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的藝術之美論文
一、《清明上河圖》之藝術美的本質
勞動創造了美,而“美”究竟是什么?在藝術美學中認為:“美”是能引起非功利性的主體自我確證的對象,美學則是一門既屬于人文學科,又從屬于哲學的分支學科,主要研究審美現象、審美活動及審美價值等與美有關的概念。藝術美學是一門典型的綜合性學科,單從字面上看就決定了兩個與它密不可分的概念:藝術與美。簡單地理解,這種美是在藝術審美活動中體現出來的。藝術美學是站在美學的視角上研究藝術,在藝術的框架中審視美。在藝術美學中美有四層本質:第一層是基礎本質,是指“人為性的感性對象”;第二層為中介本質,特指“想象中的形象系統”;第三層為核心本質,揭示“自我確證性的虛擬世界”;第四層為超越本質,暗示“終極性存在和價值的意義世界”。而在藝術美學的范疇里,《清明上河圖》又是如何作為物質載體導致欣賞者們自我確證的呢?
《清明上河圖》主要描繪了農村以及市集兩大部分,共同展現了北宋京城清明時節的熱鬧景象以及當時各階層人民賴以生存的家園。畫面中約有814人,他們穿著各式的服飾,表情生動、惟妙惟肖;其中還有牲畜家禽、往來船只、房屋樓閣、車子、轎子、樹木等物質,眾多的人為物質載體構成了藝術,產生了美。雖然畫面熱鬧非凡,但都以有規律的形式組合,井然有序,容易讓人產生秩序感,因而讓人們產生美感。畫中的人們沉浸在各自的生活中,栩栩如生且富于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頗見功底,其形式符號讓欣賞者賞心悅目,就其藝術美的基礎層次而言,這些便是美學中所指的人為性的感性對象了,并自然而然將我們帶入藝術美的第二個中介本質:想象中的形象系統。
在觀賞《清明上河圖》時,看著畫面中高大的城樓、屋宇、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各行各業,應有盡有,樣樣俱全。這些都很容易引起我們的聯想,看著當時人們生活的場景,很自然會想象是不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出現過,是不是也想回到那個時候,住在那樣的街巷建筑中;又或許想象自己是畫面中的某一個人,自己或自己所知曉的某個親人也有過同樣的經歷,讓我們憶起往事;或想象他們之間的對話,想象著他們之間究竟發生著怎樣的故事,有著什么樣的趣聞……由此,一個具有自我確證價值的虛擬形象世界就逐漸形成了,它拉近了我們與藝術品之間的距離,并將我們帶入藝術美的核心本質層次。
藝術家用一件作品感動了自己的同時,也將欣賞者感動,這便達到了藝術的目的。引起欣賞者自我確證的對應點是由欣賞者自我創造、自我發現的,從相同的對應點上產生了共鳴,欣賞者便能從中獲得審美享受!肚迕魃虾訄D》采用了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榮和舒適的城市生活景象納入富于變化的長卷畫面中,展現在欣賞者眼前,想必這是任何一個時代的人都不忍拒絕的。每一個觀賞者從這幅畫面中所激發的自我確證的點或許不會完全一致:有的欣賞者從《清明上河圖》欣欣向榮的場景中獲得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自我確證;有的從作者營造的自然風光聯想到,它有可能就是我們生活中見過的一處景,生活中走過的類似的一座橋,讓欣賞者感覺到親切;有的會感慨于作者對于情節的布局,疏密有致的構圖,或者其筆墨章法;還有的則是感動于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二、《清明上河圖》之藝術美的特征
《清明上河圖》沒有按照傳統的界畫畫法,而是采用了兼工帶寫的筆法,在設色方面也十分淡雅,所以眾人評價其“別成家數”。得益于鳥瞰式的全景式構圖方法,畫面長而不冗,如一氣呵成,將汴京東南城角這一典型真實而又集中概括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畫中所攝取的景物,大到遼闊寂靜的田野,河流中悠然的流水,高聳屹立的城郭;小到小船小車里的人物,小攤商店里的陳設貨物,門市店招上的文字絲毫不失。在多達800 余人物的畫面中,組織有條不紊,繁而不亂,嚴密緊湊,同時又具有情趣,完全符合藝術美的幾個特征。
