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的方式
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語文課堂和語文試卷里,學習和積累ABB式詞語是一塊必不可少的內容。但是,從課堂實踐來看,ABB式詞語的教與學有時顯得并不那么通暢。ABB式詞語的教與學到底有多難?通過對課堂的觀察分析,筆者發現:教師對ABB式詞語詞性及特點的了解與把握,會直接影響到ABB式詞語教學的有效性。案例一:二年級語文課“紅艷艷的蘋果”,我們教什么?
“紅艷艷的蘋果”,是北京版小語教材第3冊識字單元《水果豐收》里的內容。執教此課時,一位教師花了不少時間,出示水果圖片并提問:這是什么顏色?那是什么顏色?并不斷重復:同學們想想,“紅艷艷”有多紅!“紅”這個顏色,我們還可以怎么說?孩子們七嘴八舌:特別特別紅,粉紅、大紅……聽了這些答案,教師不禁皺起了眉頭,接著“啟發”:比如“白”,還可以怎么說?有一位男生大聲回答:亮白。老師沒有理會,接著重復問話:再想想,“白”還可以怎么說?此時,教師面露倦容,孩子們一臉茫然。不少孩子開始坐立不安,個別孩子干脆趴在了桌子上,課堂陷入“渙散”狀態。沒辦法,老師只好自己說:白花花,可以嗎?
這時候,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之前這位教師糾纏于“紅”顏色的時候,其實是想得到“紅彤彤、紅撲撲”這樣的ABB式詞語,而不是“粉紅、大紅、水紅”那樣的顏色分類。當教師一個勁兒地導引孩子關注水果顏色的時候,忽略了表現水果顏色的這些詞語的特點,其實,這本是孩子們并不陌生的ABB式詞語,這一類形容詞也還為數不少,譬如:紅彤彤、紅艷艷、紅撲撲、黃澄澄、黃燦燦、綠油油、綠生生、藍瑩瑩、藍晶晶、白花花、白晃晃……可惜老師沒有點透這組詞的特點、規律,是她不知道,還是忘了?《水果豐收》教學的重點、難點到底在哪里?基于學科特點、教材內容和孩子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這一課教師應該教什么?學生可以學什么?
從這位教師的教學來看,她關注了課文“講了什么”,但忽略了課文“是怎么講的”,即怎樣用不同的詞語描述那些水果各自的特點。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如果僅僅停留并糾纏于“什么水果是什么顏色的”,孩子們的興致實在不高,因為學齡前的孩子就已經習得了這些知識。何況,這是語文課而不是自然課。王榮生教授曾經從教學內容角度開發了一堂語文課的9級累進標準,其中最低標準中就提到:教師對所教內容要有自覺的意識,教的內容是“語文”。但遺憾的是,這一最低標準,在語文課堂上不一定能得到有效的貫徹和執行。
我們不禁要反思:教師在教學中,是否思考過教學內容的問題,還是隨意而為?教師不了解學情,是真的不知道,還是壓根兒沒有考慮過?這大概又要回歸到教師的PCK(學科教學知識)問題上了,即學科中的特定內容及內容之間的聯系,學生的學習經驗和學習困難,還有幫助學生學習的特定教學策略等。
以ABB式詞語為例,在北京版教材第1冊中便出現了10次之多,這無疑是一塊積累語文知識、提升語文能力的教學內容。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教師要喚起他們已有的ABB式詞語的學習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強化與提升。當孩子出現學習困難的時候,教師應當適時地舉例引導,變抽象為形象。這也符合小學低年級孩子的形象思維特點。但最根本的問題在于,教師要對所教學科與所教內容有清醒的認識,否則教與學都會很吃力。
案例二:對于一年級孩子來說,ABB式詞語真的很難嗎?
