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心理學畢業論文(通用5篇)
大學生活又即將即將結束,眾所周知畢業前要通過最后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一種有準備、有計劃的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形式,那么畢業論文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護理心理學畢業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護理心理學畢業論文 篇1
一.了解和學會應用護理心理評估的一般過程
心理評估是應用觀察法、訪談法和心理學測驗等多種心理學方法所獲得的信息,對個體某一心理學現象做全面、系統和深入的客觀描述,將來要成為護士的我們首先要確定病人目前首要的問題是什么,然后確定評估目的。評估病人有無心理障礙,或是有無異常行為比如自殺、自傷行為。要了解被評估病人的一般情況,病人就醫的主訴、現病史、家族史及是否一有心理問題,是否需要心理方面的幫助。要對重點發現問題、特殊問題進行詳細深入的了解和評估,在掌握一般情況的基礎上,對有心理問題的病人的具體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和評估,可借助各種方法,如焦點問題訪談或心理測驗,以及“作品”分析等方法。還要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系統整理分析,寫出評估報告,得出初步結論,并對病人或家屬及有關人員進行解釋,以確定進一步問題處理的方案。
二.理解心理評估的實施原則及注意事項
實施原則包括動態實施原則和綜合靈活原則,動態實施原則是病人心理活動隨著環境、疾病進展等因素不斷發生變化,因此,心理評估是個動態的過程,評估者需動態實時評估病人的心理狀態及其變化。綜合靈活原則是對于已獲得的病人資料要綜合考慮,靈活分析。了解各種心理評估方法的局限性,不宜將評估結果絕對化,需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并結合其他評估方法綜合判斷分析。注意事項
1.心理評估人員的要求 ;
第一、評估者對待病人應熱情、耐心、細致、尊重病人,同時必須采取嚴肅認真和審慎的工作態度。
第二、評估者還應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經過心理評估心理測驗學方面的專門訓練,熟悉各種評估方法的功能、適用范圍及優缺點。
第三、評估者還應具備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包括普通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病理心理學、心理測量學以及心理評估學等,熟悉一般疾病特別是精神疾病的現象和診斷要點,以便于鑒別正常與異常的心理現象。
2.應用心理評估方法的注意事項;心理評估可以為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的設計、治療效果評價以及行為發展方向提供客觀的指標,因此,心理評估對于臨床心理護理有著重要的意義。評估者首先需掌握各類各類心理評估方法的優缺點、適用范圍以及該方法是否適合自己準備評估的對象;其次,要熟練運用各種心理評估的方法及各種分析評估結果的方法,并對影響評估的因素有充分的認識;最后,要正確看待評價結果,聯系實際情況客觀解釋結果。
三.理解臨床護理心理評估基本方法
行為觀察法:
。ㄒ唬┤说男睦硎峭ㄟ^行為表現出來的,因此,對于個體行為的客觀觀察是心理評估的重要方法之一。行為觀察法是指在完全自然或接近自然的條件下,對個體可觀察行為的過程或者結果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記錄。其目的是描述臨床行為表現、評估心理活動、監測行為變化,提供客觀依據。
(二)行為觀察的設計
觀察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觀察的結果,為確保觀察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在設計一個觀察方案時,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觀察情境 對行為進行觀察既可以在完全自然環境下進行,可以在實驗室情境下進行,也可以在特殊環境下進行,在醫院中對病人的密切觀察大多屬于特殊情境下的觀察。在不同觀察情境下,同一觀察都可能表現出不同的行為,例如,領導者即使病得很嚴重,在工作單位的自然情境下仍然可以游刃有余地處理工作事宜,而當進入醫院在客人的陪同下見到醫生就有可能退行到任何事都需依賴別人。因此評價觀察結果時,就充分考慮觀察情境對于結果的影響。
2.觀察目標行為 在心理評估中,觀察內容包括很多,例如,儀表、言談舉止、注意力、興趣、各種情境下的應對行為等。而在實際觀察中,必須根據評估目的明確觀察目標行為,對準備觀察的目標行為要給予明確的操作性定義,以便準確地觀察和記錄。
3.觀察時間 包括直接觀察時間、觀察次數、間隔時間及觀察持續時間。直接觀察的時間一般每次持續10~30分鐘,避免因觀察者疲勞對觀察結果有影響;觀察次數一般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如一天內進行多次觀察,則應分布在不同時段,以便較全面觀察病人在不同時段、不同情境的`行為表現及規律;如觀察期跨越若干天,則每天數次觀察的時間應保持一致。
4.觀察資料記錄
。1)敘述性記錄:可采用錄音、錄像、筆記或聯合使用的方法進行客觀記錄,也可按觀察時間順序做簡單記錄表,記錄重要觀察指標。
。2)評定性記錄:根據評定量表的要求進行觀察記錄,例如,記錄“疼痛等級3,焦慮等級2”
(3)間隔性記錄:也稱為時間間隔樣本,指在觀察中有規律地每隔同樣長短時間便觀察和記錄一次,這種記錄方法能夠準確反映目標行為隨時間變化的特征,間隔時間根據研究需要和目標行為性質而定。
