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簡述音樂錄音的美學理論論文

        時間:2022-05-24 19:18:47 音樂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簡述音樂錄音的美學理論論文(精選7篇)

          音樂錄音的美學觀是體現在多方面的,其中表現性音樂錄音美學觀主要是對自身情感的一種表現,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簡述音樂錄音的美學理論論文,歡迎閱讀查看。

        簡述音樂錄音的美學理論論文(精選7篇)

          簡述音樂錄音的美學理論論文 篇1

          音樂錄音有著藝術載體和傳播媒介的雙重特征,在當前音樂風格多變的今天,對音樂錄音技術的分析能夠促進其實踐的進一步發展,從音樂錄音的技術到藝術之間的演變經歷了諸多的變化,而本文主要對音樂錄音的美學理論進行簡要分析。

          一、音樂錄音的空間觀念及其藝術演變分析

          (一)音樂錄音的空間觀念分析

          對音樂錄音的空間觀念進行分析,要能將空間及聲場的概念分別看待,這兩者是兩個獨立的部分。聲場主要是實在的和物理性的,是指聲波傳播的媒質范圍,也是指有聲波存在的媒質占有的場所。而空間則是虛擬的,這就決定了空間的可塑性,而空間就成了審美的對象,對空間的塑造主要有兩個重要的內容,也就是音樂空間和音響空間[1].音樂空間是一個較為復雜的概念,是純粹的藝術學概念,它能夠帶給聲音輪廓感并使聲音的音樂感增加,從而給聲音帶來更加豐富的韻味。

          (二)音樂錄音的藝術演變分析

          對音樂空間進行了簡要分析之后,再對音樂錄音技術進行分析,從技術到藝術的演變是此次研究的一個重要著眼點。馬克·科爾曼曾經說過,音樂錄音的最初理念就是要對現場演出的音樂進行模擬,是對自然聲音的重現。留聲機在愛迪生的時代就已經出現,但是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它的錄音質量并不好。隨著技術的進步,電聲錄音技術使得錄音技術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多聲軌技術對音樂錄音的質量起到了優化作用,而電子樂器的出現以及現代主義的音樂更是把音樂錄音推向了高峰,使得音樂錄音成了藝術。

          二、音樂錄音的美學觀的探究

          音樂錄音的美學觀是體現在多方面的,其中表現性音樂錄音美學觀主要是對自身情感的一種表現,是通過音響來表現音樂的情感的。它對聲音來源的強調對音樂有著指示作用,能夠將聽眾從音樂欣賞中帶到現實中來,音響在音樂錄音過程中不只是有著浪漫主義,同時也有著客觀主義[2].

          音響的表現性要借助于音樂學,音樂美學中有自律論的說法,即音樂只表現音樂自己,將這種表現和音響相結合就能夠產生新的事物,也就是音樂的音響美,這就是音樂錄音的新表現形式。具有表現性的音樂錄音作品主要存在于流行音樂以及電子音樂領域當中,而錄音是其發展的基礎。

          再者就是音樂錄音美學觀中的紀實性美學觀,它主要是對真實音樂演唱的一種再現。從表面上看,它是真實的,但實際上它通過音響對音樂進行了選擇,這和錄音師個人的喜好有關。例如,在美國的唱片公司中,有些錄音師是以錄制古典音樂而出名的,但他們的風格卻是迥異的,不管是在音量、音色,還是樂器的選擇上都呈現出自己的個性。

          第三是音樂錄音美學觀中的意象性美學觀,它是我國傳統的美學思想,也是一個核心的概念。它能夠突出錄音師的內心聲音形象,或者說它是錄音師的內心聲音幻象,最終通過音響加以呈現,這樣就能夠使意象化的思想得到展現[3].音樂錄音雖然有著意象化的美學觀,但它在情感上是真實的,這里所說的真實是音響藝術家內心的真實。

          例如《意象箜篌》這一以箜篌為獨奏和主奏的專輯唱片,音樂的創意點就是箜篌的兩面弦,也就是將其想象成兩面弦進而發出動聽的聲音。這一音響并非是真實的箜篌音響,但是它在音色上是真實的,對其形態的定位則是意象的,從這兒就能夠看出,音樂錄音的意象化美學觀在實際中有著比較廣泛的應用[4].再比如《二泉映月》,《二泉映月》中的演奏樂器有二胡和箜篌等,在其主奏音量上是以二胡為向導的,而在音色上則比較注重和箜篌形成對比,這樣對每根弦都進行準確的定位就能夠演奏出猶如龐大樂隊的演奏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音樂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它能夠抒發人們的情感,使人積極向上。音樂錄音的美學觀在實踐過程中都有著重要的體現,音樂錄音主要經歷了對演唱者角色的記錄到將其轉換成藝術的重要過程。在當前技術手段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音樂錄音的藝術性將會進一步增強。

          參考文獻:

          [1]辛豐年.老唱片懷舊--百代老唱片中的珍品[J].視聽技術,2013(06).

          [2]王志斌,張璞.融合度和清晰度--淺議音樂錄音[J].音響技術,2014(01).

          [3]仰亮.論音樂錄音中的幾點要素[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02).

          [4]肖雨.音樂錄音技術分析及處理方法[J].科技資訊,2013(19).

