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內部審計發展方向的探討
隨著我國加進WTO和主義市場的深進,傳統的內部審計面臨巨大挑戰,但它不可替換的作用又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如何把握我國內部審計的發展方向,是一個和現實的重大課題。本文擬對內部審計的發展方向作一探討。
一、創建獨立性、權威性強的內審組織
要圓滿地完成內部審計職責,客觀需要設有獨立的審計機構,擁有良好的組織環境,內部審計應向隸屬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的環境模式化方向發展。這種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獨立性,內部審計負責人直接對高級治理層的董事長負責,并向董事長、董事會、內部審計委員會報告工作,其它各部分和個人不得干涉內審工作,內部審計部分的審計計劃是獨立的計劃,并由董事會批準實施,可以對企業各部分、有關職員進行審計;能夠直接與董事會交流信息;對審計意見,被審計者要在限期內予以落實并向審計部分反饋實施情況;內審部分負責人的任免,由董事會辦公會議確定。
二、內審職能價值化
內部審計主要是治理控制。未來的內審發展方向是風險導向型審計,以風險評估為主,主要是為組織貢獻附加價值。內市職能定位轉向價值化,也就是內審必須考慮組織的風險和內審的風險防范,降低本錢,進步組織的經濟效益,使內審接近單位經營活動的價值鍵,不斷提供附加服務。
首先,職能價值化帶來一系列的審計理念。內部審計是適應公司治理、風險治理。內部控制之需要,正如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現任主席杰奎琳·瓦格娜指出:環境的變化給內部審計師帶來增加價值的機會最多的領域是風險治理和公司治理。至于風險導向審計就是要改變內部審計職員對于控制與風險的思考,使內部審計職員關心組織的目標和風險,使審計的重點前移到和未來的規劃,把目前的經營治理控制同計劃、策略和風險的評估結合起來,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也隨著轉向經濟效益審計和風險治理審計。
其次,職能價值化使內部審計目標明確。內審的目標旨在提出規避風險的建議,使被審對象有效地履行他們的受托責任,以進步經濟效益。內部審計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董事會和最高層治理當局。內部審計在資源分配時著眼于組織的風險和審計的風險;內審項目考慮節省本錢和投進產品的比例關系,比如德、法國家的投進產出之比為1:10.內部審計效益表現在以下十四個方面:維護資產安全和促進內部控制;有效的經營;治理工作有序協調;本錢的節約;人力資源的開發;多種制度的建設和特殊題目的處理;審查合同,降低供給成衣公司成員道德水平的進步和正直風氣的形成:降低外部審計用度;減少舞弊案的發生提供溝通管道;認定發評估企業風險;評估被審計單位治理業績;符合法律的規定。由此可以看出,內部審計部分將成為一個直接創造價值的部分,內審的增加價值功能是內審強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三、內審多元化 既內審的內容以風險評估為主,涉及組織的所有領域的每個環節、每個系統。具體為:一是在全球一體化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如何進行風險治理已成為內部審計的主要內容。內審工作的重點就是風險存在的領域;要進行事前審計,及早發現風險;實施審計意見以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內部審計成為組織風險治理的重要手段;二是內部審計評估組織經營治理的全過程;三是內部審計評估組織的發生因素,主要是職員、任務、治理三個基本組織部分,就產品企業來說,包括政策與目標、組織與權責、產品與生產、市場與銷售、資金與財務、與開發、信息與商務、控制與治理等各個系統,有效規避體系風險;四是審計的類型,主要包括經營審計、績效審計、遵循性審計、質量審計、財務控制審計、財務報表審計以及機審計和舞弊審計等。
四、加強信息化治理
內部審計信息化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它迎合新潮需要,以知識和信息作為核心資源,融進世界經濟主流;它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降低本錢、縮短時間、變窄空間,進步組織國際競爭力;有利于內部審計與最高治理當局的交流,突破時空限制,提供快捷而全面的服務。
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思路應著重考慮如下幾點:一是從戰略的高度進行整體規劃。信息化規劃實現資源最優配置,在熟悉上和行為上達成一致,本著同一規劃、互聯互用、資源共享的原則,同一信息目標,明確信息化方針政策,落實信息化任務,充分考慮內部審計信息化的資源共享;二是構建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平臺,在平臺上通過機網絡信息交換以實現內部審計目標;三是設計開發內部審計軟件,涉及組織運行的全方位、全過程,提供多接口、多通道、安全可靠、快捷高效的信息網絡體系;四是對信息化的網絡基礎建設、信息安全建設、內部審計師的信息化人才建設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依法規范運作
應盡快規范制度、準則體系。內部審計準則是規范內部審計工作的權威性標準,是具體衡量內審質量的標準標準。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準則體系,將會推動我國內部審計事業的長遠發展和規范化建設。盡快形成國徐審計和審計法規并行、前瞻性和操縱性兼備的中國內部審計準則體系,包括內部審計基本準則、職業道德規范、基礎工作規范、設計計劃、審計通知書、證據、工作底稿、報告、質量、事項評價、內部控制、風險治理、舞弊的預防檢查和報告、計算機審計、內審與外審協調等一系列準則,同時規范實務操縱。一是嚴格程序,分步實施。基于對風險的考慮即選擇風險最高的領域、重估風險、評估風險以提出審計發現和審計建議,分九個步驟:即選擇被審者、制定審計計劃、初步調查經營活動、描述和內部控制制度、擴大內部控制的測試范圍。形成審計發現和審計建議及報告、后續審計、審計評價,從出發點到終結,有組織地規范開展;二是做好審計工作底稿,嚴格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對工作底稿和審計報告進行層層把關,復合監視,以確保質量。
綜上所述,內部審計的發展必然按照自身的,形成獨立性強、廣泛、運作規范、行業自律,為組織提供價值服務和風險治理,為經濟和社會發揮不可替換作用的發展業態,未來內部審計就是一種生產力。
【我國內部審計發展方向的探討】相關文章:
內部控制審計的探討12-08
對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關系的探討03-21
我國勞動技術課發展方向探討03-19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探討03-24
內部審計職能轉變中風險管理審計探討12-06
試論我國內部審計職能01-13
對現代內部審計業績評價模式的探討03-22
我國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題目12-10
物資供給企業績效的內部審計探討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