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針對當下經濟學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時間:2022-11-16 00:27:59 經濟學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針對當下經濟學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現行宏觀經濟學教育的滯后,表現為課程的欠缺和內容的落后。那么,經濟學研究生如何教育呢?

        針對當下經濟學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一個幽靈,金融危機的幽靈,還在世界游蕩”。肇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依然陰魂不散,全球經濟走勢至今仍不明朗。危機爆發以來,關于經濟學研究生的培養和教育方式也自然成為部分學者的反思對象。作為一名有著7年經濟學專業學習經歷的研究生,在此與各位朋友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危機對經濟學教育及其培養方式的沖擊

          危機的爆發對經濟學的傳統教育及其培養方式帶來了沖擊。2008年11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視察倫敦經濟學院時,向麾下匯聚一流經濟學家的學院發問:“為什么當初就沒有一個人預見到金融危機的到來?”經過九個多月的斟酌,英國一批頂尖的經濟學家致信女王,指責經濟學教育培養中存在著嚴重問題和缺陷:許多前沿的經濟學家已經把經濟學變成了與現實世界相脫節的學科,過于強調技術而忽視人文教育是經濟學失敗的根源。“對經濟學家狹隘的培養——即只關注數學技術工具和構建無約束的實證模型——成為了我們這個職業失敗的主要原因。這種缺陷在許多前沿經濟學學術期刊和部門的為尋找數學工具而尋找數學工具中進一步加劇”。他們進一步認為,有些判斷只能在文學或

          歷史的濡染下才能獲得,而正規數學模型是無法將其準確表達出的,這應是正規經濟學教育的本質部分,但卻被世界上大部分前沿的經濟學研究生教育所遺漏。他們承認模型和技術的重要性,但卻堅持認為,由于全球經濟的錯綜復雜,需要更廣泛意義上的模型和技術的訓練,應當更注重事實,關注歷史、制度、心理學和其他高度相關的因素。

          另一起引人注目的有關經濟學培養方式反思的事件是,2009年9月2日,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經濟學家為什么錯得這樣離譜?》的專欄文章,炮轟經濟學同行。他認為,經濟學家之所以錯得這樣離譜主要是因為“誤以美為真”,即經濟學家們總體來說“錯誤地用漂亮的數學模型所裝飾的美代替了對真的追求”。經濟學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經濟學家們苦苦追求一種包羅萬象、思維優雅,并能給經濟學家炫耀數學才能機會的研究路徑。這種錯誤的經濟學教育導向方式導致了“寧愿精確的錯誤,也不愿模糊的正確”的貌似優美但卻實際完全錯誤的理想愿景。在他看來,只有經濟學家們重新認識到其理論基礎可能并不那么明確無誤之后,新的圖景才會出現。而那樣的圖景肯定不會很簡單很優美,但我們卻至 少能夠期待它可以做到部分的正確。

          二、危機前的“后自閉運動”

          事實上,早在危機前,主流經濟學培養和教育方式所存在的問題就已經一再暴露。尤其是本世紀初一場由法國學生首先發起,之后擴散到全世界的所謂“后自閉運動”(post—autisticeconomicsmovement,又稱為“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對西方國家經濟學教育中存在的嚴重問題展開了無情的抗議和批評,并提出了比較系統的經濟學教學和及其相關的科研體制改革建議。

          2000年6月,一群法國經濟學學生在網站上發表了一封請愿書,指責當前經濟學教學存在缺陷:第一,新古典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在經濟學教學中具有壓倒性且不公平的支配地位;第二,數學本身已經不再是工具,而變成了經濟學研究的追求目標;第三,教條主義的教學方法,缺乏批判性和反思性的思考。其結果是一種“自我封閉”(autistic)的科學:缺乏與其他學科的交流和社會交互作用,沉迷于數學幻想,有限的和專門化的詞匯所致的語言損傷,過度迷戀模型,這種智力缺陷已使它沒有能力解決真實世界中許多重要的問題。請愿書呼吁多元化的方法,強調更多地關注具體的經濟現實。

