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專業開題報告模板(通用10篇)
開題報告是訓練研究生科研能力與學術作品撰寫能力的有效的實踐活動,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漢語言文學專業開題報告模板,歡迎閱讀查看。
漢語言文學專業開題報告 篇1
論文題目: 解析《保姆》中體現的后現代小說特征
1、課題的背景與意義
選題的背景:
羅伯特·羅威爾·庫弗是?思{文學獎的獲得者,是美國60年代中期崛起的最富創造力的后現代派小說家!侗D贰肥瞧浜蟋F代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前人多研究小說虛構成分,及其情節的荒誕性以展現后現代小說的內涵和其虛幻與現實之美。孫銀娣從小說的敘事手法上進行分析,揭示了《保姆》碎片藝術的特征。王娟從小說的形式、構成、效果上進行分析,揭示了《保姆》碎片藝術的內涵和效果?渍挤缄U釋審美主體和審美對象的被游戲化,使審美主體產生不確定性,以解釋后現代小說具有的顛覆和重構的意義。劉愛平從小說的創作模式,來分析從情節、語言、現實等緯度來闡述后現代小說的不確定性。
這些研究有的局限于對庫弗多篇后現代小說概括性的分析后現代小說所具有的某個特征,有的僅從庫弗小說的寫作手法,來分析后現代小說的藝術和內涵美。很少有人同時運用多個后現代小說的特征對庫弗《保姆》的進行細致的分析。本論文通過系統闡釋后現代主義定義及后現代小說的特征,來深入的探討《保姆》中所體現的后現代主義特征。
選題的意義:
《保姆》是羅伯特·羅威爾·庫弗的后現代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一系列碎片式的段落結構,打破常規的時空觀,顛覆了傳統小說的內部形態和結構。本論文試根據后現代小說一般所具有的“互文性”和“不確定性”的特征從小說的語言、內容及故事發展所處空間和時間上來進行分析,以便讀者更好的理解作品,同時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家庭的個人背景來分析作者創作初衷。
2、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論文系統地解析了《保姆》中后現代小說特征。首先給出了后現代主義定義,以及后現代小說一般所具有的特征;其次研究后現代小說的特征在《保姆》中的具體體現;本論文主要從形式上分析其體現后現代小說的互文性的特征,從時間,地點,語言,內容上體現其后現代小說的不確定性的特征;最后從作者生平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來追溯作者創作的緣由。
擬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后現代主義的定義和特征;如何從形式上分析其體現后現代小說的互文性特征,從時間,地點,語言,內容上體現其后現代小說的不確定性的特征;如何系統地分析《保姆》的后現代主義特征。
3、課題研究方法、設計方案或論文撰寫提綱
課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
論文提綱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后現代主義和后現代小說
2.1后現代主義的定義
2.2后現代小說的定義
2.3后現代小說的特征
2.3.1互文性
2.3.2不確定性
第三章:互文性在小說中的體現
3.1互文性在《保姆》中的體現之一 —顛覆性
3.2互文性在《保姆》中的體現之一 —開放性
第四張:不確定性在小說中的體現
4.1在《保姆》中時間的不確定性
4.2在《保姆》中地點的不確定性
4.3在《保姆》中語言的不確定性
4.4在《保姆》中內容的不確定性
第五章:《保姆》中后現代主義的創作根源
5.1作者所處時代背景
5.2作者的家庭和個人背景
第六章:結論
4、總體安排與進度
20XX年
9月10日 學生開始查找資料
9月23日 學生確定寫作方向
9月30日 學生和指導教師聯系,確定選題
11月12日 學生提交第一稿開題報告
11月15日 全體指導老師和部分學生代表召開開題報告審題會
11月22日 學生提交開題報告定稿
注: 學生須在完成開題報告定稿后方可離校
20XX年
3月20日 學生上交:
1. 畢業論文中期檢查表
2. 師生聯系表
3. 文獻綜述定稿(3000字)
4月20日 學生上交畢業論文初稿(占分60%)
5月10日 學生返校修改論文
5月20日 學生上交畢業論文二稿
5月30日 學生上交:
1. 畢業論文定稿(占分40%);
2.《畢業論文過程管理手冊》(在教師指導下統一填寫);
3.實習日記(24篇);
4. 實習報告(3000字);
5.實習鑒定表(實習單位填寫相應評語并加蓋紅色公章)
6月5日 畢業論文第一次答辯
(具體時間以教務處統一安排為準)
6月20日 畢業論文第二次答辯
(具體時間以教務處統一安排為準)
5、課題研究準備情況(主要參考文獻、資料和參考書、完成任務所具備的條件等)
主要參考文獻、資料和參考書
Hu Quansheng. Selected Readings in 20th century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Postmodernism. Shanghai: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2003.It provides copious short fictions on postmodernism.
Hassan, Ihab. Pluralism in Postmodern Perspective.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0. It introduces postmodernism from many perspectives.
Mchale, Brian. Postmodern fiction. London and New Yolk: Routledge, 2001. It provides copious postmodern fiction and relative comments.