。4)事件記錄:也稱事件樣本,記錄在一次觀察期間,目標行為或事件的發生頻率,這種記錄方法常和時間間隔記錄結合使用,較多在條件控制較好的觀察和實驗研究中應用。
。5)特殊事件記錄:觀察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特殊事件,對于那些不同程度干擾目標行為的事件,觀察者應詳細記錄這些特殊事件,并分析這些特殊事件對目標行為產生的影響。
。ㄈ┬袨橛^察法的注意事項
為了使行為觀察結果具有良好的客觀性、準確性和科學性,許多研究者提出了在進行行為觀察時觀察者就注意事項:
1.觀察者就盡可能客觀、系統、全面而準確地觀察目標行為,并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做到“客觀”,分清是客觀的描述還是自己的感覺、反應。
2.觀察都應認識到自己對被觀察者的整體印象,評價自己的主觀判斷是否對觀察結果產生影響。
3.觀察者需控制自己,不對那些與目標行為關系不大的特殊行為和突發事件發生興趣。
4.對于與自己年齡、文化背景或價值觀相差懸殊的人,觀察者在分析結果時應盡可能從被觀察者的角度而不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行為。
5.觀察者結果盡量采用描述性方式記錄目標行為,避免使用解釋方式;對觀察行為的產生原因需進行合理探索和解釋。
。ㄋ模┬袨橛^察法與其他心理評估方法相比,具有自身的優勢和局限性。
優點:直觀、真實、簡便易行。
缺點:單一、不客觀。
臨床訪談法:
訪談,是訪談者(臨床工作者)與來訪者(病人或來訪者)之間所進行的有目的的會晤,是訪談者收集信息、診斷評估和治療干預的基本溝通手段。作為臨床溝通的專門技術,臨床訪談與日常交談有本質的區別。訪談的目的很明確,內容及方法都是圍繞目標組織設計的。
一般而言,訪談者需要通過訪談了解來訪者的一般情況、來訪目的和可能存在的問題,更需通過訪談來建立初步的人際關系。最重要的是,通過訪談現來訪者建立起協調的關系,以保證心理測驗及隨后的心理咨詢與治療順利開展。
(一)訪談的內容
1.一般性資料訪談的內容 訪談初期的目標是獲得一般性資料,即來訪者的一般人口學信息及基本病情資料。訪談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設計一個半定式的訪談檢查表,按照規律逐一訪談。
2.心理評估資料訪談的內容 在一般問題和病史訪談后,常常要進一步對其心理狀況進行檢查,這是更加特殊的專業化的心理診斷性訪談。心理診斷性訪談主要圍繞病史采集和精神狀況檢查的內容及診斷需要的資料進行。在進行心理護理前,我們也必須進行心理心理診斷,雖然不像精神科工程師和臨床心理學家那樣必須詳細地對來訪者的精神狀態進行全面細致的評價,但也有必要對其主要精神狀況作粗略的檢查。在一般問題和病史訪談后,根據需要可進行心理(精神)精神狀況檢查,主要包括感知階段思維障礙、智力、定向、注意和記憶、情緒表現、行為方式和儀表、自知力等。
(二)訪談的策略和技巧
1.建立良好的信任與合作關系 訪談者的目的是創造一個可接受且溫暖的氛圍,使來訪者感到安全、被人理解且不擔心受到評判。訪談的成功主要取決于訪談者與被訪談者之間能否建立良好的關系。以下方面有助于良好關系的建立:
。1)訪談者保持自然、放松和積極關注的姿勢。
。2)用友好的接納的方式交談,維持適當的目光接觸。
。3)說話的聲調平靜、溫和、富有感染力。
。4)努力使訪談成為雙方都積極參與的活動,不輕易中斷來訪者的談話,對于來訪者的言語和非言語的行為都做出適當的反應。
(5)及時發現來訪者由于擔心而產生的焦慮情緒,鼓勵、安慰他們,打消來訪者的顧慮。
2.注意傾聽的技巧 耐心、專注、誠懇地傾聽來訪者的表述是訪談取得成效的關鍵。傾聽時就把握四個要點:距離、姿態、舉止和應答。適宜的角度和距離、身體稍前傾的姿勢、適當的點頭微笑、注視,適度贊許和肯定性語言等,由此體現訪談者對來訪者的接納、肯定、關注、鼓勵等感情。優秀的傾聽者不但在訪談中注意到來訪者說了“什么”,而且還通過他們的聲音、表情和姿勢注意到來訪者“如何”說,通過來訪者所講出來的內容察覺到他們尚未說出的感覺和問題。訪談中訪談者要不斷反省自己,調整思維、感覺和行為,使訪談過程輕松融洽。
良好的傾聽要求訪談者不僅要注意來訪者,而且也要注意自己.當訪談展開時,訪談者要時刻反省自己的需要/價值和標準是如何影響自己的訪談技術以及所形成的對來訪
護理心理學畢業論文 篇2
摘要: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壽命普遍延長,人口老齡化日益明顯。進入21世紀年以來,我國老齡人口逐漸增多。到如今,全國早已經進入老齡化社。而老齡化的社會必將帶來一系列的新問題。因為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逐漸衰老,出現食欲減退、記憶力和認識功能減退、失眠、視力下降、兩耳失聰、免疫功能低下等。隨著健康狀態和社會環境的改變,老年人的心理也會或多或少地產生一些變化,出現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如失落感、孤獨感、恐懼感、抑郁、健忘等。與此同時,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齡也逐年增高,要使老年患者能保持愉快的心情,積極配合治療,促進健復顯得尤為重要,所以護理人員掌握一定的老年心理護理技巧顯得緊迫起來。
關鍵詞:
老年人口 心理護理挑戰