北京版一年級語文教材里有一首兒歌《冬天里的大菜棚》,前四句的結尾分別是“冷冰冰”“暖融融”“一層層”“綠生生”,這些詞語的運用使兒歌句式齊整,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感。
教師也關注到了這首兒歌當中ABB式詞語的運用,并讓孩子仿造舉例,做一些相關練習。學生表現得很活躍,紛紛舉手回答問題,但讓人未曾料到的是:6名學生中有5名仿造了這樣的詞語:一棵棵、一個個、一年年、一雙雙、一排排,僅有一名學生很小聲地說了“綠油油”。這和教師預想的“圓溜溜、紅艷艷、水靈靈”的答案偏離,教師看起來也有些慌了手腳,因為接下來她讓學生再想、再說的時候,孩子們的答案依然集中在“數詞加量詞”上,教師最后不得已,很被動地出示了“綠油油、圓溜溜、紅艷艷、水靈靈”幾個ABB式詞語,然后讓學生把這些詞語和相應的果蔬一一對應起來。課堂隨即也陷入了沉悶。我們不禁要思、要問,課堂為什么會由活躍陷入沉悶?究其原因,大概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對于學生來說,課文中出現了“一層層”這樣的詞語,在老師沒有辨析的情況下,它自然是ABB式詞語的示例之一。第二,從口語積累、生活經驗來看,這種數詞加量詞的疊詞,學生比較熟悉,容易脫口而出。第三,學生回答“綠油油”的時候,教師沒有及時捕捉和生成,錯失了教學的機會。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課文中的“冷冰冰、暖融融、綠生生”與“一層層”都是ABB式詞語,但需要指出的是,它們的詞性不同。
有研究者專門從國家語委語料庫使用詞表和王國璋等編著的《現代漢語重疊形容詞用法例釋》一書中收集到494個ABB式疊詞,并對其按詞性做了個統計,指出ABB式疊詞所涵蓋的詞性范圍較廣,主要包括名詞,如山溝溝、艾窩窩、香餑餑等;動詞,如打哈哈、過家家等;形容詞,如干巴巴、白胖胖等;副詞,如不僅僅等;擬聲詞,如嘩啦啦、咕嘟嘟等;嘆詞,如哎喲喲、哎呀呀等;還有數量詞,如一絲絲、一天天等。其中又以形容詞為最多。
對于冷冰冰、暖融融、綠生生、一層層來說,它們分屬于ABB式形容詞和ABB式數量詞,所以建議教師在出示這四個詞語的時候,把它們分成兩類。這樣孩子就有了兩類可以仿造又有所區別的范例,不至于出現課堂上的尷尬。
也有教師質疑:是不是這個ABB式的詞語,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太難了?真的太難了嗎?其實不然。我們將該版教材的前后內容“勾連”后發現,這樣的ABB式詞語在此課之前已多次出現,雖然那是在拼音板塊出現的,但并不妨礙我們“溫故而知新”。ABB式詞語多出
現在兒歌里,會使兒歌看起來句式整齊,讀起來合口押韻、易記易唱。這與低年級孩子對語言的聲音、節奏較為敏感的學習特點契合。如:“一顆星,冷清清,兩顆星,亮晶晶,三顆四顆五顆星,夜空閃閃放光明!痹偃纾骸靶阋话寻,長在大樹下,不能當傘用,做菜頂呱呱。” 從學習的系統性和層次性來說,我們更有必要對教材進行“前勾后連”了。當然,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有一個整體的了解與把握,在此基礎上選擇和確定與此課相適應的教學內容。
當孩子再讀曾經學過的兒歌、再看那些讀過的詞語時,無形中就會調動他們的學習經驗和學習熱情;當教師和學生一起回顧曾經學過的“頂呱呱、冷清清、喜洋洋、亮晶晶、水靈靈”和那些易記易唱的兒歌時,ABB式的詞語就不再那么難以企及了。
案例三:“喜羊羊”與“喜洋洋”——一次詞語教學的啟示。
這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語文園地八》,正上到“我的發現”這一個環節。學生們似乎對ABB形式的詞語早已胸有成竹,個個都踴躍舉手發言。
“綠油油、紅彤彤、樂呵呵、笑瞇瞇、喜滋滋……”說著說著,課堂氣氛異;钴S,有的學生沒舉手就說了起來。
其中有個學生一下子說了好幾個:“喜羊羊、懶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這個學生說完很得意。
我把他說的幾個詞寫在黑板上,而其他學生聽了有的笑著,有的小聲起哄:“這是《喜羊羊和灰太狼》里面的……”還有的則在觀察我的反應。
此時,一個大膽的男生站起來喊:“老師,他說得不對!
我心里暗自高興,趕緊引導他說:“每個詞都符合ABB的形式,第一個字為‘A’,后兩個字重疊都是‘B’。”
他又說:“‘喜洋洋’和‘懶洋洋’的‘洋’應該是帶三點水的。”
有些學生不服氣:“那么‘美羊羊’‘沸羊羊’為什么不行?”
