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估算教學 培養估算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對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如上街購物、外出旅游等都要用到估算。在數學學習中,可以利用估算進行試商,對計算的結果進行檢驗等。如何讓估算真正走進學生的心田,讓孩子們發自內心喜歡估算,下面我就平時學到的教育教學理論,并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粗淺的認識。一、注重估算意識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首先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估算思想,用好教材中有關估算的教學資源,挖掘教材中有關估算的題材,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估算,讓學生體會到估算的意義、價值。在教學中滲透和強化估算意識,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隨著計量單位的出現,低年級的估算訓練即可開始。一方面要求學生建立相應的所學單位的“觀念”,同時讓學生聯想生活實際,填寫恰當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等等。在學習了乘法和除法時,也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一些估算。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領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隨處可用,從而有利于估算意識的培養。
二、注重估算方法的指導
估算存在著一種大致性,開放性,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把估算的方法教死,要指導學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及策略,追求估算方法的多樣性和策略的合理性。
1. 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估算不是亂猜,而是一種數學思考,用一種簡便的方法知道答案的范圍。小學數學中的估算主要是圍繞著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進行的,常用的估算方法有:(1)湊整估算。即把數量看作比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數進行計算。(2)取近似數估算。根據“四舍五入”把數保留到整數,算出結果的大概范圍。(3)看數位估算。如,兩位數乘三位數,積最多是五位數,最少是四位數,不可能出現積是六位數或三位數。(4)結合規律估算。如加法運算中的和不小于任意一個加數。除數大于1,商小于被除數。除數小于1(0除外),商大于被除數等等。(5)根據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進行估算。
2.估算策略的合理性。
估算的方法與策略雖然很多,但不是任何的方法與策略都行的通,不同的實際情境也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特別是在一些實際計算中,我們往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有時要把數估大,有時要把數估小。需要估大的常出現以下三種類型:一是已知總數和每份數,求至少需要多少份的類型題,二是裁剪需要的用料的類型題,三是購物問題中求需要至少帶多少錢的類型題。生活中又有不少情境需要把數估小:已知總量和每份用量,求能制作的份數等。 三、注重估算與口算、筆算的有機結合
估算以口算為基礎,反過來又促進口算能力的提高,估算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后運用估算對結果進行驗證。變估算從可有可無到無處不在,讓學生經歷被動估算到自主估算的過程,增強學生自覺運用估算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養成估算的習慣。
四、注重估算情感的培養
要想加強學生的估算意識,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作為教師首先要在具體的情境中改變學生對估算的態度,正確認識估算的價值。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情境,再現生活情境,使學生逐步體驗估算的優越性。
在教學中,通過設計“開放性”估算題,引導學生進行“開放性”估算,利于提高學生的估算興趣,產生探索解決的動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估算過程中,各種能力得到綜合的運用與提高。那些結果不是唯一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利用估算解決問題,都可以看作是“開放性”估算題。在教學中要經常開展的估算活動。使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估算習慣。需要指出的是,對于估算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只有誤差大小之分。因此,不應責備學生的估計與實際結果相差懸殊,而應組織學生檢查他們最初的估算過程,引導他們作出調整,利用反饋改進估計,逐步提高學生的估計能力。
估算在日常工作中應用廣泛,估算能力的提高不僅能提高計算能力,還提高了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估算能力是繼續學習的需要,是適應實際生活的需要,也是訓練思維和發展智力開發的需要,我們作為一線教師就要不斷總結經驗,改善教法,使估算方法、技能和諧統一,把估算教學和思維能力培養、積極情感態度的形成有機結合起來。學生的估算能力越強,就會促進其思維進一步發展,在以后解決問題時的思路更廣,思維更敏捷,方法更靈活。
【加強估算教學 培養估算意識】相關文章:
英語如何加強文化意識的培養11-14
加強文化意識培養促進大學英語02-19
籃球教學中籃球意識的培養02-26
培養參與意識 搞好數學教學01-10
設計階段投資估算準確性探析11-19
高中籃球教學與學生的籃球意識培養探討12-06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培養02-19
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02-1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