          簡述音樂錄音的美學理論論文 篇2

          一、研究高校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體系的意義

          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是藝術類大學發展的潛力和未來,重視其培養是一所藝術類大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藝術類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也對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院師資隊伍中青年教師居多,整體科研水平、教學能力和實踐經驗相對公辦院校較弱,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在于盡快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有計劃地開展教師培訓、教學咨詢等,提升中青年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完善教研室、教學團隊、課程組等基層教學組織;健全老中青傳幫帶機制;完善助教制度;探索科學評價教學能力的辦法;支持教師獲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經歷。研究高校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體系具有重大意義。

          二、探究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方法

          (一)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能力的基本構成

          1、一般能力:主要表現為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2、教學傳播能力:

          主要表現為語言表達能力、溝通交際能力、教案編寫能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3、專業課程能力:有較強的音樂表演專業技能、課堂知識梳理與掌控能力、專業指導能力;

          4、實踐能力:舞臺表演能力、指導和組織音樂會的能力、比賽獲獎能力;

          5、教學反思能力:反思個人教學的能力、反思學生學習效果的能力、反思新教學方法的能力。

          (二)提升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1、關于青年教師專業水平方面:

          (1)教師自身專業發展過程,即教師個體在教學理念、專業知識、能力態度以及自我發展需要等專業發展的自覺或自我實現;

          (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即學;蚱渌块T開展有利于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各種學習、培訓活動,促使教師達到專業標準和專業成熟。

          2、關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方面:主要提升教學準備技能、教學實施技能、教學監控技能、教學反思技能和實踐教學技能。第一,教學競賽。近年來,國家、省、市經常組織開展教學技能大賽、多媒體課件競賽、軟件大賽等活動,給青年教師進行橫向比較提供平臺。第二,青年教師公開課。青年教師走出大學校門就邁上講臺,缺乏教學經驗。定期組織青年教師公開課活動,促進其相互觀摩學習,都促進其盡快提高教學水平。第三,實踐教學。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參加管弦樂團、民樂團、合唱團,與學生一起排練、演出,將理論教學充分運用在教學實踐中。

          三、影響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因素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1、影響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因素有三方面:

          (1)個人因素。個人原因主要是思想道德素養、對工作的認可度和熱愛程度、知識儲備情況,能力素質和心理素質。

          (2)學校因素。學校因素主要有內部培養程度,考核、評價制度的完善程度,學校助推機制的健全程度等。

          (3)社會因素。社會因素主要有關于教師培養的法律、法規的健全程度、工資待遇、職業聲望等。

          2、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培養目標不清晰。我國目前高校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崗前培訓缺乏系統、流于形式,只通過非常短暫的培訓,學習幾門有限的教育理論課程,取得教師資格證書就可以直接上崗,也基本沒有教學實踐經驗。沒有確定清晰的青年教師培養目標,將導致大部分青年教師入職后難以勝任高校的教學要求。

          (2)培養體系不健全。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類的大學相對較好,但其他藝術類院;緵]有成形與完整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體系。培訓制度也相應缺乏,沒有形成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長效機制。

          (3)培養途徑太單一。藝術類高校青年教師多數選擇學歷層次的提升,只認準這條單一的培訓途徑,這就無法滿足教師的多樣化要求。忽視了教師整體素養的提升,甚至與教師實際工作脫節,學校也沒有為更多的青年教師提供更多與良好的機會與環境。

          四、構建音樂表演專業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策略

          1、師德、責任心與教學態度。師德是教師的職業道德;責任心是教師對自身承擔的任務有自覺的認知與控制;教學態度是教師對教學工作的一種心理反應傾向。抓好上述三方面,是規范青年教師入職行為的關鍵,是培養教學能力的著力點。

          2、培養制度。新的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入校就應制訂連續有效的培養計劃,使每位教師能將個人教學能力的發展和職業教育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制定個人的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學校制定相關制度,為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提供保障機制和物質條件的支持。

          3、課程改革實踐活動。促進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關鍵點在于音樂表演專業教師自身的實踐活動。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與交流,提高教師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徑。通過集體教研、技能集訓、老帶新、課題研究、項目開發等方式。努力為青年教師開拓與創造一個和諧的人際氛圍與研究學習氛圍,促進個人專業技能、教學水平提高與進步。

          藝術類高校音樂表演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專業化發展中存在發展意識薄弱、缺乏個人和總體長遠發展規劃和缺乏發展的考評與激勵機制等主要問題。通過建立培養平臺,逐步實現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提高,督促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加快個人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羅晨暉,彭國建.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體系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3):16-19.

          [2]呂春燕.民辦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1,(11):33:73-75.

          [3]袁曉杰.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J].華章2012(13):142.

          [4]俎文紅,黃春麗.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2(24):185-186.

