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范文(精選10篇)
緊張又充實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大家都開始做畢業設計了,在我們做畢業設計之前指導老師都會要求先寫好開題報告,那要怎么寫好開題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 1
1、課題論證
(1)國內外研究現狀
中國的兩大世情小說《紅樓夢》、《金瓶梅》。對他們的研究是中國古代小說研究領域中的兩大學術熱點。被稱為中國第1奇書的《金瓶梅》從106世紀末問世后,研究者1開始不是很多,但是隨著中國學術的從古典向現代轉型,隨著小說價值觀念的變革與更新。對《金瓶梅》的研究漸漸的由微入深,被學術界稱為“金學”。并受到國外學者的高度重視,F如今的外文譯本有英、法、德、意、拉丁、芬蘭、俄、日、朝、越、蒙等10幾多種文種。
對其做出了各方面的重大研究,并稱其為中國通俗小說的發展史上1個偉大的創新。國內外的眾多評論者并對其的創作時代、作者,及其所要暴露的社會矛盾和小說中所剖視扭曲的人性、悲劇性,性的描寫,人物性格的刻畫,語言的運用,并對其形成的網狀結構做出了大量的歸納和探究!都t樓夢》與《金瓶梅》之間有著10分明顯的繼承和發展的關系。《紅樓夢》是《金瓶梅》的1個重大的突破。引起了眾多的人對《紅樓夢》的評論和研究的興趣,并形成了1種專門的學問——紅學。
《紅樓夢》這部偉大的作品是屬于中國的,也是屬于世界的。《紅樓夢》在國外有多種的譯本:英、法、日等10幾種語種的譯本。并且國內外眾多的評論者對其版本、作者,以及其的社會悲劇,人生悲劇,愛情悲劇,人物性格,個性化的文學語言,寫實與詩化的融合,渾融1體的網狀結構做出了大量的歸納和探究。然而,賈寶玉與西門慶作為是《紅樓夢》和《金瓶梅》的兩位男主人公。
國內外的眾多評論者都對其2人的人物形象,語言風格,現實原型,性格內涵,性的體驗,個人悲劇等都做出了歸納和探究!都t樓夢》作為是《金瓶梅》的1個延續、1個發展,它的男主人公賈寶玉與西門慶有著1定的聯系,對其2人的研究在今后應趨向于2人的社會悲劇,人類悲劇,男人悲劇的詮釋及分析。
(2)現實意義
《金瓶梅》作為是中國的第1奇書,自問世以后,就為中國的世情小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并且把我國長篇小說的發展劃分成了才子佳人的故事和家庭生活為題材描摹世態的及以社會生活為題材、用諷刺筆法來暴露社會的黑暗。而《紅樓夢》在批判的繼承了《金瓶梅》的才子佳人小說的創作經驗后又有了重大的突破。成為了世情小說最偉大的作品。
在“54”文學革命者做出了新的評價,魯迅等闡述了《紅樓夢》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杰出成就后,使《紅樓夢》的現實主義精神得以回歸。直到現在,《紅樓夢》、《金瓶梅》仍是許多作家永遠讀不完、永遠值得讀的好書。
成為中國作家創作出高水平的作品的不可多得的借鑒品。然而,探討兩大名著的男主人公賈寶玉與西門慶的'悲劇性,可以對兩大名著中的社會悲劇,人類悲劇,男人悲劇更好的認識和了解,以供后人借鑒。從而啟發后世的世情小說的創作,使今后的世情小說創作中的人物悲劇性達到1個更高的巔峰。
2、方案設計
(1)總論
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從《紅樓夢》與《金瓶梅》題材類似的角度引出中心論點。
(2)分論
全文分3個部分
第1部分:闡述西門慶的悲劇性
西門慶1個市井無賴、流氓、淫棍,1個精明的商人,靠著他對金錢的占有肆意的揮霍、放縱,以自我為中心來實現他對欲望的放縱,及其通過金錢獲得了強大的權利,隨意的鄙棄人間,在此背后所體現出的社會的黑暗、腐朽。構成了其特有的社會悲劇、人類悲劇、男人的悲劇。
第2部分:闡述賈寶玉的悲劇性
賈寶玉1塊晶瑩剔透的寶玉1個顯耀的貴族,他的個性、他的自我、他對女孩子的尊崇迫使他與封建傳統相背道。他作為榮國府的唯1繼承人,他肩負著榮國府的全部希望。但是他自身的性格特點,使他成為了“大逆不道的不肖子!
第3部分:論證傳統的價值觀、傳統的倫理觀與賈寶玉、西門慶的悲劇性
傳統的價值觀、傳統的倫理觀,在賈寶玉與西門慶的行為中被肆意的踐踏,新興的與傳統的極大的對立,但是封建的舊勢力是無比強大的,最終,賈寶玉是失敗的,西門慶是失敗的,形成1個永恒的悲劇。
(3)總論
總括全文,證實論點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 2
一、當今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學科定位不準確。
近幾年來,高等教育逐步進入大眾化時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雖然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文學院系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改革,教育部也對各級高校進行了專業合格評估,但是,我國各級各類高等學校對漢語言專業依然缺乏準確的定位,不少高校尤其是諸多地方高校仍然抱著傳統的專業意識,未及時調整培養目標,更沒有顧及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所以,培養的學生與社會實際需求形成了強烈反差。
2、課程設置不合理。
漢語言文學專業有自身的特殊性,除少數繼續深造或在中學任教之外,大部分學生不會在相對應的行業領域就業。因此,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只是作為廣闊的背景存在,實際工作中并不直接涉及到。但是,在實際課程設置之時,承接傳統的慣性,學校依然將焦點集中在傳統專業課上,如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文藝理論等占據了漢語言文學課的 90%以上,專業基礎知識也是重復出現在專業課程、基礎教學課程、選修課程之中。而一些新興課程如網絡編輯學、現代辦公技術、公關禮儀、DV 制作等緊跟時代前沿并且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課程,往往沒有開設。這種課程設置對于專業的人才培養確實有一定好處,但卻限制了學生的視野,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影響了學生的擇業能力。這樣就形成了現階段漢語言文學專業學與用不能協調的現象。
3、教學手段落后。
隨著教學設施不斷更新,近幾年現代化教學設備迅速在高校之中普及,但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來講,在大多數高校,普遍采用的是"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受教學內容的影響很少使用現代化的電教設備,在課堂上很少能形成聲文并茂、生趣盎然的教學情境,也難以激發學生的高度熱情,不能豐富見聞,更無法培養濃厚的興趣。由于教學手段的落后,導致了在教學過程之中,只有教師一個人在津津樂道,學生只是消極地接受知識,而沒有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他們動腦的思維能力及動手的實踐能力受到了嚴重的禁錮。
4.對學生的評價體系單一。
現行的教育評價體系只注重學生知識的評價,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評價。在漢語言文學專業考試中也只是重視考察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評價的依據基本上是筆試的成績。獎學金的評定,優秀學生、預備黨員的選取,很大一部分依據學習成績,而對學生的視野廣度、電腦技能、職業規劃及交際交往等非專業能力則沒有明確的評價標準。
二、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1、學科定位要有層次性。不同類型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應根據社會需求和自身條件,來制定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例如:國家重點文科院校師資雄厚,圖書資料齊全,其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定位在全面發展,不僅能從事以后的教學及各行各業文字工作,還應有較強的科研和管理能力,培養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級漢語專業人才。綜合性大學、重點師范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應基本定位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能從事漢語教學與訓練,具有文字編輯和新聞采編能力,同時也應該兼有社會文化工作的指導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普通?圃盒、高職院校和"專升本"時間不長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其人才培養目標應將重點轉向為農村、社區培養專門人才,培養出既能在艱苦辦學條件下擔任教學與訓練任務的學校教育工作者,又能夠勝任其他行業的專門人才。根據自己的特點,來劃分不同的層次,就可以改變原來"一刀切"的弊端,使學科定位明晰,并具有明顯的層次性。