          緊接著,法國的一些教授也發起了他們的請愿,明確支持改革,并呼吁進行公開的爭論。之后由請愿書所引發的法國國內爭論引起了世界性的反響,并在其他國家引發以學生和教授為主體的類似的請愿和倡議:劍橋大學“開放經濟學”請愿書、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宣言”、哈佛大學“人道的和負責的經濟學學生組織宣言”等等。為了進一步推動該運動并在國際范圍內更好地提供指導,還創立了專門的網站(www.paecon.net)和網刊(《后自閉經濟學通訊》,金融危機之后改名為《真實世界的經濟學》),到2012年3月第59期時,已經有來自150多個國家超過17500名讀者訂閱該刊。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真實世界的經濟學》也不斷開設專題就這場危機對經濟學改革的影響進行討論。事實上,上面所提到的上書英國女王的頂尖經濟學家基本上就是參與該運動的主將,并且正是從本次運動的角度就經濟學的培養方式解疑“女王難題”的。

          三、當下經濟學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危機爆發之前的這場新世紀以來經濟學界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主流經濟學在預測和應對這場危機中的失敗,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說明了西方國家經濟學教育及其培養方式存在一些問題和缺陷。而據筆者了解,我國的經濟學研究生教育(尤其是西方主流經濟學教育)大體上是積極向西方學習,包括流行教材的大量國外引進,國內期刊與國外的不斷接軌,教師隊伍的日益“海龜化”等,因此不可避免地導致經濟學教育和培養中的缺陷和不足。下面筆者嘗試就這些缺陷以及如何改進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同國外類似,當前國內經濟學教育內容日趨單一化,西方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在研究生教育當中占據支配性地位。據了解,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博士階段教育的基礎課程就是所謂的“三高”——即“高級微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和“高級計量經濟學”,這些課程內容正是西方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內容。大體而言,目前經濟學主要分為三種競爭性的理論體系:西方主流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非主流經濟學。而在當前,不僅過去推崇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教育日漸式微,而且學生們根本就很少有機會接觸到西方各種非主流的經濟學說。同經濟學所宣揚的“完全競爭市場”不同,經濟學本身,或經濟學思想市場完全不是一個“競爭市場”,而更多的是一個“壟斷市場”或“寡頭壟斷市場”,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范式極力排擠其他和其相競爭的替代性經濟學范式。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百歲老人科斯在2011年《財經》年會上就強調,“如今的中國經濟面臨著一個重要問題,即缺乏思想市場,這是中國經濟諸多弊端和險象叢生的根源……歷史已經表明,壓抑思想市場會招致更壞的結果,而一個運作良好的思想市場,培育寬容,這是一副有效的對偏見和自負的解毒劑”。因此,淡化這一學科內部知識框架的多樣性不僅不能讓經濟學家更好地分析真實世界,而且還可能導致錯誤的經濟政策。為此,未來應該保護、鼓勵和促成經濟學教學和學術研究的多元化國內格局,形成經濟思想“完全競爭”市場。注意引進西方非主流經濟學說,提供更多學習非主流經濟學說的機會,如開設這方面的必修或選修課,或者多舉辦與其相關的論壇和研討會等。事實上,的確有一些學者預見到了這次危機,但據研究,這些預見者絕大部分是非主流學說的支持者,因而危機之后非主流經濟學說也愈加引起學者們的關注和興趣。

          第二,與經濟學所教授的理論主流化高度相關,經濟學傳授的研究方法也日益“鎖定”于某種固定的研究范式 基于個體最優化的均衡分析研究范式。這樣一種研究范式導致數學在經濟學中的地位發生明顯變化,即由經濟學研究中的一種工具變為經濟學本身的追求目標,這種沉迷于單一的技術工具導致對現實熟視無睹。1988年,美國經濟協會就美國經濟學研究生教育狀況組建了一個委員會。在1991年經濟文獻期刊發表的一篇控告書中,他們就表達了“研究生教育可能會培養出一代太多精通技術工具卻對真實經濟事件一無所知的白癡學者”的擔憂。而事實上,本次金融危機就曾引發了有關數學和經濟學之間關系的爭論,一派認為數學在經濟學中應用過度,另一派則認為數學應用還不足。但問題的本質在于數學作為經濟學研究的一種工具,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有效地理解和解決經濟問題。而在當前,無論是反對數學濫用者還是支持數學繼續使用者都承認,至少目前數學這種工具無法全面有效地捕捉和理解現實經濟中的問題,或是由于數學形式主義,或是由于數學工具發展滯后。因此未來的研究生教育不僅僅應當“排他性”地宣揚和鼓吹數學這種研究手段,更應積極地歡迎和鼓勵運用其他諸如歷史的、制度的和比較的等更為廣泛的技術工具,它們能夠在數學工具處理有限的情況下增進對復雜經濟現象的理解,并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簡言之,無論是數學工具還是非數學的技術手段都應在經濟學教學中獲得市場,并應當同樣受到尊重。

