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住宅小區方案設計開題報告
住宅小區方案設計開題報告
嘉鳳園住宅小區方案設計開題報告 簡介: 時間飛逝,轉眼間五年的大學學習生活即將結束。面臨我們的就只剩下畢業設計一相重要任務。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是本科生培養方案中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畢業設計,綜合性地運用幾年內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一個問題,在作畢業設計的過程中,所學知識得到疏理和運用,它既是一次檢閱,又是一次鍛煉。在作完畢業設計后,能使自己的實踐動手、動筆能力得到鍛煉,增強了即將跨入社會去競爭,去創造的自信心。關鍵字:嘉鳳園 住宅小區 方案設計 開題報告 一. 嘉鳳園住宅小區方案設計任務書綱要
一、項目簡介
1.項目概況: 嘉鳳園住宅小區位于唐山市灤縣,小區位于縣城的黃金地帶,西側緊鄰城市主干道長江大街,灣河路從門前經過,該小區地理優越、交通方便。 嘉鳳園住宅小區工程占地面積5.9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小區擬建有品質高雅的中高檔花園住宅:擬建有大眾活動場所、體育健身等基礎設施:擬建有營業面積約7000平方米左右的沿街商業;擬建美容美發店、幼兒園等服務設施:住宅小區綠化率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讓人感到是生活在綠色的大自然中,使人們擁有一個四季如春的家。
2、開發意向: 嘉鳳園住宅小區的方案設計理念為:以人為本,以業為榮,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嘉鳳園住宅小區的方案設計宗旨為:高品位住宅小區,一流的外觀,一流的內涵,一流的生活設施、一流的物業管理。 嘉鳳園住宅小區的設計主題為:人文、境界、舒適、安全。
二、規劃設計要求
1、本項目一次規劃設計實施。具備獨立完整的實施方案.
2、設計須重點體現小區住宅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點,使人一見即想入住,激發人們購房的欲望。
2.1 根據所取得地塊的歷史背景,地形地貌等制定有排他的整個社區的規劃設計方案,以形成獨特的風格和形象。
2.2 在平面布置方面注意避開市場的常規思維,在實用和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出奇、出新。
2.3 戶型設計在順應市場的同時還要能夠導引市場需求,指導人們的新生活、新思維。
2.4 在小區智能化或綜合配套方面采納最好的或最有特色的規劃,增加模仿難度,突出唯一性。
3、道路系統
3.1 小區主大門布置注意與主干道的沖突,小區內場地水流流向布置,要求雨、污分流;
3.2 小區內道路應考慮消防的要求和適應人車分流,采用半地下停車方式;
3.3 小區內的房屋布置應南北朝向。
4、建筑布局及構造
4.1 住宅樓以應高層住宅為主
4.2 宜采用現代建筑風格為主流的形式,線條流暢,富有詩意和個性;
4.3 建筑布局及結構應體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點,同時要考慮降低造價的問題,真正體現房美價廉。
4.4 戶型要求:設計單位應根據市場對戶型的需求情況,安排好大、中、小戶型和復式結構的比例數量。
5、小區環境:
5.1 多層次的立體綠化;
5.2 兒童娛樂設施和戲鬧空間;
5.3 園林小品、雕塑、設立小區標志性雕塑;
5.4 重點體現水景和綠化,水景要使之活水防臭。
6、指標要求:
6.1 建筑容積率:2.5左右
6.2 綠化率要滿足國家規定要求;
6.3 建筑間距符合消防、日照、通風、衛生要求;
三、成果要求
1、方案設計應有綜合說明書
2、總平面圖鳥瞰圖
3、平、立面圖;
4、各戶型平面家俱布置圖;
5、公共空間和街景環境分析圖;
6、景觀透視圖;
7、彩色效果圖(包括彩色總平面、單體透視等)
二. 現代居住區規劃組織形式的演變
18世紀下半葉爆發的工業革命引發了城市形態的重大變革,人口向城市大規模聚集,城市的迅速膨脹打破了傳統城市以家庭經濟為中心的城市格局。城市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片工業區、商貿區、工人住宅區以及倉儲區等職能區劃,城市結構和規模都發生了急劇的改變。同時城市人口激增,居住條件惡劣等問題日益嚴重,出現了一系列被稱為"城市病"的復雜城市問題。為了根治"城市病",
