、不確定性和交易頻率。資產專用性是指某項資產(主要包括專用地點、實物資產、專用人力資產以及特定用途的資產) 用于某種用途后,再轉作其他用途的難易程度,可分為資產專用性高、資產專用性低兩種類型;不確定性是指由于對個人行為績效評價的不確定所導致的交易的不確定性,可分為不確定性高和不確定性低兩種;交易頻率是指交易的頻繁程度,可分為交易頻率高和交易頻率低兩大類。不同性質的交易對應不同的契約,資產專用性為零的標準契約,無論交易不確定性及交易頻率如何,屬于古典契約;資產專用性、不確定性和交易頻率高的交易屬于關系契約;介于二者之間的是新古典契約。不同性質的交易對應不同類型的治理結構,即經濟組織安排,最優化的治理結構是能夠最大化節約交易成本的治理結構。
5. 節約交易成本需要選擇適當的治理結構。
一般而言,古典契約對應的是市場治理,交易雙方只需根據自己的經驗即可判定是否繼續保持該種交易關系,節約交易成本;關系契約對應的是雙方治理或統一治理,由于資產專用性比較高,保持交易關系的連續性對交易雙方意義重大,因此,通過雙方自主行事(雙方治理) 或通過兼并收購,實現縱向一體化(Vertical Integration) (統一治理),將交易雙方的外部市場交易轉變為企業內部交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新古典契約對應的是三方治理,由于交易的偶然性大,雙方專用資產交易的成本太高,需要一種中介性的制度形式,即通常借助于第三方的幫助(如仲裁) 來解決交易糾紛,以此降低交易成本。
二、農民工勞動關系是:勞動交易關系。
1. 農民工勞動關系是:勞動雇傭關系。
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在運用勞動能力,實現勞動過程中與用人單位之間產生的經濟社會關系[2]。農民工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招用農民工為單位成員,農民工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提供有酬的勞動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3]。目前,非公有制企業已經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主渠道,外出農民工主要就業于私營、外資等非公有制企業。在從業形式上,調查表明,2009 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2978 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4533 萬人,在外出農民工中,以受雇形式從業的農民工占93.6%,自營者僅占6.4%。這意味著農民工絕大多數以受雇形式從業,農民工與用工單位之間是一種勞動雇傭的關系。在性質上,非公有制企業的雇傭勞動關系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為主體下的一種新型雇傭勞動關系,其特點是在社會主義聯合勞動占主體地位下的私營企業內部雇主和雇員地位平等基礎上的新型合作關系[4]。
2. 勞動雇傭關系是:勞動交易關系。
農民工勞動關系的主體是作為農民工的勞動者(勞方)、農民工所受雇的單位(資方),勞動關系的確立是一經濟交易行為,可稱為勞動交易。交易對象是勞動力生產要素的使用權,交易的具體內容是:在勞動法律法規等既定制度安排下,勞方在一定期限內讓渡勞動力使用權與資方,服從于資方的生產經營管理安排,以完成一定的生產經營任務為代價,資方支付勞方工資,并提供勞動安全保護、購買社會保險等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5]。農民工勞動關系的實質是勞資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勞動合同是權利義務關系的形成和運作的基本依據。勞資雙方的勞動關系往往以一定的契約(書面合同勞動關系或事實勞動關系) 為載體,這種契約明確了勞資雙方在勞動關系運行過程中各自的權利和義務,是勞資雙方一致同意確立勞動關系的一種意思表示。
3. 勞資雙方追求交易成本的節約。
交易成本產生于勞動交易過程,勞資雙方均是成本負擔主體。不論是合同簽訂之前的搜尋、談判、簽約等經濟行為產生的事前成本,還是合同簽訂之后為保障合同履行、變更和終止合同等發生的事后成本,均涉及勞資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履行,自然成為雙方的經濟互動行為成本。市場經濟是效率型經濟,作為“經濟人”,節約交易成本是行為主體的自發性追求。(
三、農民工勞動交易關系的契約類型。
1. 契約特征。
(1) 人力資本專用性低。
作為交易對象的勞動力是體現在特定勞動者身上的各種技能、經驗和技巧的綜合體,與勞動者密不可分。這些技能、經驗和技巧構成了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有專用性。科學文化水平(通常以受教育程度表示) 和專業技能素質(通常以接受專業培訓等體現) 可作為人力資本專用性的重要衡量尺度。通常情況下,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質與人力資本專用性呈正向關系。調查發現,在外出農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學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51.1%的外出農民工沒有接受過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訓。文化程度越低接受過技能培訓的比例也越低,在文盲半文盲農民工中接受過技能培訓的占26.3%,小學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接受過技能培訓的占 35.5%,初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接受過培訓的占48%,高中和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接受過技能培訓的比例分別為54.8%和62.5%。可見,外出農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為主,且一半以上未接受過任何技能培訓,人力資本專用性低。
結語
勞動交易治理結構上形成了“企業內部市場”為主的低級交易治理方式。盡管上述治理結構節約了交易成本,但目前存在、并在今后相當長時期仍將存在低人力資本專用性勞動力相對過剩、高人力資本專用性勞動力相對短缺這一勞動力供求格局下,“企業內部市場”為主的交易治理難以兼顧勞資關系的穩定與和諧。調整公共政策,提高農民工人力資本專用性水平,平衡勞動力供求結構性矛盾,優化勞動交易契約及治理結構應是構建穩定和諧的農民工勞動關系的重要路徑。
參考文獻(略)
【試析交易成本視角下的農民工勞動關系】相關文章:
試析結構化理論的視角12-08
經濟轉型視角下中職學校專業建設的五個關系11-19
主體間性視角下現代遠程教育師生關系的建構11-27
勞動力流動視角下的農村社會結構變遷研究11-16
語用充實視角下的商務翻譯11-20
哲學視角下的人格問題探討12-08
哲學視角下的復譯研究提綱11-15
語用充實視角下的商務翻譯研究11-17
會話分析視角下的對白解讀論文03-0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