我國的社會和經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這就導致了大量老年人生命長度大大增加,這是社會發展的可喜表現。但是與此同時,大量老年人也給我們護理心理行業帶來了一些挑戰,這要求我們要時刻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也是如今心理護理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心理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能,通過護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極影響,幫助患者擁有最佳的身心狀態。心理護理的形式分為有意識心理護理和無意識心理護理。前者是指護士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通過設計的語言和行為實現患者心理調控、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后者是指在護理過程每個環節中,護理人員的一切言談舉止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的影響。較理想的護理目的是指幫助患者在其自身的條件下,保持最佳身心狀態。即在護理過程中護士能運用護理手段,控制影響患者消極的因素,幫助在各種狀態下的患者都能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
從老年人的身體狀態和心理來看,他們在這方面的確有巨大的需求。在我看來,這種對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并不比普通護理工作難度低,反而是老年人的現實狀況更需要我們的這種心理護理。那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該如何去做呢?
下面是我對如何進行老年心理護理的看法。
1:我們應定期開展老年人的健康教育講座 首先我們要了解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大大降低的客觀現實。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組織器官 生理功能衰退,導致機體調節功能不良,新陳代謝發生紊亂, 保持機體內環境穩定性的能力降低,抗病能力減退,因而有更多患慢性疾病的機會。如聽力下降、反應遲鈍、近期記憶減退,牙齒松動、咀嚼困難所致消化功能下降、胃腸道蠕動減弱,因骨質疏松易發生骨折等。因此,
我們護理心理工作者應該有針對性地向老年人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以此幫助老 年人正確認識疾病。增強他們的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顧的能力。最好定期開展有關老年人的心理教育講座,幫助老年人要樹立正確的生死觀。要求他們適當參加社交活動,充實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諧,從而取得家庭成員的理解和支持。使他們提高生活和生命質量,以達到消除或減少老年人各種心理問題的目的。
2:我們應該盡力幫助老年人調整情緒 眾所周知,老年人易產生情緒、性格、與人交往改變,智力、記憶力減退等癥狀。表現為悲觀、苦惱、訴苦、自我為中心、軀體不適、易怒、依賴性強、判斷力差、多疑、過于敏感、情緒古怪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護士要多給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顧和熱情的關懷來減少老年人的精神刺激! 幫助其積極面對疾病和生活中的問題!向老年人講述和示范各種情緒調節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動轉移法,溝通調節法,環境調節法和適當發泄法等。我們護理心理工作者要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和鍛煉。當然,除了語言交流外,護士還可以增加一些非語言的交流,如輕撫老人和攙扶老人走路等。我們還可以幫助老人做一些喜歡的事情來調節他們的情緒。如果老年人的社會身份有較大變化,他們所出現的情緒也會有較大的變動。這就要求我們做好他們的情緒疏導。
3:我們應該了解老年人的就診心態和護理需求
老年人到醫院就診有著比年輕人更加緊迫的心理,少數老年患者還會對醫院對護士有著抵觸心理,這往往是多次就醫無效的結果。有很多突然發病、初診的`老年患者,他們平時身體比較健康,對突然發病心理承受不了,普遍存在著“早就診,早治療”的迫切心理,急切希望得到醫術高明的醫生為他耐心細致的進行全面檢查、診治。希望得到醫務人員的關注、安慰和交流,祈求得到照顧的心理,而且對醫護人員的態度十分敏感,此時護士應熱情接診,合理疏導患者的情緒,有針對性地向患者講解疾病發展的原因、治療方法和預防保健知識,使之獲得自我保健和疾病轉化的信息。還有一些多次復診、診斷仍未明確的患者,表現為焦慮、緊張、煩躁,常常表現為坐臥不安或來回走動,不斷詢問與自己疾病相類似的患者,急于想知道診斷治療過程、醫生 醫術是否高明等情況。各種化驗或儀器檢查使他們加重了緊張感。此種患者期望得到同情、關心、幫助和尊重。護士應主動迎接和引導,耐心解釋,協助出診醫生使患者盡早明確診斷和受到醫療保護,滿足患者的基本的需求,給予心理安慰,使之產生安全感和信賴感。營造溫馨和諧的就診環境。
4:我們要想辦法增強老年人的治病信心
從醫學上講人有了信心才能激發拼搏精神,從而產生頑強的意志。只有保持坦然的心境和樂觀的態度才能產生自身抗病的潛在能力,從而配合醫生治療疾病。
老年人在社會中所占的比例逐漸增加,身心問題及社會環境引發的各種問題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也有待提高。 事實上,有很多老年人對治病已經失去了信心,他們大多數是來回復診或者是得了一些疑難雜癥的患者。他們對治好病不抱有希望,甚至是不再遵循醫囑。因此,護士在老年人的心理護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護士必須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來幫助老年人改變這些不良的心理行為和生活方式。更多的是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及時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指導他們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幫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廣大老年人的生存質量和自身健康的群體水平,主要是增強他們對治愈自身疾病的信心,使他們盡量不受外界的干擾。從而有利于疾病的救治。 5:我們要建立一個良好的護患關系
