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網絡過激行為的具體表現和影響論文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學生網民人數急劇增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人數己達5。 91億人,其中10~19歲學生網民約有1。 37億人。基于歐洲、美國及加拿大的研究發現,在網絡使用中,約有12%至25%的青少年會產生網絡欺負、網絡攻擊等網絡過激行為。網絡中的這些過激行為可能會導致青少年形成更為嚴重的其他形式的校園暴力行為,如網絡受欺負者攜帶武器到學校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8倍,網絡欺負行為的實施者和受害者均更易于產生酒精成癮和藥物成癮。因此,青少年網絡欺負、網絡攻擊等網絡過激行為日益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憂慮。但是哪些因素會抑制和促進青少年的網絡過激行為,卻未引起國內學者的重視和關注。在西方的多個實證研究中,移情和道德推脫分別被認為是抑制和促進青少年產生網絡欺負、網絡攻擊等網絡過激行為的重要因素。但是在這些研究中,仍有兩個問題未得到明確的解決:第一,基于情感的移情(如移情關懷)和基于認知的移情(如觀點采擇)對網絡過激行為的影響效力是否一樣,哪個更大?第二,移情和道德推脫如何共同影響網絡過激行為,道德推脫是否在移情與網絡過激行為之間起著中介作用?
移情是一種識別與理解他人情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認識問題的能力。在移情的前期研究中,學者們十分關心移情對現實中攻擊行為、侵犯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的影響。如己有的兩個元分析研究結果均顯示,移情與攻擊行為、侵犯行為和反社會行為之間均有顯著的負相關。但是有關移情對網絡過激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卻相對較少,且直到最近才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相關實證研究多為2010年之后,且主要集中在西方學者的研究中)。網絡過激行為是一種網上人與人之間或團體之間以書寫語言為形式的,用來激怒、侮辱或傷害他人的行為。由于研究側重點和表達方式的不同,有三個概念與網絡過激行為在意義上非常相近—網絡欺負行為、網絡攻擊行為和網上騷擾。
目前在西方學者的研究中多采用網絡欺負行為這一概念。就移情與網絡欺負行為的關系而言:己有的多個研究均顯示,移情會對青少年的網絡欺負行為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但也有一些學者認為,移情不會對網絡欺負行為產生顯著的影響,欺負者、受欺負者和不參與者的移情能力并無明顯的差異。產生這種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忽視了移情的分類,不同特質的移情對網絡欺負行為的影響可能會存在明顯的不同。如Jolliffe和Farrington的研究就顯示,基于情感的移情會對青少年現實生活中的欺負行為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而基于認知的移情則與之無顯著的相關。
然而基于情感的移情和基于認知的移情如何影響網絡欺負行為,目前卻形成了三種完全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與現實中的欺負行為不同,只有基于認知的移情能力才會對網絡欺負行為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而基于情感的移情能力則難以對網絡欺負行為產生顯著的影響。第二種觀點認為,基于情感的移情和基于認知的移情能力均會對青少年的網絡欺負行為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第三種觀點認為,只有基于情感的移情能力會對網絡欺負行為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而基于認知的移情能力則難以對網絡欺負行為產生顯著的影響。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上述研究就會發現,這些研究均是采用橫斷研究的范式,在同一時間點上對被試進行測驗,這會導致共同方法偏差,影響研究結果的準確性。據此,本研究將采用縱向研究的范式,首先運用人際反應指針量表分別從情感和認識的角度測量個體的移情關懷與觀點采擇,6個月后再測量個體的網絡過激行為,以期更為準確地理解基于情感的移情(移情關懷)和基于認知的移情(觀點采擇)對網絡過激行為的影響情況。
