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參與醫院志愿服務實踐論文
創新和實踐能力是促進醫學生成長為臨床醫師的關鍵,我國醫學生長期接受傳統教育,注重記憶力的訓練,忽視觀察力、想象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尤其是缺乏質疑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養,思維死板、缺乏活力、缺乏創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學生參與醫院志愿服務實踐論文,歡迎閱讀。
【摘 要】志愿服務是醫院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醫學生是醫院志愿服務的主要參與者。通過具體實踐探索醫學生參與醫院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勢在必行。主要介紹了北京某醫院醫學生參與醫院志愿服務的實際案例,并結合問卷調查,提出建立完善醫學生參與醫院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建議,即醫院通過適當引導和合理安排,培養醫學生參與醫院志愿服務的動機和興趣,完善監督制度,并通過持續改進保障機制的不斷健全。
1 .背景
志愿服務是醫院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是落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途徑。醫院志愿服務的主要參與者包括醫院職工、在醫院參與臨床或科研實習的醫學生、社會工作者等,其中,醫學生志愿者往往占據大多數。作為醫學生學習和實踐的重要基地,醫院應該主動發揮志愿服務在醫學生培養方面的優勢,充分利用志愿服務這一形式完善教育方式,優化教育過程,建立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培育高素質醫學人才。
目前,醫學生參與醫院志愿活動仍存在“節日化傾向”和“活動化傾向”的特點,即只有到了重大節日或大型活動時,經醫院廣泛動員招募才加入志愿者隊伍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結束后,又將志愿服務工作忽略[1]。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目前在大學生志愿服務實踐中存在主體的積極性不高,對活動的認同度偏低,參加醫院志愿服務只是為了獲得志愿服務證書以滿足學分要求等;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醫院志愿活動的發起方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沒有合理調動醫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這種短期性的志愿服務效果難以持久,會將原本出發點好的活動辦成一次性的“形象工程”,無法對志愿活動參與者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因此,通過具體實踐探索醫學生參與醫院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勢在必行。
2. 案例分析
以某醫院志愿服務開展情況為例。
該醫院自成功申請成為市級學雷鋒志愿服務站以來,除不定期組織醫學生參加重要活動日和節日志愿活動外,在每個工作日均設立志愿服務導醫崗,安排包括醫學生在內的志愿者參與服務。醫院實施了如下舉措:一是召集參與此類服務的醫學生同醫院職工志愿者一同參加培訓,說明注意事項,以保證志愿服務質量,同時有利于醫學生了解志愿服務目的,并加深對醫院實際醫務工作的認識;二是派專人管理醫學生志愿者隊伍,建立標準的志愿服務流程,并設立年終考核制度,獎勵優秀志愿者,增強其長期參與醫院志愿服務的動機。
為進一步客觀了解醫學生對于參與醫院志愿服務的態度和想法,促進醫學生參與醫院志愿服務常態化,該醫院針對在院的醫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主要調查內容包括醫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比例、參與志愿服務的意愿、能接受的志愿服務強度(頻率和時間)和對醫院志愿服務工作的建議等。
2.1 調查結果
發放問卷7 0 份, 回收有效問卷66份,有效回收率為94%。在66名有效調查對象中,男生22名(占總人數33.3%),女生44名(占總人數66.7%);年齡21?32歲,平均25歲。
2.1.1 被調查醫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比例與意愿。在被調查的6 6 名醫學生中, 有3 6 人參加過醫院組織的志愿服務,占總數的54.5%,30人沒有參加過,占總數的45.5%。對于“您是否愿意參加志愿服務”這一問題,僅1人(1.5%)表示“不樂意”,2人(3%)回答“不太樂意”,26人(39.4%)回答“視情況而定”,21人(31.9%)回答“很樂意”,16人(24.2%)回答“非常樂意”。
2.1.2 有意愿參與志愿服務的醫學生能夠接受的服務強度。對于“您能接受什么樣的志愿服務頻率”這一問題,除去1位選擇“不樂意”參加志愿服務的學生,另外65名醫學生大多數選擇每半月1次(占總數的21.5%)或者每月1次(占總數的41.5%),見表1。
對于“您能接受每次進行多長時間的志愿服務”這一問題,大多數被調查者選擇每次能夠接受1小時(占總數的30.8%)或者2小時(占總數的.44.6%)的志愿服務時長,見表2。
2.1.3 被調查的醫學生對醫院志愿服務工作的建議!罢埩谐瞿鷮ξ以褐驹阜⻊展ぷ鞯钠渌庖娀蚪ㄗh”這一多選題的調查結果顯示,“擴大志愿者人群”(53.0%)、“增加服務內容和形式”(57.6%)、“定期培訓”(54.5%)3項選擇的人數均超過半數,見表3。