胡全生,英美后現代主義小說敘述結構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本書主要介紹了后現代小說的敘述手法。
沙家強,《后現代主義的互文性美學特征探析》,《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5。
本論文主要介紹后現代主義的互文性的概念和特征。
李公昭,《20世紀美國文學導論》,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本書主要介紹了20世紀美國文學各個流派及其代表人,代表作品
楊仁毅,《美國后現代派說論》,青島,青島出版社,2000。本書介紹了美國后現代派小說的形成及主要人物。
完成任務所具備的條件
1. 本學期學習《美國文學史與選讀》,通過文學課上潘老師認真的講解,對文學類論文的框架和基本的理論有了掌握。
2. 學校圖書館有關的書目
3. 中國期刊網有相應的文獻資料
4. 學院資料時也有相關資料
漢語言文學專業開題報告 篇2
畢業設計題目
論蘇童《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的少年形象
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蘇童是江蘇也是中國當代重要作家,其小說有較強的哲理色彩和先鋒意識,代表了當代文學發展的一個方向,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蘇童小說是學術界的研究熱點,現有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女性研究:主要論述女性不能擺脫的悲劇命運;(2)悲劇意識研究:以人在社會中存在的狀態,揭示人的命運的悲劇性;(3)“逃亡與回歸”情緒;(4)敘事學:從敘述角度,敘述語言、敘述時間方面研究蘇童的“香椿樹”系列小說;(5)死亡意象;(6)文體研究:研究蘇童小說語言的隱喻性;(7)地域研究:探討蘇童小說中呈現的南方氣質、南方想象和與之相映的美學風范。
針對蘇童《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的“香椿樹街”少年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是從時代背景角度著重突出少年的精神創傷。張磅礴在《“傷痕的另一種書寫方式——論蘇童小說中的惡魔少年現象》中認為實際上這些不良少年的癥候 ,反映的正是在經歷人性罪惡被縱容的浩劫之后,在面臨社會秩序重建時內心的困惑和迷惘,是那個忽然倒塌的時代的后遺癥;吳翔之的《他們在一無所獲中等待未來——蘇童“香椿樹街系列”中的少年形象》論述在一個封閉、孤獨、陰郁、糜爛、“大坑”般的大時代背景環境里,一顆顆扭曲、騷動、茫然、困惑的心靈一無所獲的等待未來。
二是與莫言,塞林格的少年小說作比較。在應玲素的《小說的現實世界與超現實世界——蘇童、莫言童年視覺小說創作比較》中,從現實與超現實的寫意角度對蘇童和莫言的童年視覺小說作比較,揭示其在創作風格上的共通點和不同點,周新民《塞林格與蘇童:少年形象的書寫與創造》中,作者從敘事形式和藝術形式上對比蘇童小說中少年形象對塞林格的繼承與突破。
應當看到,除了研究領域普遍關注的問題以外,“香椿樹街”少年系列中還有一個關鍵的內涵——一種對生存的狀態和精神世界的探索的關注。本文嘗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側重分析蘇童小說《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的少年形象,通過梳理他們的生存狀態、行為方式、心理軌跡、敘事策略,探討形成這些少年形象的社會、歷史、作家方面的原因,發掘這些形象的意義。本課題對于深入認識蘇童小說具有一定意義。
研究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分析蘇童小說蘇童《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的少年形象及其特征
2、《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的少年形象形成的原因
3、《城北地帶》和《舒家兄弟》中塑造少年形象的意義
研究方法技術路線
研究方法:1、文本細讀法;2、是社會歷史分析法。
技術路線:先讀作品,概括其中的少年形象特征,對少年形象進行分類,探討少年形象形成的原因。
研究的總體安排和進度計劃
第一學期:
第六—八周: 進行論文選題材料搜索、分析、整理 第八周:準備好論文選題
第九到—十八周:搜集論文相關資料,做好論文相關儲備
第二學期:
第一、二周:提交開題報告,完成論文提綱
第三周—第九周:撰寫畢業論文
第十周—第十三周:完成論文初稿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實現論文定稿,申請論文答辯
第十六周:參加畢業論文答辯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堯,林建法.蘇童王宏圖對話錄[M].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 蘇童.城北地帶[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
[2]李婷婷.論蘇童“童年與成長”系列小說中的少年形象[J].語文學刊,2010(60).
[3]葉志良,郭穎杰.論蘇童小說童年意緒的發生[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4).
[4]孫其勇.試論作家蘇童童年生活對作品的影響[J].學理論,2009(19).
[5]周新民.塞林格與蘇童:少年形象的書寫與創造[J].外國文學研究,2009(3).
[6]馬燕.蘇童研究敘評[J].寧波教育學學報,2011(1).
[7]張磅礴.“傷痕”的另一種書寫方式——論蘇童小說中的惡魔少年現象[J]喀什師范學報,2008(1).
[8]周莉.蘇童“香椿樹街系列”小說中的少年成長的三個關鍵詞[J]現當代文學研究,2007.
[9]高承新.舊城少年的成長之痛——蘇童“頑童”系列小說成長主題淺論[J]語文學刊,2008(3).
