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思考:關于英語備課
開學前那段日子,我們為英語備課范式的事情煩惱,范式是寬泛意義上的模式,它更是一種教育思想,理念和價值觀。范式只是引領,而不像模式那樣,將人框住。有了示范性的東西引領,便可以按照一定的教學規則較為自由的發展,從范式里可以演繹出各種教學內容不同的模式。大家從自己學科的角度對諸如“學程預設”“導學策略”“教學資源”等詞語的思想作著思考和爭辯。
這幾天,開始開學工作聽課調研,除聽課外,還要看學科組的計劃和老師們的備課筆記。
心里總有怪怪的感覺。因為做的人是為看的人而做,而看的人又是為誰去看?
我們老師在做著多少無效的勞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效的勞動往往無需動腦筋無需創造性,所以這樣的勞動最讓人沒有成就感,于是,人就麻木就厭倦就不可避免的職業倦!必然導致了一大批比較優秀的老師看輕應付檢查之外的更為重要的教學準備工作!
比如:我們的學科計劃。學科計劃應是一個備課組討論的結果,有著基本一致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但每個班級的學情分析倒是應該是個性的、詳盡的(分析學情也應該是過程性的,邊教學邊分析)。所以沒有必要每個人都抄!
還有,我們的備課筆記。學校教務處的老師也辛苦,每本上蓋章,寫日期,點備課節數,作點評。老師們為了應付,便或抄(互相,網上,教參),或湊(湊滿一頁太容易,寫幾個問題幾個題目一些詞組短語便可),搗漿糊。我看到的是不重要的,我看不到的是最重要的(早讀課布置了什么任務,默寫了什么內容,課堂上的活動是什么,學生分階段的任務是什么,效果如何,課堂檢測是什么等等)。
看了很多人的備課筆記,有些心煩,提幾個問題:
一:有必要提前備很多課嗎?到底提前到幾課時為好?
糧食儲備得太多,容易發霉,備課太多容易忘記。提前備課要提倡,但前提是在上課前要進行二次備課,但有多少人能做得到?既然做不到,那又何必要提這樣的要求?沒有幾個人在上課時還復習備課筆記。不復習的話,還不忘了?我主張提前兩課就可以了。當然,有老師在假期里全部備完,然后上課前再認真反思調整,進行二次備課。這是應該提倡的。
二:有必要上課的內容和備課一致嗎?如果不一致,那是為什么?
常聽檢查者說‘備課上課兩張皮’,意在批評授課者,主要是指備課只是為應付而備?我想,這不是主要問題,關鍵看課堂效果,因為預設和生成是常常發生沖突的,只要教學目標明確,達成效果好,那么即使課沒有寫在備課筆記上,又有何妨?
三:備課備在什么地方?
‘快樂魚’老師的課就是備在教材上或其他地方,因為她沒有備課筆記,她的校長特許她的。當然,這樣的老師是讓校長放心的,她更多的是把課備在了心里。有多少校長能對這樣的老師網開一面?校長們能不能根據教師的能力水平、個性特長、任教學科等方面的差異,對備課管理制度進行一定的彈性設計,以切實減輕教師負擔,給教師自主性的發揮和創造性的體現提供空間和平臺,不要僅僅考慮‘臺帳’或‘檔案’這種形式的東西?
我想,我們英語老師以后能不能將知識點全部寫在教材上?備課筆記上寫什么?教學過程里寫每個小目標的達成所需要的方法、活動、訓練內容等,將課堂檢測附在后面。當然也提倡備在自己的本子上,因為統一的備課格式也是一種限制(我就從來不把聽課筆記寫在規定的聽課筆記上)。這樣是否可行?有待和大家商榷。
四:能否讓教案循環起來?
節能型社會流行循環使用。就像循環使用教材一樣,能否允許一本教案(當然是電子教案)反復循環使用,節約老師的時間,使他們把省下的時間花在“刀刃”上?當然,循環使用教案不等于不備課。不備好課就沒有上講臺的資格,寫了教案上講臺也不一定合格。也許那部分消極怠工者會趁機偷懶。所以,讓教案循環起來是必須有條件的,如:必須有變---變即更新,更新便是生命力。持有“循環教案”的教師,毋須復制全篇,只需因地制宜進行局部更新,他的備課方式一下子就由抄寫教案轉變成更新教案了。教師鉆研教材的過程,就是教案更新的過程。在電子教案上,用手寫文字表示更新。必須有度---教案不可能無限期地循環下去,一般以兩到三年為一個循環同期為宜。如遇教材更新等客觀變化,就得及時終止循環。
也許,用騰出的時間來寫教學隨筆或反思,會有些收獲
論文出處(作者):【我的思考:英語備課】相關文章:
關于制藥設備課程教改的思考與探索03-01
高職院校英語教改思考03-16
有關英語語音教學的多元思考03-07
英語合作學習的實踐與思考12-05
英語素質教育的思考03-16
對優化英語教學的若干思考03-16
對加強基礎英語教學的思考03-19
中學英語備課方法談03-16
關于英語學習弱勢群體的思考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