2.2 建立醫學生參與醫院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建議
基于上述調查結果,結合案例醫院開展志愿服務的實際情況,對建立醫學生參與醫院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提出建議。
2.2.1 適當引導,增強醫學生長期參與志愿服務的動機。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54.5%的醫學生均有過參與醫院志愿服務的經理,且56.1%的學生“很樂意”或者“非常樂意”參與志愿服務,說明醫學生并不排斥參與志愿服務。在此基礎上, 醫院應適當加以引導,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通過現場培訓、網絡視頻教育、發放文字材料等形式,幫助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理解志愿精神,從思想上提高認識覺悟,增強醫學生長期主動參與志愿服務的動機,杜絕學生“被志愿”現象的發生。
2.2.2 合理安排,提高醫學生長期參與志愿服務的興趣。本次調查中,有39.4%的學生對于“是否愿意參加志愿服務”的回答是“視情況而定”。出現此類現象,除了學生要上課、完成導師安排的任務等導致時間緊張無法抽空參與醫院志愿服務外,醫院志愿服務活動本身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研究發現,純粹道德實踐意義上的志愿服務已不能吸引更多學生參加,學生往往把志愿服務與個人成才和價值實現相結合,在為他人和社會貢獻的同時,期望提高自身實踐技能,實現自身價值,為今后的專業發展奠定基礎[2]。因此,醫院應該通過改進志愿活動內容、形式和教育性,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另外,調查結果顯示,每月1?2次的志愿服務頻率和每次1?2小時的志愿服務時長最容易被醫學生接受。因此,醫院志愿服務工作組織者應注意為醫學生提供能夠接受的志愿服務強度:兩次志愿活動間隔時間太長,比如1個季度或者半年,容易讓學生淡化志愿服務意識,應付了事;活動組織太頻繁,間隔時間太短,則又容易加重學生負擔。醫院應注重頂層設計,建章立制,保障志愿服務制度化與規范化,合理設置不同崗位志愿服務的強度和志愿者數,有計劃、有針對性、有目標地推進醫院志愿服務工作。
2.2.3 持續改進,不斷優化醫學生參與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醫學生對現行醫院志愿服務有很多改進建議。要想探索合理可行的長效機制,醫院志愿服務活動組織方尤其要重視增加志愿服務內容和形式、定期開展培訓、擴大志愿者人群,同時建立相應的利益補償機制,適當給予經濟獎勵,增設志愿服務點,讓志愿服務惠及更多患者。參與調查的醫學生均積極提出建議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醫院志愿服務監督考核機制的重要性。不僅考核志愿者,也要考核組織者。志愿者和志愿活動組織者可以雙方互評,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持續改進,不斷延伸和拓展志愿服務的受眾范圍,豐富志愿服務形式,創建志愿服務品牌, 從而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切實服務患者健康。
3 .思考與展望
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志愿服務已經成為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志愿者既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又是傳授的主體。通過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他們一方面接受了教育,提升了自身的素質,另一方面用實際行動給社會公眾,尤其是弱勢群體帶去幫助,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理解、互助,一定程度地改變著社會風氣,有利于全社會的和諧與進步[3]。醫學生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將來就業面臨接觸大量處于弱勢地位的患者,更需要長期堅持志愿服務,培養人文精神。
要想促進醫學生常態化參與醫院志愿服務,醫院應適當引導、合理安排和持續改進,培養醫學生參與醫院志愿服務的動機和興趣。而醫學生參與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建立,又可以通過志愿服務使醫學生加強對實際醫務工作的了解,強化“救死扶傷”的職業意識,幫助其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真正在醫療行業樹立起“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旗幟”。
參考文獻
[1] 吳韜,吳皓,孫大麟.上海某公立醫院開展志愿者活動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醫院,2008,12(5):14-16.
[2] 關婷,郝徐杰,陳紅.醫院志愿服務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3,26(3):378-380.
[3] 章瓊.建立大學生志愿服務常態化機制的思考[J].江蘇開放大學學報,2015,26(4):91-93.
【醫學生參與醫院志愿服務實踐論文】相關文章:
5.醫學生實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