漢語言文學專業開題報告 篇3
題 目:《淺談賈寶玉與西門慶的悲劇性》
姓 名:自己名字
指導老師:老師名字
專 業:漢語言文學教育
系 別:中文
年 級:自己年級
1 課題論證
(1)國內外研究現狀
中國的兩大世情小說《紅樓夢》、《金瓶梅》。對他們的研究是中國古代小說研究領域中的兩大學術熱點。被稱為中國第1奇書的《金瓶梅》從106世紀末問世后,研究者1開始不是很多,但是隨著中國學術的從古典向現代轉型,隨著小說價值觀念的變革與更新。對《金瓶梅》的研究漸漸的由微入深,被學術界稱為“金學”。并受到國外學者的高度重視,F如今的外文譯本有英、法、德、意、拉丁、芬蘭、俄、日、朝、越、蒙等10幾多種文種。對其做出了各方面的重大研究,并稱其為中國通俗小說的發展史上1個偉大的創新。國內外的眾多評論者并對其的創作時代、作者,及其所要暴露的社會矛盾和小說中所剖視扭曲的人性、悲劇性,性的描寫,人物性格的刻畫,語言的運用,并對其形成的網狀結構做出了大量的歸納和探究!都t樓夢》與《金瓶梅》之間有著10分明顯的繼承和發展的關系!都t樓夢》是《金瓶梅》的1個重大的突破。引起了眾多的人對《紅樓夢》的評論和研究的興趣,并形成了1種專門的學問——紅學。《紅樓夢》這部偉大的作品是屬于中國的,也是屬于世界的。紅樓夢在國外有多種的譯本:英、法、日等10幾種語種的譯本。并且國內外眾多的評論者對其版本、作者,以及其的社會悲劇,人生悲劇,愛情悲劇,人物性格,個性化的文學語言,寫實與詩化的融合,渾融1體的網狀結構做出了大量的歸納和探究。然而,賈寶玉與西門慶作為是《紅樓夢》和《金瓶梅》的兩位男主人公。國內外的眾多評論者都對其2人的人物形象,語言風格,現實原型,性格內涵,性的體驗,個人悲劇等都做出了歸納和探究。《紅樓夢》作為是《金瓶梅》的1個延續、1個發展,它的男主人公賈寶玉與西門慶有著1定的聯系,對其2人的研究在今后應趨向于2人的社會悲劇,人類悲劇,男人悲劇的詮釋及分析。
(2)現實意義
《金瓶梅》作為是中國的第1奇書,自問世以后,就為中國的世情小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并且把我國長篇小說的發展劃分成了才子佳人的故事和家庭生活為題材描摹世態的及以社會生活為題材、用諷刺筆法來暴露社會的兩大派系。而《紅樓夢》在批判的繼承了《金瓶梅》的才子佳人小說的創作經驗后又有了重大的突破。成為了世情小說最偉大的作品。在“54”文學革命者做出了新的評價,魯迅等闡述了《紅樓夢》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杰出成就后,使《紅樓夢》的現實主義精神得以回歸。直到現在,《紅樓夢》、《金瓶梅》仍是許多作家永遠讀不完、永遠值得讀的好書。成為中國作家創作出高水平的作品的不可多得的借鑒品。然而,探討兩大名著的男主人公賈寶玉與西門慶的悲劇性,可以對兩大名著中的社會悲劇,人類悲劇,男人悲劇更好的認識和了解,以供后人借鑒。從而啟發后世的世情小說的創作,使今后的世情小說創作中的人物悲劇性達到1個更高的巔峰。
2 方案設計
(1)總論
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從《紅樓夢》與《金瓶梅》題材類似的角度引出中心論點。
(2)分論
全文分3個部分
第1部分:闡述西門慶的悲劇性
西門慶1個市井無賴、流氓、淫棍,1個精明的商人,靠著他對金錢的占有肆意的揮霍、放縱,以自我為中心來實現他對欲望放縱,及其通過金錢獲得了強大的權利,隨意的鄙棄人間,在此背后所體現出的社會的黑暗、腐敗。構成了其特有的社會悲劇、人類悲劇、男人的悲劇。
第2部分:闡述賈寶玉的悲劇性
賈寶玉1塊晶瑩剔透的寶玉1個顯耀的貴族,他的個性、他的自我、他對女孩子的尊崇迫使他與封建傳統相背道。他作為榮國府的唯1繼承人,他肩負著榮國府的全部希望。但是他自身的性格特點,使他成為了“大逆不道的不肖子!
第3部分:論證傳統的價值觀、傳統的倫理觀與賈寶玉、西門慶的悲劇性
傳統的價值觀、傳統的倫理觀,在賈寶玉與西門慶的行為中被肆意的踐踏,新興的與傳統的極大的對立,但是封建的舊勢力是無比強大的,最終,賈寶玉是失敗的,西門慶是失敗的,形成1個永恒的悲劇。
漢語言文學專業開題報告 篇4
一、 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ㄒ唬┱n題研究來源
在閱讀過程中遇到類型相關的題目,本人很感興趣,于是確定選擇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過對《呼嘯山莊》中象征主義,來敘述《呼嘯山莊》中文明與自然的沖突。
。ㄈ┱n題研究的意義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著名小說家和作家,是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賦的一個。她一生只寫了一部小說《呼嘯山莊》,但是這部偉大的作品卻使她揚名于世。通過《呼嘯山莊》,艾米莉勃朗特以維多利亞時代為背景,通過寫兩個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充分表現了維多利亞時期文明和自然之間的沖突以及怎樣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的偏愛。小說中自然和文明沖突不斷,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說中多次運用對比和象征來表現此沖突,例如,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的沖突,凱瑟琳兩種不同的愛情觀的沖突。這種沖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異于常人的熱愛和當時現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三姐妹從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們心中是神圣之物,這點很像新英格蘭超驗主義的觀點。并且英國浪漫主義時期沃茲沃斯和柯律利治等著名詩人影響,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橫流的維多利亞時代,當時的人們以自然之情為基礎的生活受到現代文明的激烈沖擊。作為維多利亞時代批判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現代文明帶來的種種罪惡,內心更加執著于對自然的喜愛。因此,要想真正讀懂這部偉大的著作,就必須要了解小說中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和文明的觀點。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和文明的態度,才能真正明白在這愛恨情仇下有著更深刻的寓意—人類生活應該順應自然和本性。通過《呼嘯山莊》中自然和文明的從圖矛盾,由此來敘述《呼嘯山莊》中回歸自然的觀點。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
。ㄒ唬﹪鴥妊芯楷F狀
1。陳茂林從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響來分析,他的《回歸自然返璞歸真——呼嘯山莊的生態批評》認為《呼嘯山莊》是一部自然頌歌。小說中自然有著獨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靈魂,分享著人的痛苦和換了。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深深熱愛,同時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沖突和矛盾。葉利榮則在其《追尋自我的歷程——呼嘯山莊主題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說中塑造的兩個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凱瑟琳,展示了他們在迷失之后尋找自我回歸的艱難歷程表現了處于自我沖突中的人的內心世界。他們充滿抗爭的一生是生命個體追尋自我歷程的真實寫照。
2。王宏潔則在《自然與文明的沖擊》中認為,自然和文明的沖突矛盾也就是《呼嘯山莊》中的其中一個重要主題。自然,要求人們生活需要順從內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錯給予的舒適和自得。而文明,則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們生活遵從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帶來了物欲橫流的社會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類,因此純凈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會隨著文明的出現和進步消失,自然會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誕生開始,文明和自然的沖突就不斷。