2、專業方向要有多向性。當前社會各種部門和行業之間的融合滲透越來越多,所以,單純的語言文字工作者已經不能滿足各個部門和行業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進行深入研究,重新對本專業的方向設定問題進行全方位的考慮。我們應該根據社會的具體要求,根據不同行業、領域對人才規格的需求模式進行方向分流,形成基礎加特色的培養模式。我們可以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之下分設語文教學與教育管理(即師范類)、涉外高級文秘、文化產業管理、新聞學、對外漢語教學等方向。實施低年級通修專業基礎課,側重培養專業基本能力;高年級分流主修專業方向限選課,側重培養主攻方向能力的模式,并鼓勵跨專業方向兼修。這樣就能使學生在掌握系統知識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向學習,從而完成從單一性到多向性的轉型。
3、課程設置要有科學性。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具體體現,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必要條件,因此,課程體系的改革是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整體改革的核心。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對于課程設置的改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優化傳統專業基礎課。當今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十余門課程的專業基礎課程,存有繁瑣重復之弊,所以,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首先要精簡課程內容,每門課都要根據對本領域最新知識結構的分析來設計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強化核心內容。其次要整合各課程之間的內容,避免內容交叉重復,如文學概論和寫作學都講文體學知識,文學史和文學概論都涉及文學思潮,前面的課程已經講過的,后面的課程不要再重復,使整個專業基礎課的結構嚴密而緊湊。其次,增加專業技能課。劉穎聰先生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分為考研模塊、教育與教學模塊、文秘與公關模塊、新聞傳播模塊、社區文化管理模塊等五大模塊,其中后面三個模塊基本就屬于專業技能課。專業技能課程的系統設置與強化,是實現培養本專業應用型人才目標的基本保證。在現有的課程設計中,我們設置的應用性課程相對來說較少,且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專業方向的要求,我們應該相應地增加新興的課程,如在文秘與公關方向之下,應該開設應用寫作、秘書學、行政法學、公共關系學、新聞采訪與寫作、公務員基礎知識管理學、廣告學、人力資源管理學、檔案管理學、辦公室禮儀等課程,培養學生從事企事業、機關文員及秘書的能力。在新聞傳播方向之下,應該開設編輯與采訪及相應的新聞傳播學的理論、實踐的系列課程,培養學生在文化及新聞領域從業的能力。對外漢語教學方向之下,應該開設教學理論、外國文化及相應的實踐課程。這種課程體系的設定能夠使我們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與用的.矛盾之間建立一種合理的平衡,能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技能培養要有實用性。原來培養的漢語人才往往是只懂得運用語言文字工具、與書本打交道的人。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漢語人才必須要多方面地掌握實用性的技術。如,現代科技日益發展,各種網絡、傳媒技術日新月異,并成為安身立命的必備技能,所以,我們培養的學生就是要既能耍筆桿子,又能扛攝像機,還懂得編輯與制作,能夠將語言文字傳播、影像傳播和網絡傳播等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再如,漢語在國際上地位日漸突出,世界各地有眾多外國人在學習漢語,對外漢語教師極其緊缺,特別是漢語言文學基礎深厚又熟悉一門外語的人才更是倍受青睞,對此,一定要指導有意于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生熟練掌握英語技能,這無疑比單純的漢語人才更具有競爭優勢。
5、教學環節要有實踐性。實踐性教學環節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保證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具有穩定與廣闊就業前景的重要一環。2007年,教育部等十部委就大學生就業政策聯合采取五大新舉措,其中有一條是"廣泛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技能培訓和就業見習活動。使一大批高職學校的畢業生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雖然只是對高職院校畢業生提出的要求,但也是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方案調整的重要參考。在教學環節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職業競爭力,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學不僅僅局限于教室,還要讓學生走出教室,注重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性、綜合性比較強,打好扎實的專業功底,將會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不可替代的原動力,所以對于專業課程,不能采用一律壓縮的態度,在引導學生掌握好專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和學生社團的各類活動,創造一切有利條件努力培養和加強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進行有效的銜接,幫助學生完成由學校走向職場的過渡。加強實習基地建設,也是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的步驟。老師要積極借用,整合教育資源,為學生搭建課外訓練平臺,加強學校和用人單位的合作,建立學校與實習基地間的直接通道,擴大實習基地的選擇范圍。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到有關部門學習鍛煉,或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相關部分也要專門為在校學生提供實習和國際交流的機會,要及時發布各類信息,使學生在第一時間收到公司短期實習或者校內研究助理等招聘信息,從而建立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培養機制。
6、就業指導機制要有明確性。由于漢語言文學專業職業定位模糊,此專業學生對于畢業后就業的意向往往比較模糊。很多同學在大學四年之中,隨波逐流沒有任何規劃,致使畢業找工作之時手忙腳亂。所以,老師要注意此種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分階段地指導學生制訂職業生涯規劃,建立有效的就業指導機制。大一是就業教育的萌芽期。在大學一年級時,老師要向學生灌輸職業規劃的理念,介紹就業工作的相關概念和基本常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成才觀,指導學生制訂大學四年規劃。大二是就業的儲備期。對大二的學生要進一步深化就業觀教育,幫助他們分析就業形勢,調整完善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學生積極鍛煉就業必備的素質和技能,夯實基礎。大三則到了就業取向的分化期。在這個年級階段應注重分類指導,幫助學生分析幾種職業去向,是深造讀研當公務員、企事業單位工作者還是自己創業,根據學生的不同選擇通過專題講座、報告會、櫥窗宣傳、個別輔導等集中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類指導。到了大四進行考研與就業分流,對考研學生重點進行學科縱深教育,讓準備就業的學生重點學習就業相關課程和參加專業技能實踐。
7、學生評價機制要有全面性。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之中的學生評價機制,要求對學生做出全面、系統、公正的評價。根據各高校辦學特色和培養目
