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蒙古族舞蹈肩部動作初探
摘要:肩部動作是蒙古族舞蹈中最具典型性的動律之一。一個民族的舞蹈藝術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積淀與體現,是在特定的生活環境、生產勞動、風俗習慣下形成的獨特的舞蹈風格和特色。蒙古族舞蹈的肩部比較松弛,馬的跑動自然促成人的肩部抖動,牧馬人身體的節奏隨駿馬奔馳的節奏或順向或逆向,由此產生了硬肩、柔肩、笑肩、碎抖肩等極富特點的舞蹈動作。蒙古族舞蹈肩部動作極富表現力,展現了在游牧生活背景下形成的粗獷豪放、沉穩大方、剛勁而不失溫柔的舞蹈風格,以及蒙古民族豪邁的精神氣質和鮮明的民族個性。
關鍵詞:蒙古族舞蹈 馬背文化 肩部動作
一、蒙古族舞蹈與馬背文化
一個民族的舞蹈藝術是一個民族的心靈、感情生活的真實流露,是一個民族精神氣質的高度概括。蒙古族舞蹈的風格,正是在其游牧生活背景下形成的粗獷、豪放、沉穩、大方、剛勁而不失溫柔,具有深厚的鄉土氣息。真摯地表現了以游牧生活為主的蒙古族人民的喜、怒、哀、樂的情感,豪邁的精神氣質和鮮明的民族個性。在蒙古族舞蹈的動作中,與馬有關系的動作、動律比比皆是,這些動作動律的產生和發展都是在生活背景下形成的。其中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變化多端而富有表現力的肩部動作。蒙古族舞蹈的肩部比較松弛,這與常年的馬背生活有關,馬的跑動自然促成人的肩部的抖動,牧馬人身體的節奏隨駿馬奔馳的節奏一致,由此創造出了硬肩、柔肩、笑肩、碎抖肩等極富特點的舞蹈動作。這些舞蹈動作傳達出人與駿馬之間的關系,猶如駿馬不僅加快了人的運行速度,增加了人的空間高度,而且強化了人類的行為能力一樣,舞蹈的肢體語匯――或者是人順從于駿馬,人隨馬行;或者是駿馬順從于人,馬隨人行;或者是人與駿馬的意志協調一致,都是人與駿馬之間自然關系的延伸和表現。所以,不論順向動律還是逆向動律,都來自于大自然的律動。把大自然的邏輯融入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中,讓感性自由服從于理性自由,從而以豁達的心胸對待宏觀或微觀的世界,可能就是馬背文化的真諦①。
二、蒙古族舞蹈肩部動作
1、蒙古族舞蹈肩部動作的種類
作為游牧狩獵的民族,蒙古人的生活習俗對蒙古族舞蹈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動作是由于蒙古民族常年馬背上的生活,馬的跑動促成人肩部的抖動。牧馬人身體節奏與馬奔馳的節奏或順向或逆向,由此產生并創造出了極富民族特點的肩部動作。蒙古族舞蹈經歷了古代的征戰、遷移,現代的傳承、演化及發展。目前我們所看到并了解的肩部動作的種類大概有七種,根據不同的節奏特征,不同的發力方法區分:
(1)柔肩。雙肩前后交錯,慢發力,幅度大,延綿柔韌,動作過程經下弧線上提,動作呈延綿不斷的波浪狀,充滿延伸的質感。
(2)硬肩。雙肩前后交錯,快發力,幅度小,有棱有角,鏗鏘有力,造型鮮明。
(3)雙硬肩。在硬肩的基礎上,連續兩次做動作,動作幅度一大一小,小帶彈性,大帶停頓,動作靈巧清晰,節奏歡快,強弱鮮明。
(4)繞肩。以肩為發力點,肩膀前、上、后、下繞立圓,可單、雙、交替進行,慢發力,節奏平均,溫柔中不失剛勁、圓潤柔和。
(5)聳肩。以肩頭為發力點,上下聳動,重拍在上,幅度稍大,可單、雙、交替進行。
(6)笑肩。做法同聳肩,幅度略小,重拍在下。
(7)碎抖肩。以脊柱為動力,肩夾快速抖動,幅度細小,連續靈巧。
2、蒙古族舞蹈肩部動作的風格特點
多變的肩部動作極富表現力,它體現了蒙古族人含蓄沉穩與剛毅樂觀的個性,是蒙古族舞蹈特有的典型技巧,并通過豐富的肩部動作塑造各種造型。如:在蒙古族舞蹈中馬的造型上,通過肩部的動作和上身的動態表現出來,在舞蹈“沙吾爾登”中,舞者用雙肩強弱鮮明的震顫,在平面上繞圓表現駿馬的奔馳,以雙肩細碎的抖動表現平穩、均勻的走馬。從這里可以看到用肩刻畫馬的形象,看到牧民們的審美情趣和深刻體會,這種形式的表演已經把蒙古族對大草原對馬的感情抒發出來,已無需再作大跳躍和奔跑表現馬②。
肩部動作由于用力方法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形。如:硬肩的用力方法為直線發力,按直線推動身體各部位到既定的位置,它產生的形體有棱有角,鏗鏘有力。柔肩所用的用力方法為曲線發力,按弧線推動身體各部位到既定的位置,動作呈延綿不斷的波浪狀,充滿延伸的質感。一個形的顯現所運用的內在發力是多種多樣的。碎抖肩所呈現出來的形是肩背在抖動,然而它的動力卻是在脊柱。若有肩的力,則恰恰不能顯現出碎抖肩的形。
3、肩部動作在蒙古族舞蹈中的地位
肩的動律是蒙古族舞蹈特點之一,具有很強的民族特性,是其他任何動律所替代不了的。肩部動律是蒙古民族生命活動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和表現,舉手投足之間便讓人一目了然。從蒙古族舞蹈中的肩部動作折射出了原始先民的圖騰崇拜觀念,再現了草原牧民的生活風貌。在舞蹈《鄂爾多斯》中舞蹈語匯以“甩肩”“笑肩”等動作加以變形運用,以強化動作粗獷、有力的質感。無論是慢板中抒情的長線跳動作,還是快板中歡快的跳動,都表現了馬背民族特有的氣魄、性格。舞蹈動作風格簡明、洗練、情感飽滿,動作剛柔并濟,宛如鄂爾多斯草原出生的太陽,向大地投來的第一束光輝。又如在舞蹈《藍藍的天》中舞者隨著音樂從小碎肩到大碎肩到下腰的一系列動作,把蒙古族舞蹈中的肩部動作表現得淋漓盡致,形成了純形式上的動作美,使觀眾為之折服。肩部動作以豐富的表現力豐富了蒙古族舞蹈,是展示蒙古族思想感情和豪放氣質的重要手段。
注釋:
①趙小丁.試論蒙古族“馬”舞蹈的文化內涵.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6,2:132.
②龐志娟.論蒙古族文化與蒙古族舞蹈的特點.集寧師專學報,2005,3:54.
【蒙古族舞蹈肩部動作初探】相關文章:
關于蒙古族舞蹈論文05-15
淺談“馬”在蒙古族舞蹈中的重要性03-16
淺談蒙古族舞蹈馬步訓練的重要性論文11-07
文心雕龍初探03-21
鐵路營銷初探03-22
內審創新初探03-22
攝影旅游初探03-21
初探“體驗營銷”03-22
蒙古族傳統音樂傳承研究分析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