(二) 國外研究現狀
1。英國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寫過《〈簡愛〉與〈呼嘯山莊〉》一文。她寫道:當夏洛蒂寫作時,她以雄辯、光彩和熱情說我愛,我恨,我受苦。她的經驗,雖然比較強烈,卻是和我們自己的經驗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嘯山莊》中沒有我,沒有家庭女教師,沒有東家。有愛,卻不是男女之愛。艾米莉被某些比較普遍的觀念所激勵,促使她創作的沖動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損害。她朝著一個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書中把它拼湊起來。那種雄心壯志可以在全部小說中感覺得到——一種部分雖受到挫折,但卻具有宏偉信念的掙扎,通過她的人物的口中說出的不僅僅是我愛或我恨,卻是我們,全人類和你們,永存的勢力這句話沒有說完。
2。英國進步評論家阿諾凱特爾(arnoldkettle)在《英國小說引論》一書中第三部分論及十九世紀的小說時,他總結說:《呼嘯山莊》以藝術的想象形式表達了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壓迫、緊張與矛盾沖突。這是一部毫無理想主義、毫無虛假的安慰,也沒有任何暗示說操縱他們的命運的力量非人類本身的斗爭和行動所能及。對自然,荒野與暴風雨,星辰與季節的有力召喚是啟示生活本身真正的運動的一個重要部分!逗魢[山莊》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變它,有時順利,卻總是痛苦的,幾乎不斷遇到困難,不斷犯錯誤。
三、 課題研究內容及創新
。ㄒ唬┱n題研究內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嘯山莊》中
多次運用象征主義,例如,呼嘯山莊和西斯科拉里夫與兒時的凱瑟琳代表自然,他們崇尚自由,順應自然和暴風雨似的生活原則而與呼嘯山莊對立存在的畫眉山莊以及林頓家庭則代表文明,他們彬彬有禮,服從一切社會原則。自然和文明表面風平浪靜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凱瑟琳偶然闖進畫眉山莊,于是沖突不斷。凱瑟琳的自然之情開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戰,她開始背叛自己的內心情感,越來越像淑女,最終她舍棄對西斯克里夫的.真愛嫁給埃德加林頓,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絕對優勢。但是婚后的凱瑟琳被內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為凱瑟琳的背叛自然性扭曲到極端,他變成了復仇的惡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約束人的真實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劇。盡管文明帶來了進步,但是文明卻扼殺了人性。最終,艾米莉勃朗特讓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開阻礙之窗—文明,讓兩人的游魂在荒野間游蕩。種種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對兩人愛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順應人性,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選題擬從三個部分加以闡述:
1。 自然和文明的定義
2。 自然和文明的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西斯克里夫和林頓及其哈的頓b。自然和文明的斗爭:凱瑟琳的愛情選擇和西斯克里夫的瘋狂報復導致人性的扭曲
3。 結論 人應該順從自然,歸順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以及給人帶來毀滅性的災害。
(二)課題研究創新
本文主要通過對《呼嘯山莊》中象征主義的運用,來解析自然和文明的沖突。艾米莉勃朗特不僅塑造兩個截然不同的莊園,分別代表自然和文明,還賦予住在兩個山莊中類似他們山莊的性格,通過他們的對比以及他們交織時所產生的矛盾分歧來說明自認和文明之間的對抗。
四、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選題擬采用多種研究手法,然后再結合定性分析研究法、綜合查找法、歸納法、翻譯法、文獻綜述法、文獻檢索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加以詳述。主要包括:1、定性分析法:根據主觀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推斷出事物的性質和發展趨勢的分析方法。2、歸納法:通過許多個別的事例或分論點,然后歸納出它們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結論。3、文獻法:即歷史文獻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種現存的有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信息,以達到某種調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獻綜述法:即針對某個研究主題,對與之相關的各種文獻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對所負載的知識信息進行歸納鑒別,清理與分析,并對所研究的問題在一定時期內已取得的研究狀況,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的趨勢進行系統而全面的敘述,評論,建構與闡述。其中,確定一個研究主題,收集整理專題文獻,閱讀與挖掘文獻內容,清理與記述專題研究狀況,建構與闡明專題研究發展趨勢。
五、 研究計劃及預期成果
。ㄒ唬┭芯坑媱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論文指導教師,學生選定題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務書部分和開題報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論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論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論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點之前上交,以便答辯老師閱讀),指導教師分組閱讀論文,師生做好答辯準備
6月1日—6月9日:論文答辯(答辯后,學生對教師提出的意見要及時修改,以便裝訂論文終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辯及論文裝訂、成績評定。
(二)預期成果
按照規定的時間和進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論或應用價值的,字數在5000英文 單詞左右、英美文學方向的的學術論文。
六、 參考文獻:
[1] 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cecil, david。early victorian novelists: essays in revaluation。 。1934
[3]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著,方平譯。呼嘯山莊[m]。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1
