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新課改下的英語課堂的認識
營造一種和諧活潑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寬松自由、沒有壓力的環境中自主學習,應該是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的一個極重要條件。而這恰恰又是我長期教學實踐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和追求目標。為此,近年來我一直很重視在做這方面的探索。覺得課堂氛圍的問題,不是僅僅著眼于課堂上采取一些措施,多搞幾個活動就能解決的。它涉及到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和眾多環節。需要對新教學理念的深入理解,并在教師自身的觀念上發生根本的轉變。在此,就以下幾點談點體會。一、 注入新鮮的血液,讓老師走出迷茫,認清目標
我在讀書實習的時候,看到很多農村學校的英語課是由其他學科的老師兼任,課堂上多數也只是讀讀單詞和簡單的知識講解。學生的基本知識掌握得極差。這種狀況令我很不贊同,認為中小學的英語教育確有改革的必要。因此,當我自己成為了一名英語教師之后,在開頭的幾年里,曾在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例如教學生音標,讓他們自己就能夠讀出單詞。教他們學習和記憶方法等等,效果也是很明顯的。后來學校推廣電化教學,隨著電腦的普及,我又熱衷于多媒體教學的嘗試。自己動手制作了一批多媒體軟件。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氣氛也很活躍。但過了一段時間,又朦朦朧朧地覺得許多地方過于強調了形式上的活躍而模糊或偏離了對目標的追求。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首先必須善于及時地吸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的成果,掌握最新教育理念,不斷自我更新教育觀念,同時還必須養成經常用最新教育理念來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復對照的良好習慣。
二、 從可敬的老師變成可親的朋友,讓學生放松情緒
“師之道,傳道、授業、解惑也!边@是古訓。長久以來,教師也總是用這種“布道式”的方法傳授著知識。我們從小就知道,上課的時候應該要安分守己的“聆聽”老師的講課。當了老師以后,承襲的也是“我來教,你來聽”的那一套教學模式。絲毫也不敢忘記自己的“主導”地位。平時在學生面前總覺得應該保持一份老師的“尊嚴”;對于學生提出的“怪”問題,一般都要掩飾自己的“無知”。老師總是扮演著“永遠正確”的角色。在課堂上,教學的過程是小心翼翼地被控制在事先設定的思路中進行的。為了順利地完成教學進度、達到教學目的,還會對學生的行為提出許多的規范和要求。當時倒也并不覺得這樣做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壓抑了課堂的氣氛。
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我覺察到了從根本上講,正是由于老師總是站在居高臨下的這樣一種權威地位,學生只能“聽從”老師的教導,才種下了師生隔閡的種子。對于老師,學生總是寧可“敬而遠之”也不敢太過親密無間。其實,隔閡不僅存在于師生之間,即使在學生中,也被無形的分出了層次。那些學習有一定困難、跟不上隊的學生,不但絕無可能享受到教師投來贊許的一瞥,卻常常要與同學們的嘲笑為伴。在他們的心里會經常感受到一種壓力。
新課程改革的教材體系首先從根本上改變了老師站在學生的對立面上講個不休的狀況。在這些活動中師生之間已無拘束。沒有一個人會置身局外,人人都沉浸在特定的情景中,忘情地表現著自己。在這種新的教學方式中,課堂已不再是老師一個人表演的舞臺。老師需要費神的地方是在上課前精心的設計、組織課堂上的活動。到了課堂上,教師也只是活動中的普通一員,只是一群小朋友中的一個大朋友。在師生的交往、互動中,老師只是起著引導游戲正常進行,讓學生從游戲中得到收獲的作用。
三、 走出枯燥的理論,讓英語課“活”起來
英語作為人類最主要的精神糧食,它能夠給人以愉悅的享受,可以放松情緒、調劑精神。但是傳統的英語教育過于片面地強調英語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使英語課變得十分機械、枯燥、令人生厭。
因此,英語教育的根本方式應該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課堂不能容忍說教,課堂不能依靠灌輸。
布盧姆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敝挥羞@樣,學生才能對所學的語言有進一步的認識,體會到它的用處,從而激發起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更大熱情。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有如置身于英語學習的世界里,有比較真實的感覺,F在很多的“英語角”活動,就是它的延伸、發展。在我們英語課堂教學中,其根本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 去抓住學生的“心”,讓英語課“活而不亂”