與移情不同,道德推脫通常被認為是促進青少年產生網絡過激行為的重要因素。這是因為,道德推脫作為一種不良的道德認知傾向,可以使個體的內部道德標準降低或者道德自我調節作用失效,并為自己的不道德行為找到“合理”的借口和理由,進而展現出更多的不道德行為;诂F實生活的多個實證研究均顯示,道德推脫在青少年產生攻擊行為、欺負行為和罪錯行為中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Almeida等研究卻認為,在網絡環境下由于看不見受害者,道德推脫己經沒有發揮作用的必要了。之后基于聾啞青少年和一般青少年的兩個研究似乎支持了Almeida等人的觀點。這兩個研究均認為道德推脫僅會對現實生活中的欺負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卻難以對網絡欺負行為產生顯著的影響。不過這兩個研究存在一個明顯的不足:用對道德辯護的測量代替對道德推脫的整體測量,而道德辯護僅是道德推脫的八個推脫機制之一。
事實上,Robson和Witenberg的研究也顯示,道德辯護不會對青少年的網絡欺負行為產生顯著的影響,但整體的道德推脫以及道德推脫的責任分散、責備歸因維度仍會對青少年的網絡欺負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這正如線索濾掉理論所言,在網絡環境下由于社會線索減少,導致人與人之間缺少了面對面的接觸,網絡道德意識會明顯減弱。這使得個體在網絡環境下會降低自身的道德標準,其道德自我調節作用也更不易于被激活。因而,在網絡環境下個體的道德推脫仍有發揮作用的必要,甚至是更易于發揮作用。而且多個實證研究也顯示,道德推脫會對青少年的網絡攻擊行為、網絡欺負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并會對假設情境中的網絡欺負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道德推脫還會對青少年的網絡不道德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并使得個體更容易從事網絡犯罪。據此本研究推測,道德推脫會對初中生的網絡過激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
雖然目前多個研究均認為,移情和道德推脫在抑制和促進網絡欺負、網絡攻擊等網絡過激行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卻鮮有研究者關注兩者如何共同影響網絡過激行為。事實上,移情和道德推脫在影響網絡過激行為中可能并不是簡單的并列關系,道德推脫很可能會在移情與網絡過激行為之間起著中介作用。這樣假設的根據是:首先,如前所述,移情會對現實中的攻擊行為、侵犯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而且移情也會對網絡中的欺負行為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其次,道德推脫會對網絡攻擊行為、網絡欺負行為、網絡不道德行為甚至網絡犯罪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第三,移情會對道德推脫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并且會通過道德推脫的中介作用進而影響高中生的助人行為意向。追蹤研究的結果也顯示,移情(12歲時)會通過道德推脫(15歲時)的中介作用,進而對青少年的罪錯行為(17歲時)產生顯著的預測作用。因此,本研究假設:道德推脫會在移情關懷與網絡過激行為、觀點采擇與網絡過激行為之間起著中介作用。
二、討論
本研究發現:相比于移情關懷,觀點采擇對初中生網絡過激行為的預測效力更大;同時,道德推脫在移情關懷與網絡過激行為、觀點采擇與網絡過激行為之間起著完全中介作用。為了保證研究結論的準確性和可信性,研究中分別在測驗程序和數據處理兩個方面進行了嚴格的控制。首先,在測驗上與以往研究多采用橫斷研究不同,本研究采用了縱向研究的范式,以避免共同方法偏差對研究結果準確性的影響。而且由于對移情關懷、觀點采擇、網絡過激行為的測驗具有時間上的先后性,這使得觀點采擇對網絡過激行為預測效力更大的結論更為準確。其次,在中介效應檢驗方面,我們采用了比傳統的Sobel檢驗效力更高的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這使得道德推脫在移情關懷與網絡過激行為、觀點采擇與網絡過激行為之間起著完全中介作用的結論更為可信。
。ㄒ唬┮魄殛P懷、觀點采擇對初中生網絡過激行為的影響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在控制了性別、上網時間等人口統計學變量對網絡過激行為的影響之后,僅有觀點采擇會對網絡過激行為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而移情關懷卻難以對網絡過激行為產生顯著的影響。即相比于移情關懷,觀點采擇對初中生網絡過激行為的預測效力更大。這與Ang和Goh的研究結果一致。但是這與基于現實中的欺負、攻擊等過激行為的研究結論存在很大的不同。在現實生活中,基于情感的移情能力會對個體的欺負行為、攻擊行為產生明顯的影響,而基于認知的移情能力則不會對個體的這些行為產生明顯的影響。這種差異可能是由于網絡環境中社會線索的減少造成的,尤其是網絡環境中只有文字內容的交流、缺乏情感信息的反饋。如波蘭的調查就顯示,37%青少年表示他們在網絡中僅僅將一些信息當成笑話發給了對方,但是由于信息發送者缺乏站在對方的角度性思考問題的觀點采擇能力,使得笑話在網絡的另一端變成了敵意與攻擊。這也正如線索濾掉理論所言,在網絡環境下由于人與人之間缺少了面對面的接觸,不僅會使得個體的道德意識下降,還會導致個體的移情能力降低。因此,這一研究結果對我們具有兩個方面的啟示:第一,由于移情對網絡過激行為和現實生活中的欺負行為有著不同的影響機制,因此,基于現實生活中的降低欺負行為的移情能力訓練方法,可能并不適用于網絡過激行為。第二,由于移情關懷和觀點采擇對網絡過激行為的影響效力不同,有關網絡過激行為的干預應著重考慮如何提高個體的觀點采擇能力。