          簡述音樂錄音的美學理論論文 篇3

          一、心理素質簡述及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心理素質簡述

          人的素質大致劃分為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心理素質1是素質的核心、是人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素質的形成必須建立在心理素質的基礎之上。

          心理素質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非智力因素、智力與能力因素、心理現狀因素和社會適應因素。

          2、初中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分析

          初中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厭學、畏難、缺乏自信與毅力、自我認識不足、團隊合作能力差等。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具有不穩定性,學生的好奇心理及學習興趣持續時間短,容易出現厭學心理。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與新鮮感的減退,逐漸產生畏難與放棄等消極心理。加上初中生心智發育尚不成熟,自我認識不足,缺乏自信與毅力。表現為自卑、孤僻、羞愧等不健康心理。又由于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自律與團體意識,個性心理突出。

          二、巧借器樂,提升心理素質

          為了克服學生的不良心理,筆者在教學中巧借器樂,達到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器樂教學是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極佳途徑。器樂學習是“積水成淵、水滴石穿”的過程,能錘煉意志(非智力因素)。器樂學習強調手指訓練,有助于思維開發,培養操作能力與創造力(智力與能力因素)。器樂教學中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表演活動,能建立自信、認識自我、體驗成功(心理現狀因素)。器樂教學中通過合奏訓練,能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及合作能力(社會適應因素)。

          1、樹立典范,激發興趣

          法國哲學家盧梭說:“對處于初中青春期階段的學生,問題不在于學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

          學生在初次接觸某種樂器時都充滿了好奇心,當他們坐在電子琴前就產生了新鮮感,表現出強烈而迫切的學習欲望,情緒興奮激動。筆者立即抓住這一心理傾向,有意識地組織學生欣賞名家演奏,或教師親自范奏,把學生引入藝術的殿堂,領略電子琴的魅力,激發學生對樂器本身及電子琴作品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如果我會彈該多好”的遐想,誘發“想學”的欲望。還特別欣賞殘疾青少年表演的電子琴獨奏錄像,學生們感到十分震撼,感慨萬分。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筆者特別邀請了班里有電子琴彈奏基礎且水平較高的學生當眾演奏,彈唱大家喜歡的流行歌曲如《真心英雄》、《我和你》等。這使初學的學生羨慕不已,個個情緒高漲,同時也認為學習彈奏電子琴也不是很難,只要自己努力,同樣也會演奏的,就此建立了信心。典范的作用,讓學生在電子琴學習的過程中,激發了興趣、點燃了動機。

          2、錘煉意志,水滴石穿

          學習需要興趣的點燃,更需要有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是培養學生頑強意志與堅定信念的最佳方法。器樂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積水成淵、水滴石穿”的過程,教導學生要養成每天練習的習慣。習慣需要意志的支配,一些學生的意志較薄弱,隨著樂曲難度的增加與新鮮感的減退,逐漸產生厭倦、畏難、放棄等消極心理。教師就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強基本節奏訓練、規范指法與手型、先分后合、由慢到快、難點突破,鼓勵學生不畏困難,堅持到底。學生通過持之以恒的有效練習,克服了技術困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磨練出頑強的意志與“不達目標決不放棄”的信念。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3、啟動思維,培養能力

          《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這一基本理念。美國音樂教育家詹姆士·L·穆塞爾提出“只要有可能,我們就應當在器樂領域里采取創造性教學的計劃程序。”創造需要想象,“創造性的想象是在再現性想象的基礎上,對已儲存的感知材料進行重新整合,使其突現的心理活動!

          如學習彈奏《月亮河》后,為了表現出樂曲所要表現的情緒意境、情感風格,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啟動音樂思維,要求學生運用電子琴豐富的音色庫,自主決定運用樂器音色,創編與樂曲意境相配的場景音效。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決定怎樣表現音樂。有的小組為音樂加上前奏與間奏;有的小組為表現樂曲意境添加微風、蛙聲、蟬鳴聲及流水聲;有的小組添加一點打擊樂節奏,為樂曲增添了歡樂的氣氛,表現出勞動人們愉快的生活情景;有的小組通過豐富的節奏數據庫,設計自動伴奏完成作品的演繹。

          學生通過對樂曲的二度、三度創編以及對各音樂要素進行重新整合,豐富了樂曲的音樂形象或創造出新的音樂風格,直接而充分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促進了學生感受、創造、表現音樂能力的發展。

          電子琴的彈奏其實是多種器官的協調運作與相互作用的過程。眼(識譜)—腦(分析與指揮)—雙手(演奏)—耳(聆聽)—腦(辨別與感受)。所謂“十指連心”,即大腦指揮手指運動,手指運動反過來刺激大腦中樞。實踐證明,學生通過器樂學習和手指訓練,其思維、創造力、動手操作能力等智力與能力因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課堂內外搭建多種形式的表演平臺。如課堂內的“樂器自由表演”,由學生自選樂器、自選曲目、自由組合,演奏形式不限,可獨奏、齊奏、二重奏、自彈自唱、伴奏演唱、創作表演等。又如“班級器樂比賽”,充分利用學生的求勝心理。對優勝的班級,榮譽感可讓學生自信倍增,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對落后的班級,及時鼓勵學生繼續努力不氣餒。再如舉辦“節日音樂會”“小小演奏家”比賽、積極參與市區各級的器樂比賽活動等。

          學生抓住了這些演奏的機會,在積極參與中增強了自信、體驗了成功,同時也鍛煉了心理素質,積累了多次上舞臺的經驗,從“我不敢”變為“讓我彈”;從害怕、緊張到自信、從容充滿信心地演奏,消除了自卑、孤僻、羞愧等不健康心理,逐步形成勇于展示自我的良好心態。

          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表演活動,學生的電子琴演奏水平和心理素質水平得到了同步提升。

          4、重視合奏,學會合作

          電子琴教學中,通過訓練讓學生學會合奏,是有一定難度的。合奏訓練必需具有共同的紀律約束和共同的目標。每個學生要有具體的分工與協作,需要每個學生步調一致、默契配合,懂得如何協調自己和他人,使演奏達到最佳的效果。