1.形象性
藝術形象是藝術美最基礎的存在形態,藝術美以感知形象為基礎,以想象形象為中介,以自我的形象化為核心!肚迕魃虾訄D》中將各種創作素材進行藝術加工,將行動性與精神性相結合,通幅刻畫了人們熟知的場景,面對如此豐富的畫面,基于人們不同的生活體驗,融入這樣一個繁榮的虛擬藝術世界里,欣賞者又將以自我的形象化為核心,得到各自不同的`審美感受,任其自由地確證自己的存在,從這個角度出發很容易能體會到藝術之美。而如此宏偉的畫作本身的獨特性也足以使觀賞者過目難忘,加之其中鮮明的創作個性、人物形象、自然物象情景交融,共同促成形象性的穩固。
2.情感性
藝術美的情感性體現在藝術美與生活經驗息息相關,它是一種完全自由的情感。生活情感來源于生活經驗,而藝術本身亦來源于生活,《清明上河圖》中對于生活如此細致生動的刻畫就已經透露出作者對生活和這片土地的熱愛之情。各行各業欣欣向榮的場景,體現了作者對廣大勞動者的崇敬之情。設想,只有景沒有人,或者只有人物沒有景色,這幅畫作絕對不會達到今天的成就。因為有了人物,才使畫面更加生動;因為有了景,更凸顯了生活的美好。正是因為多方面因素的結合,共同構成了我們熟悉的生活狀態,讓我們產生親切感,拉近了欣賞者和作品之間的距離,讓欣賞者進入畫作中,和作者一同悲喜,審美活動在其中自由地展開。
三、《清明上河圖》之藝術美的規律
1.和諧
我們總能在每種和諧的狀態中找到事物間存在的某些規律,這樣的和諧同樣存在于藝術品內部、藝術品與創作者之間、藝術品與欣賞者之間以及藝術家與欣賞者之間!肚迕魃虾訄D》中所表現的每個人物、每處景象,甚至每一點細節,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得當,繁簡相宜,動靜互補,聚散有序,都讓人感覺恰到好處,繁而不亂。這幅作品充分體現出畫家對生活的洞察力和畫面組織能力,是形式美與內容美充分結合的典型,不僅達到藝術作品的內容和諧,形式和諧,在藝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也達到了和諧。我想這便是所謂的文情相諧、聲情并茂和形神兼備。欣賞者們也很容易從中找到自我確證,達到欣賞者與藝術品之間的和諧,并通過藝術作品這樣一個中介達到藝術家與欣賞者間的和諧。
2.生命
人永遠是藝術創作中的主角,生命同樣也是構成藝術美的重要條件。藝術中的生命形象決定了欣賞者是否能從中感受到藝術美。有些美學家甚至認為,在藝術創作中,抓住了生命就抓住了美學的根本問題,他們也因此成立了有著重要影響的美學派別—生命美學。而自然生命、人的生命、生命的形式化無一不在《清明上河圖》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偉大的勞動人民是生命力的象征,欣欣向榮的場景與自然風光是生命力的表現,而栩栩如生的情景更是生命形式的最好詮釋。每一個點幾乎都能讓某一個群體產生共鳴,雖然是一幅靜止的畫面,但它卻如同幻燈片一樣在人們的腦海里翻滾,它的節奏、張力,在腦海中久久不會散去。這就是藝術作品的生命所在。
《清明上河圖》不僅是重要的歷史資料,更是一幅名貫中西的經典畫作,通過對這幅作品藝術美的本質、藝術美的特征、藝術美的規律幾個方面的解析以及欣賞使我們更加清楚《清明上河圖》是如何達到“藝術美”的高度的,同時揭示了一幅畫作成為經典所具備的各方面因素。在系統的理論指導下的創作實踐才不是盲目的實踐。如果在創作過程中,我們能依據藝術美中所涉及的各項原則加以運用,就能使我們的作品更容易接近“藝術美”,有了清晰的邏輯思維機構關系,同時結合我們對于藝術美的欣賞經驗和規律探尋,使我們的作品更易接近優秀,更好地服務于人,用藝術來美化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用藝術來凈化心靈。但凡傳世的藝術經典必然經過嘔心瀝血而成,只要堅持付出,我們也終究會成功。
【《清明上河圖》的藝術之美論文】相關文章:
2.教育之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