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試論老子《道德經》中的養生思想

        時間:2024-09-06 07:02:24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試論老子《道德經》中的養生思想

          導語:老子的思想源頭是《易經》!兑捉洝纷畛醯臇|西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東西。所以老子是先研究易經的源頭,然后有大的領悟,又按周易的格式,寫了一本《道德經》,從理的角度來講解天道、人道。

        試論老子《道德經》中的養生思想

          摘要:論文論述老子的養生思想。認為中國的養生理論與實踐以古代哲學和中國傳統醫學理論為基礎,在中國傳統的養生理論中,老子所著的《道德經》被后世奉為道家經典。論文認為,老子的思想源頭是《易經》。老子養生思想的原則有: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委曲求全,大巧若拙。順其自然,健康長壽。其具體方法有:至虛守靜,終身不殆。意守一竅,排除雜念。閉目塞聽,回光返照等等。

          關鍵詞:老子 養生思想 源頭 原則 方法 現實意義

          養生,又稱攝生,道生,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的意思;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的意思,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達到保養生命,健康精神,增進智慧,延長壽命的目的的理論和方法。我國的養生文化源遠流長,內蘊深厚,和世界其他國家的養生文化相比,中國的養生理論與實踐以古代哲學和中國傳統醫學理論為基礎,顯得尤為博大精深。在中國傳統的養生理論中,老子所著的《道德經》被后世奉為道家經典。其中的養生觀點更是中國養生理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F就《道德經》的養生思想做些粗淺分析:

          一, 老子養生思想的源頭:

          老子的思想源頭是《易經》。《易經》最初的東西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東西。所以老子是先研究易經的源頭,然后有大的領悟,又按周易的格式,寫了一本《道德經》,從理的角度來講解天道、人道。老子的《道德經》分成兩部分,上卷講天法道,下卷講人心德。而《周易》的格式也是一樣,上部分講天體演變過程,下部分講人類的演變過程,所謂的“易”,就是演變的意思。因此,《道德經》以其獨特的思想注解了《易經》的最高境界----人道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是以《易經》一書為基礎,以陰陽相生相克之道為原則寫的《道德經》。主要是以天體運動規則為核心,提出人的心境修煉、處事之道的一本書。應該說,《道德經》無處不蘊含著《易經》中的自然規律和哲學思考,比如說陰陽學說:有陰便有陽、有陽便有陰、陰陽相生相克等,也即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物極必反等。

          二,老子養生思想的原則:

          1、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在《道德經》第44章中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老子認為,生命比名利和財富更為可貴。過多的貪欲必定會造成極大的耗費,過多的貯藏必定會造成嚴重的損失。知道滿足就不會招來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如能做到這些,就可以使生命安全長久。

          在第46章中,老子又說:“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老子把有道和無道的世界進行了對比,揭示戰爭的根源是君主無道。君主無道是擴張領土,貪得無厭,永不知足。所以說懂得滿足,才是永遠的滿足。44章是針對普通人修道而言,46章是針對國君修道和治理國家而言。但不管普通人也好,國君也好,修身養性也好,治理國家也好,都須適可而止,知足常樂,才不會招來災難。反之,則禍害無窮,甚至招來殺身之禍。

          2、 委曲求全,大巧若拙。

          在《道德經》第22章中,老子說:“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以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章,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認為,委屈反而能保全,彎曲反而能變直,低凹反而能積滿,陳舊反而能出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貪多反而會迷惑。因此,圣人遵守著一(即道)行事而成為天下的典范。不自以為是,才聲名遠揚;不自我顯露,才能自明;不自我夸耀,才能有功;不自以為賢能,才能高于別人。因為與人無爭,所以沒有人能和他相爭。在《道德經》第45章中,老子說:“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這章的意思是:大的成就仿佛有缺陷,它的作用不會窮盡。非常挺直像彎曲,極其靈巧像笨拙,極其有余像不足,非常善辯像說話遲鈍。不停跳動可以戰勝寒冷,內心安靜可以驅趕酷熱。追求清靜無為的人,可以成為天下的君長。

          在這兩章中,老子談的都是相反相成的哲學道理,充滿樸素的辯證思想。矛盾事物的雙方,既相互排斥或相互斗爭,又密不可分,互相成全,互相配合,具有同一性。在一定的條件下,矛盾的事物還會向對立的方向轉化和發展。在這兩章中,老子談的委屈則全,少取多得,不自以為是,不自我顯耀,與人無爭,大成若缺,大巧若拙等不僅是如何為人處世的問題,而且是如何修道養生的大問題,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領悟。

          3、順其自然,健康長壽。

          老子在《道德經》第50章中說:“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這章的意思是,人出世為生,入地為死。人生,屬于長壽的,占十分之三,屬于短命的,占十分之三。本來可以活得長久,但貪得無厭,傷殘身體,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十分之三。這是什么緣故呢?是因為他們的嗜欲太深,甘食悅色,自奉太厚。真正善于養生的人,在大山中行走,不避犀牛和老虎,進入敵陣中,不帶鎧甲和兵器。對于這種人,犀牛用不上尖利的角,兵器用不上它的鋒刃。這是什么緣故呢?這是因為他合乎大道,順其自然,在危險的境地中而避免了死亡。

          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說:“蓋老子百有六十余歲,或言二百余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可見,老子就是這種修道得道,順其自然,不避兕虎,善于養生的長壽之人。

          三,老子養生思想的具體方法:

          1、 至虛守靜,終身不殆。

          在《道德經》第16章中,老子說:“至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試論老子《道德經》中的養生思想】相關文章:

        《老子》思想中的和諧與“無為”11-18

        試論哲學視野中的課程與教學思想述評11-16

        淺析老子思想在現代管理中的運用05-12

        試論儒家思想中的共同體精神02-24

        論述高校學生管理中老子哲學思想的運用12-11

        談談高校學生管理中老子哲學思想的運用12-03

        老子哲學思想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論文03-05

        試論改制中電力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11-21

        老子無為思想的低碳意蘊論文02-26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