[4]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著,宋兆霖譯。勃朗特兩姐妹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5] 陳茂林。 ——回歸自然 返璞歸真《呼嘯山莊》的生態批評 [j]。 外語教學。 2007(01):69—73
[6] 栗華。 野孩子的愛與恨——對《呼嘯山莊》意象和主題的一種闡釋[j]。 北方論叢。 2001(6):80—83
[7] 裴雙。 ——人類應有的前行姿態論《呼嘯山莊》對野性與文明的取舍 [j]。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4):80—85
[8] 邵旭東。 何以寫出《呼嘯山莊》?——也談艾米麗勃朗特創作源泉問題[j]。 外國文學研究。1996(04):77—81
漢語言文學專業開題報告 篇5
一、選題背景
季羨林先生在談及胡適時,曾評價胡適是一個大人物,一個享有盛名而又充分爭議的人物,一個無論如何也回避不了的人物[1]。的確,胡適既是五四的領袖人物,又扮演整個文學、教育史的領軍角色,還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語文教育歷史潮流之中,發揮了引領性作用。由他首先掀起的的新文化運動,刻下了整個中國歷史中都有著永不磨滅的痕跡,不僅使中國語文教育實現了改頭換面,讓傳統的理念、內容、形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嶄新變化,又將白話文運動的成果以國家意志的形式體現在了語文教育中,1923 年,由胡適負責高中語文課程綱要的制定,直接參與了相關政策、綱領性文件的草擬。胡適對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研究、主張,是從指出傳統古文教授方法的種種弊端開始的。留美期間,便發表文章,旗幟鮮明地一一指出具體的問題與漏洞,并相應地提出了具有創造性改革意義的想法與思路,這是他對語文教學的最初探討。1917 年,他又作成一篇《文學改良芻議》,最先唱響了新文化運動序曲,并得到一大批先進人士大力支持,從此便開始大力宣傳推行新文化運動,抨擊舊文化、舊文學,很快成為了中堅人物。三年后,他又應邀作了一篇關于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演說,即《中學國文的教授》,緊接著 1922 年,又針對其中某些問題進行過一定修正與完善,題作《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在這兩篇文章中,胡適對中學國文課程與教學問題作了全面而系統的闡述,提出了許多嶄新的理論主張。胡適的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主要通過他參與并主持制定的政策性文件、發表的相關著作和演講中表現出來。胡適關于語文教育的著作有很多,從留美期間寫過的札記中就可以找到許多相關的文章,如《記興趣》《專精與博學》《發表與吸收》《作文不講文法之害》等等。除此之外,在五四以后,胡適也發表了很多相關論著。在這些論著中,胡適多是從教育的實情出發,運用科學的觀念和方法來研究探索中國語文發展的規律,既有宏觀也有微觀層面,不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推動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巨大的推動力量。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一方面從理論意義上來說,本課題在參考了胡適大量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分別從課程目標、課程設置、課程內容、閱讀教學、寫作教學以及口語交際教學等課程與教學的各個部分,來闡釋其主體內容,既能深入、客觀地進行探究,更能極大推動當代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理論研究的發展與革新,同時也可以為當前語文課程改革與實際教學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理論指導。另一方面從實踐意義上來說,本論文將胡適系統的語文課程與教學思想與現實的語文課改、教改密切結合,深入探究胡適語文教育思想中具有先進性、建設性與高度預見性的觀點主張,對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啟示,同時也為我國推進教學革新,提供強有力參考和指導。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杜威,是在哲學、思想、教育等領域都有著卓越影響力、威懾力的美國學者,實用主義思想流派的權威領袖。在西方留學階段,胡適就曾在他門下求學,受到其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深刻印記,其教育理念也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改變。1919 年,由胡適為首的學者提議,由北京大學、江蘇教育學研究會等組織進行聯合,對杜威教授發出巡回演講的邀請,進行來華講學。而胡適作為他的學生,理所應當地擔任了最合適的翻譯、秘書職位,進行了大部分演講活動的設計、組織,同時還作了大量關于他演講內容中先進思想理論整理匯編,形成極為珍貴的材料與文獻?梢哉f,胡適是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最忠誠的信徒,并將其思想深深融入到了中國的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之中,極大地促使了中國現代語文課程與教學的革新進程。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哲學思想的核心,即“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長”,同時他還針對傳統教育流派提出的“舊三中心”,創造性地對應提出了“新三中心”[13,6]。其中,對胡適課程與教學理論有著極具震懾力的方面有兩部分內容:一是“兒童中心”論,反對壓抑學生個性,主張教師應積極關注學生心理、能力、性格和興趣,著力培養與發展學生各不相同的個性心理,并以此來確定最適合的課程內容、手段,其教育效果必定事半功倍;二是主張生活教育,根據“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自然發展”[13,18]等主張,曾指出最好方法就應該是到真正現實中學習、磨練,“從做中學”,反對教育是為未來做準備的觀點,因此,在課程內容上應該注重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教法上,應拋棄傳統的“靜聽”“單純地學習書本上的課文”注入模式,提倡以平等、公正方式進行。
個人主義理論,顧名思義就是主張“以個體為中心”,而胡適的個人主義思想理論曾在多篇文章中有著比較集中的闡釋。胡適主張首先是獨立、自主的人格魅力,充滿質疑與否定的理念,其次是積極、充滿責任感的態度,這本質上也是一種人本主義理論,的“個人要高于所有”“個人的充分發展就是社會發展的根本所在”的人本主義理論[16]。個人主義理論,在胡適一生中所有課程與教學理論思想中擁有著絕對核心的地位,他著書立作、待人接物,幾乎全都在這個理論影響下進行的。以至于,“中國式的文藝復興運動”,也是以個人主義理論為基礎,表現出一種作為“人”的再生。而胡適便站在了一種作為“人”的角度與視野里,重新進行評估傳統中國的所有思想觀點,重新創造出一種新的文明境界,試圖能與世界先進的思想文化相接軌。我們也可以在他曾編輯的各類著作、雜志中發現這種理論的明顯的痕跡,比方說,《競業旬報》“從新做一個完完全全的人,做一個完完全全的國民,大家齊來,造一個完完全全的祖國”[17];胡適不僅這樣提倡,更是以身作則。個人主義理論成為胡適語文課程與教學理論最堅實的基礎,在更高的高度進行審視,以是否符合學生充分發展要求為根本標準,在實際的課程與教學中提出系統、徹底構想。在課程性質與目的的定位上,胡適主張要積極掌握白話文的知識與應用,由于古文已經成為學生進行培養自身獨立個性的嚴重障礙,因此說要想樹立這種獨特的個性,最基本的就是能夠自由表達、善于自由表達內心想法,但是傳統古文確實是無法滿足這一基本的要求,因此,胡適主張在語文課程與教學方面,都盡量能做到使用“國語”;教學方法上,他主張大膽改革,拋棄傳統、落后的模式,積極推行自覺、主動的模式,這同樣基于這種先進的個人主義理論思想。當然,這種個人主義的思想理論,也的確能作為是中國語文教育思想自身理念的內在要求。中國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去理解、善于去使用語言文字,而這種能力當然也是需要與人本身的思想、情感、品格、經驗所緊密相連。因此說,基于這種個人主義理論,胡適在語文教育思想中就站在了“立人”的高度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與人文精神。