那個男生又答道:“因為‘喜羊羊、懶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都是動畫片中(角色)的名字,不能算ABB詞!語文園地八》里舉例的‘綠油油、樂呵呵……’是表示樣子的,‘喜洋洋’是喜氣洋洋的樣子,‘懶洋洋’是看上去很懶的樣子。”
看來這個學生已經明白ABB形式的疊詞是用來狀物的,我聽完后心里激動不已,其他學生聽了也略有所思。
正當我想做個總結時,學習委員又把手高高地舉了起來:“老師,如果照剛才所說的,那么ABB形式的詞語不光在音節上要符合ABB的這種規律,還要能用來表示事物的顏色、樣子或某一種狀態。我這樣說,對嗎?”
這下子,根本就不用我總結了。我對這些學生的回答大大肯定了一番后,又請學生對表示顏色、樣子或某種狀態的ABB詞分別作了舉例,這個環節的教學就算是很完整了。
(《“喜羊羊”與“喜洋洋”——一次詞語教學的啟示》,作者林翠,《新課程學習》2009年第11期)
從林老師的記述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孩子們思維的碰撞,也看到了熱熱鬧鬧的背后教師或隱或顯的引導。
當教師把孩子說的“喜羊羊、懶羊羊”寫在黑板上的時候,其實就是在不動聲色中引起孩子的注意,也是下一步辨析的開始。當教師在總結和強調ABB式詞語規律的時候,其實是在“攪渾水”中激發孩子的思辨,潛臺詞是:每個詞都符合ABB的形式,第一個字為“A”,后兩個字重疊都是“B”,“喜羊羊、懶羊羊”為什么就不對呢?當教師讓孩子把與之對應的“喜洋洋、懶洋洋”也寫在黑板上的時候,思維的碰撞與交鋒就真的開始了。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和學生都在無意或有意中,限定了此次討論的語境是有關ABB式形容詞的,而不涉及ABB詞語的其他詞性。
我們常說,語言的內核是思維。就ABB式詞語的學習而言,隨著年級的遞增,其關乎的就不僅僅是詞語的積累、語文知識的習得,還有孩子語文能力的提升及思維能力的培養。當孩子在列舉ABB式詞語出現問題的時候,案例三中的教師并不急于給出答案、灌輸知識,而是讓學生在質疑中思考、在解疑中答辯,經歷探究式學習的過程。面對三年級的孩子,教師基于教材和學情,對ABB式形容詞的教學內容有相應的考量,因此這節課自然順暢地達成了教學目標。ABB式詞語的教與學也就不那么難了。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還從剛才那個案例中,看到了語言的時代性、變動性,譬如電視媒介對語言的影響,喜羊羊、懶羊羊等動畫角色名字已經深入人心、無法回避。還有,諸如網絡媒介的影響,一些網絡用語層出不窮:范跑跑、魯推推、樓脆脆、躲貓貓……假使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在講解ABB式詞語時,有孩子提及這些網絡用語,我們怎么辦?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恐怕都不行。語言的學習不只是在課堂,語言的背后是文化。
面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孩子,我們不僅不能回避“范跑跑、樓脆脆”,還要和孩子一起辨析它們發生的背景、語境,幫助孩子關注并了解當下的社會生活、新聞事件,通過解釋網絡用語的生成,引領孩子了解語言的豐富性、時代性、變動性等。
一個小小的ABB詞語、一塊并不大的知識點,讓我們生發出很多的思考。ABB式詞語的教與學到底有多難?恐怕又應了那句老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當我們以熱忱之心親近我們的母語,當我們以潛心研究的態度走近鮮活的詞語,當我們和孩子一起“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ABB式詞語的教學也就自然而然得心應手了。
【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的方式】相關文章:
談實驗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的選擇論文02-28
選擇開題報告的問題方式12-11
選擇開題報告問題的方式12-07
談教學內容在教學藝術中升華03-05
談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11-17
淺談初中體育室內課教學內容的選擇03-28
論述初中體育室內課教學內容的選擇12-05
談教學體制及考試方式的改革教育論文11-22
談幼兒文學欣賞客體的選擇原則11-1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