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企業多元化經營的理論依據及誤區
【摘要】 近年來,我國不少企業追求多元化經營模式,試圖通過多元化經營減輕企業經營風險,使企業走上健康穩定發展的道路。然而,現實卻讓人們看到多元化經營使很多企業走上了加速陷進財務危機甚至破產危機之路。本文主要從企業財務角度分析了企業多元化經營的理論依據及實務中存在的誤區,并結合我國企業具體實踐,提出企業如何正確實施多元化戰略! 娟P鍵詞】多元化經營 企業治理 財務分析一、 企業多元化經營的理論依據
企業多元化經營是指企業在原主導產業范圍以外的領域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即企業將從現有的產品和市場中分出資源和精力,投進到企業不太熟悉或盡不熟悉的產品和市場上。企業之所以實施多元化經營,主要有三個理論基礎:范圍經濟理論、風險投資理論、交易用度理論。
(一) 范圍經濟理論與企業多元化經營
范圍經濟是指一個企業通過若干個經營項目的聯合經營比單獨局限于某一產品或領域能獲取更大的收益,并能節約用度、降低風險。由于特定投進都有一定的最小規模,而這種投進對生產一種產品時可能未得以充分利用,而生產兩種或兩種以上產品時,就可以分享共同的信息、機器、設施、營銷、治理經驗、庫存等等,于是使單位本錢降低,產生范圍經濟。因此,范圍經濟實質上是一種協同效應,即兩個事物結合在一起,可以共享的剩余資源的利用,發揮出超過兩個事物簡單相加的聯合效果。
范圍經濟理論以為:范圍經濟產生于未被充分有效利用的企業資源和核心能力,當這種企業資源和核心能力擴展到其他產品范圍或經營領域時,則將獲取新的收益。
。ǘ╋L險投資理論與企業多元化經營
風險分為市場風險和公司特有風險。公司特有風險是企業在內部經營治理上所面臨的風險,市場風險是企業在市場上所面臨的風險。不同企業所擁有的經濟資源不同,因此,公司特有風險就各不一樣,因而這種風險不能通過企業多角化投資,即多元化經營得到解決。另一方面,每個企業所面對的市場都是相同的,所以企業都面臨相同的市場風險,而這種風險企業可以通過多元化經營得以分散。依據風險投資理論,只要企業投資的各個項目不完全正相關,通過多元化經營,企業經營總利潤是這些投資收益的加權均勻數,而風險則可以部分抵消,因此,企業可以通過多元化經營來降低市場風險。
(三) 交易用度理論與企業多元化經營
交易用度是指一切不直接發生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的制度運行用度,主要包括市場信息本錢、談判本錢、監視本錢、履約本錢。按照科斯對企業的解釋,他以為市場交易存在著巨大的交易本錢,如價格發現、談判、簽約等產生的用度,當在市場上的交易本錢大于企業的治理本錢時,企業代替市場,節約了交易用度。因此,通過市場組織生產,有時會存在巨大的交易用度,而企業作為中心簽約人代替了市場大量的簽約,市場交易本錢則大為節約。
進行多元化經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用度。首先,資產具有專用性。專用性越高,在市場上完成交易就要付出更多的談判和執行用度,資產也就越難從一種用途轉移到另一種用途。而企業利用多元化經營可以將交易內部化,從而降低交易用度。因此,多元化戰略經常成為企業節約交易用度的有效選擇。其次,交易具有不確定性。外部市場環境的復雜多變,造成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增加了履約風險,產生較高的交易用度。通過多元化經營,企業則可充分利用組織的穩定性抵消外部市場環境中的不確定性,進而減少由不確定引致的交易用度。再次是交易頻率對交易用度有影響。假如企業雙方的交易量很大且經常不斷地進行,將會產生相對較高的交易頻率,頻繁的交易行為意味著反復地簽約,必然產生較高的簽約本錢。而多元化經營進步了企業契約關系的穩定性和可調整性,能夠降低交易頻率,從而減少交易用度。
綜上所述,實行多元化經營,企業可以控制多個產業的若干生產經營單位,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拓展業務領域,擴大業務范圍,使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增長點,熨平企業收進的波動;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增加產品品種,減少交易用度;可以繞開國家反壟斷法規,將企業成熟的技術擴展到新產業。
