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摘要:高校新聞類專業適應媒體發展勢在必行。在理論方面積極推行多媒體融合式、作品閱讀引導式、云課堂體驗式教學;在實踐方面則著力強化課堂實訓、全面開展課外實戰,積極重構考核機制,培養適應當下媒介融合、崗位融合等行業發展新趨勢的全流程高級人才。
關鍵詞:媒介變革時代;電視新聞;教學改革
當前新聞傳媒行業發展迅速,全新的信息表達方式與傳播平臺層出不窮,整個新聞傳播領域較傳統媒介時代相比呈現全然不同的特征。電視新聞作為傳統時代的信息傳播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兼具傳統傳播結構特征與新媒體技術手段的特殊屬性,使其在當前大有轉型空間與發展潛力。當前,高校的電視新聞課程是電視新聞從業者必須學習的主要課程之一,由于其較強的實踐性色彩導致行業的需求成為這門課程教學的重要指導方向,由是,提升與業界相關的實踐動手能力便是最重要的培養目標;诋斍靶旅浇闀r代的媒介重大轉型變革,這就要求電視新聞針對行業需要對課程設置本身作出相應的創新和調整。但是當下的電視新聞課程建設理念仍較為傳統,與時代需求可謂不太相符。主要體現為培養方式的相對落后。當前的電視新聞課程主要仍沿襲以理論講授為重的教學思路,理論講授的內容也未能充分體現新媒介時代的最新傳播領域特征,課堂實踐鍛煉嚴重缺失,最終的考核也通常采取閉卷考試的傳統方式,考核內容也多為經典教材的抽象理論,很少涉及前沿技術與社會熱點。這樣的培養方式既不符合高等教育應用型改革的要求,也很難滿足社會及行業對電視新聞人才“能動手、會動手”的要求。填鴨式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常常為人詬病,究其根本原因是忽略了知識體系本身是應當隨著境遇而進行調整的,同時更忽略了學生是可以并且應當作為學習的主體與任課教師一同參與對課堂設計的[1]。電視新聞是社會輿論最主要的承載空間,大學生群體本身也對社會時事有極大的興趣,直接把二者連結起來,讓學生成為電視新聞教育的主體,開發出電視新聞的實際意義,讓學生樂在其中,這是電視新聞課程難得的可行性優勢,很少有其他課程同樣具有。
一、理論學習的創新改革
要熟練掌握媒體實踐能力必須首先強化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所以,授課教師更應當積極尋找適合本課程的理論知識講授方式,讓理論教學生動、形象、易于掌握。
1.多元媒體融合式教學
在新媒體爆發時代,電視新聞教學亦應打破拘泥于單一媒介的現狀,以全媒體人才為培養目標,積極將當下的媒介變化引入教學課堂,把經典的傳播理論與當下各類媒體的新發展新突破結合起來,對學生解釋他們最感興趣的媒介現象背后的本質。在教學手段上,除了傳統已被廣泛采納的PPT課件,還應大量使用最原生態的新聞節目片段、網絡新聞案例、手機移動互聯實景呈現,以多種媒體大融合的教學方法將電視新聞理論教育寓于講解電影、綜藝、社交媒體等學生更感興趣的新潮媒介之過程當中,在課堂上模擬社會的媒介生態環境全貌,積極激發學生對理論學習的興趣。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傳統的定向思維和刻板成見,傳授新內容,否則廣播電視新聞學將會顯得僵化和停滯[2]。
2.作品閱讀引導式課程
電視新聞的學習重點是對視頻語言的了解與掌握。視頻語言又稱視聽語言,是電視新聞進行表達的符號元素及語法系統的總和。優秀的電視新聞作品共同的特點就是能夠合情合境地生動運用視聽語言。要達到這樣的標準,教學過程中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師生共同研討優秀作品的鏡頭、光影、音響、后期剪輯等,通過強化閱讀式學習引起學習的興趣進而深刻掌握。由于最豐富嫻熟運用視聽語言的是電影,所以經典電影的閱讀分析必不可少,有些人認為電影與電視新聞相去甚遠,但是要掌握一門語言往往必須習得其最復雜的表達文本方能更好地通達基本的語言組織,這與學習文字新聞不可不學習經典文學作品是一個道理。
3.云態課堂體驗式學習