漢語言文學專業開題報告 篇6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一)研究目的
所有的語言跟社會一樣包含著歷史,歷史中變化是最突出的特征之一。語言在歷史中不斷變化,不斷產生出新義與新詞。隨著社會的發展,政治制度與經濟結構隨著世界化而快速發展,原本不存在的事物不斷產生,新形成的概念反映在語言中,成為“新詞”!靶略~”不僅是“新出現的語言”,也是反映社會現實的鏡子。漢語的新詞反映當時的社會現象和人類的心理現象,因而不斷地出現。
中國的社會語言學家陳原認為,“新詞現象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語言現象。新詞出現是社會生活變化的結果!薄A硪粋學者楊振蘭指出“新詞語是以詞語產生的時代為依據形成一個詞匯群體,受新時期社會特點的影響和制約,明顯帶有社會時代的痕跡和烙印;”。這說明新詞語除了可以從語言學角度研究以外,也可以從社會學、心理學的角度研究,因為新詞語的出現是一種語言現象同時也是社會文化心理現象。最近 新詞語在語言學中成為了一種新的研究領域。
因為新詞語反映著一個國家的歷史、社會、文化的背景,所以詞匯的意義比較難以理解,同時翻譯文章的時候也常常造成錯誤。本論文進行問卷調查,考察年輕人對新詞語的認識,同時考察生活中最常用的新詞語及其產生的原因。
(二)研究意義
語言反映當時的社會,新詞語跟當時的社會現象有密切的關系,不僅具有單詞的價值,也反映了背后的語法和語音規則的作用,同時通過新詞語的研究可以理解發展中的社會和文化。本論文通過對中國和韓國報紙、網絡中出現的以及編輯成冊的新詞語的調查,比較分析二者的異同,以及背后所展現的文化、語言差異。
現在在韓國開始了中國流行風,比中國的韓流更熱鬧。在韓國有許多人愿意了解中國的語言與文化,本論文提示的多樣的新詞語能夠幫助了解漢語與現在的中國。跟韓國一樣,在中國也開始了韓國流行風,特別是韓劇的影響,許多的廣告、媒體、文獻上出現韓語音譯詞。 比如,“啊擰哈塞哦”是漢語“你好”的意思,其讀音與韓語原讀音相似。本論文要研究與分析最近在中國社會中相當著名的韓語音譯詞。
二、研究思路與內容
三、研究現狀
四、論文的研究重點、難點
(一)研究重點
新詞語不僅是從以前存在的一種詞匯現象,也是最好表現時代感與大眾心理的有趣的語詞現象。不過,在語言學系新詞語不那么受歡迎,新詞語是很快地出現同時很快地消滅,所以許多新詞語編入詞匯系之前容易消滅。但是,從歷時性的角度來看,新詞語是在語匯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社會與文化上集中地反映詞匯的動態變化。因此,對研究語匯歷時的變化價值非常大。本論文介紹最近在中國社會中相當著名的韓語音譯詞是什么與韓語音譯詞的影響。本文重點通過調查問卷考察在中國留學的外國留學生對新詞語的理解度和意識度。
(二)研究難點
語言是環境變化的產物。出現新的環境,就會出現新的語言成分。在中國開始英語熱之后,借用了一些英語的新詞語,利用音譯、意譯或者直接以英語的形式出現在社會生活中,但是新詞語的使用者受限于不同的社會圈子,比如年輕人和老年人使用和理解新詞上會出現很大差異,尤其是中國有方言的影響,也產生了區域性新詞語。作為留學生,這部分是寫作的難點。
漢語言文學專業開題報告 篇7
一、開題報告填寫要求
1.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1。此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前期內完成,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及院、系審查后生效;
2.開題報告內容必須用黑墨水筆工整書寫或按教務處統1設計的電子文檔標準格式(可從教務處網址上下載)打印,不能打印在其它紙上后剪貼,完成后應及時交給指導教師簽署意見;
3.有關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寫,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如“2005年4月26日”或“2005-04-26”。
4、畢業論文參考文獻的引注標準要參照《韓山師范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標準》(韓教字[2005]53號)執行
二、本課題的目的及研究意義
研究目的:
張愛玲與電影有過長期親密的接觸,在小說寫作中創造性地化用了電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組合帶有豐富的視像性和表現力。文本以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為切入口,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意義:
本文通過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在體會張愛玲語言的“現代性”的基礎上,嘗試性地提出1種獨特的審美方式,從不同的視角解讀張愛玲小說的表現手法。
三、本課題的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對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表現手法的研究主要從小說的電影畫面感、電影造型、電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張愛玲作品對電影藝術手法的借鑒技巧:查字典。
(1)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畫面感:《猶在鏡中——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造型:《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 》(何文茜)等;
(3)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申載春);《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張江元);《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鑒》(屈雅紅)等;
(4)研究張愛玲小說的死亡意識: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等
國外研究現狀:
海外研究對張愛玲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1階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標等人對她作品的介紹與評述”“第2階段1985年至今,輻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華文文學的影響研究分析和評價”。1995年9月后,她在美國辭世后,海外學者多運用西方現代文藝理論來剖析。
四、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研究內容:
張愛玲的小說映照了1個陰陽不分、鬼氣森森的世界,恐怖鏡頭繁復繽紛,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擬鬼,她筆下的人物均飄蕩在凄冷荒涼的宿命軌道上。本文嘗試根據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根據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在學術界既有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從張愛玲小說、相關的研究書籍及其評論等出發,分析整理資料,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當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