          如在學習合奏訓練《故鄉的親人》時,學生分成兩個聲部演奏,每個人都要明確自己彈哪一部分旋律,做到節奏、速度、力度、情緒等音樂要素的和諧統一。在彈奏中哪個樂段要換音色或換伴奏音型,都要分工明確,做到每個人都要心中有數。合奏就是要通過團隊的努力協作才能完成。在訓練中要克服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心理,增強自控能力,學會自律與責任感。

          國際21世紀教育教學委員會曾在一項報告中指出:“學會共處,是新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此處的“共處”,即指人的“合作能力”,它是21世紀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備因素。在高度合作與競爭的社會中,只有善于與人合作,才能贏得更多成功的機會。

          音樂教師的責任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音樂技能與表現音樂的同時,學會與他人溝通交流合作,自覺地擺正個人與集體的位置,加強具有合作意識和團結一致的集體觀念。一句話,加強學生合作與責任感,提升社會適應因素水平,是合奏訓練教學中最有意義的目標之一。

          簡述音樂錄音的美學理論論文 篇4

          一、音樂表演中的情感

          “琴人合一”是每一位表演者追求的最高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就要求表演者做到投情,以達到展現作品豐富內涵的目的。做到投情,首先表演者務必準確的把握作品情感基調,其次要對作曲情感的發展邏輯和色彩變化做以詳細的分析。我們以聲樂作品《昭君出塞》為例,這首作品的情感起伏和情感色彩變化非常多,首先寫女兒離開家鄉眷戀不舍得悲嘆之情;其后轉換成對將來“長城無烽煙”的堅定信心和美好展望;最終寫到“千里麥浪翻”的豐收喜悅景象。細膩、堅定、豪邁的三次情感變化要求我們表演者要靈敏的做出反應,將情感色彩變化與歌聲處理的和諧統一。另外情感表達還可以從譜面上尋找,樂譜上的任何一個音符和裝飾音都是有意義的,我們要將每個靜止的音符在音樂表演中給予生命力,將作品內涵完美的呈現給觀眾。

          二、音樂表演中的想象

          想象是音樂表演中的另一個心理要素,它使人在音樂原有的理性和感性的認識上,經過重塑而構成新的音樂形象。這個過程給予了作品嶄新的生命力,它不僅將原作再現,而且還將其創作給予獨特性,使音樂作品有了新的色彩。表演者想象得越豐富,作品中心思想就會展現得越清楚,觀眾的感受也會越深刻。音樂表演中的想象包括對場面環境的想象,也包括對作品所持有的精神氣質和內在情感的深刻領悟。例如在歌劇《原野》中,有一首聲樂作品是《!我的虎子哥!》,在表演過程中表演者要以金子的身份融入到劇情之中,展現出對虎子哥敢愛敢恨的情感,將作品完美的展現出來,引起觀眾的共鳴。想象是音樂表演心理要素中的關鍵,我們要充分發揮這一重要要素并運用到音樂表演中,使音樂表演富有生命力,感化觀眾。

          三、音樂表演中的臨場心理調控

         。ㄒ唬┤褙炞⒌耐度

          音樂表演的時候不需要我們再考慮什么地方該改動,攻克哪些技術難關,此時要做的事情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表演本身,將自己平時練得東西發揮出來展現給觀眾就可以了。臨場表演時我們平時對作品的研究和所獲得的各種感受都已經潛移默化的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中,是這種潛在的東西支持著表演過程。全神貫注是保障音樂表演順利完成的重要心態之一,如果左顧右盼只會給音樂表演現場帶來消極的影響。訓練全神貫注最方便的一個方法就是,音樂表演者把平時的每一次訓練中都當成演出對待,這樣在正式演出的時候,做到全神貫注也就不是那么難了。

         。ǘ┣楦械淖匀涣髀

          情感的自然流露要求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把音樂情感發自內心的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使聽眾或觀眾的感覺很舒服,而非刻意模仿。情感的自然流露可以使表演者和聽眾達到水融的狀態。要做到音樂表演的自然流露,需要表演者具有一定熟練的表演技巧、至高的精神境界和藝術修養,真正的把音樂融匯于心,使音樂從心中自然的流淌出來,最終使音樂作品的演繹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ㄈ┱{節和克服怯場心理

          音樂表演在上場前通常會出現緊張和怯場心理現象,而臨場表現恰恰是決定音樂表演質量的最關鍵時刻,克服怯場心理,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客觀的態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擺平自己的位置,不要想著一鳴驚人,這樣不但無形中給了自己巨大的壓力,而且還有可能導致發揮不正常。我們應把心態放正,音樂表演不僅僅是表現自己,更重要的是表現音樂,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表演中,竭盡所能的表現音樂作品,爭取最好的表演效果。

          2.自信。自信在音樂表演中尤為重要,是充分表達情感和演唱效果的前提。表演中面對臺下的觀眾應做到“眼中無人、心中有人”的境界。自信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前提,如果連自信都沒有,又何來勇氣去完美的展示自己。當然建立自信也是需要一定基礎的,對于表演者來說需要對作品進行充分的練習和熟練把握。另外還要看到自己的優勢所在,揚長避短,將自己優秀的地方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從容的完成作品表演。