          第三,經濟學發展和經濟學教育中的過度專業化,既表現在經濟學科內部的過度專業化,也體現在經濟學科本身的過度專業化。就經濟學科內部而言,當前這次金融危機明顯反映了經濟學從業者要么只深諳宏觀經濟學而不太了解金融學,要么就專攻金融領域而對宏觀經濟領域缺乏理解,這種狀況導致我們雖然對宏觀經濟學、銀行、金融等領域涉獵已久,但卻無法將它們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理解現實世界的完整圖景,其結果是災難性的,即導致對危機的降臨和應對認識不足。而就經濟學科本身而言就更嚴重了,出于“自然科學”導向的過度專業化導致經濟學正在與其他人文社會學科(政治學、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學和哲學等)逐漸脫節割裂,不僅不斷消弭著自身的影響力,而且也導致了經濟學的日益貧困化。事實上,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早就指出了過度專業化的弊端,“一個人如果把他一生全消磨于少數單純的操作……那么他就沒有機會來發揮他的智力或運用他的發明才能來尋找解除困難的方法 這樣一來,他自然要失掉努力的習慣,而變成最愚鈍最無知的人。”我們目前缺乏的正是由一套豐富的知識體系形成的一種專業智慧,該知識體系需要對心理學、體制結構和歷史先例諳熟于心。在筆者看來,經濟學更應當看做一門道德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相應地,經濟學的研究生教育應當具有更廣泛的基礎,它們可以把20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凱恩斯的箴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經濟學家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既是數學家,又是歷史學家、政治家和哲學家”,并且“他不會把人的本性和習慣的某些方面排除在考慮之外。”因此經濟學專業不僅應該包括一些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等標準課程,而且還應該開設經濟史和政治史、經濟思想史、道德哲學、社會學和政治學。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經濟學本身并非是一個“有效市場”,并不具有保留所有有效有用思想而拋棄無效無用思想的完美選擇機制,因而更需要從經濟思想史中挖掘寶藏。

          第四,經濟學教育方式的教條化,缺乏批判和反思性思考。在當前我們的研究生教育中,一方面我們所接受的是經濟學皇冠上尚未失去光澤的寶石——市場有效性、看不見的手、比較優勢等,而與此同時,我們忽略了真實世界的復雜和微妙之處。正如克拉克獎(號稱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默斯所言,“問題在于,在博士教育第一年的課程當中充斥著太多錯誤引導、迷惑性以及否認問題存在的傾向。結果是,即便經濟學知道的很多,卻忘記了許多與之相關的問題,同時又被許多東西錯誤引導了。”而另一方面更糟糕的是,通常而言,對授課內容的質疑是不被許可的,在研究現有經濟問題的所有方法中,一般只有一種方法提供給我們。這種方法借助于純粹的公理化程式,宣稱能解釋任何事物,似乎這就是所謂的經濟學真理。但是由于現實是復雜的,對付經濟生活中許多重大問題(如失業、不平等、金融市場的定位、自由貿易的優劣、全球化、經濟發展等等)所涉及的不確定性,我們不僅需要一種多元化的方法,更需要廣泛的討論和大膽的質疑。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的經濟學是“討論班”式的,而不是“經驗法則”式的,這是一種明白自身局限并承認正確做法取決于具體環境的經濟學教學。就實踐而言,我們應該舉辦更多的研討會,鼓勵使用多元化的方法進行思考,鼓勵創新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依然如大學本科那樣更多的是“黑板經濟學”的填鴨式教育。