我很欣賞“興趣與愛好是最好的老師”這句愛因斯坦的名言。也一直在追求著課堂教學環境的活潑氣氛。但長久以來一直困擾于怎樣才能擺脫“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兩難局面。尤其是課程改革以后的新教材,活動與游戲更多,我的擔心也就越大。實踐中經歷了許多的成功與失敗之后,認識到了任何主題的游戲與活動都必須有一個“靈魂”去統帥它。課堂上的活動如果失去了“靈魂”,必然會變成一盤散沙,不可收拾。學生的“好動”往往是他們內心情感不加修飾的自然而直接的流露。作為老師,不但不該怕它,倒是應該珍愛它。老師應該引導學生的思想深深地沉浸到英語學習的主題中去,做到內心的感受與外部的行動和諧統一。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到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創造。讓學生全身心地、積極主動地投入英語活動。使學生的情感與課堂交融,在這樣的英語課上,盡管全體師生都可以“玩”得忘乎所以,但絕不會脫離主題,失去控制。
五、 從偶發事件中發現思想的火花,讓老師把課堂駕馭得更靈活
課堂上的形勢是瞬息萬變的,盡管備課時一般都進行過周密的思考,但是,教學中總還是經常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些意外的突發事件往往令人措手不及,打亂了整體的思路,使教學過程無法正常進行下去。所以,老師一般都害怕這類事情生。面對這種情況也就只能靠老師駕馭課堂的調控能力了。然而,這種能力又是在長期的工作中沉積起來的,非一朝一夕所能練就。不過有一點非常重要:要上課,當然必須事先認真備課,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思路,從各方面作周密的思考。因而,老師一般都十分珍愛自己的教案。但是,到了課堂上卻又千萬不能囿于教案,僵硬、機械地被教案束縛了自己,禁錮了學生。應該承認學生的思維方式與老師有著很大的差異。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老師要學會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換一種方式思考問題。課堂上冒出來的某些啼笑皆非的問題和行為舉止,也并非都是學生淺陋無知的反映。有些時候倒是學生思想火花的閃躍。對此,我們不能夠對它們簡單地付之一笑,也不應該因擔心原設計的教學思路被打亂而回避,更不能粗暴地用一盆冷水將它澆滅。對于課堂上發生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老師都應細心去解讀它,從而作出相應合理的反應。老師應該運用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六、 利用信息反饋,加強反思,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第一,與課前的備課同等重要的是不能忽視課后的回顧小結。通過小結可以檢查預期的目標是否已經達到,哪些做法是成功的,應該予以總結,從理論的高度提高對它的認識;哪些做法應該作進一步有目的的實驗探索等等。第二,在課內課外要特別留意學生的反應。特別是在無意中自然流露出來的反應。有時它僅僅是一個疑惑的眼神,有時又可能表現為在不經意中說出來的一句話,有時一個正面表述的信息需要從另一個角度解讀出它的意義。對于每一個進度,每上完一個班以后都必須回頭小結一次。英語教師往往上很多平行班,因此前面班上發生的問題,到了后面的幾個班,一般都可以得到改進,這樣做效果很好。我覺得反思自己的工作,難度主要在“深度”上。要有相當的深度,就必須要有十分虛心的態度和處處做有心人的敬業精神?傊,我覺得重視反思自己的工作是不斷改進教學,提高英語課質量的根本條件。
以上幾點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一點總結。當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于每個教師的知識智能結構、課文的體裁和教學內容等各方面差異,課堂教學的方式也會因人而異,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樣,最終應當給學生一種“教學已輕輕地走了,思緒正悄悄地來”的感覺。
【對新課改下的英語課堂的認識】相關文章:
新課改形勢下初中政治教學的方法06-04
走進新課改后的幾點想法05-08
關于政治新課改的幾點思考05-30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英語老師應具備的職業技能(精選19篇)05-10
高效英語課堂-貴在導入08-08
談英語課堂有效教學08-20
淺談英語課堂提問的藝術04-28
讓英語課堂趣味盎然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