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企業內控制度建設
【摘要】本文從內部控制的定義進手,就內控制度建設應遵循的原則、內控制度建設應包含的具體內容、監視機制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企業; 內控制度;建設
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了進步經營治理效率,保證信息質量真實可靠,保護資產安全完整,促進法律法規有效遵循和發展戰略得以實現等而由單位治理層及其員工共同實施的一個責權明確、制衡有力、動態改進的治理過程。它是單位內部的治理控制系統,涵蓋單位內部的各項經濟業務,加強內部治理是進步企業經營效率的關鍵。
一、內控制度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一)正當合規原則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企業必須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務實正當、積極靈活地制定本企業的內控制度。
(二)相互牽制原則
在設置崗位時必須考慮到授權崗位和執行崗位的分離、執行崗位和審核崗位的分離、保管崗位和記賬崗位的分離等,通過不相容職責的劃分,使各部分和職員之間相互審查、核對和制衡,避免一個人控制一項交易的各個環節,以防止員工的舞弊行為。
(三)本錢效益原則
企業要公道地測算出控制本錢和企業利潤的關系,在充分發揮內控作用的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本錢,即效果最大化,本錢最小化。這就要求內控在全面的基礎上,有重點地進行控制,同時要進步職員的業務素質,做到高效率運作,低本錢支出,使企業在各個方面都能良性發展,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四)協調配合原則
在內部控制中相互牽制是基礎,協調配合是升華,協調配合原則要求各部分之間、職員之間相互配合、協調同步、緊密銜接,避免只管相互牽制而不顧辦事效率的做法,導致不必要的扯皮和脫節現象。為此,必須做到既相互牽制,又相互協調,保證經營治理活動連續、有效地進行。
(五)整體結構原則
各個控制點設立要齊全,在企業治理模式的控制之下,點點相連、環環相扣、不能脫節。同時建立必要的風險評估、信息溝通和監視機制,隨時適應新情況,適時調整不適合的控制點,以保證整個內控體系的控制點連成一片,使各部分具體控制的分目標與企業整體控制的總目標相一致。
二、企業內控制度建設的具體內容
(一)組織機構內控制度
單位的經濟活動通常可以劃分為五個步驟,即授權、簽發、核準、執行和記錄。為了便于內控作用的發揮,橫向控制上,要求來自彼此獨立的兩個部分或職員協調運作、相互監視、相互制約、相互證實;縱向控制上,需經過互不隸屬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崗位和環節,以使下級受上級監視,上級受下級牽制。
(二)貨幣資金內控制度
企業的貨幣資金要按現金治理辦法,建立貨幣資金治理控制制度,包括現金定額制度、現金治理牽制制度、大額現金支付治理制度、現金支付審核制度。建立主管領導定期查庫制度、銀行對賬制度,并明確貨幣資金收支的審批權限。
(三) 財務預算治理制度
一是嚴格預算的編制與審查,使企業財務預算更具科學性;二是嚴格預算的執行,這是財務預算的重要環節;三是做好財務預算的調整,這是保證財務預算執行的重要措施;四是財務部分、審計部分要定期加強財務預算的檢查與監視。
(四)本錢用度內控制度
一是對企業內部用度制定相應的定額,加強用度定額的治理;二是對用度支付實行嚴格的預算治理,并按預算撥付各項用度支出;三是建立用度支付的審批程序和審批權限,對用度支出要按審批權限和程序,由審批人審批并按審批程序辦理支出。
(五)對外投資內控制度
一是實施對外投資項目,必須經單位負責人批準,由被授權的單位或部分負責具體實施;二是單位應當加強對投資收益的治理和控制,嚴禁設置賬外賬,并定期和不定期地與被投資單位核對有關投資賬目,保證對外投資的安全、完整;三是投資資產如由本單位自行保管,必須執行嚴格的聯合控制制度,即至少要由兩名以上職員共同控制。
(六)債權債務內控制度
一是建立各項應收款內部控制制度,嚴格控制對外發生應收款。建立應收款治理新機制,即實行銷售職員風險抵押金制、以回收款為主的銷售激勵機制以及應收款損失賠償制度;二是建立應付款內部控制制度,發生應付款要講效益,要有投資回報,同時建立逐級審批制。
(七)財產物資內控制度
一是要建立對外采購審批和審核的程序,會計職員在采購結算之前,要對采購合同及原始憑證進行認真審查核對;二是建立財產物資保管責任制;三是定期或不定期抓好財產清查,保證財產物資賬實相符。
(八)電子信息治理制度
一是實現內部控制手段的電子信息化,盡可能減少和消除人為操縱的因素,變人工治理、人工控制為計算機、網絡治理和控制;二是對電子信息系統的控制,既要加強對系統開發、維護職員的控制,還要加強對數據和文字輸進、輸出、保存等有關職員的控制,保障電子信息系統及網絡的安全。
(九)風險防范制度
企業在經營中不可避免會碰到各種各樣的風險,客觀上要求企業樹立風險意識,針對各種風險控制點,建立風險治理系統。如,為防范合同風險,單位應建立合同起草、審批、簽訂、履約監視與違約應對控制措施,以及設置風險預警、識別、評估、分析和風險報告等措施,全面防范、規避和控制企業所面對的籌資、投資、信用、合同等風險。
(十)責任追究制度
企業應根據各崗位業務性質和職員要求,相應地賦予作業任務和職責權限,明確紀律規則和檢查標準,使職、責,權、利相同一,做到控制不漏項,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憑效果,管人憑考核,以此定獎罰,以增強每個人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進步工作質量和效率。
三、監視機制是進步內控效果的保障
(一)重視企業文化
企業的內部控制是由人來執行的,有了嚴密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而無相應素質和品行的人往執行,內部控制制度就是一紙空文。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文化素質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實施的重要因素。因此,應經常進行員工誠信和職業道德教育,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員工有共同的意愿、共同的行為規范、共同的奮斗目標,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更好地貫徹執行。
(二)加強審計監視
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系統中一個特殊的構成要素,是對內部控制的再控制。由于它對企業的治理風格、會計核算、控制程序等方面均熟悉,可以滲透到企業的各方面,使其對企業內部監視的有效性成為可能。但因內部審計屬于企業內部機構,獨立性相對較弱,為了全面保證內控制度的有效執行,還必須借助外部的監視氣力,如請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進行審查,逐漸形成一套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常規審計與專項審計、靜態審計與動態審計相結合的適應企業自身發展的監視體系,提升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和經濟運營效率。
(三)做好內控評價
企業的內控評價機構首先要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這樣才能保證在執行評價事務時不受干擾,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公然、公平。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重點是測定內部控制各個組成部分是否按規定的控制步驟、方法運行,各控制環節運行與其內容是否相符,特別要對差錯、浪費、損失、非授權使用或濫用權等敏感題目進行評價,找出失控原因,提出改進方法和補救措施,進一步完善內控機制,使企業的發展能夠在精益求精中日臻完善。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
[2] 閆培金,王成.企業財務內控精要[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3] 趙春菲,王統林,張宇.企業控制財務風險的86種方***[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論企業內控制度建設】相關文章:
論加快統籌城鄉就業的制度建設06-09
論單位成本彈性預算制度建設05-03
論國有企業激勵機制的建設(通用5篇)04-15
論企業文化與企業治理的關系04-15
論答辯失權制度05-31
企業內控與風險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05-13
論煤炭企業風險導向審計06-03
論企業預算控制模式的比較與選擇05-06
預拌混凝土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建設論文10-13
保險公司內控建設需要會計監督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