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傳記文學在文學與歷史的交界線上
關于文學與、與的關系,是學術(shù)界長期討論的課題,還將繼續(xù)討論下去。傳記文學是其中焦點之一,最近出版的賀茂之著《張愛萍傳》為這方面的探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
多年來,對于人物傳記寫作中的文史關系,一直存在不同意見,大體分為兩類:一類認為傳記的對象是具體存在過或存在著的人物,其必須力求準確真實,符合歷史的本來面貌,文字表達也要生動,但不能因文害義、有損傳記的真實性。另一類則認為自古文史不分,應當文史結(jié)合,運用文藝創(chuàng)作,對人物及環(huán)境進行藝術(shù)的描繪、夸張和塑造,以提高感染力,增強可讀性,擴大讀者面,更好地發(fā)揮傳記的效應。這兩類不同的意見和作品,涉及一系列問題,值得切實地探討。
關于文史不分。我們提倡歷史與文采統(tǒng)一,是否意味著主張文史不分呢?要作具體。一般說來,任何方面的知識,包括歷史知識,都要依靠文字手段來表達、記載和交流,在這個意義上,文史是不可分離的,古今概然。但從文學與歷史的范疇來說,則不能簡單看待。人類知識的積累和分類,有一個從簡到繁、從蒙昧到科學的過程。隨著的發(fā)展,文學與歷史也成為不同的獨立學科,并形成日益精密的科學體系,兩者各有范疇,雖有交叉聯(lián)系但不能混同。
關于文藝與文采。這是兩個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概念。一切文藝創(chuàng)作,理所當然的都要講究文采,但“文采”并不等于“文藝”,各種講究文采的文章也不等于都是“文藝創(chuàng)作”。何況我國早在先秦就已經(jīng)講究文采,而“文藝”這個概念到了近代才逐漸流行。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句話里的“文”,就是指的文采一類意思。到西漢便誕生了司馬遷文史并茂的劃時代著作《史記》,它是具有高度文采的第一部紀傳體正史,又是一部以史實為基礎的傳記文學作品。有人因《史記》引用了形象化的生動資料,而認為它不是歷史,是文藝創(chuàng)作,顯然不符合事實。
關于傳記文學與傳記小說。我們贊揚《張愛萍傳》式的當代人物傳記文學作品,并不是忽視傳記小說及人物傳奇、演義、故事等形式的文藝創(chuàng)作。中國古代,隨詩歌之后即產(chǎn)生了小說,歷史悠久。兩者都源于神話和傳說,其形成過程卻不相同,詩歌主要來自民謠,小說則主要來自街談巷說之瑣言小語。唐代趨于重人事而疏鬼神,開始有意識地寫作小說,漸興傳奇,宋代又興話本,至元明清,歷史小說、言情小說、俠義小說等相繼普及民間,并產(chǎn)生多部優(yōu)秀巨著。但小說的地位仍然低下,一些名著至清代尚列為禁看的書。如魯迅所說,在古代小說向來是被看作邪宗的。這固然出于偏見,同時也和小說自身發(fā)展的彎路有關,值得深思。直到“五四”以后,小說才跨入一個全新階段,取得崇高地位。近些年來,歷史小說和傳記小說(以及其他關于歷史人物的文章、戲。┦⑿校嘤屑炎,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歪曲史實、挾私褒貶、低級庸俗等,造成讀者對歷史的錯覺和混亂,同時玷辱了小說自身。許多同志曾提出,歷史題材的文藝創(chuàng)作,要尊重歷史的基本事實。凡以真名真姓真人為主題的作品,不能任意篡改歷史重要情節(jié),顛倒是非黑白,混淆歷史真相,使這類作品成為人所不齒的荒誕之物。這是小說發(fā)展史上早有深刻教訓的。
關于歷史真實與文藝真實。這是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真實,都要嚴肅對待,不能認為“歷史是真實,文藝是不真實”。我們強調(diào)要尊重歷史真實,并非說文藝就不要真實。相反,文藝應當“源于現(xiàn)實,高于現(xiàn)實”,反映比普通實際生活更高、更典型、更強烈,因而更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真實。那種把文藝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塑造,理解為可以脫離實際胡編亂造的僥幸觀點,是有害的,也不可能獲得真正的藝術(shù)成果。當然,對于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真實也不能等同,歷史的真實是以大量原始性的客觀資料為直接基礎的,是科學的真實;文藝的真實是從豐富的現(xiàn)實生活中體驗、提煉和升華的,是藝術(shù)的真實。從文學的角度舉例來說,司馬遷的《史記》是歷史真實的典范,魯迅的《阿Q正傳》等是文藝真實的典范。《張愛萍傳》屬于歷史真實的傳記文學范品。
關于可信性與可讀性。為了保證人物傳記的質(zhì)量,兩者不可或缺。有人認為:寫人物,如果拘泥于可信性,就不可能提高可讀性;如果要提高可讀性,就難免可信性。這樣絕對地把兩者對立起來,并不符合寫作的實際情況。事實上,許多先進歷史人物的實際經(jīng)歷和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往往有驚心動魄的事跡和充滿神奇色彩的情節(jié),如實記錄這些,不僅是歷史中最生動的部分,也常常是文學作品中取之不盡的素材。無論歷史著作或文藝創(chuàng)作,經(jīng)過作者的悉心耕耘,是可能達到可信性與可讀性完美結(jié)合的。古今一些優(yōu)秀作品已經(jīng)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張愛萍傳》便是最新成果之一。
關于傳說與。這兩種資料對于撰寫人物傳記都很重要,但都要嚴格考核和鑒別;\統(tǒng)地重文獻輕傳說,或重傳說輕文獻,是不妥當?shù)摹8鞣N形式的資料,大都來自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反映不同的立場、觀點、,往往精粗混雜,真?zhèn)谓诲e,表里不一,彼此矛盾,都要具體。所謂“傳說”,諸如街談巷議、秘聞逸事、調(diào)查訪問等,都應去其虛妄與訛傳,取其實說。如古代有文字記載以前的史前傳說時期,其中有些傳說,在考古發(fā)掘中已得到出土文物的證實。今天我們提倡調(diào)查,許多重要資料亦來自訪談中的傳說部分。所謂“文獻”,諸如官方文件、史料集錄、報刊專著等,也應去其偏見與謬誤,取其要義。傳記文學和傳記小說,都不能離開這些資料源泉。
【傳記文學在文學與歷史的交界線上】相關文章:
文學批評視域中的比較文學文學論文解析05-16
網(wǎng)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的區(qū)別論文05-13
萊辛文學作品中的象征符號文學論文04-29
網(wǎng)絡文學傳播對傳統(tǒng)文學的影響論文05-09
文學鑒賞研究論文11-03
論文學術(shù)評語11-04
五四時期周作人人的文學觀試析文學論文06-27
文學翻譯論文開題報告09-14
文學鑒賞的情感因素的論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