標的要求,在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進行考核之時,要將傳統的命題標準、知識評分標準與能力檢測標準有機結合起來,不僅僅對掌握知識的程度進行有效考核,還要對其各個方面的能力做出全面考核。在全面考核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把精力用在強化動手能力和提高專業技能方面。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的《文秘基礎知識》課,教學中采用"與文秘崗位能力要求相結合"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一體化。通過講授、示范、實習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己朔绞绞牵号c崗位測評對接,實行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和行業專家總評。具體做法是:在課崗結合的基礎上,分為模擬現場、情景設定和書面材料寫作、禮儀舉止評定等方式,并讓學生在評審匯報時當主角。實踐證明,知識評分標準與能力檢測標準有機結合,能夠對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做出全面的評價。
總之,漢語言文學專業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建構是一項系統工程,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應該從學科定位的層次性、專業方向的多向性、課程設置的科學性、技能培養的應用性、教學環節的實踐性、就業指導機制的明確性及學生評價機制的全面性等入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才能真正實現從傳統的精英教育模式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 3
一、選題背景
季羨林先生在談及胡適時,曾評價胡適是一個大人物,一個享有盛名而又充分爭議的人物,一個無論如何也回避不了的人物[1]。的確,胡適既是五四的領袖人物,又扮演整個文學、教育史的領軍角色,還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語文教育歷史潮流之中,發揮了引領性作用。由他首先掀起的的新文化運動,刻下了整個中國歷史中都有著永不磨滅的痕跡,不僅使中國語文教育實現了改頭換面,讓傳統的理念、內容、形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嶄新變化,又將白話文運動的成果以國家意志的形式體現在了語文教育中,1923 年,由胡適負責高中語文課程綱要的制定,直接參與了相關政策、綱領性文件的草擬。胡適對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研究、主張,是從指出傳統古文教授方法的種種弊端開始的。留美期間,便發表文章,旗幟鮮明地一一指出具體的問題與漏洞,并相應地提出了具有創造性改革意義的想法與思路,這是他對語文教學的最初探討。1917 年,他又作成一篇《文學改良芻議》,最先唱響了新文化運動序曲,并得到一大批先進人士大力支持,從此便開始大力宣傳推行新文化運動,抨擊舊文化、舊文學,很快成為了中堅人物。三年后,他又應邀作了一篇關于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演說,即《中學國文的教授》,緊接著 1922 年,又針對其中某些問題進行過一定修正與完善,題作《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在這兩篇文章中,胡適對中學國文課程與教學問題作了全面而系統的闡述,提出了許多嶄新的理論主張。胡適的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主要通過他參與并主持制定的政策性文件、發表的相關著作和演講中表現出來。胡適關于語文教育的著作有很多,從留美期間寫過的札記中就可以找到許多相關的文章,如《記興趣》《專精與博學》《發表與吸收》《作文不講文法之害》等等。除此之外,在五四以后,胡適也發表了很多相關論著。在這些論著中,胡適多是從教育的實情出發,運用科學的觀念和方法來研究探索中國語文發展的'規律,既有宏觀也有微觀層面,不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推動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巨大的推動力量。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一方面從理論意義上來說,本課題在參考了胡適大量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分別從課程目標、課程設置、課程內容、閱讀教學、寫作教學以及口語交際教學等課程與教學的各個部分,來闡釋其主體內容,既能深入、客觀地進行探究,更能極大推動當代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理論研究的發展與革新,同時也可以為當前語文課程改革與實際教學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理論指導。另一方面從實踐意義上來說,本論文將胡適系統的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與現實的語文課改、教改密切結合,深入探究胡適語文教育思想中具有先進性、建設性與高度預見性的觀點主張,對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啟示,同時也為我國推進教學革新,提供強有力參考和指導。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杜威,是在哲學、思想、教育等領域都有著卓越影響力、威懾力的美國學者,實用主義思想流派的權威領袖。在西方留學階段,胡適就曾在他門下求學,受到其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深刻印記,其教育理念也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改變。1919 年,由胡適為首的學者提議,由北京大學、江蘇教育學研究會等組織進行聯合,對杜威教授發出巡回演講的邀請,進行來華講學。而胡適作為他的學生,理所應當地擔任了最合適的翻譯、秘書職位,進行了大部分演講活動的設計、組織,同時還作了大量關于他演講內容中先進思想理論整理匯編,形成極為珍貴的材料與文獻?梢哉f,胡適是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最忠誠的信徒,并將其思想深深融入到了中國的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之中,極大地促使了中國現代語文課程與教學的革新進程。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哲學思想的核心,即“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長”,同時他還針對傳統教育流派提出的“舊三中心”,創造性地對應提出了“新三中心”[13,6]。其中,對胡適課程與教學理論有著極具震懾力的方面有兩部分內容:一是“兒童中心”論,反對壓抑學生個性,主張教師應積極關注學生心理、能力、性格和興趣,著力培養與發展學生各不相同的個性心理,并以此來確定最適合的課程內容、手段,其教育效果必定事半功倍;二是主張生活教育,根據“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自然發展”[13,18]等主張,曾指出最好方法就應該是到真正現實中學習、磨練,“從做中學”,反對教育是為未來做準備的觀點,因此,在課程內容上應該注重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教法上,應拋棄傳統的“靜聽”“單純地學習書本上的課文”注入模式,提倡以平等、公正方式進行。
個人主義理論,顧名思義就是主張“以個體為中心”,而胡適的個人主義思想理論曾在多篇文章中有著比較集中的闡釋。胡適主張首先是獨立、自主的人格魅力,充滿質疑與否定的理念,其次是積極、充滿責任感的態度,這本質上也是一種人本主義理論,的“個人要高于所有”“個人的充分發展就是社會發展的根本所在”的人本主義理論[16]。個人主義理論,在胡適一生中所有課程與教學理論思想中擁有著絕對核心的地位,他著書立作、待人接物,幾乎全都在這個理論影響下進行的。以至于,“中國式的文藝復興運動”,也是以個人主義理論為基礎,表現出一種作為“人”的再生。而胡適便站在了一種作為“人”的角度與視野里,重新進行評估傳統中國的所有思想觀點,重新創造出一種新的文明境界,試圖能與世界先進的思想文化相接軌。我們也可以在他曾編輯的各類著作、雜志中發現這種理論的明顯的痕跡,比方說,《競業旬報》“從新做一個完完全全的人,做一個完完全全的國民,大家齊來,造一個完完全全的祖國”[17];胡適不僅這樣提倡,更是以身作則。個人主義理論成為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理論最堅實的基礎,在更高的高度進行審視,以是否符合學生充分發展要求為根本標準,在實際的課程與教學中提出系統、徹底構想。在課程性質與目的的定位上,胡適主張要積極掌握白話文的知識與應用,由于古文已經成為學生進行培養自身獨立個性的嚴重障礙,因此說要想樹立這種獨特的個性,最基本的就是能夠自由表達、善于自由表達內心想法,但是傳統古文確實是無法滿足這一基本的要求,因此,胡適主張在語文課程與教學方面,都盡量能做到使用“國語”;教學方法上,他主張大膽改革,拋棄傳統、落后的模式,積極推行自覺、主動的模式,這同樣基于這種先進的個人主義理論思想。當然,這種個人主義的思想理論,也的確能作為是中國語文教育思想自身理念的內在要求。中國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去理解、善于去使用語言文字,而這種能力當然也是需要與人本身的思想、情感、品格、經驗所緊密相連。因此說,基于這種個人主義理論,胡適在語文教育思想中就站在了“立人”的高度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與人文精神。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 4
