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古箏藝術的幾點探討
【摘要】古箏是一種極富表現力的樂器,其音色清悅、高潔、委婉動聽并富有神韻。它豐富的表現力細致微妙地刻畫人們的內在情感,無論是如泣如訴、還是高歌吟唱它都可以表現的淋漓盡致。古箏的音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它整體的音響效果和樂曲的表現,鑒于此,通過多個角度對古箏音色的研究,使古箏的演奏日臻完美。
【關鍵詞】音色;影響;因素
音樂,無論是聲樂還是器樂,都是聲音的藝術,因此必須講究聲音的美感,也就是良好的音響效果,而這很大程度是由音色的好壞所決定的。音樂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和音色,音色是最抽象、最難把握的。音色,即音品,聲音的屬性之一,是聲音的個性特色,有明亮、暗淡、清脆、沉悶、圓潤、干澀、渾厚、單薄、柔和、剛勁之分。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是由發音物體所產生的諧波(harmonic wave)決定的,發音物體的性質、形狀不同,所產生的諧波也不同,因而音色也不同。
影響古箏音色的客觀因素主要有樂器形制、演奏中手指對觸弦的控制;而影響音色的主觀因素有作曲家音樂作品的一度創作與表演者的二度創作中的審美認知、內心聽覺等。
一、客觀因素
(一)樂器形制與義甲的選材對音色的影響。
樂器本身的音色對古箏的演奏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先從樂器的選材制作對音色的影響談起。“不同的樂器,由于材料與結構的不同,發音體的組織條件就不同,在發音時產生的自然泛音列的多少也就不同,音色也不相同,即使在演奏音高、強弱相同的音時,也會有不同的音色效果。而即使同是古箏,但用不同材料做成,也可細分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音色效果!睂I演奏者對古箏的音色要求主要是:聲音很集中,能夠立起來,高音亮,有穿透力,聲音清脆,余音要長;中音區過渡好,不能發散,音質集中,飽滿;低音區渾厚,共鳴好,各個音區對比鮮明,不能像白開水一樣。 1、古箏的選材對音色的影響。
古箏的選材非常關鍵,直接影響到古箏的音色、音質。制作古箏的材料,主要是梧桐木、紅木、花梨木、紫檀木、烏木和其它較硬的木料(一般稱硬質木)等。梧桐木的材質松軟、易于振動,一般用來制作面板。底板、琴首和箏尾多用硬質木制作,它們膠合的琴身,能產生良好共鳴、增大音量。紅木等硬質木料,木紋順直,色澤美觀,質地堅實,是制作箏框表板、岳山利弦柱的良材。制作古箏的材料很講究,木質的優劣,直接影響琴板的彈性和傳聲性能,古箏的面板是決定古箏音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制作古箏的面板,常用硬度適中、紋理細密均勻、無節疤、無斜紋和扭轉紋的桐木板,而琴的鑲板則用硬度較大,木質堅實的木料,加上精良的制作工藝技術,這是做音色優良的古箏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就古箏的發聲原理而言,面板的傳導效果與箏體的振動狀態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從而也決定了古箏音色的優劣。
2、義甲的選材對音色的影響。
古箏彈奏出美妙的聲音是通過義甲觸弦而得到的,彈箏用的義甲和拉弦樂器的弓子一樣重要,做義甲的材料、規格、硬度、表面光滑程度等,都會影響古箏彈奏的音響效果,因此,義甲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藝都很講究。
3、弦的選擇對音色的影響。
弦的種類也由很多,各種材料制成的弦,振動時都會產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絲弦:音質純樸,但音色較沉悶,不夠清脆明亮,音量較小,余音較短。五十年代以前的箏常用絲弦,以后已被鋼弦所取代。
鋼弦:音色清脆明亮,音量較大,余音較長,適用于彈奏韻味細膩的樂曲,但由于其余音長,雜音較多,彈奏《戰臺風》之類的樂曲,音響較嘈雜,沒有金屬尼龍合成弦的效果好。