19世紀末以功能主義和機器美學原理為基礎的城市理論應運而生。到20世紀20年代,在國際建協(CIAM)的推動和雅典憲法章程的倡導下,城市逐步脫離古典主義傳統,向功能主義形體化方向邁進。 雅典憲法章程強調城市明晰的結構組織,注重功能分區與用途純化,追求統一的視覺空間秩序,將城市機械地分割為四項基本功能,即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強調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分區布局,再以交通網彼此聯系。雅典憲法章程的基本原則和精神實質在城市形態上表現為各城市功能被交通線劃分成具有嚴整幾何性的功能分區,形體環境秩序井然。同時城市結構以縱向的樹形結構形成等級化的組織體系,即按照嚴格的遞增等級來組織城市。
城市的基本組成單元是:
1. 近百家住宅組成一個鄰里單元;
2. 幾個鄰里單元圍合成一個鄰里單位(以一個小學的服務面積控制規模),中間是鄰里單位的中心;
3. 幾個鄰里單位圍繞一個包括各項公共生活設施的城市次中心,中心的服務半徑正好覆蓋這些鄰里單位城市中心被多個這樣的城市基本組織單元,以及獨立出來的工業用地、綠地等圍繞,從而使城市結構表現為由大至小等級化梯度形成的中心體系(即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等)組織的城市空間,同時城市道路也根據各中心的等級相應呈等級化的梯度變化。二次大戰以后以這種組織結構規劃的城市及城區大量出現,尤其在新建城市,如以英國哈羅新城為代表的新城建設及巴西利亞的規劃和建設中,這種等級化的城市組織結構和功能空間劃分的特征非常鮮明地體現出來。
2.鄰里單位鄰里單位是由美國建筑師佩里(C.Perry)于1929年提出的居住空間組織方式。它以一個小學的合理規劃為基礎控制鄰里單位的人口規模(大約居住1000戶),以四周的交通道路為邊界,形成不被外界交通穿越的、內設必要公用設施的、日照通風景觀條件良好的居住空間。鄰里單位模式產生于功能主義形體規劃觀為主流思潮的背景下,與功能主義等級化城市具有同構關系,鄰里單位模式的確立為等級化的城市組織結構提供了基礎。作為城市居住空間的組織方式,鄰里單位體現了《雅典憲法章程》所倡導的功能主義原則,本身的組織結構也呈現等級化:鄰里單位中的服務設施獨立于居中的位置,并以其服務面積控制著鄰里單位的居住人口規模;居住空間的功能被劃分為住宅、道路、綠化、服務設施,彼此功能劃分明確、空間互不交叉;鄰里單位內部道路寬度、綠化面積、服務設施規模也從鄰里單位向鄰里單元呈等級化遞減;對于建筑形體環境,住宅的高度、日照、間距、朝向、建筑密度等都通過精心的設計達到理性的結果。鄰里單位模式的出現,改變了工業革命后住宅街坊中的擁護、惡劣的居住環境,并以新的居住模式對應汽車交通時代的客觀條件,其在當時的進步意義是不可忽略的。
在鄰里單位被廣泛采用的同時,前蘇聯等國家提出了擴大街坊的組織形式,我國許多小區也屬于這種形式,這種規劃原則與鄰里單位十分相似,但在空間布局上鄰里單位比強調軸線構圖和周邊布置的擴大街坊要自由活潑些。
隨著戰后各國經濟的恢復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為適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要求,居住區規劃有進一步總結和提高了居住小區和新村的組織形式,使鄰里單位和擴大街坊理論又進一步得到充實和完善。
現代交通的發展要求進一步加大干道間距,住宅建設規劃的空前發展,住宅層數因用地緊張而不斷增高:城市交通因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由于過分強調城市規劃的功能分區,使工作和居住地點分布不合理而越來越緊張:城市舊居住區改建的特殊性以及居住區自給自足的生活服務設施在經濟上的低效益,因而出現了“居住區”、“綜合居住區”等多種規劃組織形式。
綜上所述,居住區規劃組織形式的演變經歷了從小到大、從簡到繁、從低到高的變化過程,今后還將隨著社會經濟、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變化.
中國城市居住空間的組織模式的原型來自鄰里單位模式,不論是1950年代完整模仿鄰里單位以及蘇聯的居住街坊模式,還是1960年代基于鄰里單位模式發展起來的居住小區規劃理論,亦或1980年代以后隨著國家試點小區的推行和成熟,居住空間逐步形成"小區-組團-院落"的三級組織結構以及通過對三級結構的改良形成的"小區-院落"的二級組織結構,居住空間的組織模式本身并沒有脫離鄰里單位模式的基本原則和組織方式,即以一個小學的服務人口限定居住空間的人口規模,以公共設施服務半徑限定居住空間的用地規模,小區內只容納單一的居住功能;小區內呈等級化的組織結構等等。居住小區模式正借目前大規模住宅建設的東風在中國城市中被普遍使用著.