一、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一)課題研究來源
在閱讀過程中遇到類型相關的題目,本人很感興趣,于是確定選擇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過對中象征主義,來敘述中文明與自然的沖突。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著名小說家和作家,是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賦的一個。她一生只寫了一部小說,但是這部偉大的作品卻使她揚名于世。通過,艾米莉勃朗特以維多利亞時代為背景,通過寫兩個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充分表現了維多利亞時期文明和自然之間的沖突以及怎樣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的偏愛。小說中自然和文明沖突不斷,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說中多次運用對比和象征來表現此沖突,例如,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的沖突,凱瑟琳兩種不同的愛情觀的沖突。這種沖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異于常人的熱愛和當時現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三姐妹從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們心中是神圣之物,這點很像新英格蘭超驗主義的觀點。并且英國浪漫主義時期沃茲沃斯和柯律利治等著名詩人影響,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橫流的維多利亞時代,當時的人們以自然之情為基礎的生活受到現代文明的激烈沖擊。作為維多利亞時代批判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現代文明帶來的種種罪惡,內心更加執著于對自然的喜愛。因此,要想真正讀懂這部偉大著作,就必須要了解小說中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和文明的觀點。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和文明的態度,才能真正明白在這愛恨情仇下有著更深刻的寓意-人類生活應該順應自然和本x。通過中自然和文明的從圖矛盾,由此來敘述中回歸自然的觀點。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內研究現狀
1、陳茂林從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響來分析,他的認為是一部自然頌歌。小說中自然有著獨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靈魂,分享著人的痛苦和換了。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深深熱愛,同時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沖突和矛盾。葉利榮則在其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說中塑造的兩個富于x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凱瑟琳,展示了他們在迷失之后尋找自我回歸的艱難歷程表現了處于自我沖突中的人的內心世界。他們充滿抗爭的一生是生命個體追尋自我歷程的真實寫照。
2、王宏潔則在中認為,自然和文明的沖突矛盾也就是中的其中一個重要主題。自然,要求人們生活需要順從內心情感和自然本x,得到自然錯給予的舒適和自得。而文明,則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們生活遵從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帶來了物欲橫流的社會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類,因此純凈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會隨著文明的出現和進步消失,自然會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誕生開始,文明和自然的沖突就不斷。
(二)國外研究現狀
1、英國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寫過一文。她寫道:當夏洛蒂寫作時,她以雄辯、光x和熱情說我愛,我恨,我受苦。她的經驗,雖然比較強烈,卻是和我們自己的經驗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中沒有我,沒有家庭女教師,沒有東家。有愛,卻不是男女之愛。艾米莉被某些比較普遍的觀念所激勵,促使她創作的沖動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損害。她朝著一個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書中把它拼湊起來。那種雄心壯志可以在全部小說中感覺得到——一種部分雖受到挫折,但卻具有宏偉信念的掙扎,通過她的人物的口中說出的不僅僅是我愛或我恨,卻是我們,全人類和你們,永存的'勢力這句話沒有說完。
2、英國進步評論家阿諾凱特爾(arnold kettle)在一書中第三部分論及十九世紀的小說時,他總結說:以藝術的想象形式表達了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的精神上的x、緊張與矛盾沖突。這是一部毫無理想主義、毫無虛假的安慰,也沒有任何暗示說x縱他們的命運的力量非人類本身的斗爭和行動所能及。對自然,荒野與暴風雨,星辰與季節的有力召喚是啟示生活本身真正的運動的一個重要部分。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變它,有時順利,卻總是痛苦的,幾乎不斷遇到困難,不斷犯錯誤。
三、課題研究內容及創新
(一)課題研究內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中多次運用象征主義,例如,呼嘯山莊和西斯科拉里夫與兒時的凱瑟琳代表自然,他們崇尚自由,順應自然和暴風雨似的生活原則而與呼嘯山莊對立存在的畫眉山莊以及林頓家庭則代表文明,他們彬彬有禮,服從一切社會原則。自然和文明表面風平浪靜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凱瑟琳偶然闖進畫眉山莊,于是沖突不斷。凱瑟琳的自然之情開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戰,她開始背叛自己的內心情感,越來越像淑女,最終她舍棄對西斯克里夫的真愛嫁給埃德加林頓,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絕對優勢。但是婚后的凱瑟琳被內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為凱瑟琳的背叛自然x扭曲到極端,他變成了復仇的惡魔。文明的侵犯使人x扭曲,約束人的真實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劇。盡管文明帶來了進步,但是文明卻扼殺了人x。最終,艾米莉勃朗特讓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開阻礙之窗-文明,讓兩人的游魂在荒野間游蕩。種種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對兩人愛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順應人x,重返自然的思想。本選題擬從三個部分加以闡述:
1、自然和文明的定義
2、自然和文明的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西斯克里夫和林頓及其哈的頓
b、自然和文明的斗爭:凱瑟琳的愛情選擇和西斯克里夫的瘋狂報復導致人x的扭曲
3、結論人應該順從自然,歸順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x扭曲以及給人帶來毀滅x的災害。
(二)課題研究創新
本文主要通過對中象征主義的運用,來解析自然和文明的沖突。艾米莉勃朗特不僅塑造兩個截然不同的莊園,分別代表自然和文明,還賦予住在兩個山莊中類似他們山莊的x格,通過他們的對比以及他們交織時所產生的矛盾分歧來說明自認和文明之間的對抗。
