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動畫電影中色彩元素的運用
摘要: 動畫電影作為社會精神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廣泛,給人們的文化生活帶來了豐富的視覺享受。從最開始的美國動畫電影發展到以宮崎駿為代表的日本動漫電影,以及中國動畫電影的起步發展,都與色彩元素都有著密切聯系。本文擬從色彩在動畫電影和實拍電影之間的區別為出發點,分析解色彩的作用,探討色彩在動畫電影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動畫電影、藝術價值、表現、色彩元素
現代化的動畫影片具有著重大的感染力與吸引力,其正從視覺、聽覺這兩方面征服著愈來愈多的觀眾。色彩元素作為構成動畫影片的重要視覺組成部分,已經發展成為當前動畫影片的關鍵研究領域。動畫電影從過去的黑白、無聲、二維發展至今天的彩色、立體聲以及三維動畫,色彩元素在這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功能與價值。色彩在新時期的動畫電影中具有刻畫角色特征、制造場景氣氛、豐富內容表現、提高動畫影片的欣賞意義與價值等作用。特別是今天的動畫影片作為國家科技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風向標,盡管不同國家、民族對動畫影片的設計與制作方式各有特色,但在色彩的應用方面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即通過夸張的色彩運用豐富動畫人物的個性特征以及制造相應的場景氣氛等等。
一、動畫電影中色彩元素的主要特征
1、客觀的色彩處理
實拍電影注重電影畫面與客觀存在的被攝物之間的統一性,具有獨特的客觀性。在具體的實拍電影中,攝影師對色彩的表現與處理方式是借助攝像機這一工具形象生動、客觀真實地記錄畫面中的人物和景色的活動而獨立完成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是實拍電影必須依據社會發展的自然法則和色彩元素自身的規律,因此其色彩表現的是人們現實生活的真實面目。除了遵循相應的客觀規律,實拍電影在拍攝過程中必然會夾帶導演的主觀色彩元素,雖有夸張的色彩表現,但其本質依然是以真實客觀的生活為基礎的。而動畫電影是具有極強的主觀性和抽象性的影片,因此,其在色彩的表現以及處理方式上更加多樣化,具有較強的創造性和豐富的想象力。比如,《千與千尋》、《獅子王》、《龍貓》等動畫片都添加了各種各樣的色彩元素。因為送花電影題材類別繁多,所以在色彩的使用也是多變的。動畫電影中的色彩既可以是攝影師親眼看到的自然景物,也可以是動畫家主觀能動性作用下超越自然的色彩元素,因此可以說,色彩既是客觀的,也主觀的表現,豐富了人們對動畫影像的視覺體驗。
2、獨特的色彩表現
實拍電影中的拍攝物都是生活中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物,通過攝影機用膠片直接將真實的事物拍攝出來,色彩比較接近拍攝對象。由于拍攝鏡頭具有較強的紀實性,因此,對實拍電影的色彩加工,也只能是建立在客觀存在的事物基礎之上的主觀表達。然而,動畫電影本身具有明顯的繪畫性質,其可以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充分發揮動畫家的主觀能動性,擺脫自然存在的客觀事物的限制,能夠充分發揮人們難以想象到的色彩空間。因此,動畫電影的風格呈現出多種多樣的模式,有裝飾作用的、有寫意目的的、有抽象的色彩風格等等。每一部動畫電影都帶具有極強的創作者藝術思維,表現了創作者的思想觀念、道德修養、審美心里和專業技能等等。
3、夸張的色彩效果
動畫電影中的色彩應用與處理通常都是超脫于現實生活的,善于運用夸張的形式刻畫動畫影片中的場景、景色以及人物等等,這一系列強烈、夸張的色彩使用不但不會讓人們感覺不舒服,反而會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體驗。動畫影片的制作與設計,一般情況下都是創作者編排好故事情節之后,按照主觀思維對動畫中的人物進行塑造。尤其是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與普及,使得動畫電影的制作也高度依賴電腦的設計、模擬與制作等。自從計算機技術在動畫影片中的廣泛應用以來,對動畫人物的色彩設計更加的夸張與多樣化,甚至色彩的種類選擇也愈來愈多樣化。以電腦軟件技術為基礎的動畫影片制作,使得色彩的應用和處理可以最大化的夸張與細化動畫角色的個性特征等,從而使得動畫影片的質量與效果更加完美。