在護理工作中,護士的儀表、舉止和態度都會留給病人深刻的印象。護士的言行對病人具有一定的影響,尤其對老年人更要注意禮貌和尊重,并有同情心,幫助病人排憂解難以減輕病人痛苦,使其身心處于接受檢查治療和護理的最佳狀態。然后我們的各種操作要準確、嫻熟。門診護士應具有精湛的技術操作水平,做好治療前的解釋工作,講解治療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操作過程中要做到嚴格執行各種操作制度、準確到位,使患者消除恐懼和疑慮,得到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行為上 的配合,從而達到最佳的診治效果。其次呢我們要重視語言藝術和溝通技巧舊。一般來說老年患者非常重視情感流,護士在施治的過程中應講究語言技巧,針對不同的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心態進行誠摯的交談,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狀態。最后呢我們要時刻保持儀表端莊、語言和藹、熱情接診、親切自然。視患者如親人,給予患者溫馨的照顧,以愉快、積極、樂觀的情緒 感染患者及家屬,尊重患者、引導患者、服務患者,消除其緊張和恐懼等心理,取得老年患者的信賴與合作。這樣我們才能夠建立一個和諧的護患關系。
小結:
老年人由于身體的虛弱、家庭的變故、離開工作崗位等多種因素,容易出現各種不同的心理問題,如憂慮、悲觀、孤獨、對疾病的恐懼等。因此,要鼓勵老年人堅持鍛煉身體及用腦,保持家庭和睦,保持心境開朗。在護理工作中應根據老年人的心理狀況,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尊重、關心老年人,引導老年人的心理向積極的向改變。要提高老年病人的治療效果,醫護人員應重視對他們的心理護理,這樣可以排除老年病人的緊張心情和孤獨寂寞感,抓住病人的不同心理狀態,因人施護,護理效果常是顯著的,同時也可以調整他們的情緒,增進護患間的關系和信任度,使老年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態,以利恢復健康。 總之,針對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護理人員在對老年病人進行護理過程中除了提供功能性護理外,還必須了解和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狀況及特點,取得病人的配合,充分保障病人的康復,提高護理人員的心理護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龔世珍.對老年患者心理護理的體會. 實用護理雜志, 1994, (10):35-36.
2:周建英,郝原英,胡亞靜,&邢海華.老年人的健康與心理護理. 護理研究, 17
3:楊衛平.(2011).: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與護理. 中國健康月刊:a(2), 129-129.
4:張文艷. (2012). 老年人心理分析及心理護理.中國醫藥指南, 322-324
5:蘇士云. (2008).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 吉林醫學, 1171-1171. 10(10), 29(14)
護理心理學畢業論文 篇3
摘要:本文根據護理人員的心理特點,簡要闡述了將心理護理的理論運用到護理管理中的目的和方法,使護理人員能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護理工作中,提高了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心理;護理;管理
護理心理學是以普通心理學的一般原理為基礎,以護理人員和患者的個體心理、心理護理、以及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修養為研究重點。因此運用護理心理學,能夠維護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促進護士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增強醫療服務各項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護理隊伍的凝聚力和工作力。門診護理工作實行院長領導下的護理部主任、科室護士長二級管理體制。搞好護理工作對于提高醫療質量、實施分級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1]。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護理學科的發展,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要從社會、家庭環境、疾病、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對患者實施全面的身心護理。醫院應積極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心理學、管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邊緣學科的知識,將心理護理、護理管理中的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從而能有效地促進醫院的發展和建設。具體做法如下。
