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鋼琴藝術的情感體驗
摘要:情感體驗是鋼琴藝術的首要,然而,在當下鋼琴藝術發展的過程中,不少人走入了“技巧至上”的極端,與藝術本質相悖,嚴重地影響了鋼琴藝術的發展。文章提出通過化技為情、觀察積情、感物動情、自作移情、得法生情五種方式,使情感體驗回歸到鋼琴藝術之中,促進鋼琴藝術的健康發展。關鍵詞:鋼琴 情感 體驗
鋼琴藝術和一切音樂藝術一樣,除某些特定的音樂內容外,表現人的情感和情緒應該是首要的,不可或缺的,無情則無樂。然而,在“技巧至上”的觀念指導下,許多鋼琴演奏者往往過于突出技巧表現,特別關注手指運動的流暢性和力量運用的松緊性,對作品的情感內蘊和自身演奏時的情感體驗關注較少。本文試圖通過化技為情、觀察積情、感物動情、自作移情、得法生情五個方面闡述鋼琴藝術的情感體驗,以此求教于同道者。
化技為情
鋼琴藝術的情感體驗從何而來?筆者認為情感體驗應該從轉化中來。是鋼琴演奏者體驗將“技巧”轉化為情感的過程,即“化技為情”的體驗過程。這個過程也是鋼琴演奏技術發展、深化和升華的過程!耙郧閹,聲情并茂”①的審美要求,不但適用于聲樂,對鋼琴藝術而言也是恰如其分的。因為鋼琴彈奏出的“琴聲”不僅包含了鋼琴技術和鋼琴修養,更重要的是內蘊了帶有作品內容意義的鋼琴音色。在鋼琴演奏中“以情帶聲”就是以情感為中心,用情感帶動鋼琴技巧的發揮和轉化,使鋼琴技巧脫離機械式的純動作組合,脫離生理性的條件反射式的動作記憶。不但要通過反復練習使彈奏動作達到迅速、精確和自如,更要使彈奏技巧不斷蘊積大量的內容意味。在不斷地將“技”化為“情”的體驗過程中演奏者獲得了審美享受,也升華了演奏個性。
鋼琴藝術區別于單純的鋼琴演奏技巧,是因為鋼琴藝術的表現過程是復雜的心理體驗過程,是完美的,富有魅力的藝術表現過程。表演者不但要掌握純熟的“技巧”,還應該以“彈情”為中心,不斷地體驗、探尋、挖掘作品內容的深層意蘊,形成音樂形象和情感。完成這個情感體驗過程,首先應通過審美主體控制下的演奏力度變化、手指觸鍵的速度變化、演奏氣息的操縱、節奏和律動的掌控、指法合理有序的變化等升華了的帶有審美意味的鋼琴技巧,把富有藝術感染力的鋼琴的樂聲與情感的交融,鋼琴演奏方才有藝術的高度,才可能產生扣人心弦的精品。
在構建鋼琴藝術美的運動過程中,“化技為情”的情感體驗至關重要。為此,鋼琴演奏者必須使鋼琴技巧和藝術修養并駕齊驅、有機結合、高度統一,共同表現情感目標。沁人肺腑、感人至深的動人琴聲都是深層情感體驗與帶情的技巧相結合的產物。鋼琴藝術是藝術皇冠上的明珠,是特別重視感染力的藝術。僅僅掌握了嫻熟的鋼琴技術,遠不是鋼琴藝術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將鋼琴技術轉化為理性與非理性相結合的技巧,將技巧轉化為微妙的情感意蘊,賦予技巧以情感生命,成為“有意味的”情感表現,從而實現鋼琴藝術的審美理想。所以,上乘鋼琴藝術都特別重視在鋼琴技巧向情感的轉化上下工夫。轉化得好則“張弛有度、悠然自得、游刃有余”,轉化得差則“內不得于心,外不應于器”。
觀察積情
鋼琴藝術的情感體驗從何而來?筆者認為情感體驗應該從生活中來。鋼琴演奏者若沒有細致入微地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就不可能有表現生活的能力,就很難理解,或者很難從深層次上理解鋼琴作品的表現內容,很難從鋼琴音樂的表現中產生許多聯想和想象,就很難區劃“技”與“情”的界限。眾所周知,生活體驗是指學習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等人的一切活動所產生的體驗,它是一切藝術表現的源泉。在藝術中強調了生活、強調了生活體驗,就是強調了藝術高度。