二、色彩在動畫電影中的作用分析
不論是實拍電影還是動畫電影,色彩的運用都增強了觀眾對影片的視覺體驗,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藝術享受。然而色彩在動畫電影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深化電影主題
動畫電影借助色彩元素在色調上的冷暖和強弱變化以深化影片的場景,著重表現出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心里活動等變化,進而深化影片的內在涵義。一般而言,攝影師常常運用準確、清晰的色彩元素來表達影片的重要思想和本質內涵,豐富動畫電影的主題思想。比如,著名的日本動畫電影《千年女優》借助具有憂郁基調的色彩,表現影片充滿悲觀、傷感、唯美的影像氛圍,進而深化了關于宿命和愛情的電影主題思想。
2、塑造人物形象
在動畫電影的拍攝過程中,攝影師常常借助豐富的色彩元素來彰顯不同的人物形象,體現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促使人們更加理解影片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動等變化。攝影師給予特定的人物角色給予指定的色彩,從側面烘托影片中每一個角色的性格特征。比如,中國著名動畫片《葫蘆兄弟》中,創作者運用七種不同的顏色來區別七兄弟,使得七個葫蘆兄弟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鮮明。另外,《三個和尚》中運用藍色凸顯高和尚,黃色代表胖和尚,紅色表示小和尚,不同的色彩表現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
3、推動故事情節
動畫電影中的色彩作用不僅僅只是表現在深化影片主題和凸顯人物形象上,同時它還通過構成不同的影片場景,進而推動動畫電影故事情節的發展,這要歸功于色彩自身的聯想作用。眾所周知,色彩不僅具有其物理特性,也具有極強的情感和聯想功能。比如,紅色既可以讓人聯想到熱情,也象征著血淋淋的鮮血或者是殘酷無情的戰爭;藍色既可以讓人聯想到廣闊的海洋,也象征著憂郁等等。而色彩在動漫電影中的運用正是基于其聯想功能。比如,《鬼媽媽》利用色彩的聯想能力將現實世界、虛幻世界和沖破虛幻世界這三個不同的故事情節緊密地連結起來,進而促進人們能夠充分了解三個不同世界各自的獨特之處。
三、色彩元素在動畫電影中的具體應用
1、色彩的視覺平衡
無論是動畫電影還是實拍電影,色彩運用的根本目的即是促進觀眾達到視覺上的平衡,也就是指色彩在攝影機鏡頭下的位置、大小和形狀的不斷變化帶給觀眾的視覺感受。比如,中國著名動畫電影《葫蘆娃》中,高峰和懸崖等艱難的生存環境從側面襯托出了以挖草藥謀生的老爺爺日常生活的艱辛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然而在蛇精洞的描述上卻異常華麗,創作者借助這種差異性使得人們內心產生較大的落差,為后文葫蘆娃最終打敗妖精、造福人類社會做了鋪墊。不同的顏色代表七個不同的葫蘆娃,也凸顯了他們不同的性格和特長,一方面為葫蘆娃不斷遭到妖精的殘害進行襯托,另一方面影片中色彩的整體處理也給后文七個葫蘆兄弟團結協作打敗妖精打下了色彩的烙印。色彩的應用豐富了觀眾的視覺體驗,而科學合理的色彩視覺平衡技術則又可以讓觀眾在享受視覺效果的同時體會到其他多方面的舒適感,例如,心理愉悅、精神放松、感情宣泄等等。由此可見,動畫電影中的色彩視覺平衡設計對促進動畫電影藝術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2、色彩的情感應用
在動畫電影中,色彩情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色調上,不同的影片色調能夠給人不同的心理體驗與視覺沖擊力。因此,色調的設計與處理顯得尤為重要。著名動畫電影《大鬧天宮》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即是玉皇大帝指定李靖率領眾天兵天將追捕孫悟空,在將花果山包圍時,動畫片的影像色調由明快迅速轉為灰暗的色調,陰暗的氣氛籠罩在四周,李靖和哪吒氣勢磅礴地出現在影片的正中央。影片的色調變化從情感情緒上凸顯出了維權者的勢力之威武雄壯,進而給觀眾帶來心理上的壓抑,使得觀眾身臨其境為孫悟空深深擔憂,隨著色彩基調的變化,人們的情緒也跟著波動。從一定程度去講,色彩的情感應用對于豐富動畫影片的故事情節以及人物角色的感情世界發揮了直觀重要的影響作用。色彩藝術在動畫影片中的引入與不斷創新是動畫影片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更是推動動畫電影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