。ǘ┑赖峦泼摰闹薪樽饔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道德推脫對初中生的網絡過激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與先前的多個研究結果相一致。也就是說,道德推脫會對網絡過激行為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說明道德推脫可能在青少年產生網絡過激行為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根據道德推脫理論,在正常情況下個體內部的道德標準會發揮著自我調節作用,使得個體的行為與社會規范、倫理道德相符合。但是道德推脫可以使得個體的內部道德標準降低或者道德自我調節作用失效,并為自己的不道德行為找到“合理”的借口和理由,進而展現出更多的不道德行為。在網絡環境下由于社會線索的減少,個體會降低自身的道德標準,道德自我調節作用也更不易于被激活,使得道德推脫更易于發揮作用。故而,高道德推脫者會有著更多的網絡過激行為。
同時本研究還發現,道德推脫在移情關懷與網絡過激行為、觀點采擇與網絡過激行為之間起著完全中介作用。這與以往研究簡單認為,移情是網絡過激行為的有效預測變量不同。本研究雖然不能否定這一觀點,但是至少可以確認移情并不是網絡過激行為的直接預測變量。相比而言,道德推脫更有可能是網絡過激行為的有效、直接預測變量。因此,未來有關網絡過激行為研究的重點應該放在道德認知(如道德推脫)上,而不是道德情感(如移情)上。這樣的推論也得到了相關研究的支持,如馬曉輝和雷靂的研究就顯示,網絡道德情感并不是網絡偏差行為的有效預測變量,而網絡道德認知才是網絡偏差行為的有效預測變量。
以往研究僅僅關注移情、道德推脫對網絡過激行為的單獨影響不同,本研究從道德推脫理論出發,綜合分析了兩者如何共同影響網絡過激行為,明確了道德推脫在移情與網絡過激行為之間起著完全中介作用,可以認為是對以往研究的一個有益補充。此外,本研究結果還提示學校教育工作者,在預防和減少初中生的網絡過激行為中,相比于進行移情能力訓練,降低初中生的道德推脫水平、使其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可能是一個更為有效的途徑。
。ㄈ┭芯坎蛔
整體而言,目前西方學者對青少年的網絡欺負、網絡攻擊等網絡攻過激行為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國內有關這方面的實證研究卻較少。由于研究能力和條件的限制,本研究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首先,研究中未能對網絡過激行為和網絡欺負行為這兩個概念進行嚴格的區分。雖然網絡過激行為和網絡欺負行為在意義上非常相近,但是兩者在內涵和研究對象上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同時,網絡欺負行為更適合青少年的年齡、心理特點,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加強我國青少年網絡欺負行為的研究。其次,由于初三學生面臨升學,未對初三學生進行測驗,這可能會對研究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結論
移情關懷、觀點采擇均與初中生網絡過激行為之間有顯著的負相關,道德推脫與初中生網絡過激行為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相比于移情關懷,觀點采擇對初中生網絡過激行為的預測效力更大。道德推脫在移情關懷與網絡過激行為、觀點采擇與網絡過激行為之間起著完全中介作用。
【初中生網絡過激行為的具體表現和影響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我國當前過激行為的現狀和直接原因分析03-05
手機使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論文提綱11-21
行為影響位置高二議論文02-15
關于網絡營銷消費者心理和行為的分析論文05-20
網絡影響教育的分析和探索02-27
關于行為金融學對投資策略影響論文03-17
論文提綱交易費用對農戶農地流轉行為的影響11-19
淺析動態燈光系統對幼兒社會行為的影響論文02-28
網絡經濟對企業管理的影響論文06-18
防滲技術對水利施工的影響和應用論文03-1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