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
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學生不斷經歷、體驗各種數學活動過程的結果。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做”的過程中逐步積累。如案例--雞兔同籠問題:
“一個房間里有四條腿的椅子和三條腿的凳子共16個,如果椅子腿數和凳子腿數加起來共有60個,那么有幾個椅子和幾個凳子?”此題目老師們似乎也很熟悉,有人把它稱為“雞兔同籠”的變型。這是在過去的奧數培訓中是不可缺少的訓練內容。今天的《課標》中又增加了這樣的案例,為什么?該案例的數學教育價值何在?面對著同樣的教學內容,今天該怎樣進行教學?我們不妨將兩種教學方法做一個比較。
過去教學此內容教師通常采用假設法,一開始就將自己明白的道理講給學生,比如“我們把所有的椅子都假設成有三條腿計算時,求出來的就是四條腿的椅子數;我們再把所有的椅子都假設成有四條腿計算時,求出來的就是三條腿的凳子數;”接著一下子就把算式給出來了。
。60-16×3)÷(4-3)=12(四條腿的椅子數)
。60×4-60)÷(4-3)=4(三條腿的凳子數)
學生死記硬背公式,照貓畫虎完成任務,沒有經歷公式數學化的學習過程。老師雖然知道結果,但要引發學生思考。教師一下子把算式給出來了,學生還探討什么?”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已經沒有了探索的空間,這樣的教學又會給學生繼續學習數學帶來怎樣的后勁兒?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在對題目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觀察與猜想,并進行大膽嘗試,讓每一位學生親自做一做,運用嘗試的方法探索規律,得出結果。并記錄計算的過程,引發新的思考。如:
椅子數 凳子數 腿的總數
16 0 4×16=64
15 1 4×15+3×1=63
14 2 4×14+3×2=62
啟發學生觀察,“每減少一個椅子就要增加一個凳子,腿的總數就要減少4-3=1! 如果繼續嘗試下去會有怎樣的情況發生?學生帶著觀察結果,繼續探究……
13 3 4×13+3×3=61
12 4 4×12+3×4=60
至此得到椅子數12,凳子數4時,腿數恰好為60。通過引導學觀察發現:腿的總數為60時,需要減少的椅子數是64-60=4,于是椅子數是16-4=12,凳子數是0+4=4。最后驗證:12×4+3×4=60,是正確的。當然,也可以引導學生從凳子數的變化思考,即:“每減少一個凳子就要增加一個椅子,腿的總數就要增加4-3=1!
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以常見的“四條腿的椅子、三條腿的凳子”簡單背景為研究素材,通過學生的觀察、猜想、實驗、發現“每減少一個椅子就要增加一個凳子,腿的總數就要減少4-3=1。”學生在嘗試中不斷地歸納出數學規律,抽象出數學模型,并在此基礎上推廣到其他同類問題的研究中。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實踐中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這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用字母代替椅子數與凳子數,得到計算腿的總數的數學模型。
學生經歷了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得出數學結論。學生經歷了數學化的學習過程,體會到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歸納法。歸納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的思想方法,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同時學會逐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為后續學習數學做好準備。
【淺談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相關文章:
淺談小學數學活動的經驗范文11-15
淺談合唱的基本訓練03-13
淺談煤炭基本建設管理03-22
淺談農田除澇的基本措施03-17
淺談科研論文寫作選題經驗12-02
淺談課堂交際英語的基本要素03-19
淺談園林規劃設計的基本理念03-18
秉承國際化理念 積累國際審計經驗02-28
淺談美國法律教育的經驗與啟示02-28
鋼絞線預應力張拉的經驗淺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