三.我國居住小區設計時應注意的問題 居住小區是城市的基本構成。小區建設水平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居民居住環境的優劣,而小區規劃又是小區建設的先行,是影響小區建設水平的重要環節,因此,住宅小區居住環境的優劣,首先取決于規劃方案的好壞。針對近年來城市居民對居住環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規劃設計出一批居住環境良好、社區功能完備,具有當地特色的高水準的居住小區對我們來說已經成為一項急待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和對改善居住環境的迫切需求,全國各地相應建成了一批具有當地特色、環境良好、功能完備、經濟適用的居住小區,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居住環境,推動了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出我們在小區規劃設計方面容易忽視的一些問題,例如社區功能不完善、居住組團布局不合理、服務性設施缺乏、居住環境安全差、小區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等等,我認為,要搞好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首先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小區規劃應注重人文環境 居住小區是城市的組成部分,所以其規劃也應該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歷史人文環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個小區有機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環境中。例如襄樊昭明臺小區規劃就力求在這一點上有所突破,在對舊城區進行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注意保護古城風貌,保留原有的城墻、街巷、樹木及傳統的建筑形式,增加了碑、坊、亭、廊和住宅里弄,并依據歷史原貌修建了昭明臺等具有標志性的傳統古典建筑,這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襄陽古城的歷史文脈,使得建成后的小區既體現出一種文化傳統的沉積,又具備了現代化的生活環境,滿足了人們對小區人文氛圍和社區功能的要求。
二、小區規劃應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 生態環境是影響小區居住條件的關鍵因素。所以,在規劃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點,在盡可能不破壞建設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樹木、綠地等地理條件的同時,加以利用,創造出建筑與自然環境和諧一致、相互依存,富有當地特色的居住環境來。
三、小區規劃應注重功能分區的組合 居住小區的空間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劃分為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半私用空間和私用空間四級。公共空間即居住小區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綠地或游園,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間的規劃上應與文化建筑、水面、曲橋、草坪、樹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園、河流水系等結合在一起考慮,營造出一種舒適、幽雅的空間氛圍。半公共空間,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間,作為居住組團內的半公共空間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觸、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鄰里交往、游樂、休息的主要場所,也是防災避難的疏散的有效空間,以及通過較完整的綠地和開闊的視野作為居民接近自然的場所。在這部分的空間規劃上應注重根據各居住組團的不同組合方式來考慮,并保證其交通暢通、功能齊全。半私用空間是住宅樓幢之間的院落空間,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動和健身的場地,在設計上應注重其設施的多樣化和完備性,把它規劃成小區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動空間。私用空間即住宅底層庭院、樓層陽臺與室外露臺。底層庭院的設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種植,增加組團內的景觀,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樓層上陽臺可以眺望、休息、種植花卉,營造垂直綠化的景色。
四、小區規劃應注重安全防衛的設置