網絡云是當前炙手可熱的一個媒介新概念,是指將若干普通的獨立服務器,通過移動網絡技術進行功能性整合管理,形成一個功能強大、高效便捷而安全可靠的虛擬服務體系,其內信息提供給網內用戶按需取用。當下各種新媒體中最為大學生關注的當屬手機社交媒體,其特點便是搭建云系統從而在網絡上復制再造一個虛擬的人際關系空間,用戶再通過該網絡云進行信息交換、資源下載、新聞制作及實時視訊。虛擬人際關系信息云態空間聽起來復雜但其實操作簡單,如果能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利用師生的手機設備,共同搭建一個平行于現實課堂的虛擬云課堂,不但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也使學生能夠通過直觀體驗,更好地掌握媒體運作的規律,很多課堂提問、隨時解答、隨堂測試、課內實踐、課外作業也可以在云上完成。
二、實踐教學的結構設計
電視新聞課程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在體驗中理解、掌握及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釋新聞傳播現象,提高新聞傳播實踐能力[3],要通過系統化的結構設計,真正做到以實踐為基礎、以實踐為抓手、以實踐為目的,最大程度迎合時代與行業的要求,所以實踐教學在課程安排甚至應當占有更大比重。
1.強化課堂的先導實訓
當前高校實踐教學通常是按照理論課程進度安排實驗課程,這種課程實踐方法看似循序漸進、有利于逐個掌握各項技術,但因課時分布不夠完整,學生沒有辦法在一個記憶周期中進行強化的訓練,最后造成教學效果沒有原本預期的滿意。筆者建議,在實驗課起始階段,可以依照傳統模式進行基礎技術的訓練,比如分單元對具體的某一個專門技術進行集中實驗安排。在此基礎上,繼而重點展開作品導向式的全流程實訓。所謂作品導向型的全流程實訓是指:在前端的課程實驗基本功掌握基礎上,由學生自由組隊成若干小組,各小組集體討論設定具體作品目標,在規定時間內,充分利用實驗室、實訓中心甚至社會資源,自主完成構思、采集、編輯、修改、展示等作品推向媒體的整個傳播全流程,教師不再參與具體的技術教導,而主要負責在實驗項目設計中,著重培養訓練學生學習和整合不同的技能來完成一個完整媒體產品[4]。這種訓練方法能夠讓學生加強行業所需技術的學習,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單獨來完成內容的整體制作與呈現,未來很多企業更需要這種人才。
2.開展課外全面化實戰
鑒于電視新聞專業偏重于應用與操作的特點,學校與院部除了積極引導學生去業界實習,還可以響應國務院“萬眾創新”的號召,鼓勵和幫助學生利用專業知識的優勢創辦一些小型化的公司,如廣告公司、視頻制作公司、網絡自媒體等。這些小型化公司的創建,首先可以使學生的實踐平臺變得豐富,其次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方向。依托于上述平臺,還可以考慮進一步與傳媒業界加強合作。此外,還可以嘗試與地方媒體合作,共同制作可以常規化播出的文化節目。
3.積極重構新考核機制
傳統單一的閉卷考試并不能全面考核學生的能力,尤其是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其實踐性要求更加開放的考核機制。在考察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新考核辦法應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作為考察重點,作品導向型的課程實驗實訓和課外實戰鍛煉都應成為考核的重要依據?己诵问娇梢詧F隊展示作品為主,評價機制由教師單一評價向以學生自評、學生之間互評與教師專家團評價相結合轉變。這樣的考核方式,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還可以擇優推送參加各大比賽,為校爭取榮譽。同時,團隊合作形式使學生提前適應社會媒體團體協作方式,并在工作中分享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快樂,增強從事電視新聞事業的愿景與信心。
【電視新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