畢 業 論 文(設 計)開 題 報 告
五、本課題的實行方案、進度及預期效果
方案、進度:
20XX年11月—20XX年2月初:收集資料。重讀作品,確定論文題目,查閱相關資料。
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在老師的指導下,擬定寫作提綱和開題報告。
20XX年3月—20XX年4月:論文修改。聽取老師意見,撰寫論文初稿,并交指導老師評審。
20XX年4月——:定稿。
預期效果:
本文結合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闡釋,嘗試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六、已查閱參考文獻:
書籍:
1、張愛玲,《張愛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金宏達,《華麗影沉》【C】。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張新穎,《20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M】。北京:3聯書店,2001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進荒涼——張愛玲的精神家園》【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類時空》【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6、吳戰壘,《電影欣賞》【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陳衛平,《影視藝術鑒賞與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聶欣如,《類型電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學術論文:
1、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2003年第5卷第4期第51頁。
2、 李祥偉《“丑”趣———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象》,學術論壇, 2005年第6期第140頁。
3、 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報,2004年第4期第38頁。
4、張江元《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涪陵師范學院學報, 第26卷第4期,第54頁。
5、屈雅紅《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鑒》,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6卷第6期,第33頁。
6、何文茜《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 》,石家莊師范?茖W校學報, 2004年02期,第39頁。
7、何蓓《猶在鏡中 —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年第30卷第4期第40頁。
8、申載春《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4年第19卷第5期第12頁。
9、吳曉,封玉屏《電影與張愛玲的散文寫作》浙江社會科學報, 2004年第1期第204頁。
網絡資料:
1、《恐怖情節心理分析》
2、《綻放在暗地里幾個唯美的驚惶意象》
3、陳文珊《女性·月亮·鬼氣——試論《聊齋志異》對張愛玲小說創作的影響。
漢語言文學專業開題報告 篇8
高師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分析
一、高校師院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課程改革中的問題
目前一些高校師院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由于自身的原因以及社會的原因,教育實習已經取消了,而一些進行了教育實習的高校師院中教育實習的質量也不能夠達到相應的要求。因此很多高校師院的學生無法通過教育實習讓自身的專業知識得到較好的展現,學生在教育實習的過程中并沒有認真地使用自身專業知識,高校師院的學生在畢業之后進入到學校中開展指導以及監督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也就無法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二、我國高校師院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方式
1.將課程結構以及課程體系進行相應的優化
為了保證我國高校師院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能夠順利開展,首先,應將我國高校師院中的課程結構以及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在實際的優化方面,應按照我國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及相應的培養規格進行。其次,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按照能力、知識、素質的三方面要求進行。在進行課程改革以及課程體系的優化后,能夠將教學大綱以專業學科課程為主要的課程結構體系,使高校師院的漢語言文學教育課程能夠滿足日后學生進行教學工作中的各項需求。需要注意從調整學科專業的課程結構、增加語文教學課程的比重、拓展選修課程等各方面入手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構建以專業主干課程為主、學生專業知識基礎牢固、實踐能力強、專業素質高的課程體系,對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很有幫助。
2.整合高校師院中的實踐性課程
高校師院中的實踐性課程不能有序開展是影響高校師院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學生水平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為了改變這一狀況,需要將高校師院中的時間性課程進行整合。在實際的整合課程時,需先制定出較為科學的課程目標、課程計劃、教學模式、評價方法、課程內容,并按照這些因素將實踐性課程加以實施。例如可在大二的第二學期,在學生將一些專業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后,讓學生進入中學進行實習,學生通過在實際的聽課過程中對自己日后的工作進行初步了解,提前掌握中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在第二階段,學生進入到大三下學期后,對專業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就能讓學生再次進入中學,通過其自身在高校學習的專業知識以及自己對于教育的理解,試著進行語文課程的教學工作,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在中學如何開展工作。大四下學期,可以讓學生再次進入中學進行實習。由于學生已經經歷過兩次實習,其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相對成熟,因此在進行實習的過程中也會駕輕就熟,對學生日后的工作會有所幫助。
三、結束語
我國高校師院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由于仍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因此培養出的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中會出現專業知識不過硬、教育經驗缺乏的現象。為了避免這一現象,需要在高校師院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專業課程的改革。通過專業課程的改革,鞏固我國高校師院學生的專業知識,并加強其教學經驗。