住宅小區的居住環境安全與否,是小區居民極其關心的問題,要創建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不僅要有科學的小區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小區規劃的安全性,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會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居民的有效防范行為,通過控制小區和組團入口、明確劃分空間領域等措施來提高小區的安全防衛能力。一是在小區和組團的入口處設置明顯標志,使住宅小區具有較強的領域性和歸屬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間的強化,使居民之間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機會,又可以使住戶視線能夠觸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對陌生人進行觀察、監視。三是注重小區交通網絡的合理組織。在小區主干道的規劃設計上要做到“順而不穿,通而不暢”,減少交通環境的混亂,提高安全系數,在小區級道路的規劃上盡量作曲形設計,限制車輛穿行的速度,達到安全與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時,規劃時應盡量減少組團的出入口,一般設置兩個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來行人任意穿行,從而起到安全防衛的作用。
五、小區規劃應注重服務系統的完善
在住宅小區規劃中,社會服務環境的營造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因為它不僅是解決居民日常生活活動需要的基本保證,也是小區穩定的物質基礎。在服務設施的設置上要考慮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動軌跡,如小區級商業服務設施應布置成外向型,設在人流交通必經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順路購買。自行車、摩托車存放與垃圾處理也是小區服務環境的關鍵問題之一,住宅小區中的自行車庫應遵循集中與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種途徑。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臺下部等。以往住宅的垃圾處理通常是將垃圾道附設于住宅的樓梯平臺處,因而經常發生堵塞而造成臭氣四散、影響居住環境,在住宅小區規劃中可以將垃圾道改設在住宅內部生活服務陽臺處,避免公共場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棄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轉站來處理。在垃圾中轉站的設置上應注意便于垃圾清運和處理,不要使清運垃圾的車輛橫穿小區,造成污染的擴散。
四.設計高品位的居住小區
一、高品位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 在規劃指導思想上,不能一切從暢銷、從高利潤出發,應該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起來,以營造最佳居住環境、最好居住條件為中心,使小區規劃達到企業目標功能、環境功能、社會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適合人居住的達到以下目標的住區:
1、生態環境優秀的住區;
2、山水景觀優美的住區;
3、功能質量優良的住區;
4、人居文化上乘的住區;
5、物質、精神可持續發展的住區。 為建設這類高品位住區,在規劃設計上應逐步做到:
1、住區空間布局合理化、科學化。 一是從"以人為本"出發,建筑與環境并重,現實與適當超前結合。一般應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時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內部功能應從改革開放前經濟水平較低時期主要解決"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問題,向今后的實用型尤其是舒適型發展,發揮住宅及住區的發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除解困型、安置型住宅和廉租住宅的套型面積較小、房室較少之外,舒適型住宅應是面積較大,房室較多,部分還可設書房、健身室等,使住宅及住區能滿足人的生理需求、健康(運動、保。┬枨蟆踩枨、文化需求、心理需求、舒適需求、交往需求、休閑需求。當然,這一切都應在經濟上可負擔的條件下取得。
二是住區的功能區應布置得當,有豐富的層次,布局結構有特色。住區以居住為主體,但在教育醫療、文化娛樂、體育鍛煉、交通出行、園林綠化......等功能區也要環繞居住中心,根據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樓的投影面積所占用地面積的比例(密度)應控制在30%以下;綠化用地一般應超過35%,并盡可能擴大,如有的優秀住區已達到50%以上。綠地分布應按集中與分散相結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則?茖W地布置中心公園、分區中小公園、組團綠化、屋旁和路邊綠化。中心公園應大小有度,除特大型住區外,住區內一般不宜建大型公園,而應著重搞好分區中小公園或主題公園和組團綠化。公共服務設施尤其是體育鍛煉、老人休閑、兒童游戲活動場地,既要適當靠近居住區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對住戶的干擾。 三是住宅群體的布置,應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間。合理的組團圍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豐富建筑空間環境,優化組團園林設計,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鍛煉。也可以設計立體交往空間,在相鄰的住宅樓(尤其是高層)之間及樓頂設計幾個交往層。有的住區設計了三面連體住宅樓,在圍合空間的第二層設露天綠化、活動平臺(首層架空),也頗受居民歡迎。在山坡地段,為便于依山就勢建房,增加建筑群體的梯度層次,可以適當設計一些排列式布置。但這種布局也應注意提高住宅群落功能,布置好住宅行列間的園林綠地和交往空間。
