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性教學在物理課堂中的運用論文
物理,作為一門邏輯嚴密、規律性和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往往對此感到枯燥無味、興趣低落,以至于成績下降。怎樣將高深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規律變成學生愿意接受、容易接受且接受效率高的信息,需講究一定的藝術。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滲透藝術內容、加強教學藝術,對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和提高教學質量很有必要。
如何加強物理教學的藝術性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一、新課的藝術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施教之功,貴在引導”。即教師的真正本領除了傳授知識外,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在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引入新課突出“奇”。
課堂引入的方法很多,將課題設計得比較新奇,就能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如在講“摩擦起電,兩種電荷”一節內容時,教材的范例是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吸引碎紙屑。這個實驗學生在小學自然課中就知道,不能引起學生興趣。而把實驗換成:把泡沫塑料板與塑料紙進行摩擦后,用泡沫板去吸引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易拉罐時,罐子就會隨泡沫板一起滾動起來。這樣的實驗使學生好奇心大增。更為奇特的是:當換用剛才摩擦過的塑料紙,也能順利地吸引易拉罐滾動,學生看了感到非常奇妙和疑惑不解。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有的在猜想其中的原因,有的急切地等待老師揭秘,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求欲望。
2、引入課題突出“險”。
以“驚險”的實驗現象引入新課,同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安全用電”一節時,我將實驗電路板接入照明電路,電路板中的電燈亮。斷開開關,將火線絕緣皮剝落一小部分,打開開關,燈又亮,此時,老師站在干木凳上,一只手接觸電線裸露部分,結果安全無恙。學生見狀,個個目瞪口呆。上課伊始,給學生設置這樣的驚險奇觀,會使學生感到新奇,產生疑問,引起思維,從而順利引入新課。
二、教學的藝術
教學過程是教學情感、語言、板書、動作及實驗設計與操作的`綜合體現過程,在上述各個方面都要講究藝術的合諧與美感。
1、教學感情要講究藝術。
“教學要動之以情”。教師首先應對自己所教的專業有著濃厚的感情。
物理教師應把對物理的熱愛在教學中遷移給學生,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意志,使學生把對物理的學習作為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包袱。教師以豐富充沛的教學情感進行教學,是取得教學藝術效果的前提,也是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 2、語言要創造美的藝術形象。
語言是教師傳授知識、啟發學生思維的主要媒介。從一般要求講,語言要清晰,講究抑揚頓挫,長短有序。重要的地方不一定聲高,低沉的聲音有時更能引起學生集中注意力。語言要有邏輯性,要反映清晰的思維過程,更要有感染性,還要塑造出生動的物理藝術形象。如描述浮力現象時,與其說:“一潭臭水溝里漂著幾只死老鼠,同爛草共存”,就不如說:“浩瀚的北冰洋上,漂浮著白玉般的冰山,與企鵝相伴”要美感得多。因此語言藝術對物理情景的創造有著重要的作用。
3、實驗選擇與設計的藝術。
實驗教學,是創造教學藝術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用審美觀點來表現其明顯性、趣味性和啟發性。要以多種多樣的實驗作比較,從眾多試驗中選出既能演示物理現象的鮮明特征與變化規律,又能使人感到賞心悅目的實驗。如研究“沸點與氣壓的關系”這一規律時,我選擇了以下實驗:“向燒杯中加適量水,用帶孔橡皮塞塞住,向孔內插一根長玻璃管,給燒瓶中的水加熱使之沸騰,撤去酒精燈,將燒杯瓶迅速倒置,將管插入盛有有色水的水槽中,用燒杯向瓶底澆冷水,會看到瓶內形成彩色噴泉”。結果學生不僅對實驗現象記憶深刻,且徹底了解沸點隨氣壓減小而降低。
4、板書設計的藝術性。
上完一節課,黑板上應該給學生留下印象美好而深刻的板書。要達到這種藝術效果,需把板書設計得簡潔、有條理。應把最重要的結論和能夠顯示出結論特點的板圖寫畫在最顯眼的位置上,并恰當地用彩色粉筆以增強其直觀性和美感。為了把抽象的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具體化,幫助分析問題。幾乎每節課、講每道題都要畫出各種圖示。如受力情況分析圖、電路圖、電路圖、光路圖等。教室上課時畫好板圖,不僅是講課必須的,同時也給學生們示范了一個學習好物理的好方法。
5、收集學生反饋信息的藝術。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知程度、思維活動狀況水平不一,因此在回答問題或解題時快慢各異。若讓一個中等水平的學生去做一個稍難的題目,在回答不上來的情況下,你卻譏諷他“你簡直是個木頭腦瓜”,從此他再也不喜歡物理了;若你像前蘇聯物理教師葉弗拉特那樣,在學生回答問題以后,用“妙”、“謝謝你”、“我真高興”等詞語表示回敬。學生答不上來時,你就讓學生翻資料,然后靜思回答,會使學生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愛。
總之,物理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就是把情、景、理相互交融,以促進教學實現最佳效果。
【藝術性教學在物理課堂中的運用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