3、色彩的對比體現
色彩之間只有存在對比才會有層次感,也才能豐富影片的畫面與場景。動畫電影中的色彩有大小、多少、明暗、遠近、冷暖、輕重和粗細等對比關系與區別,通過運用對比視域觀察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自然界的美是豐富多彩、意蘊深厚且具有獨特魅力的。動畫電影借助明顯的色彩對比,給觀眾一種較強的視覺感受,進而刻畫出影片中不同人物、景觀和場景的特征和氣氛,能更好地吸引觀眾,讓觀眾感受到真正的藝術魅力。比如,《埃及王子》中,在逃亡的過程中通過運用色彩的對比關系,表現出不同時間的合理過渡。色彩由暖色調慢慢轉變為冷色調,表明了埃及王子逃亡的辛苦殘酷和漫長無情的時間。另外,影片中黑藍橙三種顏色的對比凸顯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在同一個人身上,藍色象征邪惡;橙色象征正義。影片的結尾處,藍橙色二者之間分裂開來,即代表邪惡和正義的分離。科學的色彩對比不但會使動畫電影的場景更加多種多樣,而且會使影片的故事推進與畫面轉換更加的自然與逼真,同時更能提升影片的制作效果,提高動畫影片的整體質量與上映成效。
總而言之,依據動畫影片中色彩元素的重要特征和關鍵作用,以及現代化動畫影片制作中色彩的充分應用,使得電影藝術的色彩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藝術魅力與感染力也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和展現。高超的色彩設計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動畫電影的視覺沖擊力與顯著成效。當前的色彩藝術已廣泛應用到多種類型的動畫影片之中,通過色彩主觀設計對觀眾視覺所帶來的巨大沖擊,使得動畫影片的市場大大拓展,特別是促進了藝術審美水平的提升。快速發展進步的動畫電影藝術廣泛吸收了色彩藝術設計的精髓,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的發展與創新,進而使得動畫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和價值不但的提高,故事情節也得以不斷的豐富。伴隨著二21世紀社會經濟的迅速推進,動畫電影的色彩應用也會隨之迅猛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張武、郭樂峰:《淺析色彩在動畫電影中的表現》,《動漫研究》,2012年第10期。
[2] 周登富、王鴻海:《銀幕影像的造型藝術――電影美術設計理論》,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
[3] 陳曦、楊曉曉:《淺析〈白雪公主〉中的拼貼效果》,《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第6期。
[4] 蔡志軍:《從〈白雪公主〉故事的歷史演變看迪斯尼動畫模式的現代轉型》,《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7年第12期。
[5] 孟擁:《突破對創意思維的束縛――談如何提升生肖角色設計的創作靈感》,《藝術・生活》,2010年第4期。
[6] 劉躍軍:《立體動畫電影發展空間研究――立體動畫電影,新時代中國動畫發展的契機》,《現代電影技術》,2009年第4期。
[7] 楊鵬:《本土動漫的昨日、今日、明日――中國動漫出版產業分析》,《出版廣角》,2005年第8期。
[8] 武園園:《美夢成真的皮克斯――淺談皮克斯成功的背后》,《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第2期。
【動畫電影中色彩元素的運用】相關文章:
公共藝術中傳統民族元素的運用論文05-23
色彩在手機界面設計中的運用10-19
創意元素在文化旅游開發模式的運用論文04-27
生物技術在制藥中的運用04-19
封面設計中的色彩美05-12
企業并購中的期權價值理論運用08-23
淺談異化與歸化方法在翻譯中的運用10-13
《紅樓夢》中預言敘事手法的運用06-10
淺談統計分析在企業中的運用12-20
淺談人性假設理論在學校管理中的運用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