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翻譯美學理論下的散文英譯

        時間:2020-11-04 11:17:46 英語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翻譯美學理論下的散文英譯

          散文翻譯是一種美學實踐,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小到遣詞造句,大到謀篇布局,都應最大限度地與原文保持一致,力圖再現原文的美感,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相關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翻譯美學理論下的散文英譯

          一、引 言

          散文是與小說、戲劇、詩歌并列的文學體裁,其形式靈活,意象豐富,以簡短的篇幅,自由靈活的手法,文情并茂的語言,做到形散而神聚。散文貴在“散”,而又不能“散”。散文作為文學百花園奇秀的一枝,在文學系統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

          散文取得的成就并不亞于詩歌,魯迅曾說:“五四運動之后散文的成就遠遠高于小說、戲劇和詩歌的成就”(魯迅,1904)。優美的散文語言準確、簡單,給人以美的享受,而散文翻譯時不可忽視美學的因素,對譯文美學的追求不可小覷。

          波拉德(1999:83)說:“許多國外譯者和學者翻譯了大量的中國散文,并做了關于散文英譯的研究,然而,幾乎沒有人注意到散文英譯中的美學再現。”國外對于散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兩點:一是將散文譯文看作是了解中國文化傳統的一個手段,如波拉德的《漢語散文》(1999);二是重在研究某個特定的散文家或作家,進而分析漢語散文的特點,如崔西·雪佛蘭的《散文百科全書》(1997)。而在中國,散文翻譯的著作有劉士聰《英漢·漢英美文翻譯與鑒賞》(2006)、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1999,2003,2007),楊憲益夫婦翻譯的《中國文學現代散文卷》(1998)。

          劉士聰指出散文翻譯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如何保持原文的韻味或風味,目前,散文翻譯的研究成果多數是描述性或評論性的文章,系統的理論性的研究成果還不多,從美學視角的研究還不夠充分。不難發現,散文翻譯的研究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譯文美學的挖掘更是不足。本文意從翻譯美學的角度分析散文翻譯的美學元素。

          二、翻譯美學理論述介

          朱光潛在 20 世紀 80 年代提出“翻譯美學”這一術語,目的是揭示美學對翻譯的特殊意義,想借美學的觀點認識翻譯的藝術性和科學性。方夢之主編的《譯學辭典》將翻譯美學定義為:“揭示譯學的美學淵源,探討美學對譯學的特殊意義,用美學的觀點來認識翻譯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并運用美學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譯不同文本的審美標準,分析、闡釋和解決語際轉換中的美學問題。在充分認識翻譯審美客體(原文)和審美主體(譯者)基本屬性的基礎上,剖析客體的審美構成和主體的翻譯能動作用,明確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之間的關系,提供翻譯中審美再現的類型和手段,以指導翻譯實踐。”1980 年,劉宓慶出版了《翻譯美學導論》,進一步明確了翻譯美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把源語言和目的語看作是審美客體,把譯者看作是審美主體,在主客觀相互作用的動態模式下建立了翻譯美學的基本框架,以“本位關照,外位參照”為研究原則,主張立足于自己的文化傳統,充分挖掘美學思想,研究其對翻譯的啟示和指導作用,進而達到借鑒西方美學的理論,并豐富中國翻譯美學的內涵的目的。

          翻譯美學是翻譯和美學的結合,本文認為散文的翻譯不可離開美學,散文特有的性質“形散而神聚”,從一定程度而言,就要求散文譯作要把散文的“形”和“神”最大限度地聯系起來。劉宓慶將翻譯美學分為形式系統美和非形式系統美,前者指語音、句法、詞語層面,后者指意象、情感層面。本文擬從劉宓慶的翻譯美學入手,以《故都的秋》為例,從語音美、詞語美、句法美、意象美和情感美五個層面,詮釋譯文美的傳遞,旨在為散文英譯提供一定的借鑒。