          3.嫻熟的技巧。表演者要做到熟練掌握相關技巧,表演時便可水到渠成。古人說“藝高人大膽”肯定有其中的道理。我們只有在具有充分的實力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無所懼怕。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要在演出前反復的練習作品,這樣在表演中就不會害怕,可以更好的做到用表演取悅觀眾,用情感感染觀眾。

          4.經常的演出實踐。經常的演出實踐可以使表演者不再畏懼臺上和臺下的感覺,不再畏懼觀眾多與觀眾少的落差,演出的次數越多,表演者在舞臺上整體形象和演出效果就會越好。另外,音樂表演和人體的生理也有一定的關系,經常演出可以學會如何在演出中處理自己身體的不適,將演出的負面效果降到最小化;經常的演出實踐還可以幫助我們學會及時應對演出中的突發情況,這也是減少和避免臨場緊張的解決方法。如果音樂表演者能夠做到以上幾點,那么在表演時的緊張和怯場心理會減弱,這對于確保音樂表演的完整演出是至關重要的。

          四、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音樂表演是一種多種要素構成的綜合心理活動,這些心理要素對音樂表演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表演者只有將表演實踐與“心理”完美的結合,才能完成高質量的表演,得心應手的去完成作品的詮釋和見解,最終使表演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簡述音樂錄音的美學理論論文 篇5

          一、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迸d趣是帶有濃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動,只要對某個事物有興趣,就會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學習在不致于成為沉重的負擔。但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教師要善于為學生設計特定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進入這種情景,才能激發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教學二年級教材《井底的小青蛙》這一課時,我運用電腦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動畫:在一個美麗的大樹林里,有只小青蛙住在一口水井里,成天嚷著說我的家比天還大。看了動畫以后,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于是我就引導:“小青蛙的家真的比天還大嗎?后來會發生什么事呢?讓我們沿著樹林的小路去青蛙家看看吧!”有了興趣這位好老師,學生學習起來就投入多了。

          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課堂上教師要是能用生動的形式將所要學的知識技能裝扮起來,制造輕松的氛圍、創設富有情趣的音樂情境,就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帶著濃郁的求知欲走進課堂。

          二、創設引發了學生的無窮想象。

          由于音樂的抽象性,學生在欣賞音樂時可以自由展開想象的翅膀,隨著音樂旋律的變化起伏,腦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斷變幻。如果在一種刻板、枯燥的環境下,學生對音樂欣賞的想象力、創造力無法充分發揮。這就需要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和畫面營造一個與音樂形象相關連的意境,從而引導學生去想象。

          我在剛教完歌曲《山谷靜悄悄》后,引導學生:“我們走過這個幽靜、美麗的山谷后,來到了——”然后直接播放《羊腸小道》這段音樂。通過制造一種神秘的情景,引發學生欣賞音樂,用心感受音樂所描繪的意境。隨著音樂旋律的起伏和情緒的變化,緊緊扣住了學生的心弦,將學生的無窮想象創造性地發揮得淋漓盡致。有個學生聽了音樂后,這樣描述:在一個黑暗恐怖的大峽谷里,有一頭驢媽媽正在尋找她那走失的孩子。在陡峭的小道上,一不小心就會摔下去,可驢媽媽堅信自己會找到自己的孩子,還是勇往直前。終于,她穿過了小道來到了一個美麗的樹林里,那里……接著,驢媽媽在樹林里的小木屋里累得睡著了,她夢見了自己與孩子團聚了。我終于相信了,孩子們的想象力是驚人的,無窮的想象蘊含了無盡的創造。正如新大綱中指出:作為教師要能根據音樂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的特征,為學生創設想象、聯想的廣闊空間。

          三、創設促進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舒曼的鋼琴曲《捉迷藏》是六年級上冊的欣賞教學內容,僅僅通過一二遍的反復欣賞很難讓學生聽懂樂曲中表現的意境。我就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來營造一個情境,教學一開始我就帶領學生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戲。玩過一陣后,我讓學生說說捉迷藏社的心情如何,學生會說很興奮、很愉快,但當自己快被抓住的時候又很緊張。于是我又讓學生在《捉迷藏》的鋼琴樂曲下來做這個游戲,并要求學生根據音樂的描繪來做游戲,學生在游戲的實踐活動中,通過音響的感知、情感的體驗和表情的感受與分析,獲得了感知音樂美和表現音樂美的能力。

          審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師要是能創設適合音樂教育的美的環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歌唱、欣賞、表演等藝術實踐活動中,學生就能感受和領悟音樂的美妙和音樂的力量。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想象創造能力的培養和審美能力的發展,都需要一個自然、愉悅、美好的學習情境。教師創設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運用多媒體的視聽、運用語言藝術的描繪、師生實踐活動的創設、課堂中的問題情境等等,這種教學改變了以往刻板、機械的教學,只要教師遵循音樂作品的意境,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學生便會饒有趣味地學習音樂。真可謂:以境動情,情境交融,美在其中。

          簡述音樂錄音的美學理論論文 篇6

          內容摘要:音樂教學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須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而善于為學生營造寬松、愉快的成長環境,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為重要,童心就像一張白紙,有待于我們去描繪,童心又像羽翼未豐的小鳥,有待我們去哺育。因為教師與學生相互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

          關鍵詞:信心激趣 愛心鼓勵 用心啟迪

          音樂教學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須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而善于為學生營造寬松、愉快的成長環境,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為重要,童心就像一張白紙,有待于我們去描繪,童心又像羽翼未豐的小鳥,有待我們去哺育。因為教師與學生相互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在這方面的一點體會:

          一、信心激趣

          音樂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藝術活動來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鑒于這一特征,“新標準”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墒窃诂F實音樂教學中,也有學生對它興趣索然,這種現象形成,主要是來自于學生對自已學習能力缺乏正確的認識而表現出的信心不足。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學習主動性,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

          記得在10班一次音樂課上開展了“小歌星擂臺賽”,班上有一名膽子特別小的女同學叫田雨晴,平時很少說話,要上臺唱歌就更別說了。針對這種情況。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較好的同學——雷詩雅一起邊唱邊跳。當他們一曲下來,同學們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時,我看見膽小的雨晴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接著,我進一步引導,“既然他們的歌聲這么美,那么我們請她單獨再來一曲,好嗎?”面對同學們期盼的眼神,她漲紅了臉,但同時我們也驚喜地聽到了從她嘴里發出的甜美歌聲。雨晴在她的日記中這樣寫到:“我今天好開心,因為我為班上的同學表演了節目,陳老師表揚了我,全班同學都給了我熱烈的掌聲。其實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我有了信心作基礎,學生們學習的勁頭更大了。

          二、愛心鼓勵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當學生的行為表現受到教師的肯定、激勵和贊賞時,他們就會產生愉悅、積極主動的情緒體驗,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人人都積極參與,并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和創新思維,需要教師用愛心鼓勵他們大膽探究,大膽創新。要允許學生根據教學任務有獨立的創作和實踐,讓每個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對學生每一個思維的閃光點都給予充分鼓勵。

          在音樂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如《小鹿,小鹿》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對小動物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因為我有一只可愛的小狗,行嗎?我還能畫給大家看呢!甭犃撕⒆诱嬲\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畫一畫、改一改。”于是,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的畫、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敢干對已有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三、用心啟迪

          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是教育人、培養人,但我們決不是把每個孩子都有培養成音樂家,而是為眾多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們著想,鼓勵他們成為積極的,有一定音樂能力的音樂愛好者,使他們從音樂中享受到喜悅、樂趣,從音樂中得到啟迪,使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并為他們今后的成長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我也騎馬巡邏去》一課教學時,學生聽了兩遍錄音范唱便會了,但絕大多數是面無表情地唱。我便啟發他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你們騎過馬嗎?誰說說騎馬時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來勁了,騎過馬的同學紛紛舉手回答,我又說:“老師今天帶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導游,小朋友扮游客、當小騎兵,在教室里揚起馬鞭騎著“大馬”,邊玩邊唱剛學過的歌曲,同學們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著美的色彩。

          總之,教師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平等相處,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并讓美的音樂去觸動他們的心弦,讓音樂與孩子的心靈靠得再近一些吧!

          簡述音樂錄音的美學理論論文 篇7

          一、教師的教材簡析要詳略得當,不要不講或多講

          音樂教師在備課時,在理解欣賞教材透徹的基礎上已產生了豐富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可以通過教師的神態、表情、語言、動作等內容表達出來,潛移默化地轉移到學生身上,使學生進入興高采烈或傷感深重等情感狀態。這樣,便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欣賞活動。教師要注意通過自己的情感來感染學生,激起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和愿望,激起情感共鳴,而教材簡述是學習課文內容的開端,學生一般是通過聽教師口述看教師“表演”,聽音樂旋律來感受感化的。所以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對樂(曲)的作者,樂曲創作的時代背景,以及樂曲的曲式結構等有必要對學生作以介紹,但這種純知識型或理論性的介紹盡量刪繁就簡。要抓住樂(歌)曲的重點和特點用簡潔的語言點到為止,絕對不可以過多地講解。我以前也犯過這樣的錯誤,總以為應該把樂曲所涵蓋的內容要講深講透,唯恐學生不理解,結果講得多聽的少,學生無興趣,無形中扼殺了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后來,通過閱讀音樂欣賞教參,方曉得自己教學中的弊端。

          但同樣也存在著另一種現象,有的教師在欣賞教學中不講或者很少講解,只讓學生自己去聽。學生,尤其是我們的中小學生,畢竟音樂知識了解甚少,文學藝術修養還不夠深厚,對音樂的理解只能是處在對音樂音響的感知和膚淺的認識上,教師如果不進行必要的介紹和提示,欣賞教學則很難達到教學目的,更無從談起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了。

          那么教師在簡短的介紹中應向學生講些什么呢?

