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態學理論的供應鏈協同內在動因研究
論文關鍵詞:自組織 自然選擇 協同基因 生物進化動力 論文摘要:供應鏈協同內在動因問題是供應鏈戰略協同中一個重要的問題,一直是理論界和企業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企業是具有智慧的商業生命體,供應鏈是由企業構成的具有自然生態系統特征的復雜系統。生物界的形成與演化是有一定的科學規律可循的,試圖從生態學理論的角度,以自組織、協同基因、自然選擇和生物進化動力為切入點研究供應鏈協同的內在動因,為對供應鏈協同內在動因問題的研究開辟新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
在供應鏈的戰略協同中,協同內在機制是供應鏈協同研究領域中一個最為重要問題。它是戰略協同中決定供應鏈上的各企業能否達成協議,進而進行協同的首要問題。其中供應鏈協同內在動因問題又是一個要解決的基本問題。企業是具有智慧的商業生命體,供應鏈是由企業構成的具有自然生態系統特征的復雜系統。所謂供應鏈協同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為了實現某種戰略目的,通過公司協議或聯合組織等方式而結成的一種網絡式聯合體。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逐漸意識到自然生態系統解決復雜性問題的能力和經驗值得好好學習,生態學理論可以為人類解決系統的問題提供一個方向。其一,生態學研究的對象是復雜系統。其二,生態學研究的系統往往是非線性系統。其三,生態學研究的系統規律往往具有不確定性。生態學理論對供應鏈協同的研究具有適用性,所以本文試圖從生態學理論的角度,以自適應、協同基因、自然選擇和生物進化動力為切入點研究供應鏈協同的內在動因,為對供應鏈協同內在動因問題的研究開辟新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
1、供應鏈協同內在動因的研究現狀
供應鏈協同內在動因問題是供應鏈戰略協同中一個重要的問題,一直是理論界和企業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但對此的研究只局限在經濟管理領域。目前在理論界和企業界針對供應鏈協同的內在動因問題普遍認可的觀點有:謀求中間組織效應,追求價值鏈優勢,構造競爭優勢群。
1.1 謀求中間組織效應
供應鏈上各企業之間的關系即不是單純的組織外關系,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組織內關系,它實際上是一種中間組織關系。因為它們的關系在形式上保留著許多交易關系即組織外關系的特征,又融入了一些企業之間關系已帶有固定性即組織內部關系的特征。中間組織既具有內部一體化組織的一些控制和協同優勢,又保持了市場的靈活性。供應鏈上企業之間的協同,動因之一正是為了謀求“中間組織效應”,是為了穩固、強化企業之間的協同關系,發揮協同效應,避免企業組織規模擴大可能產生的負面問題。
1.2 追求價值鏈優勢
供應鏈系統上的各個環節都有自己的價值鏈,隨著分工的不斷深化和細化,技術創新及其推廣速度的加快,市場范圍的日益全球化,價值鏈的增值環節變得越來越多,結構也更加復雜。價值鏈分解使企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從事所有的價值鏈活動。企業保存有競爭優勢的價值鏈環節,把沒有競爭優勢的環節分離或外包出去,在市場上尋求新的合作伙伴,組成協同關系,共同完成整個價值鏈的全過程。價值鏈的分解與整合都是企業生產與組織的創新,用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這也是供應鏈協同的一個動因。
1.3 構造競爭優勢群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和消費者需求日益的多元化,單個企業已難以應對復雜的市場,企業與企業之間結成一組具有動態適應和調整能力的競爭優勢群已變得越發的緊迫和必須。供應鏈協同是一種較為便利和便宜的方式,可以使成員企業優勢互補,形成共贏局面。
2、生態學理論的供應鏈協同內在動因分析
在上一節中,簡單對供應鏈協同內在動因的研究現狀做了一個概述,從此我們可以看出對此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和經濟領域。供應鏈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具有非線性和不確定,這些特征與生態學理論研究對象的特征是相一致的。所以本文試圖從生態學理論的一些觀點和視角去審視供應鏈協同的內在動因,以系統自組織、協同基因、自然選擇和生物進化動力為研究切入點。