2、住區的建筑設計與環境的組合應凸顯我國文化內涵,表現豐富的、有個性有特色的主題。 住區應根據其所在地段、城市大環境確定其主題定位,不宜千篇一律,更不宜大量照搬歐化、洋化風格。市中心區、郊區、山區、河畔、風景區......的住區規劃應因地制宜、與大環境結合,善于發揮地段優勢。能借景建住區則更為理想。城市遠郊、近郊的小區,特別是主要為居民假日居住的小區(即所謂5+2模式——5天工作日在城內住,2天假日在郊區度假),應提供更多的游樂、休閑設施和優美景觀,讓居民在假日住得舒適,玩得歡心。 住區的個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發展商開發的小區也應表現不同的特色,不應照搬、"克隆"。近年已有不少住區做好了個性、特色的文章,如有的以濃郁的文化氛圍為主題,有的以山水園林為主題,有的以生態環保為主題,有的以健康——體育為主題......都取得成功。不但住區要表現特色,住區內住宅組團(群落、院落)也應盡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體形態、標志,尤其是大型住區。如深圳一個名為"四季花城"的小區,就按不同季節花卉布置院落,并以花命名。即使是主題不突出的住區,在園林設計、建筑造型、社區服務等方面也應表現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繽紛的住區、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質量越高、居住環境越好,城市景觀越美。
3、努力建設住區的生態環境系統。 在住區規劃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積率、只重建房不重環境的傾向。對住區空間的布置,必須首先考慮生態環境,并按生態要求,本著"以人為本"原則,在住宅布置、環境布置、交通系統......等環節保證住區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氣,良好的通風,潔凈的水面,盡可能擴大綠化面積,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數(多種樹)和造氧功能。不讓小區有裸露泥地,以盡量減少塵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樹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絕不能盲目破壞自然山水,隨便推山建房,砍樹取地。同時要做到處理"三廢",凈化空氣和水面,落實防風、防塵、防曬措施,改善小氣候,使住區生態環境比原來好得多。 生態住區要提倡環保理念、節能理念,充分利用環保材料、節能材料,使用太陽能,節約用水,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
4、美化住區景觀系統,建設"山水住區"。 "山水住區"不是簡單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內涵主要是科學地利用原有山水,適當地創建人造山水,使住區園林化、生態化、美觀化,做到"常年葉綠,四季花開;開門見綠,推窗見景;雨不見泥,風不起塵;空氣清新,賞心悅目"。同時使自然環境繼承、發揮中國文化傳統,做到傳統與現代結合,洋為中用,設計出高品位、有藝術價值、觀賞性強的山水園林景觀和各類小區,表現高明的創造性,傳統的文化性,高尚的觀賞性,顯現濃郁的詩情畫意,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 有的住區運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造園手法,在無山無水的市中心地段造出宛如天然的蜿蜒彎曲流動的溪澗水景,住宅建在種滿灌木、花卉的"山溪"、"山丘"旁邊,使居民在鬧市"推窗見景"地享受到自然氣息和生態美景。
5、交通道路應合理分流,減少對居住的影響。 住區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遷居,滿足消防、救護需要,減少對住的干擾,保證住的安寧為原則進行布置,以達到通達性、安全性、方便性、一體性、多層次性的要求。 住區道路系統應分級明顯、架構清楚,既要與城市公共系統銜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區而過。如果城市規劃確定公交道路必須穿過住區時,在可能條件下可設計地下道路,以防止對住區的嚴重干擾。 小型住區應避免機動車道進入居住區域。有的住區建成"無車小區",即把機動車道和停車場都設在地下,機動車從小區門口進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車場可直接乘電梯到居室,車輛對住宅區域全無干擾,效果良好,居民滿意。 住區的停車位要數量合適、設置合理,有利于優化環境、節約用地,減少對居民的干擾。應根據不同類型住區不同居住人群,按適當超前原則確定。停車位的布置不能影響環境的美觀,要盡可能減少空氣污染、噪音干擾,而且應節約用地。住區停車場以設在地下、半地下較為適宜,有以下幾種形式:
、侔氲叵峦\噲雠c綠化組合——在同出地面的車場頂種植灌木、花卉、草坪,以至花架、花壇,一舉兩得。
、谌叵萝噹臁漤斆娴母餐翍G化,并與周圍地面園林融為一體。
、奂芸掌脚_下停車庫——在數幢住宅圍合的空間設架空平臺,其下停車,其上為綠化、交往空間。但由于車庫靠近住宅,要設法防止對住戶的干擾。
、茉诰G化帶塔棚架停車——這應盡量少用。但如果能做到停車地面仍有綠(用磚塊鋪地,地磚邊縫種草),棚頂有綠樹遮蔭,不靠近樓旁,噪音很少,則未嘗不可。
二、高品位住區的住宅建筑設計
1、增強住宅設計的創新觀念。