四、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選題擬采用多種研究手法,然后再結合定x分析研究法、綜合查找法、歸納法、翻譯法、文獻綜述法、文獻檢索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加以詳述。主要包括:
1、定x分析法:根據主觀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推斷出事物的x質和發展趨勢的分析方法。
2、歸納法:通過許多個別的事例或分論點,然后歸納出它們所共有的特x,得出一般x的結論。
3、文獻法:即歷史文獻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種現存的有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信息,以達到某種調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獻綜述法:即針對某個研究主題,對與之相關的各種文獻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對所負載的知識信息進行歸納鑒別,清理與分析,并對所研究的問題在一定時期內已取得的研究狀況,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的趨勢進行系統而全面的敘述,評論,建構與闡述。其中,確定一個研究主題,收集整理專題文獻,閱讀與挖掘文獻內容,清理與記述專題研究狀況,建構與闡明專題研究發展趨勢。
五、研究計劃及預期成果
(一)研究計劃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論文指導教師,學生選定題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務書部分和開題報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論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論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論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點之前上交,以便答辯老師閱讀),指導教師分組閱讀論文,師生做好答辯準備
6月1日-6月9日:論文答辯(答辯后,學生對教師提出的意見要及時修改,以便裝訂論文終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辯及論文裝訂、成績評定。
(二)預期成果
按照規定的時間和進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論或應用價值的,字數在5000英文單詞左右、英美文學方向的的學術論文。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 5
一、文獻綜述:
《說文解字》是東漢許慎在收集經傳的基礎上對小篆所做的全面研究,是我國第一部字典,學術價值極高,研究者代不乏人,著作如林。據陽海清等編撰的《文字音韻訓詁知見書目》說,《說文解字》及其研究性著作共計1849種,其著錄部數之多,令人嘆為觀止。有清一代,對《說文解字》的研究非常盛行,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其中特別突出的是段玉裁、桂馥、朱駿聲、王筠說文四大家,王筠《說文釋例》、《說文句讀》重于形,桂馥《說文義證》偏于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側重于聲,獨段氏注形音義三者并重。近XX年來,《說文解字》的研究,有綜合性研究、詞義研究、“六書”研究、歷史文化研究、體例研究、比較研究、方言研究和許慎《說文解字》研究等8個方面的新成就,本時期《說文解字》研究顯示出重視普及性研究和學科轉向漸趨自覺等新特點。
禮學研究可分為四類:以禮經以及其它儒家經典中記載的禮為對象的禮經學,主干是三禮學,涉及對其它儒家經典(“十三經”)中記載的禮的研究;以儀制的撰作和儀制的研究為對象的禮儀學;對禮的本質、價值、功能和歷史作用等問題進行理論性的論證和闡發的禮論;由禮在中國的泛化現象滋生的泛禮學。禮學研究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一直是顯學。孫詒讓《周禮正義》是中國傳統禮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宣告了傳統禮學時代的終結。經過三四十年的沉寂后,禮學研究在我國學界逐漸得到復蘇和重振,推出了一些相當分量的成果。特別是曹元弼、沈文倬、陳戍國師生三代,前后相續,成為20世紀以后禮學傳承中引人注目的一脈。復旦大學楊志剛教授認為,現代禮學研究有以下特點:一是從比較早的時候起,就注意到從文化的角度審視中國古禮!拔幕备拍畹膶,給禮學研究這門傳統學問注入了新的研究意識,二是形成了一種多學科、多方位的研究態勢,拓展了現代禮學的研究領域,三是注重古代文獻資料與新發現的考古資料、古文字資料以及民族學資料的互相印證,四是以沈文倬、楊寬等為代表,初步建立起新的研究范式。
二、選題背景及其意義
《說文解字》不單單是一部學術著作,該書對中國古代政治社會發展的影響也十分深遠。XX年11月在河南漯河召開了首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學者對《說文》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近代以來,戴震提倡以訓詁明義理,學者多受其影響,致力于小學,但研究者多偏重于文字、音韻、訓詁之學,將其當作經學附庸。實際上,《說文》“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蟲雜物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幾乎是許慎時代社會生活的實錄,有關當時社會生活的典章制度、名物、思想等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反映。對于這樣一個寶貴的文獻資源,歷代研究者雖用力頗勤,但鮮有學者從社會學方面來研究,更沒有從禮學的眼光來研究《說文解字》的。利用文獻典籍及考古出土資料并參之于民族學資料來研究古禮已成共識,但利用《說文解字》以及相關古文字資料來從事禮學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
社會生活一方面由語言文字所反映,另一方面也在語言文字的發展中發揮著能動的作用。在中國古代,禮幾乎是無所不包的社會生活的總規范,影響、浸淫至制度、器物、行為、觀念形態各個層面。以儒家經典“六經”言,皮錫瑞《經學通論·三禮》就說,“六經之文,皆有禮在其中。六經之義,亦以禮為尤重”,曹元弼先生說:“六經同歸,其指在禮!兑住分螅稌分,皆禮也”。許慎生活的時代,今古文爭論激烈,“五經無雙”的他不可能不在其著作《說文》時烙下禮的痕跡,反映自己的禮治思想。包括三禮在內的先秦典籍以及當時的禮既是許慎撰作《說文》的資料來源,也為其提供了編寫撰作的指導思想,還提供了一種據禮釋字的研究方法。研究《說文解字》,領悟作者的微言大義,可以更本真地認識中國古禮。
因此,把《說文》研究同中國古禮研究結合起來,運用禮學來研究語言學和運用語言學來研究禮學,準確地揭示其內在關聯,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語言文字的發展規律,又為我們準確地認識古禮開辟了另一條途徑,豐富擴充禮學研究的視野。
三、研究內容
《說文》引稱的禮書。許慎在《說文》敘目里說,“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其與所不知,蓋闕如也”,引用的禮書是《周禮》,此外許慎還引用《禮記》等先秦禮類典籍。對《說文》引用的禮書進行系統的整理,并對相應內容與今本進行比較,研究許慎引稱禮書的依據和規律。
《說文》記載的古禮!墩f文》保存了有關上古禮方面大量的重要信息,反映出先民們用禮行禮的痕跡,成為今之學者探索古禮的淵藪。許多精蘊的解說,資料性甚強,有助于考史和印證古禮。如:《說文》卷一上玉部:“瑁,諸侯執桓圭朝天子,天子執玉以冒之似犁冠。《周禮》曰:‘天子執瑁四寸’”;十三下土部:“圭,瑞玉也,上圓下方。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于執蒲璧,男執谷璧,皆五寸,以封諸侯。從重土。楚爵有執圭!边@是由瑞信禮儀說明等級制度。這一部分的研究將依據古禮的五分法進行分類梳理。
《說文》表述的漢禮。《說文》一書,大量記載當時的社會生活,尤其是禮教、禮制、禮論等,某種程度上是一部反映當時禮制禮俗的.文獻,可以看作是研究漢禮的一個可靠的資料來源。如第三部示部釋祜和十二部釋莊皆曰“上諱”,反映當時的避諱之禮。
《說文》涉禮小篆的追源。許慎博綜篆籀古文之體,發明六書之指,因形見義,分別部居,可以上溯造字之原,下辨分隸行草遞變之跡。清代學者孫星衍說:“說文不作,幾于不識六義,六義不通,唐虞三代文字不可復識,五經不得其本解!睂⒔Y合古文字演變和當代語言學研究成果對涉禮小篆進行詞源學上的研究。
《說文》古禮名物制度銓釋。經禮為三代制作精意所存,有非可僅執義理以求之者,固必釋訓詁,銓名物,征制度,而后義理乃現!墩f文》分類別目、以類相牽,具有百科全書式的廣博性,古禮許多名物賴《說文》而存之。本部分將按禮儀、禮器以及禮物等進行研究。
經禮與《說文》釋字體例。許慎在敘中說:“《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聲,四曰會意,五曰轉注,六曰假借”,細考經禮,其中訓詁之語多為許慎所用,其行文體例、風格亦多受禮經影響。本部分將考證經禮對《說文》成書的影響。