1激勵護理人員樹立自尊自重,克服自卑心理部分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缺乏正確的全面的認識,認為護理工作每天給患者打針、發藥、三班輪轉、工作單調乏味,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導尿、端便盆等生活又臟又累,社會地位低,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自卑心理。根據現代管理的基本原理,護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須根據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不同層次的需要,充分利用物質、精神、信息等動力,不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樹立自尊及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激勵對于人的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內心要爭取實現較好條件,包括希望、愿望等所產生的一種動力[2]。在門診護理工作中對護理人員運用的最重要的心理護理理論就是激勵理論。激勵理論就是運用這種內心狀態及職工心理需求,激發職工工作動機的一條現代化管理原則。目前管理心理學中的激勵理論主要有需要層次論、雙因素理論、期望理論及公平理論。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1加強醫德醫風教育通過舉行一年一度的慶!5.12”國際護士節系列活動,如會議、演講、巡回醫療、觀看錄像等各種形式,積極宣傳黨對護理工作的重視,職工家屬對搞好護理工作的期望,充分認識護理工作在醫療衛生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光榮感、責任感。
1.2開展向先進模范人物學習的活動大力宣傳醫療衛生事業中的先進人物、事跡,用白求恩、趙雪芳精神激勵同行,同時樹立本院護理人員中的先進典型人物,認識到護理工作中的真正價值,增加自信心。
1.3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為了防止“高效益、低道德”的現象出現,教育護士長和護理人員,時刻樹立“在其位要謀其政,在其崗要負其責”“、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等觀念,真正做到“一切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務患者”,使全體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普遍增加。
1.4講究工作方法管理工作者對待自己的下屬,防止用簡單、粗暴、訓斥的方法去處理工作中的矛盾,在開展批評或指出對方存在問題的同時,也要注意尊重對方,肯定其成績,贊揚其長處,滿足對方的心理需要,使其對批評的改進意見容易接受,不易產生反感,避免逆反心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逐月進行護理質量考核,消除僥幸心理護理規章制度是構筑護理文化的重要內容,是護理人員價值觀、道德行為規范、行為準則、科學管理的重要內容,它以規則和制度的形式,對某一文化加以肯定或否定,明確禁則和允則,它是全體護理人員共同遵守的辦事準則和行為規則,是關系到護理工作正常運行的保證性文化和支柱性文化[3]。因此醫院要完善護理部門的各項規章制度,才能使護理工作管理有的放矢。另外醫院護理部可結合醫院的具體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護理質量標準,并不斷修訂、補充,量化后逐月進行百分制考核;定期組織晨間護理檢查和夜間查房;充分發揮院護理質量委員會的作用,每季度對全院的護理質量進行一次大檢查,檢查結果通報全院并和科室資金掛鉤。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集體榮譽感,誰也不愿意因為自己僥幸的不執行標準影響科室,從而消除了僥幸心理。
3定期組織培訓學習,促進求知好學心理鼓勵科室護理人員積極繼續醫學教育,定期舉行科內護理知識考試、技術考核、成績優秀者給予獎勵,考核不合格者給予批評和再培訓。
護理心理學畢業論文 篇4
摘要:在醫學教育中,護理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所承擔的責任是為衛生健康事業培養人才。而護理方面的人才在培養中需要護理教育的關注,這可以保證護理職業人員的素質水平。
關鍵字:醫學教育;培養;護理教育
當今的時代在進步,社會的經濟與衛生方面也都在進步,因此我國對護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我國的醫生在人口中的比例相比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來說已經有所超出,但是護士卻很少,因此醫生和護士的比例嚴重失調。為醫護教育尋求與醫院發展需求相匹配的道路,培養醫院所需求的護理專業人才,提高衛生院校的畢業生就業率是如今急需得到解決的一些問題。本文主要對于護理教育現今的情況和發展形勢進行分析,為我國護理教育方面的發展做出一些貢獻。
一、為我國培養出一批優秀的護理人員
現在我國護理教育的方式已經成為了多層次,多渠道的體制,例如專本碩博代表著我國高級護理教育,這個層次的教育已經基本步入正軌。但是護理基層還需要更多的基礎工作人員。中級護理教育就是以培養基層護理人才為目標,讓畢業的醫護學生在就業時選擇各個層次的醫護單位從事護理工作。在護理教育中,需要著重注意實踐理論結合,尤其對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培養。教育不僅要重視技術,還要對學生的道德品質進行教育。一方面,我國的護理人員不論是服務的意識或者理念都不及先進國家的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必要。另一方面,現今的生源對教育有一定的影響,而且現在的護士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所以品德教育比之理論的教授與技能提高更加重要。一個人的事業是否成功,與他的思想品德有很大的關系,良好品德的培養是一個緩慢培養的過程,因此應該在教育中對學生們進行培養,讓我國的護士具備真誠,尊重,關愛等優秀品質。
