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外傷性硬膜外血腫64例手術治療體會
【關鍵詞】 硬膜外血腫;外傷;頭顱CT;手術治療
。壅 目的 研究硬腦膜外血腫的臨床特點,探討治療硬腦膜外血腫的有效、實用手術治療方法。方法 對我科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行手術治療的64例硬膜外血腫進行總結分析。結果 痊愈58例,痊愈率為90.63%;死亡6例,死亡率為9.37%。結論 利用頭顱CT能正確估計血腫量,結合臨床表現,可采取最佳手術治療方案。對術前患者神志清楚,血腫量在30 ml左右,或者出血時間較長,病情相對穩定的,可行顱骨鉆孔置管尿激酶注入溶解引流或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血腫量大于40 ml并有意識障礙者,則需行開瓣血腫清除術。
[關鍵詞] 硬膜外血腫;外傷;頭顱CT;手術治療
硬膜外血腫是顱腦損傷中的常見疾病,好發于幕上半球凸面,約占外傷性顱內血腫的30%左右[1]。現收集我科從2003年1月~2006年12月64例經手術治療病例,淺談治療體會。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64例顱內血腫為硬膜外血腫或以硬膜外血腫為主。男40例,女24例;年齡12~67歲,平均31歲。車禍傷40例,物體擊傷13例,墜落傷5例,其他損傷6例。GCS評分:13~15分37例,9~12分17例,3~8分10例。無意識障礙25例,有意識障礙39例,其中有意識障礙伴腦疝26例,一側瞳孔散大23例,雙側瞳孔散大3例。幕上50例,其中血腫主要在額部18例,顳部16例,頂部11例,枕部5例。幕下9例。幕上下型5例。有顱骨骨折53例。血腫單側55例,雙側9例。單純硬膜外血腫36例,合并腦挫裂傷10例,合并蛛網膜下腔出血8例,合并硬膜下血腫10例,血腫量根據頭顱CT檢測數據,用多田公式[2]計算出血量,硬膜下血腫量4~16 ml,合并腦內血腫5例,腦內血腫量5~12 ml,合并腦干損傷4例。硬膜外血腫量21~132 ml不等。其中骨瓣開顱血腫清除32例;骨窗開顱血腫清除16例;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10例,鉆孔血腫清除持續負壓吸引,尿激酶注入血腫腔碎吸治療6例。痊愈58例,痊愈率為90.63%;死亡6例,死亡率為9.37%。
1.2 診斷 全部為頭部外傷后頭顱CT平掃確診。頭顱CT一般可明確診斷。硬腦膜外血腫絕大多數(85%)都有典型的CT特點[3]:在顱骨內板下方有雙凸形或梭形邊緣清楚的高密度影,CT值40~100 HU;有的血腫內可見小的圓形或不規則形的低密度區,是外傷時間太短仍有新鮮出血(較凝血塊的密度低),并與血塊退縮時溢出的血清混合所致;少數血腫可呈半月形或新月形;個別血腫可通過分離的骨折縫隙滲到顱外軟組織下;骨窗位常可顯示骨折。此外,血腫可見占位效應,中線結構移位,病變側腦室受壓,變形和移位。靜脈源性硬膜外血腫因靜脈壓力低,血腫形成晚,CT掃描時血腫可能溶解,表現為略高密度或低密度區。入院后經頭顱CT平掃首次檢查發現硬腦膜外血腫者55例,復查CT發現者9例。
1.3 手術適應證 (1)傷后有明顯的中間清醒期,有骨折線經過血管溝和(或)有明顯腦部受壓癥狀或出現腦疝綜合征;(2)CT檢查,在硬腦膜外有一較大的梭形血腫,并有占位效應;(3)幕上、幕上幕下型血腫量≥30 ml,幕下型血腫量≥10 ml或血腫量尚未達到上述量,但有意識障礙,并逐漸惡化。
1.4 手術方法 幕上血腫量大于40 ml并出現意識障礙的,采取開瓣血腫清除術。術中顱內壓不高,保留硬腦膜完整或修補硬腦膜,回納骨瓣;術中顱內壓高,剪開硬腦膜,并擴大骨窗,行去骨瓣減壓術。幕下和幕上幕下的,采取幕下開顱或幕上下開顱清除血腫。術后顱內壓不高,保留硬腦膜完整或修補硬腦膜;術中顱壓高,剪開硬腦膜減壓。若手術區硬膜下和皮層有少量血腫,給予一并清除。雙側血腫量較多的,行雙側血腫清除。術前患者神志清楚,血腫量在30 ml左右,或者出血時間較長,病情相對穩定的,行顱骨鉆孔置管尿激酶注入溶解引流或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
2 結果
術后58例無明顯后遺癥,其中2例出現非術區硬膜外血腫行二次手術。2例合并顱底骨折的術后有動眼神經損傷。3例合并腦挫裂傷的術后有輕偏癱。2例騎跨上矢狀竇的,4例幕下伴腦干損傷的均死亡。
下一頁
【外傷性硬膜外血腫64例手術治療體會】相關文章:
談外傷性脾破裂的選擇性非手術治療體會03-07
探討外傷性難治性癲癇的臨床特征、治療方法03-18
微創穿刺治療顱內血腫80例分析03-18
探析外傷性前房積血143例臨床治療03-18
急性重癥胰腺炎非手術治療的護理體會03-02
研究移位掌骨骨折的手術治療03-18
腹部手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治療體會03-02
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臨床診治體會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