文字演變與古禮變遷。三代之時,禮樂大行,“郁郁乎文哉”,學出于官,文字受官方絕對控制,看起來比較統一。戰國之際,禮崩樂壞,私學昌盛,文字形體急劇變化。始皇隆法黜儒,有儀而無禮,雖欲“書同文”,但秦書實有八體。漢初,禮久不行,古今文字交接過渡,文字寫法紛呈不一,點畫出入隨便。至漢武廢黜百家,獨尊儒術,文字雖稍稍統一,但數百年之流毒,非竟日可除,《說文》成書前后的碑刻文字,也是別體繁出。這一部分研究禮之變遷與文字演變的內在關聯。
經禮今古文之爭。兩漢之際,禮經學特別是《周禮》之學,在東漢經學的發展過程中,處于樞紐的地位。極力推崇古文經學的許慎是古文經學大家,在撰寫《說文解字》時吸收了大量古文經學的成果,但也有極少部分吸收了今文經學的優秀成果。這一部分結合許氏所著的《五經異義》,參之以同時之賈馬何鄭,研究兩漢經禮今古文之爭。
《說文》禮治思想。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對同一社會文化現象的解釋是不同的。許慎雖沒有專門的禮學專著,但他的禮學思想在《說文》的注釋及編排、所用資料的引稱等方面得到體現。如在釋玉有“五德”,提出“仁、義、智、勇、潔”之說:“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從玉!毖芯俊墩f文》包含的禮治思想,可進而推衍出許慎的禮學思想。
四、研究工作的重點與難點,擬采取的解決方案
研究重點:許慎的禮學思想。許慎“五經無雙”,《說文》出后,同時代鄭玄注經,晉灼寫史已多加引用,許氏對我國古代文字的發展自然功不待言,其禮學思想也意義非淺,上升、提煉其禮學思想,可以發現當時的思想發展軌跡。研究許慎的禮學思想必須放在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之中,通過與許慎同時代的經學家的活動考察中,發現與之相關的信息,確保其思想研究的真實、完整性。
難點之一:禮古文字知識。《說文》里集中整理保存了上古漢語的語音、詞匯資料。在研究禮類文字的詞源時,必須把握古代文字的演變規律和軌跡。古文字的研究涉及文字、音韻、訓詁三個方面,而三者往往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例如,從文字上考察,“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但同時,“聲在文之先,意在聲之先”,即聲音是用來表達意思的,而文字是用來記錄聲音的,“故凡發音部位相同的字,其義多相同或相近”,由此可見文字與讀音關系也非常密切,要求研究者必須有扎實的古文字研究功底,這種素質就是相當艱巨的挑戰。
難點之二:禮今古文之爭。根據許慎的《五經異義》,兩漢的群經各家學說,存在今文、古文兩派的基本界限;兩派的區分標準,又在禮制。晚清的廖平發揮許慎的觀點,進一步指出:“今學博士之禮制出于《王制》,古文專用《周禮》,故定為今學主《王制》、孔子,古學主《周禮》,然后二家所以異同之故燦若列眉,千谷百壑得所歸宿”。經學今、古文分派問題十分復雜,雖然研究者雖眾,但聚訟千載的學術問題還須探討。
對于上述難點和重點,擬在熟悉掌握典籍和綜合分析文獻訓詁材料的基礎上,充分發掘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從中稽核出符合歷史面貌的結論來。
五、完成本課題擬閱讀的主要文獻
1、《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姚孝遂主編中華書局
2、《金文編》容庚先生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中華書局
3、《積微居小學述林》楊遇夫先生著中華書局
4、《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撰巴蜀書社
5、《說文通訓定聲》朱駿聲撰
6、《說文句讀》義筠撰
7、《說文解字義證》桂馥撰中華書局
8、《古文字類編》高明編中華書局
9、《經典釋文》陸德明著中華書局
10、《史記》(附三家注)司馬遷著中華書局
11、《漢書》班固著中華書局
12、《后漢書》范曄撰中華書局
13、《三禮漢志疏證》劉善澤撰岳麓書社
14、《十三經注疏》阮刻影印本,中華書局
15、《周禮正義》孫詒讓撰中華書局
16、《儀禮正義》胡培翚撰清經解續編本
17、《禮記集解》孫希旦撰商務印書館
18、《儀禮圖》張惠言著清同治九年楚北崇文書局重雕本
19、《宗周禮樂文明考論》沈文倬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20、《中國禮制史》陳戍國著岳麓書社
21、《古漢語研究》《古文字研究》《考古》等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 6
畢業設計題目
論蘇童《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的少年形象
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蘇童是江蘇也是中國當代重要作家,其小說有較強的哲理色彩和先鋒意識,代表了當代文學發展的一個方向,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蘇童小說是學術界的研究熱點,現有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女性研究:主要論述女性不能擺脫的悲劇命運;
(2)悲劇意識研究:以人在社會中存在的狀態,揭示人的命運的悲劇性;
(3)“逃亡與回歸”情緒;
(4)敘事學:從敘述角度,敘述語言、敘述時間方面研究蘇童的“香椿樹”系列小說;
(5)死亡意象;
(6)文體研究:研究蘇童小說語言的隱喻性;
(7)地域研究:探討蘇童小說中呈現的南方氣質、南方想象和與之相映的美學風范。
針對蘇童《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的“香椿樹街”少年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是從時代背景角度著重突出少年的精神創傷。張磅礴在《“傷痕的另一種書寫方式——論蘇童小說中的'惡魔少年現象》中認為實際上這些不良少年的癥候 ,反映的正是在經歷人性罪惡被縱容的浩劫之后,在面臨社會秩序重建時內心的困惑和迷惘,是那個忽然倒塌的時代的后遺癥;吳翔之的《他們在一無所獲中等待未來——蘇童“香椿樹街系列”中的少年形象》論述在一個封閉、孤獨、陰郁、糜爛、“大坑”般的大時代背景環境里,一顆顆扭曲、騷動、茫然、困惑的心靈一無所獲的等待未來。
二是與莫言,塞林格的少年小說作比較。在應玲素的《小說的現實世界與超現實世界——蘇童、莫言童年視覺小說創作比較》中,從現實與超現實的寫意角度對蘇童和莫言的童年視覺小說作比較,揭示其在創作風格上的共通點和不同點,周新民《塞林格與蘇童:少年形象的書寫與創造》中,作者從敘事形式和藝術形式上對比蘇童小說中少年形象對塞林格的繼承與突破。
應當看到,除了研究領域普遍關注的問題以外,“香椿樹街”少年系列中還有一個關鍵的內涵——一種對生存的狀態和精神世界的探索的關注。本文嘗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側重分析蘇童小說《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的少年形象,通過梳理他們的生存狀態、行為方式、心理軌跡、敘事策略,探討形成這些少年形象的社會、歷史、作家方面的原因,發掘這些形象的意義。本課題對于深入認識蘇童小說具有一定意義。
研究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分析蘇童小說蘇童《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的少年形象及其特征
2、《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的少年形象形成的原因
3、《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塑造少年形象的意義
研究方法技術路線
研究方法:
1、文本細讀法;
2、是社會歷史分析法。
技術路線:先讀作品,概括其中的少年形象特征,對少年形象進行分類,探討少年形象形成的原因。
研究的總體安排和進度計劃
第一學期:
第六—八周: 進行論文選題材料搜索、分析、整理第八周:準備好論文選題
第九到—十八周:搜集論文相關資料,做好論文相關儲備
第二學期:
第一、二周:提交開題報告,完成論文提綱
第三周—第九周:撰寫畢業論文
第十周—第十三周:完成論文初稿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實現論文定稿,申請論文答辯
第十六周:參加畢業論文答辯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堯,林建法.蘇童王宏圖對話錄[M].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 蘇童.城北地帶[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
[2]李婷婷.論蘇童“童年與成長”系列小說中的少年形象[J].語文學刊,2010(60).
[3]葉志良,郭穎杰.論蘇童小說童年意緒的發生[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4).
[4]孫其勇.試論作家蘇童童年生活對作品的影響[J].學理論,2009(19).
[5]周新民.塞林格與蘇童:少年形象的書寫與創造[J].外國文學研究,2009(3).