漢語言文學專業開題報告 篇9
論文題目:美狄亞的成因和自我意識的覺醒
一、選題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美狄亞》是公元前五世紀及公元前四世紀希臘最富盛名的悲劇作家歐里皮得斯的代表作。被稱為歐洲最早的“問題劇”。小說圍繞美狄亞為追隨愛情而進行的一系列反抗斗爭,描述了當時婦女的從屬地位,展現其悲慘的命運。是最早為婦女鳴不平的代表作。揭示了父權制對母權制的勝利,表現了具有民主精神的法律裁判代替了家庭仇殺。雖然作品描述的題材源于古希臘神話,但其中包含的卻是歐里庇得斯所處時代的婦女問題,因此有很強的寫實性。
通過對小說的研究和當今社會的結合,顯示了人不再是盲目的任命運所隨意擺弄的玩偶,而是更自由的人,是對于自己的行動和感情富有重大責任的人。
二、研究方向的動態及本文創新點:
選題的研究現狀:許多人著文分析和評價劇中女主人公美狄亞這一鮮明、獨特、極具個性特點的人物。并分析造成美狄亞這種性格和個性的社會原因和自身原因。揭示了當時社會制度的不平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本文創新點:通過研究小說中美狄亞的人物形象和社會背景分析美狄亞愛情悲劇的成因和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這一問題,就現代社會來說,雖然社會和假體地位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美狄亞的反抗和斗爭精神,對今天的女性仍然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三、主要研究內容及提綱:
一、美狄亞和伊阿宋的愛情
二、美狄亞的多重身份
(一)父親的女兒形象
(二)丈夫的妻子形象
(三)兒子的母親形象
三、美狄亞愛情悲劇的成因
1.美狄亞自身性格來說
2.美狄亞所處的時代背景
四、結語
五、研究的方法與手段:
1)文獻分析法
2)運用比較、歸納的方法,總結出相關的結論
漢語言文學專業開題報告 篇10
題目:論汪國真詩歌的特點
系(部):中文系
專業:漢語言文學
學科:中國現代文學
學生:XXX
指導教師:XX
一、論文研究的來源及意義
對于20世紀90年代初才紅遍大江南北的著名詩人汪國真來說,青年人尤其是在校的大中學生,可謂耳熟能詳,汪詩因此有一大批忠實的讀者。汪詩不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種明白曉暢的表達方式,而且汪詩更有一種超然、豁達、平易、恬淡的人生態度,這種人生態度來自于詩人汪國真對中國宋元以來傳統詩歌的那種豁達、飄逸和灑脫的人生哲學的二次創造。詩人汪國真的這種人生態度被現今社會稱為"汪國真式的人生態度"。毋庸置疑,它是可以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的,能夠讓廣大的青年人在復雜的生活中得到極大的啟迪,堅實理想信心。
本篇論文通過對汪國真詩歌的藝術特點進行研究探索,旨在為廣大的文學研究者提供一些膚淺的價值理論,讓更多的人廣泛地認識并認同這位上世紀盛名卓越的抒情詩人及其詩歌特點,明確汪詩在詩壇上的地位,從而期望有更多的讀者和文學愛好者對汪國真及其詩歌添加關注的眼神。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汪國真作為當代一位抒情詩人,他完全不同于聞一多、徐志摩、顧城、舒婷等這些早期中國詩壇上的領軍人物,汪國真的詩歌創作階段比較晚,將近不惑之年才功成名就。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詩歌中沒有一絲一毫的政治色彩,用平凡的語言抒發著平凡的人、事、物,樸實無華卻雋永深刻,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詩風是難能可貴的,因此其詩歌在廣大的讀者中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盡管如此,現今中國文學界對其詩歌的研究屈指可數,缺少廣泛而有力的學術性的研究和探索,而在國外這塊廣褒的文學土地上,依然沒有他光輝的影子。當然,這種現狀的產生,尤其多面原因,一是汪詩的影響力幾乎只局限于青年人這一層面上,詩歌內容通俗易懂,不需深入體味,因此在創作上不必進行權威的學術解析;二是現今文學界里,詩歌這以文學形式的地位每況愈下,已經處于文學的低潮階段,其發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約。所以,對于汪國真詩歌的研究,我覺得應該著力加強。
三、論文研究目標
本論文研究目標是:對汪國真詩歌的特點進行探究,凸現汪詩的藝術魅力,進而弘揚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價值與地位,使廣大社會認同"詩歌來源于生活,卻更深層次地反映生活"的觀點。
四、論文研究內容
汪國真是20世紀90年代至今蜚聲文壇的著名中年詩人兼書畫大家。汪詩能從平凡的事理發現偉大,從普通的感受中看出永恒,主題昂揚,寓意深刻雋永,表現出詩人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學功力。本文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汪國真的時代背景;
2、關于汪國真創作高峰期的分析研究;
3、汪國真詩歌的特點及研究;
汪詩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題材上較有針對性、篇幅短小、明白曉暢、精煉而富有哲理、充滿了音樂美、詩中小我與大我并存,等等;
4、汪國真及其詩歌在當代文學史上的價值與地位。
五、論文研究方法
分析研究、對比研究、研讀歸納研究
六、論文進度安排
收集材料,建立論文大致的框架模型
完成開題報告并提交導師審批
寫作論文初稿并提交導師審閱
根據導師的意見和建議,對論文進行二次修改完善
在二次修改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最后定稿
七、論文參考文獻
01、《詩學原理》,徐有富著,北大出版社
02、《詩歌美學》,謝利文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03、《詩論》,朱光潛著,江蘇文藝出版社
04、《謝冕論詩歌》,謝冕著,江蘇文藝出版社
05、《中國古代文論精選》,北京大學出版社
06、《汪國真詩文集》,汪國真著,廣東旅游出版社
07、《從席慕容、汪國真到洛湃》,楊光治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08、《中國現當代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09、《汪國真抒情詩精選賞析》,王昆編著,中國婦女出版社
10、《尋找詩歌史上的失蹤者》,姜紅偉著,黃河出版社出版
11、《新作家文叢》,若冰主編,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12、《現代詩歌創作論》,薛世昌著,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
13、《后現代主義視野中的美國當代詩歌》,王卓著,山東文藝出版社
14、《中國新時期詩歌研究資料》,郭旭輝編,山東文藝出版社
15、《海子作品精選》,海子著,長江文藝出版社
16、《郭沫若經典作品選》,郭沫若著,當代世界出版社
17、《徐志摩作品精選》,徐志摩著,長江文藝出版社
18、《語言學大意》,樂嗣炳著,中華書局1923年出版
19、《中國詩學專著選讀》,張寅彭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泰戈爾詩選》,(印度)泰戈爾著,冰心等譯,中國書籍出版社
【漢語言文學專業開題報告模板(通用10篇)】相關文章: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大綱11-27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9-12
漢語言文學本科論文開題報告范文11-29
漢語言文學專業表格模板02-17
漢語言文學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1-28
漢語言文學專業電子簡歷模板10-30
文學開題報告格式10-17
漢語言文學專業個人簡歷模板10-22
英語專業開題報告模板10-01
漢語言文學論文模板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