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從思維方式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時間:2024-06-16 10:09:56 文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從思維方式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對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及其進行深入的,是心的1個重要課題。而對東西方思維方式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1條理解兩種文化差異及其影響的新思路。

            東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

            東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辯證思維與邏輯思維上:學者們常常用辯證思維來描述東方人,尤其是人的思維方式;用邏輯思維或者思維來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歐美人的思維方式。在他們看來,中國人的辯證思維包含著3個原理:變化論、矛盾論及中和論。變化論認為世界永遠處于變化之中,沒有永恒的對與錯;矛盾論則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對立面構成的矛盾統1體,沒有矛盾就沒有事物本身;中和論則體現在中庸之道上,認為任何事物都存在著適度的合理性。對中國人來說,“中庸之道”經過數千年的積淀,甚至內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

            與中國人的辯證思維不同,西方人的思維是1種邏輯思維。這種思維強調世界的同1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1性認為事物的本質不會發生變化,1個事物永遠是它自己;非矛盾性相信1個命題不可能同時對或錯;排中性強調1個事物要么對,要么錯,無中間性。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也叫分析思維,他們在考慮的時候不像中國人那樣追求折衷與和諧,而是喜歡從1個整體中把事物分離出來,對事物的本質特性進行邏輯分析。

          正是因為思維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況下,東方人和西方人在對人的行為歸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國人強調個人的作用,而中國人強調環境和他人的作用。比如心理學家彭凱平等人研究了美國人和中國人對兩起謀殺事件的歸因,就發現中國人傾向于把事件歸于周圍的環境,而美國人則認為是兇手本人的特征造成的結果。

          可喜的是,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在1定程度上支持了上述關于東西方思維差異的分析。通過對5百多名中國人思維方式評定結果的因素分析,發現他們的思維方式可以從5個維度來衡量:①變化性: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沒有靜止不動的東西;②矛盾性:世界并不是精確和清晰的,而是充滿著矛盾的統1體;③折衷性:中國人喜歡中庸之道,不喜歡做極端的事情;5聯系性: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沒有任何事物可以脫離其他事物而獨立存在;⑤和諧性:客觀事物只有與其它事物放在1起的時候才有意義。至于西方人思維方式的維度,我們和國外的合作者正在進行探索性的研究,不過有許多實證研究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出西方人的思維特征符合上述的分析。

          東西方思維方式差異的原因

          東西方人在思維方式上存在的差異,其根源是什么呢?在這里我們可以借鑒美國著名文化心理學家尼斯比特的觀點。他認為,東西方文化的發展有著各自的軌跡:西方文明建立在古希臘的傳統之上,在思維方式上以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和分析思維為特征;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則建立在深受儒教和道教影響的東方傳統之上,在思維方式上以辯證和整體思維為主要特征。尼斯比特從古希臘和古代中國入手,系統地闡述了東西方思維的產生淵源和特性。

          首先,從背景上講,古希臘社會強調個人特性和自由,是1種以個人主義為主的社會;而古代中國社會卻強調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1種以集體主義為主要特征的社會。這種不同的強調重點決定了相應的信念,并導致對和哲學問題的不同回答。這些問題包括:連續與非連續性;場與客體;關系和相似性到分類與規則;辯證與邏輯等。

          其次,從社會認知系統上講,東西方不同的哲學和認識論在社會歷史背景中建構了不同的心理學。中國人生活中復雜的社會關系使得他們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用來關注外部世界,所以中國人的自我結構是依賴性的;相反,西方人生活的社會關系比較簡單,所以他們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體和自身的目標之上。在這個社會認知系統中,社會組織對認知過程有著直接的影響,辯證和邏輯思維就是這種認知過程的特性。更為重要的是這種特性1直保持下來,對生活在現在的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中國人的認知以情境為中心,西方人則以個人為中心;中國人以被動的態度看待世界,西方人以主動的態度征服世界。

        $False$

          最后,從生態背景上講,文化基于農業,這種社會是1個復雜的等級社會,強調等級與和諧;而希臘文明則不完全依賴于農業,由于生態環境的原因,他們對狩獵和捕魚的依賴較大,這些產業對個人特征的要求更高,所以與這種生態環境相適應,西方人的思維取向是個人式的,與中國人人際式的取向不同。這兩種思維系統的維持和社會實踐緊密地聯系在1起,因而2者是1種互相促進的關系:思維系統引領社會實踐,同時社會實踐也強化著思維系統。這1觀點在尼斯比特的“思維地緣學”中得到了更進1步的體現,尼斯比特認為人類的認知并不是處處相同的,亞洲人的思維特性和西方人的思維特性截然不同。

          尼斯比特的“思維地緣學”為我們認識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提供了1個選擇,但是這種理解只是1種宏觀上的認識,他所提出的觀點也只是近代地派關于文化差異的翻版。我們認為,要想更全面地理解上述差異,還必須對這兩種文化系統做更深入的。這種分析應該考慮到、、和文化的韌性等諸多因素。

          理解東西方思維方式差異的意義

          對東西方思維方式的可以使我們從更深層次理解兩種文化對人的。從上講,思維方式研究可以回答1些我們以前難以回答的。英國史學家約瑟夫·尼德漢姆就注意到,中國人在很久以前就認識到“場”、“遠程作用力”等概念,他們對此的認識要比西方人早1500年。但為什么電磁學和量子力學卻由后者提出?心理學家把這種難以解釋的現象叫做“尼德漢姆難題”。很顯然,如果考慮到東西方人的思維特性,這種矛盾并不難理解:西方人強調個體性的作用,在處理客體時,他們會把1個客體從它所處的背景中分離出來,而忽略它所處的環境的作用。現代電磁學和量子力學的建立都需要對作用力的分解。西方人善于分解和分析,所以他們做到了這1點。

          尼斯比特關于東西方思維差異的理論也為文化多元性的理論提供了支持。任何1種文化都來自于某種傳統,文化可以互相影響,但1種文化永遠不可能代替另1種文化。在進步,文化也在。文化心理學研究的目的不僅在于從對比中認識我們自身文化的優點與缺點,同時也應該為繼承和創造良好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服務。相信隨著心理學和其它諸多學科對中國文化的進1步關注,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必將為世界文明做出更大的貢獻。

          從實踐上講,研究思維方式對東西文化的交流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由于思維方式的差異,中國人和西方人在看待同樣問題的時候存在著很多的不同。因此如何做到求同存異,對雙方的有效溝通都顯得極為重要。只有認識到這種思維差異,并且以此去指導行為,才能夠使雙方的交往更有效。我們相信,隨著心理學對思維方式問題的進1步研究,人們對文化影響機制問題的認識也必將越來越深入。

        【從思維方式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相關文章:

        淺談東西方文化差異02-25

        淺談中西思維方式差異對詩詞英譯的影響03-12

        關于中西文字的差異對思維方式的影響03-01

        淺談整體思維方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03-19

        論英漢思維差異對翻譯的影響03-18

        論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03-01

        生態思維—析德育思維方式轉換的新視角03-28

        中英思維差異對于英語段落展開的影響11-16

        淺談從女神崇拜看楚文化女性思維的形成03-0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