二 、企業多元化經營的誤區
(一)貿然進進無關領域,加大了投資風險
根據風險投資組公道論,只有非完全相關的證券所構成的投資組合方可分散部分投資風險。這項原理應用于生產經營活動時,就要求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放棄部分原有業務的基礎上從事與原有業務不相關的陌生業務?蓾M足這一要求的結果有時不僅不能降低風險,反而會把原來的競爭上風喪失殆盡,這與多元化經營的目的相矛盾。由于企業進進陌生領域后,使得企業原先積累的核心能力和治理經驗難以發揮,原有的資產無法得以有效利用,增大了公司特有風險。因此,企業在多元化經營中所涉足的領域應與企業的主業具有高度的關聯性,否則,企業盡管降低了市場風險,但更增大了公司特有風險,由此引起治理上的失效和混亂的風險并不一定就比投資單一的風險小。
(二)喧賓奪主 ,放棄主業
企業在采取多元化經營的策略時,其中所包含的理論假定就是企業的某種資源和核心能力具有延展性,可同時運用于不同的產品和業務領域,這也經常成為企業實行多元化經營的原動力。企業只有具有核心競爭能力,才能具有持久的競爭上風,否則,只能“曇花一現”。而企業一時的成功并不表明企業已經擁有了核心能力,企業核心能力要靠企業的長期培植。
因此,實施多元化經營,企業必須保存原有的核心競爭力,以實質性的資產作為多元化經營的后盾,切莫放棄主業。否則,企業的多元化經營將缺乏實質性資產的支撐,非但不能使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整合,還會使資源分散,戰線拉長,治理失控,核心競爭力大減。
(三)只求做大,忽視企業內部治理,帶來巨額的內部交易用度
多元化經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業交易用度。但另一方面,企業跨產業經營必然要增設新的科層組織、子公司或分部,隨著規模的擴大,企業原有的治理幅度和治理層次也要相應增加,這輕易引起企業的各項決策的制定和實施在縱向和橫向的傳遞過程中,可能造成信息失真,導致決策失誤,使上層的治理措施無法落實,經營決策無法有效實施。同時,實施多元化策略必然增設龐大的治理機構,也帶來企業員工的急劇增加,從而引起巨額的治理用度,也造成原有企業的內部人際關系復雜化,降低工作效率。此外,企業一旦熟悉到戰略決策的失誤,想“返主棄從”,卻由于投資其他產業的規模大、資產專用性強帶來的巨額“沉淀本錢”而形成很高的退出壁壘,想退出卻不敢貿然退出。
。ㄋ模┵Y產結構與資本結構的缺乏有機協調,導致資金短缺,陷進財務危機
實施多元化經營,由于企業的對外擴張,經常導致資金不足。因此,在財務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必須充分考慮并公道解決企業資產結構與資本結構的有機協調、盈利性與活動性的有機協調等財務題目。從盈利性看,若企業資金出現緊張,為了整體利益,實行多元化的企業必須將資金重點投資于那些進不敷出或進僅敷出的部分以保證整個實體,但就不能保證其他方面投資,這樣可能出現企業缺乏其他投資項目成長所必須的資金,降低了企業整體的盈利能力。這樣,企業為尋求整體利益則必須以損失局部利益為代價,不利于各部分的協調發展。從風險性看,企業的凈營運資本少,資產的活動性差,償債能力減弱,則財務風險加大。因此,企業實行多元化經營,其資產結構性治理的目的,在于確定一個既能維持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又能在減少或不增加風險的條件下,給企業帶來盡可能多利潤的活動資金水平。但由于預期現金活動很難與債務的到期及數目保持協調一致,這就要求實行多元化投資的企業把負債的結構性治理重點放在負債到期結構題目上,減少財務風險。
綜上可知,實施多元化戰略必須謹慎從事,切莫不顧企業自身實際,憑主觀意志盲目涉進陌生領域,甚至放棄主業,一味只顧把企業做大,否則,不僅難以達到分散企業市場風險、降低用度的目的,而且還可能引起治理上的困難和混亂,甚至拖垮企業。
三、企業應如何實施多元化戰略
近年來我國不少企業追求多元化經營模式,試圖通過多元化經營減輕企業經營風險,使企業走上健康穩定發展的道路。那么,企業應如何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呢?