[6]馬燕.蘇童研究敘評[J].寧波教育學學報,2011(1).
[7]張磅礴.“傷痕”的另一種書寫方式——論蘇童小說中的惡魔少年現象[J]喀什師范學報,2008(1).
[8]周莉.蘇童“香椿樹街系列”小說中的少年成長的三個關鍵詞[J]現當代文學研究,2007.
[9]高承新.舊城少年的成長之痛——蘇童“頑童”系列小說成長主題淺論[J]語文學刊,2008(3).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 7
一、選題研究目的意義
隨著影視產業的發展推動,視聽藝術的推進,著名海外華人作家嚴歌苓成為引導文學與影視劇潮流的代名詞。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充滿了大量知識泡沫的快餐式時代。網絡的應用和大批量的搜索引擎的
出現,幾乎可以使每個人在幾分鐘之內變成知識豐富的學者。在這種貌似知識繁榮的“快”時代中,一部好的、具有長久可讀性且深具文學意義。作品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縱觀嚴歌苓三十多年的創作生涯,她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多產的作家,但在細品之后,我們卻能感受到她創作的誠意。她曾在一次采訪中談到過:“我覺得自己的創作就是厚積之后的瞬間爆發! 正如陳思和所說,嚴 歌苓天生有著一副敏感又纖細的心:幼時良好的文化氛圍的熏陶為她打下扎實的文學基礎;動亂時代的經歷和二十多年的移民生活體驗,又為她提供了省視歷史和自己的獨特場所;特別是東西方文化相互雜容和猛烈的`沖擊,又賦予了嚴歌苓清醒的寫作視角。 平日生活的體驗和素材的累積,使移民后的嚴歌苓的創作相較于國內初期創作的局限性,更具有豐蘊的藝術價值。嚴歌苓努力地在她的小說創作中實現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移民作家的身份也使她將這兩種毫無關聯的文化運用自如:她以西方文化自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性”觀念來回望母國的社會和文化,又以東方傳統文化來建構海外的移民群體。因而,在中國當代作家對傳統人性、命運和歷史的創作中,嚴歌苓有著不容被忽視的獨特地位。
基于此,本人選擇對近六年嚴歌苓的小說中的女性研究進行整理,試圖通過外在文本,運用文化、歷史以及敘事學知識對研究嚴歌苓的女性的作品進行細致的梳理。
二、論文寫作提綱(研究內容與思路)
本文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嚴歌苓是一位充滿才氣的作家,也是頗有爭議的人物。因為邊緣身份(局外身份)與雙重視角的反觀,為中國當代文壇提供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國當代文學版圖中確立了自己獨特的位置。 論文總的思路是總—分—總的思路,概括起來,本文研究的具體理路具體闡釋如下:《近六年嚴歌苓小說中有關女性研究的綜述》一文共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地母式女性、對海外華人女性的書寫、女性角色的邊緣化等三個方面。第二部分是女性書寫背后的深層次意蘊的研究,
主要包括女性身體書寫、女性的身份建構的兩個方面。第三部分是其他作家筆下的女性與嚴歌苓筆下塑造的女性比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嚴歌苓與不同移民作家筆下的女性比較,另一方面是嚴歌苓與外國作家筆下的女主人公的命運悲劇比較
三、主要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呂紅(美國):海外新移民女作家的邊緣寫作及文化身份透視.華文文學 .2007.1. ( 總第 78期)
[2]朱育穎:河流意象: 大河之女新世紀的跨域書寫.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總第233期)
[3]滕威:懷 想 中 國 的 方 式— — —試析嚴歌苓旅美后小說創作.華文文學.2002.4(總第51期)
[4] 陳瑞琳(美國):冷靜的憂傷—從嚴歌苓的創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學的特質.華文文學,2003.5( 總 第 58 期 )
[5]并不柔弱的話語:女性主義視角下的20世紀英文文學/劉巖等編著.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10
[6]流散與回望:比較文學視野中的海外華人文學/饒凡子主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1
[7]張翎:《金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8]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M].珠海:珠海出版 社,2004.
[9]戴雪紅.他者與主體:女性主義的視角[J].南京社會科 學,2007.
[10]嚴歌苓.陸犯焉識[M].作家出版社,2011.
[11]張舒.波伏瓦與女性主義[D].外語與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 8
1.本課題的目的及研究意義
研究目的:
張愛玲與電影有過長期親密的接觸,在小說寫作中創造性地化用了電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組合帶有豐富的視像性和表現力。文本以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為切入口,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意義:
本文通過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在體會張愛玲語言的“現代性”的基礎上,嘗試性地提出1種獨特的審美方式,從不同的視角解讀張愛玲小說的表現手法。
2.本課題的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對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表現手法的研究主要從小說的電影畫面感、電影造型、電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張愛玲作品對電影藝術手法的借鑒技巧:
(1)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畫面感:《猶在鏡中——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造型:《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 》(何文茜)等;
(3)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申載春);《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張江元);《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鑒》(屈雅紅)等;
(4)研究張愛玲小說的死亡意識: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等
國外研究現狀:
海外研究對張愛玲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1階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標等人對她作品的介紹與評述”“第2階段1985年至今,輻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華文文學的影響研究分析和評價”。1995年9月后,她在美國辭世后,海外學者多運用西方現代文藝理論來剖析。
3.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研究內容:
張愛玲的小說映照了1個陰陽不分、鬼氣森森的世界,恐怖鏡頭繁復繽紛,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擬鬼,她筆下的人物均飄蕩在凄冷荒涼的宿命軌道上。本文嘗試根據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根據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在學術界既有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從張愛玲小說、相關的研究書籍及其評論等出發,分析整理資料,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當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
4.本課題的實行方案、進度及預期效果
方案、進度:
20xx年11月—20xx年2月初:收集資料。重讀作品,確定論文題目,查閱相關資料。
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在老師的指導下,擬定寫作提綱和開題報告。
20xx年3月—20xx年4月:論文修改。聽取老師意見,撰寫論文初稿,并交指導老師評審。
20xx年4月——:定稿。
預期效果:
本文結合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闡釋,嘗試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5.已查閱參考文獻:
書籍:
1、張愛玲,《張愛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金宏達,《華麗影沉》【C】.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張新穎,《20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M】.北京:3聯書店,2001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進荒涼--張愛玲的精神家園》【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類時空》【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6、吳戰壘,《電影欣賞》【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陳衛平,《影視藝術鑒賞與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聶欣如,《類型電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學術論文:
1、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石家莊師范?茖W校學報, 2003年第5卷第4期第51頁.
2、 李祥偉《“丑”趣---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象》,學術論壇, 2005年第6期第140頁.
3、 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報,2004年第4期第38頁.
4、張江元《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涪陵師范學院學報, 第26卷第4期,第54頁.
5、屈雅紅《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鑒》,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6卷第6期,第33頁.
6、何文茜《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 》,石家莊師范?茖W校學報, 2004年02期,第39頁.
7、何蓓《猶在鏡中 -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年第30卷第4期第40頁.
8、申載春《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4年第19卷第5期第12頁.