二、對醫學護理教育的發展投入更多關注
1.增加人文教育類課程。如今,人文關懷在在醫學上需要更好的彰顯出來。人文關懷簡單來說就是“對人展現的關懷,”更多的體現在于弱勢群體上。而在醫院,體現人文關懷的地方在于對患病者的服務上。在現在的競爭趨勢下,很多醫院已經對原有的體制進行了改進,在醫生與護士的職責中要求對于患者進行治療與護理時需要尊重患者,開導患者。需要從患者的角度進行思考,考慮病人患病的心情。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為了快速且更好地跟上現代的醫學模式轉變的腳步,護理專業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更多地加入人文課程,使其比重上升,對于在校學習的學生,培養他們的醫護意識,使其走上崗位時可以把更為人性化的醫護服務提供給患者。為和諧醫院的建設鋪好道路。醫院是為人進行服務的,而醫護人員是員工的核心人員,也是醫院的護理文化的創造與傳遞者。因此對于護士培養應當從醫護學院抓起,也就是對在校生的人文教育加大關注。
2.護理界男性護理人員更有優勢。在護理教育的領域中,男護士有其特有的優勢,因而成為了護理教育培養的一個新的亮點。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醫療儀器、設備被投入使用,護理也已經不再是以往單純的健康指導和病情觀察等內容了。以前只有女性的臨床護理工作慢慢的正被男性給替代。男護士因其特有的優勢把大部分醫院的護士基本上為女性的局面給打破。要培養有特色的男護士,在培養的過程中應該注重經驗的積累,培養優秀的男護士,使其在工作中能夠將女性沒有的優勢展現出來,讓男護士在就業時有可以更有優勢。
三、改變護生的思想從擇業觀開始
科學技術在進步,社會也在發展。醫學模式已經發生了改變,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衛生保健體制的改革已經開展,人們對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現在的.護理工作模式也已經不是傳統觀念上的護理模式,護士護理工作的內容和范圍開始擴大,護士角色和任務也有了很大的改變。這些變化都對開展護理教育的學校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提出了挑戰。因此,護理教育事業的路還有很長要走。我國人口眾多,且農村的人口比例在我國有一多半的比重。因為我國的發展還比較落后,城鄉醫療資源的配置也還不夠合理,學生的就業觀念也還不夠完善,還有受經濟條件的影響,很多學生都愿意生活在大城市中,想在大醫院中就業。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健康的認識不斷的完善起來,護理的人員數量目前還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所以,在培養人才的同時,應該注重對學生思想的指導,讓學生有正確的就業觀念。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學校應該教育學生有在社區就業護理工作的觀念。要讓學生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國家的發展付出自己的一份貢獻的思想觀念。國家應該對護理生畢業后走向基層、走進社區的思想給予支持。護理生應該把所學的知識本領應用在基層,社區中。為基層的人民提供保健性的護理服務,提高基層人民的身體素質,造福于民、造福于基層、造福于百姓。為護理的技術進步與人類社會的發展出一份力。
綜上所述,護理生的教育依然是嚴峻的。護理教育的工作者應該加強護理生的職業情感教育,設置合理的護理課程教育,加強教育護理生的護理觀念,強化教育學生的護理職業態度和觀念,身為一名護理人員,發揚南丁格爾精神不是說說而已。我國應該在保持系統的理論教育的同時,借鑒西方的先進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還有動手能力,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性護理人才。護理學院應該形成以能力培養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心里素質培養,在臨床護理和技術培養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個人能力培養,培養出新時代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余劍珍.高等護理教育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2]蔣穎.護理專業校本高職課程設置改革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
[3]王淑曼.高等院校本科護理專業辦學特色研究[D].河南大學,2012.
護理心理學畢業論文 篇5
【摘要】對系統化家庭治療的原則和方法,以及優勢和局限性本文進行了一定分析,并說明了它對心理咨詢的可借鑒性意義。
隨著家庭治療的擴展和深入,出現了許多不同的適用不同情況的方法,如系統家庭治療,它重視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關系,把整個家庭看作一個系統,它的處理方法是理解和改變整個家庭的結構,治療的關注點是家庭而不是個人的癥狀。系統家庭治療也有幾種不同的學派,其中結構化、策略化、系統化家庭治療有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系統化家庭治療的代表人物包括Milan小組、Hoffma、Penn和Temn等等。