          第五,現行宏觀經濟學教育的滯后,表現為課程的欠缺和內容的落后。如一些學者所聲稱的,這次危機暴露了宏觀經濟學教育的嚴重滯后,“宏觀經濟學并未能跟上這場革命,結果是對當今宏觀經濟學造成極大損害,他的經濟學同僚們不知道資產價格、狂熱、恐慌以及資產流動性在筆者看來,經濟危機將更多地重塑宏觀經濟學教育。據《經濟學人》報道,危機背后凸顯了現行宏觀經濟學教材內容的陳舊,對于當代經濟類重大事件,學生希望通過書本解惑,現行教科書不僅滿足不了這種合理需求,甚至連勉強的答疑都做不到,因而到了改革的時候了。許多教科書作者正在著力修訂宏觀經濟學和貨幣經濟學教材,例如非常暢銷的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和米什金的《貨幣金融學》等,在修訂過程中增加與現實更為接近的金融一類的知識,以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現實。而同時,許多一流大學的課程已做出了相應的改變,很多教師在授課時將不再采用滯后于經濟現實的標準教材,而是更多地導向對經濟危機解釋和政策走向的講授,以滿足經濟學學子的學習需求。很明顯,只有改寫大學和研究生教育所廣泛采用的教科書,學生才能在將來的課程中接觸到有助于理解經濟危機的相關知識。相應地,國內的宏觀經濟學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不僅需要抓緊翻譯這些修訂的教科書、更新國內的教科書,而且更應當調整宏觀經濟學的課程安排,以現實為導向,更加凸顯非常規時期(即危機時期)機理的講授和討論。

          第六,不可忽視的是,當前經濟學教育方式的弊端離不開背后的不正常的激勵結構。類比凱恩斯有關學術型經濟學家思想的影響力的箴言,我們其實會發現,“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的思想不是憑空出現的,成功的思想是在當時的制度結構中發展出來的,那些自以為不受任何實踐影響的學術型經濟學家,實際上受到某些已故政治家和行政管理者所創立的激勵結構的影響。”當前的經濟學教育方式至少受到兩方面的不正常的激勵。一方面在于各種經濟學資助機構(如國家基金、部委基金和高校基金等)強力支持主流研究范式的研究課題。為了獲得資助,許多研究者(包括本文考察的研究生)不得不“投其所好”,“被迫”從事這種主流化的研究。而另一方面,和研究生更加息息相關的是對發表文章的要求。據了解,研究生階段一般至少要求在CSSCI刊物(甚至其中的子集)上發表2篇學術論文才能畢業。而查看經濟類的73種CSSCI學術期刊我們發現,絕大部分期刊(尤其是排名靠前的)發表的論文都屬于主流范式的具有理論模型的計量研究類型,而那些沒有模型且采取其他替代性研究方法的論文則只能在其他競爭相當激烈的學報類期刊上發表。如此一來,研究生出于理性的考慮,必定會追求主流研究范式的研究,以降低風險和提高論文“生產效率”。因此,為了推動經濟學教育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不可避免地需要對當前的制度性激勵結構進行相應變革。就與我們研究生教育密切相關的激勵制度而言,一方面學校應該更多地資助其他替代性的研究課題,鼓勵學生進行方法創新,具體可以考慮將評審人員的多樣化作為資助課題考查的明確目標;另一面可以適當降低發表文章數量的要求,強調文章的研究質量,或者各高?梢钥紤]出版內部刊物,為不同于主流范式研究的研究生提供論文發表渠道,并認可其有效性。

        【針對當下經濟學研究生教育的思考】相關文章:

        論針對高校畢業生閱讀教育長效機制的思考和實踐05-23

        談對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思考08-10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09-23

        當下幼師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08-11

        幼兒環保意識教育思考06-10

        研究生學位點建設中的教育和實驗室管理幾點思考08-04

        淺析高校文學教育的問題與思考06-12

        對高校專業教育的思考論文05-18

        高校影視教育的幾點思考論文06-10

        作業問題的思考的教育理論論文06-1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