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世紀美術的中西問題
接受市美協的委托,理論委員會成立后一直想搞些活動,活躍學術,推動創作。在舉辦大型研討會前,先開個小型的會。開個什么會呢?不久前,我接到一個畢業生的電話,讓我講講網絡與美術的關系。這是個很有啟示的提問。人們常把新的世紀稱為網絡化的時代,其實,21世紀不僅有信息資訊的網絡化,還有科技創新的神奇化,以及全球經濟的一體化……這些新的變化,都前所未有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包括藝術思維方式,對美術家而言,充滿了希望與機遇,也不是沒有困惑與挑戰。很多過去考慮過的問題,又重新提到日程上來。比如怎么看藝術與科技的關系、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反映物質生活提升與體現人文關懷深入的關系,藝術創造與受眾參與的關系,藝術觀念與藝術形態的關系,美術的存在方式與其特有功能的關系,藝術個性、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等等,也包括了人們談得最多的全球與本土化的兩種文化潮流的關系。我們在籌備這個小會的過程中一致認為,不管有多少值得思索的新問題,在20世紀曾不斷出現的中國美術中的中與西的問題,仍將是一個重要問題。20世紀的歷史表明,人們所說的文化,有兩個層面,一是針對社會發展的文明程度而言,這是舉世環球有共同規律的。另一是因地域民族種種因素形成的不同文化特色,這是不必強求一律的。而且多元化單一更符合藝術文化的法則。我們怎樣在21世紀中處理好這兩個層面的關系,怎樣站在新時代的制高點上看傳統的現代化,看西方文化的中國詮釋。我個人仍覺得適于變古為今,化西為中。換言之,亦即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經驗仍將有指導意義,我也相信李可染先生所說的“東方既白”。但聽說也有不同的看法或細節上的其它見解。因此,我們商量先討論這個問題。問題雖大,但可結合具體實際討論。我們盡可能邀了各方面的同行,但是其中有的外出了,有的有要務,未能來。希望來的諸位踴躍發言。傅家寶(北京市美協秘書長):
市美協成立20多年來,相繼成立了油畫藝委會、中國畫藝委會,后來又成立了漫畫藝委會。多年來,我們一直想到理論問題,也一直想成立理論委員會,但一直沒有能夠實現。今年實現了愿望,成立了北京美協理論委員會,其目的一方面是把理論家集中起來,經常討論研究一些問題;另一方面是將理論家經常討論研究的一些問題發表出來,同時開闊畫家們的視野,在理論上給予他們指導,這對美術界的發展有推動作用。
李樹聲(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中西問題”貫穿了整個20世紀的百年,西方的藝術傳到東方來,影響了東方的美術,這是歷史的必然。問題是我們如何對待,我們生活在東方只談論東方的美術,這已經不可能,因為我們已經離開了那個歷史階段。
過去我們看“西”和“中”的關系都是“新”與“舊”的關系,凡是新的都是西方的藝術,所謂舊的都是中國傳統的美術,把自己當成落后的。在本世紀末我們看待“西”和“中”這個問題,多少帶有民族自卑感,F實中許多人將自己的藝術往西方靠,認為這是新的、現代的。這很危險。更危險的是,西方有些人企圖利用他們的價值觀,影響中國的藝術,達到全盤西化,達到統治世界的目的。我自己認為經過百年的實踐,我們不應該是盲目的崇拜西方。特別是文化藝術,如果你沒有自己民族的傳統,是不能在世界立足的。我們的理想是致力于重建東方美術的輝煌。
劉龍庭(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編審):
中國美術界應該有一個強有力的理論團體,來引導美術界的健康發展,F在的美術界,包括美術理論界,是一種渙散狀態。美術理論界包括期刊有重要學術價值的文章少了,含有導向作用的文章少了。不管文章長短,我認為應該有一些指導性的東西,當然不包括領導講話之類。美術界也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各行其是”。這種狀況主要是對理論界重視不夠造成的。美術界的繁榮應該是產生大師的時代,F在稱大師的人多了,這些大師都要加引號。社會有它的時代潮流,這個潮流來到之后,力量很大,有人將“八五思潮”叫“八五西潮”。不過現在沉靜許多,那種詐詐呼呼、招搖的人少了。美術理論界應該自己管好自己,要達成一個統一的共識,這種共識要起到導向作用。大家你說你的好,我說我的好,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是不行的。