一、系統化家庭治療的基本理念
1、家庭是一個有邊界的系統,它可以適應家庭成員的變化,促進家庭成員的成長,同時為了讓家庭正常運轉,家庭成員應該共同努力實現家庭功能。而夫妻、親子、兄弟姐妹分別構成家庭系統中的子系統。
2、家庭的邊界必須是半滲透的,以確保它的生存和對社會的適應。因為人在一生中會發生許多變化,如上學、落榜、結婚、生子、升遷、降職、退休等等,每個變化都可能成為一個轉析點,如果家庭不能適應這個變化,那么家庭成員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孩子到了青春期,想獨立、自主,如果父母仍象過去那樣包辦代替,孩子就會出現逆反心理,并可能出現問題行為。
3、家庭是一個可調節的自穩態系統,它有能力對外界和內部的改變做出調整來保持自身的穩定。當家庭內部的一部分元素發生改變時,另一部分也發生相應的改變,兩者共同作用使家庭恢復穩定。這一過程叫做負反饋,通過負反饋使家庭系統功能穩定和自適應。與負反饋相對應的正反饋指的是,家庭內部發生一個小改變,都因為其他成員的互動作用,使這種改變擴大化甚至異常加劇。一般一個人做了某件事,家庭成員會贊成或反對,會強化或減弱他的行為,比如你有一個12歲的女兒,她告訴你她想與同學一起坐公共汽車到商店買新年禮物,你會同意嗎?如果你仍象過去那樣認為她尚小,沒有大人陪伴會不安全,那么她以后可能再也不會征求你的意見,或者以后始終謹小慎微,沒有獨立精神,這就是正反饋。
二、系統化家庭治療的指導原則
系統化家庭治療人員要遵循三條原則:建立假設,迂回詢問和中立。
建立假設指治療人員以對他所要訪談的家庭收集的信息為基礎建立一個明確的假定。在治療中可以有多個假設,假設多一些,思路就會多一些,對方接受的可能性也大一些。在通常情況下,我們習慣于慣性思維,往往對不同的人采用同樣的假設,比如一個女人說我最近心情糟透了,我們馬上就會想可能又是婚外情。米蘭學派認為提供一個問題的多種假設,來訪者的思路就會寬一些,如果第一個假設不對,就用第二個假設。提出假設可以使治療人員收集到信息,也可以引導來訪者思考。米蘭學派認為治療的任務是讓來訪者用不同的方法看問題,而不是強迫對方改變。
迂回詢問指治療人員針對他所征求的各種關系、變化和差異以來自家庭的反饋為基礎而進行的調查。我們在治療中經常發現,問“你們夫妻關系怎么樣?”“你覺得你爸爸和媽媽關系怎么樣?”其結果可能是不同的,之間會有很大的差別。前一種問法可能會遇到阻抗,而后一種則不會,甚至還可以掌握有關家庭關系的多種信息。
保持中立。中立原則對于家庭會談和建立與家庭的關系十分重要。中立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所有家庭成員的中立態度,不站在任何一個家庭成員的一邊,對每一個家庭成員保持客觀和公正的立場;二是指治療者對待家庭的信仰、價值觀、種族立場、社會準則和階層觀念持一種“非評價”的態度;三是治療者不視癥狀為病理學性質的,而是家庭系統功能失調的表現;四是治療者對家庭的改變和家庭結果保持中立,這意味著治療者并不提倡某種改變,也絕不能將某種改變強加于某個家庭之上。
系統化家庭治療之所以強調中立原則,是因為它認為治療的目的是增強家庭改變時的自由和能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治療人員應該做到不判斷、不責備。
三、干預性的談話
系統化家庭治療主張不判斷、不責備,只是傾聽,那么如何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呢?系統化家庭治療認為干預性的談話是最佳途徑。
治療師的每一個問題都會帶有某種意圖或是源于某種假設。有些問題的目的`是使治療師能夠把握來訪者的處境和經歷,而另一些問題主要是為了激起治療上的改變。問題可分為四種:直接的問題、迂回的問題、策略性的問題和內省性的問題。每種問題的目的效果是不同的。
直接的問題,目的是調查性的。主要用于了解家庭成員的現狀及其相互關系,這些問題往往會對來訪者或家庭產生保守的效果。如一個家庭的妻子對你說她的孩子不聽話、難以管教,那么你可能會問孩子什么地方不聽話?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什么時候不聽話?等等,這就是直接的問題。直接的問題有兩個弊端:一是使這個家庭更深地陷入到直接的感受中,無助于挑戰家庭已有的信念;一是可能引發判斷性的態度,不利于家庭治療。
迂回的問題,目的是探索性的。問題是要引出人物行動、認知、觀點、感情、事件、信念、環境等等之間反復或循環的關系。它往往以對事件間的可能聯系的好奇心為特征,而不是特別需要知道問題的來龍去脈。迂回的問題對家庭有潛在的釋放作用,使他們逐漸意識到家庭成員固有的方式。例如問妻子:孩子不服管教時你丈夫在做什么?問這樣的問題會使丈夫意識到妻子不僅對孩子的行為感到苦惱,也對他的行為不滿。迂回問題的主要弊端是隨著問詢范圍的逐漸擴大,可能會偏離問題的核心。
策略性的問題,目的是用一種特定的方式影響來訪者或家庭,是矯正性的。治療師的行為更象老師或教育者,告訴家庭成員他們錯在哪兒和他們應該如何做。如:你有沒有請你丈夫幫助你管教孩子?這種問題往往對家庭有約束強迫的作用。治療師嘗試著影響來訪者按照治療師認為更健康更正確的方式去想去做。常見的副作用是家庭成員對自己過去的方式感到有罪感或羞恥感。不過,在治療過程中偶而使用策略性問題也非常具有建設性。這些問題在挑戰有問題的思維方式或行為方式時可以大膽使用。
內省性的問題,目的是促進性的。治療師更象一位指導者,鼓勵家庭成員調動他們自身解決問題的資源。內省性的問題對家庭更具有促動性的作用。如:你如果請丈夫和你一同管教孩子會怎么樣?治療師影響性的意圖由于對來訪者自主性的尊重而弱化了,因此問題的語氣往往更溫和,家庭成員感覺自己象是被邀請進入新的觀點而不是被推拉著。這些問題往往給予家庭成員新的認知狀態、新的看法、新的方向或新的選擇空間。他們也能重新評價家庭目前的認知和行為,找出問題所在,從而產生新的關系和新的解決辦法。
總體來說,采用迂回問題和內省問題,家庭成員更可能感受到尊重和新奇,并自發產生轉變,而采用直接的和策略性的問題,家庭成員更可能感受到評判、交互訊問和強迫。
為了使家庭成員發生改變,系統化家庭治療除了采取干預性談話方式外,還采取其他策略:
1、正性暗示。治療者給予癥狀行為一個良好的解釋,來改變家庭其他成員對癥狀成員和癥狀本身的知覺,進而改變圍繞癥狀行為的互動方式。比如:孩子也許并不是有意拒絕上學,而是因為她怕媽媽獨自在家會因為沮喪而自殺,孩子非常害怕失去媽媽和家庭解體。這種鼓勵癥狀的方式,最終卻能起到建設性的改變家庭內部互動關系的作用。
2、“儀式行為”。治療者為家庭布置一系列任務,包括家庭去做什么、在什么地方做,何時做和以什么樣的方式去做等等,這樣做的目的是在那些互動關系混亂的地方建立起明晰的行為。例如在一個三代人的家庭,奶奶經常干預母親對女兒的教育,由治療者設計的儀式行為是讓奶奶和母親在某些特定的時間輪流對女兒進行教育,這項工作通常要作為家庭作業來完成。
3、提出困境。治療者指出任何一種選擇的好處和可能帶來的不好的地方,當家庭成員面對選擇時,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信仰、情感和恐懼,這樣的訓練可以幫助家庭作出改變的決策。
四、系統化家庭治療的優勢和局限
系統化家庭治療作為一種特定的心理治療方法,一方面擁有自己獨特的原則和技術,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還常常有選擇的吸收其它學派的治療方法,因而具有明顯的優勢。
1、系統化家庭治療遵循的中立性原則,能更有效地消除家庭成員的抗阻,因為它使家庭成員感到了尊重,治療效果會更好。
2、系統化家庭治療建立的多種假設和迂回詢問原則,使治療人員能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到家庭成員間的關系及問題所在。
3、系統化家庭治療的目標是增強家庭改變時的自由和能力,不強迫對方改變,同時它認為治療人員不能過分卷入,因為這樣會使治療人員深陷其中,不能清楚掌握問題的實質。這一點對熱線咨詢人員也同樣適用。在熱線咨詢和面詢中,咨詢員有時會出現衰竭現象,如懷疑自己的能力,感到力不從心,試圖逃避等等,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過分卷入,把自己當做救星,一定要解決對方的問題,當自己不能讓對方滿意時,就產生無力感;蛘哂羞^多的情感投入,身處其中,無法掌握咨詢的方向。不過于卷入才能使咨詢員了解事實的真象,幫助對方梳理思路。有人可能會說這與心理咨詢的共情原則是相違背的,其實過于卷入與共情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過于卷入是指對方的事件完全等同于自己的事情,投入過多的情感。而共情是指對方的問題保持高度的敏感,能準確理解對方的意思和情感,并對對方的感情作出恰當的反應。
總之,系統化家庭治療的目標、原則和方法值得心理咨詢人員在咨詢中參考和借鑒。如在咨詢中建立多種假設,并通過迂回詢問驗證假設,理清思路,找到問題的根源。通過正性暗示提高其自信心,用儀式行為引導其思考和采取行動。堅持中立性原則,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打破來訪者對咨詢員的心理依賴,提高其獨立意識和自主精神,從而達到提高解決自身問題能力的目的。
系統化家庭治療的優勢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但與此同時這種治療方法也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
第一,由于沒有確定的方案和建議,可能使求助者產生失望情緒。特別在我國,心理治療還沒有普遍,人們對心理治療缺乏正確的認識。再加上傳統文化的影響,人們內心是封閉的,不愿讓其他人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一旦家庭成員心理出現了問題,人們都習慣于把它隱蔽起來,直到問題嚴重到了一定程度,家庭確實無力解決的時候才尋求治療,而這時又會對治療師產生心理依賴,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治療師身上。他們迫切希望有一個明確的改變方案,如果沒有,他們就會感到無助或懷疑治療的可能性,懷疑治療師的能力。
第二,有些來訪者對動搖其觀念的問題可能會加以抵制。這主要是由于問題已積壓了很久,來訪者已產生了固定的認知模式,要改變是比較難的。比如:我對這件事已想了很多年了,就是因為他的原因,才造成了今天這個結局,我對這件事沒有任何責任等等。另外個性的原因也會加大治療的難度。
第三,系統化家庭治療主要采取談話的方式,治療師通過問一些問題了解家庭的互動方式和信仰,又通過問問題引發來訪者的思考,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但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有些來訪者可能難以理解治療師的意圖,雙方無法互動,這會大大影響治療的效果。
第四,內省性的問題可能帶來復雜的局面,結果可能是不確定的。在很大程度上,治療師不得不“在黑暗中工作”,無法判斷治療的最后結果。
因此,在家庭治療中應對各種治療方法進行整合,因為每個治療學派的觀點都有其合理性,有適用的空間,但都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只有整合,因人而異,選擇最適宜的治療方案才能揚長避短,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護理心理學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護理心理學論文(通用18篇)12-31
大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的寫作12-11
畢業論文致謝詞以及畢業論文參考12-03
測繪畢業論文12-09
畢業論文的語言12-08
畢業論文的類型12-03
畢業論文的種類11-14
畢業論文模板11-18
法學畢業論文12-03
畢業論文規范03-0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