2.1 供應鏈協同是供應鏈系統的一種自組織
生態學理論針對復雜系統的形成強調系統元素的自組織性。生物進化的本質是生物為適應生存環境的變化而對自身生存狀態進行的自調節:調節過程包括生物與外界進行的質量、能量及信息的交換;進化的結果是生物本身結構復雜性的提高。生物進化總是導致新物種的出現和結構的復雜化,即有序性的增加。有學者認為,生物在進化過程中滿足一定條件時生物可以自發地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以適應周圍環境。這種適應既包括暫時性的適應性反應,如條件反射,也包括永久性適應,即產生遺傳性變異。把這個生物進化自發性條件稱為自適應函數。生物界的生物自適應對社會領域問題的研究很有啟發意義。
目前供應鏈已從分散式管理轉變到協同式管理,所以本文研究的是由自組織程度低到自組織程度高的演化過程。供應鏈系統是一個自組織系統,是一個與外界發生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開放系統。供應鏈系統從外界環境中吸取的任何東西,都可能產生序參量,都會引起漲落。由于系統的開放性,系統無時無刻不在與外界環境發生著能量的交換,系統中各個子系統的行為都會導致序參量的產生,同樣,外界環境的變化也會導致序參量和序參量系統的產生。因而新的有序只是在一個瞬間,系統始終處于非平衡的相變中,“漲落”現象總是發生。正是由于有不斷的序參量產生,有不斷的“漲落”出現,供應鏈系統才得以不斷創新?梢姽⿷溝到y具有把物質、能量、信息轉化為維持自身存在,謀求自我發展的“自組織”的能力。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供應鏈系統內部序參量的不斷產生,比如物流瓶頸、信息共享的需求、供應商忠誠關系等,有不斷的“漲落”出現,使供應鏈系統向協同自組織,以求共贏的系統平衡。但供應鏈系統不完全與自然生態系統一致,它具有很強的自組織性,供應鏈自組織具有對環境的“適應”和“選擇”的能動性;同時它還存在著“自組織悖論”,所謂自組織悖論指的是系統的演化與發展、組織化、進化既是自組織的又是非自組織即他組織的。供應鏈系統是經濟系統,它的運行環境離不開人為的干預、一些政策法規的組織策略?傊9⿷溝到y的自組織屬社會系統范圍內自發的一種組織現象,它反映了人類在一定社會范圍內,并在一定條件下通過自我選擇、協同、改變和適應環境,從而達到新的有序狀態的社會行為。
2.2 自然選擇的結果是供應鏈協同
生物學中達爾文式的自然選擇定義為生物體繁殖引起了資源的稀缺,從而形成了消滅不夠適應變種的壓力,這種過程就叫自然選擇。自然選擇本質上就是“有益的變異被保存而又有害的變異被拒絕”。進化論學家拉馬克認為,生物進化的動力與機理,首先來自于生物具有一種不斷地增加結構復雜性和完美性的天生趨勢,其次是生物具有對變化的反應能力。有兩種觀點:一個是器官用進廢退的觀點;一個是獲得性狀的遺傳的觀點,也就是生物體在環境的長時間作用下而獲得或失去的任何性狀都可以遺傳給后代。自然選擇對變異和遺傳發生作用,導 致新物種的形成或舊物種的滅絕。自然選擇學說認為適者生存是進化的機制,它認為每一物種在發展中越來越適應環境。物種每個個體的基本特征由后代所繼承,但后代又會產生一些異于父代的新變化。在環境變化時。只有那些能適應環境的個體特征方能保留下來。
把系統的運行機制建立在生物進化和自然選擇的基礎上,其理論的核心是適應機制,強調經濟體能否適應環境是企業生存的決定性因素。弗里德曼在其經典論文《實證主義方法論》中求助于“自然選擇”論證了競爭傾向于保證最有效率的企業生存下來;最有效率企業的行為都基本上做到了使其利潤最大化。
在現代市場選擇壓力足夠大的情況下,只有最有效的策略才能生存。器官用進廢退的觀點對企業的啟示是企業在進行自我的審視之后,把自己的現有價值鏈分解,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優勢的價值鏈環節,把不具有優勢的價值鏈部分分離或外包出去,這就產生了需求合作伙伴的欲望,這是供應鏈協同的內在動力。
供應鏈系統的生存與此非常相似,面對有限的資源,現代的競爭形式已轉變成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同一行業里的各條供應鏈在接受著經濟自然選擇。如果供應鏈仍按傳統的分散式,已不能適應競爭環境。那些能夠很好地整合供應鏈上各個企業的相對競爭優勢,實現無縫協同的供應鏈往往經受了自然的選擇,得到了快速發展,不斷成長壯大。所以供應鏈協同是環境賦予的供應鏈企業迫切需要的適應模式。
2.3 生物進化動力——協同基因