中國近百年的美術是泊來的歷史,為什么西方的東西都是現代的?我們的東西都是傳統的?西方的東西都是好的?我們的東西都是不好的嗎?對于這些問題,美術理論界都沒有進行很好地思辯。
中西問題,過去還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現在“中學為體”已經很淡漠,這樣的狀態的確讓人悲嘆。
程大利(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副董事長):
中西方美術的問題是一個大問題。我認為首先是認識的問題!爸袊话倌甑拿佬g是泊來的歷史”,我認為有道理。我們一百年的美術的歷史,是走向衰落的歷史。這是事實。因為這一百年,出現的大師少了。在這百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美術出現這樣的現象,我認為是樹與果的關系。西方在這百年中也在變化,西方有些有志之士也在哀嘆他們傳統的喪失,但是好像沒什么用。我們談到全球一體化,能不能拿到文化上來論?文化為什么要與西方溝通?為什么西方沒有談到與我們溝通?文化為什么非要走出國門?植根于五千年的歷史本來就是世界的一個存在,文化是多元形式。這是我的困惑。當下老百姓的審美傾向趨于后殖民主義心態。還有個問題我們對傳統的研究還不夠,停留在形而下的技法上,對傳統的精神和靈魂的研究還不夠。傳統的精神是什么,我認為我們對傳統的文化研究的層面是很低的。關于中國畫傳統筆墨的討論,在我看來沒有最根本的意義。怎么樣弘揚傳統的精神?怎么樣詮釋傳統的精神?現在西方人瞧不起我們是有道理的,一方面在繼承傳統上,比前人技術的確低下,另一方面追隨西方藝術,視人家而臨摹。近20年,我們對現代西方藝術的整個演繹,從積極方面來講,我們重新研究西方;從消極方面來講,這種表面的淺層次的研究對中國的藝術發展并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傳統精神的缺失,藝術標準的缺失,藝術本體精神的缺失,以及輿論的誤導,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顧森(中國藝術研究院比較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歷史上真正對中國產生重大的影響的中西文化交流有二次。一次在漢代,此后魏晉南北朝的佛教文化,徹底打破了當時的文化結構;一次就是這近百年西方文化的涌入。這是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強行推行。這里我們不談政治,僅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它也有合理的一面。同時也讓我們看出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在退移,你說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可以保留多少?恐怕很難說。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不是近代中國畫產生不了大師,是整個國學產生不了大師。實際上,在不同文明的對話中,西方把中國文明看得很重,始終將中國文化作為東方文化的代表。是我們自己不重視自己。我覺得我們搞理論的應該在民族傳統上下功夫。另外,我們對古典文化的整理顯得很不夠。包括畫家,有很多人很少臨摹過古代畫家的畫,所以他們顯得離古代遠而離現代比較近。這些只不過是我提出來的現象,作為拋磚引玉。
單國強(北京市美術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故宮博物館宮廷部主任):
中國和西方的學術研究都有西化的傾向,這對西方人無所謂,但中國人自己有西化的傾向,就值得研究。西方人現在是有意識地抵制中國文化,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事實,也是我自己的經驗體會。另外是研究方法的問題。中國學者的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值得注意,此外我們對西方的了解不夠。為什么中國
【新世紀美術的中西問題】相關文章:
新世紀投資戰略問題研究03-18
中西哲學對“本體”問題之思考03-19
中西“美術”概念及術語比較02-27
中西方美術的融合與當代工藝美術02-26
中西方美術的融合與當代工藝美術論文11-18
中西方歌劇的發展史及其問題比較06-25
淺談中西方浪漫主義文學中的理想問題03-01
新世紀企業的發展與服務營銷03-21
由博物館鎮館之寶淺析中西方美術差異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