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試論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信息不對稱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與對策分

        時間:2024-10-13 22:30:34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試論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信息不對稱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與對策分

          論文關鍵詞: 就業 信息不對稱 逆向選擇 道德風險 對策

          論文摘要: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信息不對稱是引發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文章論述了信息不對稱對大學生就業過程中三大主體:高校、用人單位、畢業生所造成的影響,并對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進行了探討。
          2009年9月11日,中國教育部部長周濟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08年我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人數達到2900萬人,毛入學率達到23.3%,標志著中國高等教育已完成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的歷史性跨越。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使得更多人能進入高等學府接受教育,這對增加我國高新科技創新人才的儲備、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國民文化素質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但隨之而來的便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凸顯。首先,高校擴招使畢業生人數急劇增加,而就業崗位有限,造成“無業可以就”的局面。其次,高校規模擴容太快使得高等教育總投入和總規模不匹配,學校專業設置及結構和市場需求不匹配,難以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畢業生,造成“有業不能就”的局面。再次,大學生思想觀念還滯留在精英教育階段,無法清楚把握當前就業形勢,眼高手低,造成“有業不愿就”的局面。以上三點基本反應出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三大主體,即大學生、高校、用人單位對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大致認識。仔細分析會發現其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客觀事實,這正是目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深層次原因。
          一、 信息不對稱理論的基本觀點
          “信息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有利用信息優勢進行欺騙的動機,市場經濟活動中由于信息不對稱可能產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對于大學生就業這一過程,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對參與該活動的三大主體——高校、用人單位、大學生做出如下詮釋,即高校屬于生產方,它向就業過程提供產品;用人單位屬于消費方,它在就業過程中使用產品。大學生屬于產品,但它是具備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性的特殊產品。由于三大主體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必然影響整個就業過程。
          二、 信息不對稱對大學生就業過程中主體的影響分析
          為分析信息不對稱對大學生就業過程的影響,筆者就所在學校電氣信息學院2010屆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報考大學、選擇專業的依據、對專業信息的了解、獲取就業信息的方式、對就業指導的認同度和就業觀的現狀等多個方面,共發放問卷512份,其中有效問卷480份。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發現,信息不對稱對大學生就業過程的影響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不對稱對高校培養方面的影響
          高校統一的培養模式和學生個體之的信息不對稱,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調查問卷顯示:只有61.65%的同學認為所學專業的專業課程或實踐教學環節對就業幫助最大。大學生由于互不相同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和知識結構使得每一位學生對于專業課程和實踐環節的重視程度各不相同,這使得高校根據社會需求制定的培養模式對不同學生所產生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同時,在大學生進行專業方向選擇時,由于不同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同,獲得的信息難以真實反應當前市場的供求關系,部分同學在做出選擇后才意識到自身的能力、興趣愛好和所選專業方向無法匹配,這使得學校無法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進行有效的最優化培養,從而影響學生的社會認同力和就業競爭力。
          2.信息不對稱對高校推銷方面的影響
          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高校屬于生產方,其產品是培養的學生。調查問卷顯示:學生從就業信息網獲取就業信息的同學只有56.27%;通過學校推薦和校園招聘會求職的同學為46.95%。55.39%的同學認為就業指導課程流于形式,效果不佳。高校就業信息網是高校向畢業生傳播就業信息的主要陣地,很多學校是利用就業指導中心——學院——學生個人的信息傳播鏈依次傳達。由于受到上網條件、個人責任心及表達能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每一位同學所獲取的就業信息在實時性、準確性等方面都存在差異。這種高校就業信息的傳播方式和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得學生難以及時、準確的獲取有效信息,也就無法有針對性的進行競聘準備,使畢業生應聘成功率降低;就業指導課可提高學生就業技巧,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就業觀。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對就業指導課重視不夠,致使其效果堪虞,從而影響學生就業競爭力。
          3.信息不對稱對用人單位造成的影響
          用人單位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扮演著消費者的角色。在招聘的過程中,用人單位會根據對應聘者的認知來做出選擇。調查問卷顯示:71.42%的畢業生認為求職過程中最困擾自己的因素是對企業的基本情況、用人標準、招聘流程的不了解;65.59%學生招聘企業的印象來自于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因此畢業生不可能完全了解用人單位的真實情況。同時,高校畢業生是具備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性的特殊產品,他們對自身的缺陷和能力了如指掌,而用人單位卻無法完全掌握畢業生的詳細信息。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相互占有信息的不對稱會在協議書簽訂前后產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在就業協議簽訂之前的求職過程中,畢業生為了規避潛在的風險會選擇性的隱藏能力上的缺陷和其真實的求職意愿,如果用人單位僅憑簡歷或面試進行選擇,則有可能承擔來自畢業生的道德風險,如果用人單位依靠其它途徑,如咨詢老師意見來做出選擇,由于不同崗位的老師對學生優劣的評判觀點存在差異,同樣難以客觀的反應出畢業生的真實信息。因此,用人單位不可能像了解其它產品一樣完全掌握這種特殊產品的產品性能,在選擇上不可避免的出現偏差。在以上情況的綜合作用下,會使得真正優秀的畢業生失去本來的競爭優勢,結果劣品驅逐了良品,產生逆向選擇。假如用人單位采用提高待遇,同時提高入職門檻的招聘原則來對抗逆向選擇,可能會使得高素質的畢業生充分體現其競爭優勢,用人單位也可能獲得優秀人才,但用人單位也將為此付出高額的成本。為達到經濟平衡,用人單位會考慮減少崗位數量來降低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用人單位的發展。在簽訂就業協議后,畢業生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可能會隱瞞自身就業狀況繼續參與招聘活動以尋求更好的就業機會,用人單位也可能從自身發展考慮而無法完全實現簽約時的承諾,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造成毀約。毀約現象不但會損害高校和用人單位的信譽,也會造成就業崗位的浪費和使畢業生錯過最佳擇業時機。特別是用人單位面臨畢業生單方面的違約時,人事安排上會出現人手短缺,影響用人單位的正常運作。