一是居住功能多元化。當前,住宅從過去主要強調生存功能向同時重視發展功能、享受功能過渡。住宅不但是一個生存空間,同時也是發展空間、享受空間。住宅除了必須具備的基本生存條件之外,還要設計供住戶及其子女讀書學習、藝術培養、作畫寫書、健身鍛煉、文化娛樂......等空間以及能使住戶得到舒適享受、視覺享受、感覺享受的條件和設施。
二是住宅設計要有超前性和彈性。普通住宅應參照國家小康型示范小區設計導則進行設計,并在套型、功能、環境、配套設施等方面適當超前,預留可以調整、改造的余地。住宅由于居住者年齡、家庭成員的變化,或由于變換居住者,應在必要時可對室內布局、分隔靈活調整;也可以兩套合一套,三套變兩套。
三是居住空間設計多樣化。從平面空間設計向三維空間設計發展,根據市場需求,適當設計復式、躍式、錯層以至躍復式合體、三層錯層式等住宅模式,使居住空間更活,適合不同消費對象的愛好。
四是住宅設計的科技應用集成化。新科技的發展、推廣應用已由單一性逐步向集成化發展,住宅設計也應適應這趨勢。
五是住宅設計走向信息化。應適應知識經濟浪潮的發展,多掌握技術信息,包括設計理論、市場信息、設計科技、政策導向,不斷更新知識,設計出具有創新價值的住宅。
六是住宅設計要求精品化。要摒棄那種照套圖紙的陳舊設計手法,通過深入的市場調查,對各類住宅設計進行對比研究,多方面應用科技成果,設計出價值更高的精品。
2、住宅設計要以市場為導向。 居住潮流、住宅市場常有變化。在改革開放前很多住宅單元不設計起居廳(尤其在北方城市),后來又流行"三大一小"設計(大廳、大廚、大衛、小臥室),目前又在不少地方出現大臥室和特大起居廳(超過30平方米)的設計,出現大臥室和大衛生間的設計。增大客廳面積有方便親屬聚會、朋友交往的需要,還可表現住宅主人的身份。增大臥室和衛生間的面積,是人們已感到這兩處是最讓人能舒適享受的居住空間。
3、住宅設計要講究文化性、藝術性 文化性、藝術性最能反映住宅和住區的品位。住宅的外觀和內部設計都應力求美觀、高雅、和諧、明快、簡潔,營造高尚的視覺環境,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反映深刻的文化內涵、蒸蒸日上的時代精神。外地的、外國的住宅設計可借鑒,但不宜照搬。成功的做法是,通過汲取其精華,發揚本身的長處,創出有地方特色和風格的高雅作品。 建筑造型反映城市的文化,地區的風貌,也是商品(房)的包裝。不少發展商都十分注重這一環節,到處請名師精心設計,對方案反復推敲,甚至十易其稿,才拍板定案。成功的作品都是文化內涵豐富,藝術性強的結晶。
4、住宅建筑應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適當、色彩協調,與環境配合相宜。 各地近年建成的優秀小區都十分注重住宅的立面造型和色彩。外立面可以說是建筑的時裝,城市的面容。有的住宅以現代、明朗、動感為主調,表現生氣勃勃、積極向上。其外立面使用紅褐仿石面磚,墻體由米黃色噴涂向上過渡到頂部乳白色,輕快、簡潔。有的樓房采用白色為墻體主色調,與大面積的綠帶、樹林相襯,顯得醒目、明朗。有的高層住宅樓以素色墻體與淺綠色小弧度玻璃窗相配,矗立在湖畔、江邊,構成悅目的景觀。有的住宅外墻采用暖色調,烘托暖融融的住家氛圍,并與圍合組合相呼應,受到好評。有的住宅立面采用橫線條,黃色為主色配頂部白色檐線,局部紅色勒線,香檳色窗框,弧形窗,顯得飄逸活潑,建筑立面造型和色調采用可多式多樣,但應根據特定的環境精心設計。應注重協調性、和諧性、耐看性。立面要防止單調沉悶,盡量做到流暢大方,簡潔明朗,虛實有度,剛柔相濟,有節奏韻律感和時代特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建筑立面不強求一致,有的顯現浪漫情調,給人新潮之感。有的以清雅色彩、質樸形象,表現另一種風格。有的突出典雅端莊形象,使造型表現高貴。
5、建筑設計應顯現人的中心地位,現代性和實用性。 住宅內部平面布局要突出"以人為本"思想,不讓人屈就于建筑,成為建筑的附屬。而是符合人的生活活動規律,具有較好的舒適性、方便性、安全性。過去有的住宅在客廳布置了通往臥室、廚房、衛生間的四五個門戶,干擾很大,很難住得舒適,更難體現居住的私密性。這種落后設計目前雖然已經不多,但也不是已經在所有住宅中都達到了功能布局科學、合理的要求。一些高品位優秀住宅設計近年發展了設計理念,豐富了設計思想,取得成功,使住宅室內布局顯現人的中心地位,更加實用、舒適。 住宅的動靜功能分區已得到較多的體現,把工人房、餐廳、廚房、公用衛生間集中布置,與靜區臥室、書房、化妝間,以及半靜區客廳形成三個互相干擾相對較小的分區布局,顯得比較合理、適用。 主臥室的設計變化已從過去主要考慮用于睡眠,延伸到休息、核妝、看書......。主臥面積加大到12平方米以上,豪華型住宅超過20平方米;配舒適、多功能衛生間、化妝間和主臥陽臺;與書房相連,便于工作、學習、電腦操作。 起居廳是家屬聚會、娛樂和會客之處,不宜采用狹長形、異形,以方正、寬敞、明亮較佳。尤其要處理好廳內交通,防止出現交通面積過大、房門過多,影響使用功能的弊端。要使客廳具有足夠的少受干擾、相對穩定的空間。 住宅次空間的功能要得到更多的重視。廚房與餐廳相鄰,構成餐飲空間。有的設計開放式廚房,使餐飲空間更覺寬敞。 衛生間的功能不單是洗臉和大小便,沐浴功能(衛生間內設沐浴小空間)、化汝功能應得到重視。但淋浴區與便溺區應隔開。主衛生間更宜適當增大面積,有的還設按摩浴缸,有的與衣帽間相連,力求舒適。儲物空間也在不少住宅單元中有了位置。 陽臺在住宅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直接接觸室外空氣、陽光之處,應盡量發揮它的綠化、休息、觀景、乘涼、健身等多個功能(相鄰廚房的工作陽臺還有助廚工作功能),面積不要過小。有條件者,還可設計大面積陽臺、多個陽臺,以至面積比陽臺大得多的無頂蓋的露臺,使之成為空中私人小花園,讓人住得更愜意。 戶型設計、室內布局要盡可能滿足住戶的景觀需要,將室內景觀向室外延伸,讓住戶更多地親近自然。因此,窗戶要加大(有的住宅把窗的橫向尺寸加到八九十厘米寬),窗臺要降低,還可設計弧形窗、落地窗、轉角窗、寬角度窗,讓住戶對室外景觀一覽無遺。但窗戶加大后,夏天室內溫度高,能源消耗也高。 隨著經濟、科技的迅速發展,居住功能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信息網絡發展后,在住宅內辦公也會多起來。健身的需要也比過去大得多。因此,在住宅單元內除了最基本的廳、房、廚、衛等空間外,適當設置書房、工作間(電腦室)、健身房或健身陽臺、露臺、化妝間、衣帽間、貯藏室、門廳......,已成為住宅新的功能空間。當然,這需要足夠的單元面積作基礎,一般實用型、中小型住宅單元難以辦得到。
