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個性化編劇恪守的原則
個人化的故事原則。優秀的電影劇作,都是個人化的故事。不管寫什么題材、內容的東西,不斷重復的都是個人的故事。例如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其實是一個個人化的故事。盧卡斯從小父子感情淡漠,他在電影里寫了一個父子斗爭的故事。另外,想做一個成功的編劇,必須強化自己女性化的一面,讓別人看到你的弱點;而作為一個女編劇,就更要比男編劇更強化你女性化的一面。
融合原則。一個劇本中只有兩種信息,就是畫面和聲音,一方面的信息來自于銀幕上看到的,就是人物的動作或者情節的展現;另外一方面就是聲音,包括對話、音樂、聲效等。人物做的每一件事,說的每句話,都應該融合到電影發展中,每個情節、每句話必須有戲劇目的。這個目的一是用來推動故事發展,另一個是幫助觀眾更多地理解人物。假如一個情節或者一句臺詞沒有起到這兩個作用,那就應該從劇本中拿掉。假如你想在劇本中加入音樂,那么這段音樂必須結合在劇情中,不應該只是為了增加一點愉悅的聲音。
一、三項任務:“金錢”、“沖突”、“拒絕真實”
“金錢”。編劇應該以掙更多錢為中心任務,所以編劇應該用作品打動更多的人。真正的電影藝術工作者應該有責任去承擔電影獲利的義務,應該承擔使觀眾走進電影院的責任。
“沖突”。在現實中,生活追求和諧、平等,而在藝術中,需要去嘗試各種各樣的沖突,各種各樣的斗爭。劇本中每一場戲必須有沖突,必須有矛盾的雙方。單純有暴力的電影往往很失敗,其實最掙錢的電影,往往是家庭片和喜劇片,如《玩具總動員》、《美人魚》等。
“拒絕真實”。電影不是真的,往往要撒謊。絕對不能讓劇本像平常的生活,要的是怎么樣讓這個電影更好。“藝術(art)”這個詞匯在英文中本就是“編造”的詞頭,是編造、制造的意思。電影是由編劇寫出來、演員說著已經寫好的臺詞,然后用機械設備把膠片放出來的一個東西,完全是假的。但是電影有一部分是絕對真實的,也是作為一個編劇最關心的東西——觀眾體會到的真情實感。實際上是一種體驗式的真實。
二、三大技巧:場景、時間、基調
轉換場景:不管電影在什么地方都必須有矛盾和沖突,可以利用地點的轉換制造沖突。
時間鎖:把時間鎖住,指的是在電影里面設置一個時間終結線!豆鸷哟髽颉分,修橋的日本指揮官必須在一定時間修好大橋,這里的時間就是我們所說的時間鎖。它把所有的劇作情節都鎖在里面,使這個劇增加了緊張度,增加了壓力,把矛盾沖突激化!007》系列的電影里面就是如此,總有一個像定時炸彈的東西在里面,這個定時炸彈某一個時刻就會爆炸,找定時炸彈就是一個懸念,他們要在一定的時間里完成。
基調:基調是一種風格,不用著急決定電影的基調。在好的電影中,往往有不同的速度、風格、基調混在一起,《奇愛博士》就是戰爭片和喜劇甚至鬧劇的結合體。在開始寫劇本以前,不要給自己定好一個基調,去把這個故事寫好,在過程中尋找合適的基調,留下使自己感到驚喜的空間。
三、人物塑造三法則:清晰主角、脫俗形象、觀眾同情
第一個法則,有一個清晰的主角。現代的戲劇和電影,主角的名字常常是作品的名字,電影如《俄狄浦斯》、《美狄亞》,戲劇如《李爾王》、《麥克白》、《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等,他們就是主角。故事中有太多的角色,這個故事就容易離開中心。在《美國風情畫》中也有很多的朋友,四五個或者六個主要的朋友,但是在這個電影結束以前,觀眾很清楚誰是主要的角色。
第二法則,絕對不能有墨守成規的、俗套的人物形象。要擺脫思維中固有的人物形象,摒棄先入為主的.想法。
第三法則,也是最重要的,每一個角色都應該得到觀眾的同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都要得到觀眾同情,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都要得到觀眾的同情,即使他不一定是好人。在他們心目中有一個使我們漸漸聯系的東西,我們在他的身上看到和我們不一樣的,或者和我們一樣的東西。在《教父》系列中,第二代教父邁克·考利昂是一個謀殺犯,他已經和他的妻子、孩子疏遠了,我們如何對他表示同情呢?從電影中可以看到,這個邁克從來沒想過當教父,本來是大哥準備成為教父來管理這個家族的,但是大哥被謀殺了,無奈之下邁克成為了教父,是命運把他推到這個境遇。看到這里我們不僅不會跟他有離間感,反而拉近了,為他感到惋惜、抱歉和同情,因為他對命運沒有任何的控制力,只能向命運低頭。
四、兩個忌諱:一忌主題先行,二忌對話重復和直白
“寫一部電影主要是寫對話。電影中的對話和生活中的實際對話應該是有區別的。能促進情節發展的對話,才是電影的對話。一定不要給觀眾傳遞他們已知的信息。另外需要注意,不要有太多直白、毫無懸念的對話,要有一定的潛臺詞。
在學術界,大家總是喋喋不休地談論主題,而創意的意義也總是被人們夸大、過度看重。通常情況下,一個編劇有一個自以為是的主題,他總想把這個主題告訴別人,教育別人。比如說有的編劇想教導觀眾要注意環境,這是他的一個主題。于是就以這個主題為中心,編一個劇本。他想告訴觀眾,節省用水、節省能源非常重要,這是非常高貴的目的,也是可以實行的計劃,但作為一個故事它往往會失敗,因為這肯定是一個乏味的電影。對一個藝術家來說,最大的錯誤就是讓人感到乏味。
很多人認為最偉大的美國電影是《公民凱恩》。但是《公民凱恩》背后的故事主題是關于一個人雖擁有了一切,但是他內心深處并不幸福。這個故事聽似老套,可是這個電影為什么這么重要?這么讓人折服?因為他把故事的細節講得很完美,一系列情節、一系列故事連接起來使它成為一個偉大的故事。這說明一個電影的創意實際上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故事,而電影的主題必須在故事之后。已去世的阿瑟咪勒是美國最著名的一個戲劇家,他最有名的著作是《一個推銷員之死》,也曾在中國上映過。他說,他寫劇本到了3/4的時候,才明白在講什么故事,那時,他在一個紙片上寫下電影的主題,在他的打字機前面的一個木板上把這個主題訂上去。這意味著如果你一開始就知道主題,一開始就想說教這個主題,就會失敗的。
【淺談個性化編劇恪守的原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