        試論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信息不對稱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與對策分

          三、減少就業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對策
          就業過程的健康發展,依靠生產方和消費方的共同努力。對于生產方(高校)而言,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1、合理調整專業設置,強化升學指導
          高校要結合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統一政策和自身特點,對專業設置進行合理調整。在制定招生計劃時,高校要兼顧市場對某專業畢業生的實際需求總量和本專業畢業生近幾年就業的實際情況,并根據所制定的招生計劃進行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的合理分配,做到突出強勢專業優越性的同時加強弱勢專業的競爭力,避免強勢專業的盲目擴招和弱勢專業的不合理縮減;在進行招生宣傳時,高校要強化對考生的升學指導,高校要深入中學,加強與考生面對面的溝通,宣傳重點也應向辦學特色和專業優勢轉變。同時高校要仔細分析考生的特點和興趣,幫助考生做出最適合自己的專業選擇。適當的招生規模、合理的專業設置、個性化的升學指導都可以幫助高校淡化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影響。
          2、創新培養模式,加強校企溝通
          高校培養學生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出契合社會需求和用人單位滿意的畢業生。因此,高校要結合自身的人才定位和辦學特色大膽嘗試新的培養模式。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定位,為加強校企溝通,在大三暑假采取“頂崗實習”的培養模式,即畢業實習提前到大三,實習單位和學生實行“雙向選擇”,并且在實習的過程中用人單位以正式員工的標準對學生進行管理。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它實際上是一種預就業形式,由于實習效果直接與未來就業招聘掛鉤,學生不會因此錯過擇業的黃金時間,用人單位也可以提前制定有針對性的招聘計劃,實現學生與用人單位的“雙贏”。一方面這種實習模式能使學生提前進入社會,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積累寶貴的工作經驗,從中意識到自身不足,使后期的學習更具針對性,從而夯實自身競爭基礎。另一方面它能使企業提前了解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提高招聘計劃落實效率,同時也能縮短新聘員工實習時間,降低培訓成本。這種實習模式實施3年以來,獲得了顯著的效果。學校也以此為契機,成為全國第一批“卓越工程師”(即“3+1”)培養模式的試點高校之一。學生通過“頂崗實習”的培養模式,了解企業的發展狀況,為就業的選擇提供明智決策。
          3、改進信息傳播方法,提升就業效率
          為保證就業信息的有效傳播,高校要對已掌握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并改進信息傳播方法。首先,高校要提高就業網的可瀏覽性,將就業信息按公布時間甚至細化到單位地域、性質、招聘方式等進行分類,使瀏覽者能根據自己的就業意愿方便、快捷的找到相對應的信息。同時,高校要實時關注已公布信息的瀏覽次數,有針對性的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畢業生對就業網的關注度,促使其養成定期登陸網站獲取就業信息的好習慣。其次,為提高信息的保真度,高校要減少信息傳播中間環節,就業指導中心可以搭建短信群發平臺,嘗試與畢業生點對點的傳播模式。學院也可以利用移動飛信,QQ等業務,進一步提高點對點傳播模式的效率。同時,高校要針對有就業意愿的同學,建立學生綜合信息庫,在用人單位來校招聘前,提前向其提供相關專業畢業生詳細信息,降低用人單位獲取信息的成本。再次,高校要針對企業需求,向企業詳細介紹所需專業的培養模式、課程設置等信息,幫助企業優化招聘簡章,提高學生獲取信息效率。高校要進行就業指導課的改革,提高任課老師水平,優先選擇具備就業指導資質、豐富校企合作經驗或長期從事就業工作的老師,增強學生就業技巧,幫助學生認清形勢、了解自我,做好職業規劃,轉變就業觀念,為應聘做好充分準備。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資助課題,編號XJK08AXJ003。
          參考文獻:
          [1]夏小華.信息不對稱對畢業生就業市場的影響[J].商業時代,2007(12). 

        上一頁  [1] [2] 

        【試論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信息不對稱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與對策分】相關文章:

        論述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高校學風建設03-06

        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教育質量觀論文03-03

        試論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數學學科碩士研究生教育現狀及反思12-05

        論述于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思考12-06

        試論新課改背景下德育管理體系的構建12-04

        試論司法考試背景下的法學本科教育12-07

        試論大學生信息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11-23

        試論影響企業員工忠誠度的因素及提高對策11-17

        信息文化影響下的信息傳播機制論文03-03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