          最首要的兩點:一是音樂的形式因素,二是音樂的背景因素。如這部作品是聲樂曲還是器樂曲,如是聲樂曲,那么它是那種演唱形式的歌曲,如:女高音獨唱、童聲表演唱、混聲四部合唱等;如是器樂曲,那么它是哪種類型的器樂曲,是獨奏、重奏、是西洋交響樂還是民族管弦樂。這些內容一般在音樂欣賞教材中都會提到。但是對于演唱、演奏者和詞作者及作曲家的介紹,教材中有的介紹,有的則需要靠教師去查資料了。另外,聲樂曲的演唱特點和風格,以及器樂曲各種器樂知識性的介紹和演奏方法、樂隊的配器等知識,就要看每位教師自身對這些技術性知識了解和掌握多少了。背景因素,即圍繞樂(歌)曲的產生而折射出的社會歷史狀況。一般來講,一部優秀的作品都會在當時社會中產生過激昂振奮的社會漣漪,它能使人們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們對某種事物和社會意識的導向性思維。另外,這些作品都帶有深深的時代烙印,是那個時代的必然產物。如伴隨著香港、澳門的回歸而產生的《東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我們在了解了香港和澳門及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之后,再來聽聽唱唱這些感人的歌曲,潛移默化中就培養了學生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第二,音樂欣賞教學要從感受音樂的要素入手。通過欣賞音樂作品,了解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音色等音樂要素,并了解音樂要素在表現音樂中的作用。這樣,學生們就漸漸學會了如何去欣賞音樂。教師主要教學目的就是教給學生欣賞音樂的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之耳”,對于不懂音樂的人再美的音樂對他都沒意義。在欣賞音樂教學中切忌過多的作曲式理論分析,學生最討厭聽這些。教師對作品的和各種體裁用簡單的A、B、C提示即可,不可過于專業化。尤其是中國古典的音樂作品,句、段、章法并不那么規整,無法用我們在學校所學的作曲理論去生搬硬套,這是不切合實際的。中國的音樂作品大都是表現的一種精神,注重音樂的意境和精神意味,講究的景外之景、韻外之致,思與景諧,就如同印度音樂的“拉格”精神。音樂不象文學,它沒有具體形象的描寫,大都為抽象的理念(旋律美)。因此,我們不能誤導學生現在音樂是在講(描寫)什么。音樂的可感形象就每位欣賞者而言是不盡相同的,這也是音樂藝術區別于其它藝術種類的最主要特征。

          二、要讓學生自己去理解音樂,教師不要框架學生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詮釋音樂作品,這是不正確的'。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引導學生如何去欣賞音樂,而不是去框架學生的思維,更不能將教師的偏愛強加于學生。尤其是對一些外國著名音樂家的作品,特別是一些近現代作品,決不能茍同于一些音樂作品的介紹文字。就如同畢加索的現代化,有的人竭力推崇,但也有的人就是不喜歡。教師不能用行政命令式的語言強加于學生,諸如“這是某某大師的杰作”、“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作品,多好聽呀!”等等語言威懾誘導學生,這樣的效果將會適得其反。

          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欣賞音樂。正如“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自己的見解。比如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開頭的引子,長笛在輕柔的弦樂震音背景上吹奏出恬淡而美妙的旋律,有的學生講描繪的是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江南景色。而有的學生卻認為描述的是夏天的原野上,鮮花盛開,小橋流水,蝴蝶飛舞的美麗景色。他們認為春天蝴蝶還沒生出來呢。這些理解無可厚非誰對誰錯,只要認為描寫的是一種景色就可以了。

          在介紹中國和外國的一些器樂體裁的內容、風格、演奏形式和作曲技法時,教師只可作簡短介紹。要讓學生根據這些介紹自己去認識音樂和理解音樂。在分析樂曲的曲式結構時,可選一些較為簡單明了的小型作品讓學生分析,逐漸提高對音樂句、段、章的認識。初中音樂教材和思考與練習音響資料中有簡短介紹。要復聽音樂作品,以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印象。如我在介紹音樂的主題、副題、呈示、展開、重復、對比;和中國的作曲技法,如:合頭、合尾、魚咬尾、句句雙等時,我們可將樂譜抄于黑板或投影儀展示來進行簡短分析,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要有意識地介紹一些復調音樂作品。就主調與復調而言,復調音樂是高于主調音樂一個層次的。我們可以看到所有大師級的作曲家的作品中,都會有一些復調因素在里面。就是創作或改編的小品也會用復調的技法去修飾一下。復調音樂更能加深我們對作品的理解。如在小提琴協奏曲《梁!返摹皹桥_相會”中,小提琴與大提琴如泣如訴哀怨纏綿的對比式復調,掐死倒好處地表達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真摯的情感。

          三、要根據不同學生欣賞不同音樂,不要用高深音樂難為學生

          音樂有“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曲,人有“高雅”與“粗俗”之分(但這種粗俗通過教育是可以改變的)。我國廣大城鄉不同區域經濟、文化環境和發展水平存在著許多差異,客觀上影響著學校音樂教育的實施現狀和教學水平,基于這一現實,音樂欣賞課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施以不同層次的教育,音樂教育也是如此。就拿※※市來講吧,※※市與周圍各縣不一樣,每個縣的中心區與五郊四鄰又不一樣,中心各校區也不一樣,音樂班與普通班不一樣。要根據學生具有的音樂素質的層次進行教學。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樂課本照顧到的是中層次學校的學生,而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書音樂則是較高層次的音樂教材,作為當代的中學生應該而且必須了解和懂得中外音樂文化知識。但針對各地學校的情況,教學要有所不同,對具有較高音樂素質的音樂班學生,要進行深層次的教學,而對于一般的中學生,則要有選擇的教學和簡單地介紹了。我曾經到過幾個學校聽課,課余時間做了一次調查,問學生:你們是喜歡中外古典音樂還是更喜歡現代流行音樂呢?大部分學生的回答是更喜歡流行音樂;問現代的流行音樂包括哪些內容時,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則認為就是流行歌曲唄?梢姮F代的流行歌曲對音樂教育的沖擊和在青少年的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的大呀!同時,也能反映出現代中學生認識和欣賞音樂的水平。