9、吳曉,封玉屏《電影與張愛玲的散文寫作》浙江社會科學報, 2004年第1期第204頁.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 9
一、研究的來源及意義
對于20世紀90年代初才紅遍大江南北的著名詩人汪國真來說,青年人尤其是在校的大中學生,可謂耳熟能詳,汪詩因此有一大批忠實的讀者。汪詩不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種明白曉暢的表達方式,而且汪詩更有一種超然、豁達、平易、恬淡的人生態度,這種人生態度來自于詩人汪國真對中國宋元以來傳統詩歌的那種豁達、飄逸和灑脫的人生哲學的二次創造。詩人汪國真的這種人生態度被現今社會稱為"汪國真式的人生態度"。毋庸置疑,它是可以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的,能夠讓廣大的青年人在復雜的生活中得到極大的啟迪,堅實理想信心。
本篇論文通過對汪國真詩歌的藝術特點進行研究探索,旨在為廣大的文學研究者提供一些膚淺的價值理論,讓更多的人廣泛地認識并認同這位上世紀盛名卓越的抒情詩人及其詩歌特點,明確汪詩在詩壇上的地位,從而期望有更多的讀者和文學愛好者對汪國真及其詩歌添加關注的眼神。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汪國真作為當代一位抒情詩人,他完全不同于聞一多、徐志摩、顧城、舒婷等這些早期中國詩壇上的領軍人物,汪國真的詩歌創作階段比較晚,將近不惑之年才功成名就。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詩歌中沒有一絲一毫的政治色彩,用平凡的語言抒發著平凡的人、事、物,樸實無華卻雋永深刻,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詩風是難能可貴的,因此其詩歌在廣大的讀者中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盡管如此,現今中國文學界對其詩歌的研究屈指可數,缺少廣泛而有力的學術性的研究和探索,而在國外這塊廣褒的文學土地上,依然沒有他光輝的影子。當然,這種現狀的產生,尤其多面原因,一是汪詩的影響力幾乎只局限于青年人這一層面上,詩歌內容通俗易懂,不需深入體味,因此在創作上不必進行權威的學術解析;二是現今文學界里,詩歌這以文學形式的地位每況愈下,已經處于文學的低潮階段,其發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約。所以,對于汪國真詩歌的研究,我覺得應該著力加強。
三、研究目標
本論文研究目標是:對汪國真詩歌的.特點進行探究,凸現汪詩的藝術魅力,進而弘揚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價值與地位,使廣大社會認同"詩歌來源于生活,卻更深層次地反映生活"的觀點。
四、研究內容
汪國真是20世紀90年代至今蜚聲文壇的著名中年詩人兼書畫大家。汪詩能從平凡的事理發現偉大,從普通的感受中看出永恒,主題昂揚,寓意深刻雋永,表現出詩人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學功力。本文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汪國真的時代背景;
2、關于汪國真創作高峰期的分析研究;
3、汪國真詩歌的特點及研究;
汪詩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題材上較有針對性、篇幅短小、明白曉暢、精煉而富有哲理、充滿了音樂美、詩中小我與大我并存,等等;
4、汪國真及其詩歌在當代文學史上的價值與地位。
五、論文研究方法
分析研究、對比研究、研讀歸納研究
六、進度安排
收集材料,建立論文大致的框架模型
完成開題報告并提交導師審批
寫作論文初稿并提交導師審閱
根據導師的意見和建議,對論文進行二次修改完善
在二次修改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最后定稿
七、論文參考文獻
01、《詩學原理》,徐有富著,北大出版社
02、《詩歌美學》,謝利文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03、《詩論》,朱光潛著,江蘇文藝出版社
04、《謝冕論詩歌》,謝冕著,江蘇文藝出版社
05、《中國古代文論精選》,北京大學出版社
06、《汪國真詩文集》,汪國真著,廣東旅游出版社
07、《從席慕容、汪國真到洛湃》,楊光治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08、《中國現當代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09、《汪國真抒情詩精選賞析》,王昆編著,中國婦女出版社
10、《尋找詩歌史上的失蹤者》,姜紅偉著,黃河出版社出版
11、《新作家文叢》,若冰主編,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12、《現代詩歌創作論》,薛世昌著,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
13、《后現代主義視野中的美國當代詩歌》,王卓著,山東文藝出版社
14、《中國新時期詩歌研究資料》,郭旭輝編,山東文藝出版社
15、《海子作品精選》,海子著,長江文藝出版社
16、《郭沫若經典作品選》,郭沫若著,當代世界出版社
17、《徐志摩作品精選》,徐志摩著,長江文藝出版社
18、《語言學大意》,樂嗣炳著,中華書局1923年出版
19、《中國詩學專著選讀》,張寅彭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泰戈爾詩選》,(印度)泰戈爾著,冰心等譯,中國書籍出版社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 10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不僅以其宏大的敘事結構、豐富的人物群像和深刻的社會批判著稱,更以其細膩入微的人物對話藝術獨步文壇。人物對話作為小說構建情節、塑造人物、傳達思想的重要手段,在《紅樓夢》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本選題旨在通過對《紅樓夢》中人物對話的深入分析,探討其藝術特色及背后蘊含的文化意蘊,進而加深對這部文學巨著的理解與欣賞,同時也為漢語言文學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和思路。
二、研究現狀
近年來,關于《紅樓夢》的研究已相當深入且廣泛,涵蓋了文學、哲學、歷史、社會學等多個領域。就人物對話而言,已有不少學者從語言學、修辭學等角度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如對話的`個性化、隱喻性、象征意義等。然而,將人物對話置于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下,探討其藝術特色與文化意蘊的綜合性研究相對較少,這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和創新點。
三、研究內容與方法
研究內容:
梳理《紅樓夢》中主要人物(如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等)的對話特點,分析其語言風格、情感表達及角色定位。
探討人物對話在推動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機制。
深入挖掘人物對話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意蘊,包括封建禮教、儒家思想、詩詞歌賦等文化元素對人物語言的影響。
對比不同版本(如程高本、脂評本)中人物對話的差異,分析其成因及影響。
研究方法:
文本細讀法:深入閱讀《紅樓夢》原著,細致分析人物對話的每一個細節。
比較研究法:對比不同人物、不同情境下的對話,以及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
文化闡釋法:結合歷史背景、文化傳統,對人物對話進行深層次的文化解讀。
案例分析法:選取典型對話片段進行具體分析,以點帶面,深化理解。
四、預期成果與創新點
預期通過本研究,能夠系統梳理《紅樓夢》中人物對話的藝術特色,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意蘊,為《紅樓夢》研究提供新的理論視角和實證材料。同時,本研究的創新點在于將人物對話與文化背景緊密結合,通過跨學科的方法論,深入挖掘《紅樓夢》的文學價值和文化價值,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研究貢獻一份力量。
五、研究計劃
本研究計劃分為資料收集與整理、理論框架構建、具體分析與撰寫論文等階段,預計用時一年左右完成。在研究過程中,將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網絡資源及學術研討會等渠道,確保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03-27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開題報告03-30
漢語言文學專業開題報告范文12-05
音樂古典文學開題報告12-08
中文學專業開題報告范文12-11
2017英美文學論文開題報告03-28
英美文學研究開題報告03-01
英語文學論文開題報告標準范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