6、住宅的層數構成應結合城市實際合理確定。 住宅層數的構成應從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豐富建筑空間,保證環境良好的原則出發,合理地科學地規劃。一般來說,小城市和鎮的住區應以多層、低層住宅占絕大多數,適當建一些中高層;大、中城內住區應是多層、低層、中高層住宅相結合,適當建一些高層;特大城市郊區住宅小區應以多層、中高層住宅為主,適當建一些高層;特大城市中心區還可以適當建一些超高層。別墅小區應適當控制。七層及七層以上的樓房均應設置電梯。各類住宅區都應將住宅空積率、建筑密度控制在符合規定,并保證能有良好居住環境、能有足夠的綠化面積、能相應興建配套設施的原則上。絕不應為了經濟收益,犧牲環境,影響環境,盲目增加容積率和建筑密度。 三、高品位住宅小區的環境創優 住宅是住區的主體,環境是住區的基礎。高品位住宅小區必須是居住環境好、生態環境優、景觀環境美的住宅,能夠表現它的文化性、舒適性、陶冶性、祥和性,能夠滿足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安全要求、健康需求。 住區環境對城市有巨大的、直接的影響。住區環境既有物質方面——"硬環境",也離不開精神方面——"軟環境",兩者必須緊密結合。住區的"硬環境"主要包含能滿足人的居住、生活需要的居住空間、交往空間、景觀空間、公建設施、文化設施、教育設施、體育娛樂設施、交通設施、商業服務設施......;住區的"軟"環境主要是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及多層次的社區文化活動,創造高尚的文化氛圍,讓居民及其子女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高尚的道德陶冶,適宜的健身體育鍛煉,豐富的藝術享受,以及優美的景觀欣賞。 這里著重研究住區的綠化和景觀環境的優化問題。
1、住區園林化應力求創新,各具特色。 不少高品位小區都在山水園林景觀上做文章,創出各具特色的景觀環境。廣州二沙島以綠、靜、美為主題,點、線、面相結合,突出江景,展現亞熱帶氣候特點和地方風情。房前屋后布置園藝,多層次主體綠化,造成無處不綠的居住空間。建筑錯位布置,前低后高,增加觀賞江景戶數。麗江花園追求現代化人居與優美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營造以大型人工湖為中心的中軸景區和多個組團花園,形成優美的園林式住區。祈福新村以"環境新村"、"詩意人居"的目標營造居住空間和綠化景觀。依山(自然山)停傍湖(人造湖)布置住宅群和多個不同風格、不同特色的主題公園、花園和農莊,使住戶擁有十分豐富的休閑、觀賞、娛樂游玩空間和直接參與種養的場所(農莊)。奧林匹克花園環繞健康的主題,設置泳池、運動場所、健康中心、家門口運動器械,以及健康步級、養生步徑、兒童歡樂步徑、青年動感步徑。翠湖山莊把中庭花園瀑布、樓間涌泉、架空首層綠化、屋旁綠地與園林景觀連成一體,建成覆蓋整個小區七八成面積(車道入地下)的"萬象翠園"。深圳華僑城以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為指導思想,把原有山坡和綠化資源建成多姿多彩的山景,把山塘、小溪整理成優美的水景,住宅建在青山碧水、林木蔥蔥、處處有景的環境里,顯現回歸自然、保護生態的特色。廣州頤和山莊借用頤和園的意境,借助天然山水,建造山頂公園(占地8萬平方米),觀景頤天閣,昆明湖,故事畫廊,萬壽宮會所,湖濱亭臺樓閣。再以小溪流水、假山瀑布、噴泉山石等點綴,建成一個具有天然特色的生態型、環境型住區。 有創新、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無論是住區的建筑造型還是景觀空間布置都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能"克隆"照搬,即使是同一發展商開發的小區也不宜個個雷同。
2、住區山水園林景觀和植物花草應有層次,豐富多采。 一是空間層次:從小的樓頂、樓旁綠化,路邊綠化,到組團綠化、小花園,到中心花園、各類主題花園都應做到層次分明,各有特色。除了特大型住區外,一般應少建大公園,多建小花園、組團花園,使居民就近享用綠化帶來的好處。 二是植物品種層次:草地、花卉、灌木、喬木,喜陽植物、喜陰植物,不同季季的植物,都應合理布局。切忌跟風,過多地、過大地營建大型草坪,大種棕櫚科植物。應因地制宜,講究科學。草坪生態效益和造氧功能都比樹木低很多,而它的養護費卻比樹木高3-5倍。而且它的耗水量大,遮陰功能差,尤其是亞熱帶地區更不宜把大草坪作為主要綠化途徑。應選擇適合本地生長的植物種類,多種園林當家樹、鄉土樹。適當選用一些外來的、能在本地生長良好的樹種來調劑也是可行的。
3、住區園林應與方便人際交往相結合。 在住區環境建設中,應注重營造人際交往空間,除文化娛樂場所外,組團綠化空間是理想的方便的人際交往空間,應作為住區園林建設的重點,把它建成既有觀賞景觀又有交往設施(亭臺、桌椅、器具等),又便于居民就近享用的綠化空間。 城市人住在各自的單元住宅中,老死不相往來,樓上樓下互不相識。在住宅圍合組團、庭院中營造優美的環境空間,必然會吸引大量居民,尤其是老人、兒童到此休息、游玩,進而互相交往談心,對克服"城市病",尤其是減少老人的孤獨感是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的,應該提倡。 住宅樓首層架空也是增大人際交往和綠化空間的好辦法。可在架空層設置居民休息、健身,老人、兒童活動的設施,種植喜陰的矮科植物和花卉。