          三、翻譯美學下的散文英譯

          (一) 語音層面

          散文語音的美,表現在語言的節奏上。散文非常注重韻律和節奏,主要表現在語音上。散文的節奏或氣勢磅礴或婉轉纏綿,好的散文節奏感很強,有令讀者讀下去的欲望。朱光潛(1982:303)說:“我讀音調鏗鏘、節奏流暢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作同樣有節奏的運動;緊張或是舒緩都產生出極愉快的感覺”。劉士聰認為譯文應該節奏勻稱、抑揚頓挫、張弛有力,要對讀者有感染力。

          因此,英譯散文時應充分關注節奏。如:原文: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

          譯文:A sudden gust of cool wind under theslaty sky,and raindrops will start pitter - pattering.(張培基)英漢擬聲詞有著很強的修辭功能,在散文翻譯過程中,若能發現并保留這一美,便可使譯文栩栩如生,充分傳遞出原文的節奏美、音韻美。原文用“息列索落”這一詞語來表現下雨的情景,生動可感,如聞其聲,譯文中采用了“pitter - pattering”這一詞再現原文的“情景”,形象而具體,使原文的音韻美得以保留。

          如:“……秋并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譯文: Unlike famous flowers which are most at-tractive when half opening,or good wind which ismost tempting when one is half drunk,autumn,how-ever,is best appreciated in its entirety. ( 張培基)譯文將“名花”、“半開半醉”和“美酒”放在一起,讀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很強。鑒于漢語雖有此意卻不拘于形,而英語則講究邏輯結構。因此,這樣的譯法會使譯語讀者更易接受,且不會破壞節奏。譯文中銜接關系十分明確,譯者用 while、but、unlike 和 however 等銜接詞表現出了節奏的和諧性,再現了原文的美。

          (二)詞匯層面

          為了忠實地譯出原文詞語蘊含的正確含義,譯者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選詞。譯者有必要辨別單一詞語承載的概念意義之外的其他意義。在特定的語境下,有的看似普通簡單的詞語卻被賦予了特殊含義,詞義會不好掌握,這就需譯者認真推敲,反復斟酌。

          如:原文: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

          譯文:In North China,however,it is particularlylimpid,serene and melancholy.(張培基)原文中的清、靜和悲涼,概括性很強,不僅總結出客觀景物即北國的秋所具有的獨特性質,又是作者當時內心深處的感受。張培基的譯文分別采用了“limpid”、“serene”、“melancholy”。牛津詞典給出的釋義:“limpid”:“clear,bright,trans-parent and untroubled”,“serene”:“peaceful andcalm;troubled by nothing”,“melancholy”:“anintense feeling of sadness which lasts for a long timeand which strongly affects your behavior and atti-tudes. ”從這三個詞的英文釋義中,我們不難看出譯文選詞恰到好處地譯出了原文這三個詞所要表達的情感,能讓譯語讀者也深深地體會到原文所展現出的內心的凄涼與美麗。對詞語的選擇成功地再現了原文的美。

          (三)句法層面

          散文大多采用短句、小句和無主句,這樣做除了追求簡潔清晰,還能拉近作者與讀者的距離。

          由于漢語是意合語言,英語是形合語言,英語句子語法結構嚴密、邏輯性強,常使用連詞、短語、分句等,注重句子形式上的完整。翻譯過程中如若過分拘泥于原句句型,則會減弱譯文的可讀性和接受度,因此,翻譯時必須充分考慮到中英文語言的差異,重組句型,進而采取符合英文表達習慣的句式結構。

          如:原文: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譯文: Autumn,I mean Northern autumn,ifonly it could be made to last forever! I would bemore than willing to keep but one - third of my life- span and have two - thirds of it bartered for theprolonged stay of the season! (張培基)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決定了兩種語言的句子結構的不同。英語注重于先講主題,再一步步分開討論,通常是先說結論,后說原因;而漢語習慣于先說原因,后講結果。這就要求譯者需要調整句子結構,符合譯語讀者的表達習慣。原文就蘊含了漢語的語篇結構特點,原因是為了留住這北國的秋天,導致的結果是“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譯文結構與原文一致,沒有作出變換,先原因“if only it could be made to last forever”后說結果“I would be more than willing to keep butone - third of my life - span and have two - thirds ofit bartered”,這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譯文再現了原文的美,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譯文。

