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康復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論文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內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較高發病率[1],早期階段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多數癥狀體征表現不明顯[2],給疾病的診療帶來了很大難度。研究[3]提示,臨床上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運動康復護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患者的心功能恢復,以及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實現指導臨床的目的,本研究將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心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及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并比較分析運動康復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確診慢性心力衰竭并接受治療的患者中選取符合條件的8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成兩組,各40例。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推薦的慢性心力衰竭臨床評定標準[4]。排除標準[5]:①合并肝、腎、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或嚴重疾;②有胰島素或激素使用史;③血鉀、血肌酐等指標檢測提示異常者。觀察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61.08±5.78)歲;平均體重(60.08±7.91)kg;平均病程(7.12±3.58)年;NYHA心功能分級[6]:Ⅰ級16例,Ⅲ級12例,Ⅲ級12例;文化程度:高中22例,本科16例,本科以上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齡(61.66±5.51)歲;平均體重(61.12±8.03)kg;平均病程(7.27±4.03)年; NYHA心功能分級:Ⅰ級17例,Ⅱ級為11例,Ⅲ級為12例;文化程度:高中20例,本科17例,本科以上3例。此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和認可,且患者均閱讀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兩組患者年齡、體重、病程、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規藥物進行治療,按需采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7]等藥物對病情進行控制。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均予以常規護理方法,由護理人員將疾病相關知識對患者進行講解和科普,對患者的緊張焦慮心理進行引導和安撫,叮囑患者戒除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培養健康的飲食規律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告訴患者適量運動對疾病恢復的促進作用,引導其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護理的基礎上運用康復護理干預手段,具體內容如下。①運用護理流程[8]:患者入院后及時補充完善相關檢查并對基礎體征數據進行記錄和監測,向患者講解護理治療的流程及其目的,安撫患者建立信心,獲得其信任和配合。入院1~2天,為患者安排床上被動運動,方式有定時翻身、變換體位、指導協助患者進行小幅度小范圍肢體鍛煉活動,2次/d。入院第3天,床上被動運動的肢體由腿步逐漸向上肢過渡,若患者病情穩定且條件允許,引導協助其下床進行鍛煉活動,如患者身體直立靜坐于靠椅,維持時間≥10 min,護理人員在陪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對患者運動時間和頻率做出調整。若有患者住院時間>10 d,適當增強訓練強度,增加頸肩部活動和適度爬樓梯訓練。②心功能分級護理干預:若患者心功能分級為Ⅳ級,則需嚴格臥床休息,由護理人員對其關節進行活動,若病情穩定條件允許,護理人員可根據情況協助其展開床上注定運動。指導訓練患者及其家屬學會自我護理,盡量培養患者完成日常行為如刷牙洗臉的能力。盡早培訓患者適應床上排便,安撫患者緊張的情緒,尊重患者感受并制造其隱私空間。若患者心功能為Ⅲ級,則盡早安排指導其進行床邊站立、移步訓練,堅持5~10 min/次,3~5次/d,伴隨病情控制逐漸向室內訓練過渡,但時刻關注患者身體情況,按時休息促進體力恢復。護理人員及其家屬引導協助患者練習養成自行離床排便的能力。若患者心功能評估為Ⅰ~Ⅱ級,則開展室內步行訓練,1~2次/d,500 m/次。
1.3觀察指標
、倩颊咝墓δ芑謴颓闆r臨床療效;颊吒深A后心功能恢復情況評價標準[9]:若患者護理干預后心功能分級為Ⅰ級,或者相較于干預前改善2級,為顯效;若患者護理干預后心功能分級相較于干預前改善1級,為有效;若患者護理干預后心功能未出現明顯改善,則為無效。②患者生活質量相關指標。根據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評價患者生活質量情況[10]:具體指標分為活動能力、健康水平、心理狀態及自理能力,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心功能恢復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心功能恢復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SCL-36各項指標評分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各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內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由于遺傳或心肌疾病及在生活中長期承擔巨大壓力等原因,心肌超負荷造成損傷,出現心肌收縮功能減弱、心臟代償導致負荷量增加、血液供應不足等,為了實現代償,從而機體產生一系列反應[11]。臨床上很多心血管疾病進展至最終階段終會產生一系列癥狀體征提示心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尤其多見于老年患者,同時伴有其他基礎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12]等,若診斷和控制不及時,有很大風險誘發機體出現心、腦、肺、腎等重要臟器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引起社會性關注[13]。以往針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堅持藥物治療配合絕對臥床休息為主的常規護理模式,對患者的體力活動和運動康復起到了限制作用[14]。近年來研究[15]提示,運動康復護理干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已在臨床上得到開展運動和廣大醫生患者的認可。
本研究采取對照的研究方法,建立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運動康復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和采取常規護理手段的對照組,并控制性別比、年齡、體重、病程等無關因素使所有患者的一般情況保持一致性,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觀察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相對于傳統護理方法,運動康復護理能夠使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具有臨床運用價值。
綜上所述,認為臨床上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運動康復護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患者的心功能恢復,以及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效果明顯,隨著今后研究的不斷開展,具有良好的發展和運用前景。
[參考文獻]
[1]朱春霞.運動康復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9):95-98.
[2]吳征.運動康復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運動耐量和生活質量的研究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2,2(3):15-17.
[3]曾顯香,王珂.早期康復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6):134,136.
[4]葉常英.運動康復訓練對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預后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7):8-10.
[5]高冶.康復運動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22):2654-2658.
[6]劉永政.運動康復治療對合并腎功能不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7, 33(1):54-57.
[7]林凱思.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狀態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4):1298-1302.
[8]孫東梅.綜合護理對老年慢性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4):137-140.
[9]年衛紅.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22(7):144-147.
[10]高華.運動康復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6,44(3):54-56.
[11]楊獻軍.健身操訓練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耐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2):193-196.
[12]劉熔雪.康復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3):265-269.
[13]田言輝.中度有氧運動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3,19(13):71-75.
[14]陳燕.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7):666-668.
[15]黃秀霞.運動康復路徑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4,13(4):34-37.
【運動康復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論文】相關文章:
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護理干預研究03-18
慢性腰肌勞損的康復11-20
分析Orem自理理論對乙肝肝硬化患者生活的影響論文02-28
護理干預對哮喘患者治療遵醫行為的影響分析03-27
《康復醫學》的論文05-22
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03-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