          就流行音樂而言,早在《學校審美教育全書》中有這樣的解釋:流行音樂,泛指一種通俗易懂、輕松活潑,易于流傳,擁有廣大聽眾的音樂,它有別于嚴肅音樂、古典音樂和傳統的民間音樂”。流行音樂的種類很多,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概念,“在20世紀中,常有人把通俗易懂、輕快流暢、比較接近古典音樂的順樂或音樂喜劇(例如施特勞斯的輕歌劇《蝙蝠》、圓舞曲《藍色多瑙河》等)稱為輕音樂,把時尚流行的歌舞,特別是通俗易懂的歌曲稱之為通俗音樂或流行音樂!爆F代流行音樂包括各種形式、各種體裁的聲樂曲和器樂曲(例如: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一些歌舞音樂、電視配樂以及世界流行的地方性音樂)。就流行音樂的特征:“通常短小精練,器樂曲常作機械的反復和簡單的變奏,而且多即興演奏”。并且認為流行音樂“多為此時此地的創作音樂,多數未得到公認的經典之作,因而其中魚龍混雜,精華與糟粕并存,需要欣賞者具備較高的欣賞水平去正確認識它”。但就目前中學生認識水平而言是達不到這個層次的。我不贊成流行音樂進入課堂。當前一些學校音樂教育存在著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教學一些大陸的、港澳臺的以及國外的一些流行歌曲。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更應該引起我們對音樂教育的重視,音樂教育的核心是音樂審美,在音樂課上,應該開發學生的審美與能動能力。音樂教師更不能聽之任之,學生說課本上的歌曲不好聽,教師就教學社會上流行的歌曲。我們不能說流行歌曲都不好,但是現今社會上有相當一部分的流行歌曲,格調低下,歌詞不倫不類,對學生起不到激發向上,積極進取,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但我也不反對對流行歌曲加以疏導和介紹地去欣賞,因為他們畢竟是在社會上和青少年心目中影響面太大了,一定要改變學生認為的流行音樂只有流行歌曲的不正確認識。

          對不層次的學生施以不同的音樂教育。對整體素質教育較高的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要讓學生了解樂曲的體裁、題材、風格特點、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各個時期音樂的特征,以及音樂藝術與其它藝術之間的的聯系。這時提高學生整體的藝術修養大有裨益。但對于大多數學生的音樂教育而言,則只能是一般知識性的講解,教科書上所介紹的內容能掌握就足夠了,而且教學參考書上也是這樣要求的。

          四、要充分運用電教手段,但不要盲目隨意

          一節成功的音樂欣賞課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鑒賞力和感受力。一段樂曲或歌曲光聽教師的彈奏或演唱遠遠達不到欣賞的效果。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運用直觀形象手段,通過放錄音、幻燈片、影像資料等手段,能夠將作品更準確形象的表現出來,同時較易培養學生感知音樂內涵的能力,并陶冶情操。如在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時,先放一段錄像,動靜并置、遠近呼應的畫面。同時引導學生聯想,想象理解。一群牧羊邁進朝霞,山村姑娘提著籃子走向村野——提示樂曲內容清晨放牧的情景,碧草青青,溪水潺潺;一群頑童們正在忘情地追逐嬉戲——暗示樂曲歡快的情緒和節奏;星星點點的茅屋農舍,家家戶戶的縷縷炊煙;小姑娘頭上清新秀麗的野花,還有牛背上悠然吹笛的牧童——展示了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襯托著樂曲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再配上優美而富有表現力的曲調,這樣讓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的結合去理解作品、深情投入地欣賞樂曲。

          但是電教手段的運用也要慎重選擇,切勿出現盲目性和隨意性。教師在媒體選擇及運用上要注重實效,從音樂教學實際的需要出發。比如,欣賞音樂《天鵝湖》片斷,雖然教材上寫明了教學內容是了解什么是舞劇音樂,重點也是欣賞音樂,但在媒體運用上電視及DV就要比錄音機的效果好。它能夠把聲音和圖像結合起來,使學生可以通過舞蹈演員的形體動作幫助自己來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及思想,同時,也明白了舞劇音樂與其他音樂的不同。

          運用電教手段,省時高效,聲、形、圖、文并茂,可以創造一種學生喜聞樂見、輕松活潑的音樂氛圍,激活音樂課堂使學生大道樂的境界,同時又能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提高唱歌及欣賞水平。但是電化教學這條路任重而道遠,我相信經過教師們不斷去努力求知、探索,音樂電化教學的前景將更為為壯觀,電化教學之路也將越走越實。

          總之,要組織好一節成功的音樂欣賞課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辛苦和智慧,需要教師組織好自己的語言、展示出自己的才藝、發揮出自己的綜合知識能力;需要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立足于學生的主體性,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和智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樂的欣賞分析能力;引導學生產生深刻的情緒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強烈的審美激情,提高審美能力,最終才會使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面發展。

        【簡述音樂錄音的美學理論論文(精選7篇)】相關文章:

        淺析孔子的音樂美學思想論文09-17

        現代音樂美學思想探微的論文08-27

        生態美學的產生及理論內涵論文(精選9篇)05-11

        中國古箏音樂美學研究的論文09-16

        接受美學與音樂審美教育論文09-26

        古希臘音樂美學思想初探論文09-17

        古典音樂錄音的特點及裁剪方法論文01-01

        論美學原理與音樂教育論文09-24

        音樂與景觀建筑空間的美學關系探析論文09-24

        音樂美學教育在高校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2-1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