金屬尼龍合成弦:低音渾厚、中音柔和、高音清脆明亮,音質比鋼弦純凈,適合彈奏和聲效果豐富,音響強烈的樂曲,但余音較短,彈奏韻味細膩的樂曲,效果不如鋼弦佳。
(二)演奏方法對音色的影響。
古箏屬彈撥樂器類,它的基本的音色是手指在最好的觸弦點彈奏,使箏弦達到最佳的振動狀態,從而發出清晰、圓潤、結實、富有彈性的聲音。古箏的演奏,在同一根弦上,用不同的指法、不同的弦段、不同的觸弦角度和速度,也會產生不同的音色。觸弦時的力度,速度和弦段的選擇,要根據樂曲的需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恰當的觸弦方式是正確表現樂曲音色的關鍵環節。
1、觸弦方式變化對音色的影響。
音色亦稱音品,是發聲體在振動時,由于聲波的波形及泛音數量的結構,相對強度不同而形成的音的一種特質,它主要是由基音和音的比例關系來決定的。我們在演奏時,選擇不同的激發點,不僅可以因泛音數量的不同而改變音色,而且也可以因對各泛音振幅人小的影響來改變音色。需要強烈的音響效果時觸弦的力度要大,觸弦的速度要快,彈奏的位置在距前岳山2厘米左右的弦段上;需要柔和而豐滿的音響時,用中強的力度和中等速度觸弦,彈奏的位置在距前岳上3厘米至4厘米的弦段上;需要輕柔、空曠、朦朧的音響效果時,用中弱的力度,較慢的觸弦速度,在中、低音區彈奏的位置在距琴碼約3厘米左右的弦段上。
2、義甲觸弦深淺變化對音色的影響。
A、基木觸弦點是甲尖至膠布的三分之一處,音色柔和、飽滿。
B、觸弦較深,義甲與琴弦接觸的面積人,音色較為深沉、厚重。
C、觸弦較淺,義甲與琴弦接觸面積小,音色輕快,顆粒性強,適用于快速輕盈的快板。
實際演奏中,音色的產生與變化所需要的條件是多元素的,演奏者獲取理想音色的手法也是綜合的,而非單一的一種。只有當觸弦角度、而積與觸弦位置、過弦速度、力度等相結合,才能有效地獲得我們所想要的音色。
3、手指用力部位的變化。
古箏演奏的基本發力點在于手指尖,但由于樂曲風格不同,情緒不同,演奏時就相應的需要變化用力部位。例如演奏河南箏曲,要求音色剛健、硬朗,就應把手指用力部位放在手指的根部關節,以增加力度,這樣發出的音便剛勁有力:演奏浙江箏曲,要求音色柔和、委婉、靈巧。這時就不能把發力部位放在手指根部關節,而應放在手指第一關節。力度相應減小,發出的音則柔和,輕巧。
二、主觀因素
對音色感知的經驗基礎上聯想成像的音色標準與內心聽覺一樣,是鑒別客觀實踐音色的無形尺度。在長期的音樂時間活動中,人對某種樂器發出的聲音,在頻率、幅度、波形、高低、強弱及明亮、暗淡、凈潤等方面獲得的感性認識到,這種感性認識不是一次或幾次就能獲得的,而是經過無數次地重復,是在音響對感官的一再刺激,經過數個感受器官聯合工作,并使接收到的音色信息傳入中樞神經的信息庫加以分析、綜合、編碼、形成固定的音色感知表象,古箏作為一門音樂藝術,歸根到底是審美的藝術。
任何一首古箏作品都會表達自身獨特的思想與情感,這就需要演奏者靈活運用各種技巧去進行表演的二度創作來再現作品;音樂作品的內涵體驗越深越細膩,就越能調動諸如音色、節奏、力度等因素,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音樂形象越能通過美的音色去感染人?傊,要想使演奏水平日臻完善,在提高演奏技巧水平的同時也應在音色的把握上不間斷地、細致入微地去體會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李軍,《古箏演奏與心理音色》、《中國戲曲學院學報》07年2月第28卷第一期
2、佘艷,《如何把握古箏演奏的音色》、《襄樊藝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09年5月第3期
3、陳去非,《古箏演奏,音色是靈魂》、《福建藝術》
【研究古箏藝術的幾點探討】相關文章:
分析古箏演奏藝術的幾點問題論文11-16
論古箏藝術中的審美體現12-03
環境工程監理的幾點認知探討分析02-25
旅游翻譯研究范疇探討12-06
略論古箏演奏延展與改革藝術論文03-06
中藥化學研究思路與方法的探討11-15
古代園林藝術探討論文03-18
探討旅游產業結構發展及研究03-12
對建筑電氣施工技術的探討與研究11-2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