自然界從誕生到現在,無論是在物種數量或者是質量上無疑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認識自然界進化的動力機制對我們研究系統的形成進化機制也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大量生物實驗和研究表明,生物進化的基本動力有競爭和合作。競爭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所以在有限的生態位內,競爭是生存的必須。競爭主導的生物進化是存在的,在一定范圍和水平上競爭的結果有利于植物形態、生理適應特征及生活適應策略的進化。
但對我們更有意義的是生物界存在著廣泛的合作機制——互惠共生機制。所謂互惠共生是指物種之間相互有利的共居關系,彼此之間有直接的營養物質的交流,相互依賴、相互依存、雙方獲利。尤其是在自然界生物集群中,分工與合作的意識更強烈和明顯,特別是在較穩定的生物集群中,個體之間具有相互吸引力,彼此互相需要,分工協作,共同維持這一群體組織,從而使集群能夠長期存在。并且這種性狀會隨著物種的進化逐漸的保留下來。我們知道,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在此我們把控制物種分工與合作的性狀的基因為協同基因。協同進化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共棲、共生等現象都是生物通過協同進化而達到的互相適應。協同進化強調通過不同種群問的相互協作來提高對環境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彼此間的生存能力。協同有利于加強系統自身的自組織能力,有利于維持生態系統的有序性和多樣性。因此,協同作用的結果應該是更有利于生物進化,而且比競爭更普遍、更有意義。
網絡組織內部企業之間也存在著類似的關系,企業之間若為上下游關系或相關產業,則其收益相關性一般比較大。供應鏈系統是典型的網絡組織。供應鏈中除了核心企業外,其他節點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為了保存競爭優勢必須對自身的資源及配置資源的能力不斷進行調整,逐步形成各自不同的經營目標、資源和技能組合、競爭戰略及企業。他們的成長與發展歷程中充滿了競爭,資源規模有限,競爭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其實協同合作是他們的需求和內在愿望即他們攜帶有協同基因。正因為如此,供應鏈理論一經實施。便取得了很好的響應。所以供應鏈系統也采用了協同進化的方式來建立相互之間的互惠共生關系,以提高對外部市場的適應性。
3、結束語
供應鏈協同內在動因問題一直是企業理論界關注的問題,對它的研究也出現了百花齊放的時代,很多新的理論被引進來。在此大背景下,從生態學理論的角度對供應鏈協同進行分析。首先簡述了供應鏈協同內在動因的研究現狀,被普遍認可的觀點有:謀求中間組織效應,追求價值鏈優勢,構造競爭優勢群。在此基礎上,又從生態學理論的角度,以自適應、自然選擇、協同基因和生物進化動力為切入點研究供應鏈協同的內在動因,得出供應鏈協同是供應鏈系統的一種自組織,自然選擇的結果是供應鏈協同,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具有協同基因等論點,為對供應鏈協同內在動因問題的研究開辟新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1]韓福榮,徐艷梅,企業仿生學[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1.
[2]程國平,供應鏈管理中的協同問題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4.
[3]孫銳,王戰軍,“自組織悖論”與社會組織進化動力辨識[J],清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66-70.
[4]毛凱軍,田敏,許慶瑞,基于復雜系統理論的企業集群進化動力研究[J],科研管理,2004(7):110-115.
[5]沈運紅,王恒山,中小企業網絡組織生態運行演化機制初探[J],科學研究,2006(S8):246-249.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基于生態學理論的供應鏈協同內在動因研究】相關文章:
基于供應鏈管理理論的車輛器材保障研究11-18
基于動態信用農戶供應鏈融資模式研究提綱12-02
分析基于系統科學理論的學生學習型組織研究11-29
基于心理學理論的英語教學體系之構建研究11-28
談基于供應鏈的網絡交易信息安全11-28
erp與供應鏈綜合管理優勢研究03-2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