運用長期積累的生活體驗,通過鋼琴表現技巧來塑造藝術形象所達到的完美程度的能力,以及掌握和利用藝術形象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所達到的鮮明、生動、準確的能力,是培養和構建鋼琴藝術情感體驗的重要基礎。鋼琴演奏者從生活中汲取的情感愈豐富,鋼琴藝術形象就會塑造得愈準確、愈鮮明、愈生動,鋼琴表演在表現情感體驗方面愈深刻,就愈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就愈能顯現從黑白鍵中創造出的豐富多彩的鋼琴藝術世界和以情感體驗為主線的較高藝術境界。所以,鋼琴藝術的情感體驗實質是生活的綜合能力,鋼琴的表現能力和個人的全面素質的整合概念,它是鋼琴藝術全面發展的一種標尺。鋼琴藝術從生活中汲取情感體驗能力的養成并非易事,并非一時,需要在長期的藝術學習、藝術實踐和生活體驗中汲取多方營養、多方知識,經不斷地鍛煉才能形成。
感物動情
鋼琴的情感體驗從何而來?筆者認為情感體驗應該從感于外物而來。這里所指的物,是指鋼琴藝術表現的對象,即人物、事物或景物。是由外物引發的情感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情感體驗樣式,常言道觸景生情、“感于物而動”②便是此理。即鋼琴藝術表現的情感體驗是由外物引起,是由人物、事物或景物的形式和內容所提供的。鋼琴演奏者的情感體驗多依附于外物的刺激,在用琴聲表現鋼琴作品時,多用托景而抒情。鋼琴藝術的心理任務就是要架起情與景的橋梁,尋覓和解決情與景的結合部,以達到情景交融。景是客觀的人或物,是“實”,情是鋼琴演奏者從鋼琴作品內容和生活體驗上產生的情思,是“虛”,鋼琴藝術的心理控制就是要從這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用以實代虛的手法,以景為基礎的化景為情,以景代情,景中有情。另一方面是用求虛離實的表現手法,以情為主,不拘泥人物的原形實況,捕捉人物生動的特色,創造出神似的情感特征。中外不同的鋼琴作品都愛表現牧羊女的形象。有的鋼琴演奏者著重表現她的職業特色,形象逼真,手持羊鞭動人景象。聽起來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牧羊女;有的鋼琴演奏者在演奏中著意追求牧羊女的生活情趣,使聽眾感受她不僅是一個牧羊女,也是一個熱愛生活、情感豐富、美麗多姿的妙齡女郎。前者著重強調了外在真實形象帶來的情感體驗,后者著重強調了內在虛擬形象帶來的情感體驗。
自作移情
鋼琴藝術的情感體驗從何而來?筆者認為情感體驗應該從“自作”而來。鋼琴藝術中的“自作”就是演奏者的想象、聯想和創造。它是“物為我化”、自我提升的過程。常言道,自作就會帶來多情。當用鋼琴音響表現黃河時,演奏者便用豐富的想象力將黃河的偉大人格化、情緒化、情感化;當用琴聲表現美麗的鮮花時,往往把鮮花女性化。鋼琴演奏者將自我的想象、聯想和創造轉移成情感的表現形式,這就是鋼琴藝術的深層情感體驗,是達到情景相生、情物交融,激發自我情感意蘊的高水平演奏效果的必由之路。自我意蘊就是客觀現實的主觀化、個性化。任何鋼琴演奏者都有自己的個性。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生活積累都是相異的,加之藝術經驗、品格、流派等等不同,所以每個人對演奏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是不可能相同的。正因為有這些相異之處,才會出現不同風格、不同特色、不同創造性的鋼琴表演,鋼琴藝術才會有百花爭艷、萬紫千紅的新局面。鋼琴演奏者掌控了“自作”的心理要素,就可以將其深化為曲中之人,進入“物我為一”的鋼琴演奏境界,使主觀的情感體驗與客觀景物的感性形象融為一體,升華為動人而美妙的鋼琴音樂。古人云:“吾寫
【淺論鋼琴藝術的情感體驗】相關文章:
淺論聲樂藝術的靈魂-情感03-18
淺論鋼琴表演藝術的發展趨向03-18
淺論車爾尼鋼琴練習曲在鋼琴學習中的作用03-19
淺論鋼琴演奏聽覺能力培養12-06
淺論聲樂教學中的鋼琴即興伴奏03-20
老年高血壓護理體驗淺論12-07
淺論聽覺在鋼琴學習中的重要性03-19
淺論體驗營銷在新產品推廣中的運用03-20
淺論歌唱藝術的審美特征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