。ㄒ唬┍仨毥Y合企業自身條件,謹慎從事
多元化經營戰略跨越了企業原有的生產經營范圍,需要新的技術和新的治理知識;同時,由于過度分散資源,稍有不慎,就會使企業蒙受損失?梢,企業實施多元化戰略,要三思而后行。那么,企業實行多元化戰略要考慮哪些因素呢?筆者以為企業是否實行多元化戰略,一是應力戒浮躁和追求暴利的心態,認真研究行業演變的內在規律,利用產業全球化的機會,在國際分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二要考慮企業是否具有進進新業務的技術和治理經驗,是否具有協調不同業務的能力;三是必須熟悉多元化所帶來的利益能否足以彌補由業務多樣化帶來的治理本錢的增加;四是確保公司有限財務資源的公道配置和有效利用,保持資產結構與資本結構,資產盈利性與活動性的有機協調,在資金上保證公司的健康發展。
。ǘ┲攸c抓好核心企業
多元化經營模式下,企業應該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業務,并以培植公司新的核心競爭能力為中心,從而有助于維持和發展公司的競爭上風,確保公司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上求得長期的生存、發展、盈利。故企業必須首先有一個具有競爭力的核心產品,然后再圍繞核心產品、核心能力和競爭上風,考慮是否采取多元化經營的策略。沒有根植于核心能力的企業多元化經營,又不能在外部擴張戰略中培植新的核心能力,終極結果可能把原來的競爭上風也喪失了。
。ㄈ┳⒅刂鳂I與副業的關聯度和融合度
對實施多元化的企業而言,多元化首先是相關多元化,只有在相關多元化已經完全確立了企業不可動搖的市場地位以后,才能進行非相關多元化。要進行非相關多元化,必須選擇切進點,并經過精心預備才能進進,一旦進進,后面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該領域進行相關多元化,只有當該領域的相關多元化徹底成功之后,才能再推行新一輪的非相關多元化。因此,中國企業在多元化的過程中,要對業務領域之間的關聯有明晰的熟悉,并采取有效措施,使這種關聯對新的業務提供有力支撐。
。ㄋ模 實施多元化戰略,不能盲目擴大企業規模
企業規模應有一個適度的題目,若超過適度規模,就會帶來較高的內部交易本錢;同時,由于規模大,治理幅度和治理層次增多,個別部分的責、權、利無法體現,缺乏激勵機制。因此,在做大、做強企業的過程中,要防止為做大而做大,擴大企業規模應在遵循市場價值規律的條件下,以企業綜合要素的進步和企業的長期均勻本錢降低的臨界規模為準則的。若不顧市場、資金、技術、資源、企業布局和治理水同等因素的制約,一味地貪大求多,很輕易因“食多”而發生“哽咽”,不僅不能實現規模效應,而且還可能拖跨企業。
【淺析企業多元化經營的理論依據及誤區】相關文章:
淺析公路客運企業并購戰略分析05-02
企業成功實施ERP內部因素淺析06-06
談多元化經營的不利之處06-08
淺析企業資金管理的重要性論文04-28
淺析我國企業成本管理論文05-24
淺析企業文化的構建論文(通用12篇)06-23
淺析加強施工企業作業層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5-09
淺析零售企業自有品牌戰略06-03
淺析新形勢下的建筑企業黨建工作05-17
淺析中小企業招聘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