4、利用、改造自然景觀與人造山水景觀相結合。 未經開發改造的山嶺、荒林、湖水、山塘,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要求,合理的做法應是:有景用景,用景改景,無景造景,天然與人工結合。例如對水面較寬的山塘通過種植、造島(必要時)、架橋、清污、凈化不體等辦法可以改造成景色宜人的優美平湖,使住區具有難得的水景。相似的辦法也可以把原有的荒山、亂林改造成層次豐富優美的山景、林景。山坡地段可因地制宜地建設房屋,讓樓外人看到層層瓊樓,為住區增色不少;樓內居民由于樓房的高低差可更多地觀賞樓外景觀,比平地建樓更勝一籌。
5、發展立體綠化,營造空中景觀。 這是有效增大住區綠化面積,改善環境,美化住區的重要措施之一。立體綠化通常有陽臺的花卉、盆景,墻面的攀懸植物,天臺的花卉、藤類瓜果。還可以在高樓之間的連接橋和平臺,以及高樓中間的架空層營造空中花園。在房屋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都綠化起來,其綠色效果必然更為顯著。 立體綠化的另一方面是植物的種植立體化,把喬木、灌木、花卉的種植形成有層次的立體景觀。一些住區地處城郊大道旁,更應在住區邊緣種植一層或幾怪喬木、灌木,阻隔噪音和塵土。
6、住區綠化與體育活動場地結合。 根據住區居民對體育活動的需求,除建硬地運動場外,還可興建一些草地運動場,如微型高爾夫球場、草地滾球場。這種既增大綠化面積,又增加居民體育活動場所的做法是一舉兩得的,值得積極提倡。
7、住區園林應力求美、靜、凈、潔。 住區各類景觀布置和小品、雕塑等,都應由專家設計,使之具有高品位構思和藝術水平。住區的景觀要美,環境要靜,噪音要小,水面要凈,空氣要潔。機動車輛的噪音、廢氣應減少到最低限度。不論大、小水面都應常年潔凈,防止變成污水塘、"龍須溝"。流水、瀑布、涌泉盡可能循環使用,并使其起到滌凈塵埃、凈化空氣的作用。提倡使用雙管分質供水體系,直飲水供到住家,并同非飲用水分開供應。
8、住宅綠化應合理控制成本,減輕居民負擔。 住區應對過大規模的、過高檔次的和過大成本的綠化項目,加以控制。要根據社會和居民的經濟水平營造景觀環境和服務環境。設計過寬的草坪,種植名貴的樹種和百年老樹,建造過大的會所及超豪華的裝修,都會明顯增加商品房成本和物業管理費開支,應從減輕居民經濟負擔出發,合理設計景觀和設施。 9、居住環境的優化必須有豐富社區文化支撐。 一是住區各種園林景觀的設計,必須具有我國傳統文化內涵,顯現中國式的詩情畫意。
二是住區應為居民組織各式多樣的文化、教育、體育、娛樂活動,使他們不但能觀賞、享受優美園林景觀,而且能參與吟詩、作畫、歌唱、健身、表演、娛樂......,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
三是住宅環境的優化,必須有高水平的物業管理相配合,在住區管理、服務中,在社區組織的各類文化活動中,培養、提高居民及其子女的道德情操和文化藝術素質。 四、住宅小區的智能化建設與新科技應用 高品位住宅小區應積極應用新科技,逐步實施智能化建設。 根據建設部1999年4月制定的《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技術示范工程建設大綱》對示范小區的要求,優秀小區、高品位小區至少應達到示范工程技術含量的普及型,進而向先進型、領先型發展。
普及型的功能要求是:
、僭O立計算機自動化管理中心;
、谒、電、氣、熱等自動計量、收費;
、圩≌^封閉,實行安全防范系統自動化監控管理;
、茏≌幕馂、有害氣體泄漏等實行自動報警;
、葑≌O置緊急呼叫系統;
、迣ψ≌^的關鍵設備、設施實行集中管理,對其運行狀態實施遠程監控。 總的來說,住區智能化主要向三個系統發展,一是家庭智能控制系統。除上述一些小區已實施的項目之外,還有電話線被切斷與防破壞報警、系統報警自動強制占線、遙控護理與緊急呼救、家庭安全狀態與報警準確性確認、程序自動化功能、遠程遙控功能、紅外線遙控調節功能、電源遠程控制及調光功能、電子聲音郵件信箱、住戶信息管理、報修管理等等;二是住區綜合信息服務。主要有休閑娛樂信息、購物信息、日常資訊發布、生活時尚推介、用戶意見反饋、醫療衛生常識、遠程醫療診斷、居民求助信息......;三是物業管理系統。主要有供電、公共區照明、給排水、電梯運行、電視、停車庫等的監控、管理,出入口及巡更控制,報修、收費管理,社區服務等等。 在住區智能化發展中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按照適用性、可靠性、先進性、可行性、標準化、可擴充性的要求,從實際出發,按適當超前原則謹慎選擇和確定智能項目。對技術的成熟程度、投資多少,運行收費等都應認真研究、測算,再作確定。一些運行收費較高、暫時與居民經濟能力不適應的項目,可預留選項,逐步發展。 住區的生活用水宜采用分流制,除直飲水外,一般生活用水與綠化、沖廁等用水分流供應。小區的生活污水和其他污水經凈化后用于綠化和廁所沖洗,以節約水資源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這些技術對提供住區的環境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上面先講到了現代居住區規劃組織形式的演變過程,又談到了我國現在的居住區存在的問題以及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最后談到了如何才能設計一個高品位的住宅小區。綜合上述,我在嘉鳳園小區的設計中要著重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系。首先,注重當地的人文環境,結合當地的人文特色規劃設計具有特色的小區。
更多相關文章閱讀:開題報告的樣本、設計策劃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畢業論文選題的原則
【住宅小區方案設計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開題報告格式及開題報告的寫法03-21
開題報告03-02
開題報告的格式03-26
工程開題報告11-16
德育開題報告12-08
開題報告樣板03-10
開題報告的范文11-15
開題報告的樣本03-22
個人開題報告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