          (四)意象層面

          王國維主張:“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就散文作品而言,意境通常被用以表達一種超脫世外,有別與現實社會生活的境界。劉士聰認為:“文學翻譯只有保持和再現原文的.這種意境和氛圍,才能使譯文具有和原文類似的審美趣味。”因此,譯者要充分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境,盡可能地再現原文的意境美。

          如:原文: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

          譯文:After a street cleaner has done the sweep-ing under the shade of the trees,you will discovercountless lines left by his broom in the dust,whichlook so fine and quiet that somehow a feeling of for-lornness will begin to creep up on you. ( 張培基)原文用“清閑”和“落寞”來表現出掃帚的絲紋,其實不難發現這其中融進了自己的情緒,用掃帚留下的絲紋及梧桐葉落來表達落寞及閑愁輕輕籠罩著故都的滄桑感,讓讀者讀來有一種涼意。

          譯文用直譯的方法譯為“forlornness”,點出了原文的意境,體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情,也再現了原文的意境美。

          (五)情感層面

          原文作者的感情色彩決定了一篇文章的整體基調,常常通過不同色彩的文字得以表現和傳遞。

          散文創作本身側重于表達內心情感,它不僅再現客觀的社會生活,還往往反應出作者的主觀感情,借助內心的真情實感來打動讀者。譯者的責任是要向譯語讀者忠實地傳達原文的筆調和作者內心的情感,使原文的情感美再現。

          如:原文:(都市閑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的說:“唉,天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可不是么? 一層秋雨一層涼了! ”

          譯文:(Some idle townsfolk)exchange leisurelyconversation with acquaintances with a slight touchof regret at the passing of time:“Oh,real nice and cool”“Sure!Getting cooler with each autumn show-er!”( 張培基)原文“唉”“么”“了”這幾個嘆詞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作者悲涼和落寞的情感。這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無比傷感和孤獨的思想感情,譯文通過“Oh”這一詞,表達了無盡的感概之意,作者的情感得以傳遞,譯文再現了原文的情感美。

          四、結 語

          散文翻譯要注意美的表現(原文)、美的審視(譯者)和美的再現(譯語)的辯證統一。譯者是橋梁,作為審美主體,譯者需充分理解和感知原文的美,在此基礎之上,要斟酌原文的審美和譯語讀者的審美區別和差異,從而再現原文的美。譯者要盡可能縮小文化和審美的差異,使譯語讀者和原語讀者的美的感受最大限度地保持一致。譯者要努力再現原文的美感,達到與原文美的統一,給讀者美的享受。本文從劉宓慶的翻譯美學理論入手,從語音美、詞語美、句法美、意象美和情感美五個層面探討了其在散文翻譯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希望能對散文翻譯的理論和實踐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Bassnett,S. &Lefevere,A. Constructing Culture: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傅仲選. 實用翻譯美學[M]. 上海:上海外語出版社,1998.

          [3]勾淼. 散文翻譯中的美學視角. 碩士學位論文[D]. 西南大學,2008.

          [4]李潔. 當代翻譯美學的發展與回顧[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7):139 -145.

          [5]劉宓慶. 翻譯美學導論[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6]劉士聰. 散文的“情韻”與翻譯[J]. 中國翻譯,2002(8) :10 - 11.

          [7]毛榮貴. 翻譯美學[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8]王宏印. 譯事三味,甘苦一心———讀劉士聰教授《翻譯與鑒賞》一書兼談散文翻譯[J].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1):6 -8.

          [9]楊玉蘭. 論散文翻譯中審美效果的藝術再現[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8(5):6 -11.108

        【翻譯美學理論下的散文英譯】相關文章:

        1.旅游文本英譯的美學探究論文

        2.接受美學理論指導下的兒童文學翻譯探討論文

        3.英譯散文兒時的賞析

        4.散文霧的英譯賞析

        5.散文野草英譯賞析

        6.散文巷英譯賞析

        7.散文古城英譯賞析

        8.英譯散文賞析蟋蟀

        9.英譯散文賞析《書房》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