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試論語境與翻譯增略譯的關系

        時間:2023-03-11 18:04:08 其他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試論語境與翻譯增略譯的關系

        畢業論文

        摘要:增譯和略譯是翻譯中常見的翻譯技巧。但如何增略,何時何處增略是長期困擾初學者的一大難題。本文試圖從語境分析入手,從語言的語用意義揭示語言的言內、言外信息,探求語境與增譯與略譯的內在互動關系,為增譯和略譯技巧尋求理論依據,從而達到指導教學實踐的目的。

        關鍵字:語境,語義,增譯,略譯


        1.引言

        翻譯教學是高校英語專業本科階段高年級的必修課。目前本科階段的翻譯教學主要涉及的是翻譯技巧的實踐應用。但從長期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對這些技巧的理解比較模糊,因此運用起來難免把握不好用詞的取舍的度的問題,特別是在詞義的增略問題上隨意性比較大。筆者認為,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譯者沒有全面理解原文的含義,而對原文含義的徹底理解除依據語言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即言內信息)外,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原文所提供的語境言外信息)。紐馬克指出:“語境在所有翻譯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規、任何理論、任何基本詞義。”(Peter Newmark, 1982:113)因此,可以說,增略譯依賴于語境,而語境決定了增譯。

        2.語境與語義確定

        語言的目的在于交際,因此任何言語活動都是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的,這種環境大到可以理解為話題的背景語境、社會文化時空語境、交際雙方共享的信息背景語境(葉苗,2000);小到可以理解為韓禮德提出的場景語境、方式語境和交際者語境;再小到可以理解為語言本身所提供的語境,它包括言語的層面意義,言語的結構及言語上下文所提供的構成言語單位的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沒有脫離語境的言語活動。為了進一步明了起見,本文對語境的劃分采用呂公禮的二元劃分法,即將語境分為語部和境部。語部即言內信息語境;境部即言外信息語境。這樣在確定言語含義時,不光考慮語言本身即從語言學角度確定的含義,還兼顧其言外的影響詞義引申的非語言因素,那么以此而確定的語義應該是準確無誤的了。語境決定語義的確定。關于語境確定語義的說法翻譯界一直是公認的。樂金聲在《欠額翻譯與文化償》中對欠額翻譯的分析及如何對欠額翻譯進行文化補償,實際上就是語境確定語義再進行語義補償的問題。他說欠額翻譯是由于原語文化和譯語文化的差異造成的原語信息的不應有的損失,文化補償是補償照字面直譯原文造成的原文意義的丟失。這也就是說語義的確定必須依賴特定的文化語境,即境部對語義確定的影響。彭保良的《從文化差異的角度看英漢翻譯中詞義的確立》中提到的文化差異,實際上還是境部決定詞義的問題。王玉霓的《從誤譯看語境在翻譯中的作用》、葉苗的《論非語言因素語境在文學翻譯中的作用》、于建平的《文化差異對英漢翻譯中詞義和語義理解的影響》及李淑琴的《語境——正確翻譯的標準》都強調了翻譯中語境決定語義,語義依賴語境的互動關系。把握了語境信息,確立好語義,然后再在此基礎上考慮增譯和略譯的問題,隨意性就會大大減少,所增之詞就會是“雖無其詞而有其意”之詞,而所略之詞自然為“雖無其詞而已有其意或是在譯文中不言而喻”之詞(張培基, 1983:58,88)。

        3.語境與增略取舍的詮釋

        增略的取舍是建立在語義的確定的基礎之上,而語義的確定又取決于語境。所以一旦語義依語境確定之后,增略譯就不再盲目。
        3.1語境與增譯
        語境對增譯的影響表現在語言因素及非語言因素對增譯的影響。試看下面的這個例句:
        In the evening, after the banquets, the concerts and the table tennis exhibitions, he would work on the drafting of the final communique.
        譯文:晚上在參加宴會、出席音樂會、觀看乒乓球表演之后,他還得起草最后公報。(張培基,1983:58)此譯文增譯了動詞“參加”、“出席”、“觀看”。這是根據語部的語言本身的搭配關系增譯的,是語(論文網 )境的語言因素對增譯的影響。英語中為了使句子簡練,結構平衡,往往可以省略一些成分,語法上、意義上都是允許的。原句如果補上被省的成分,根據語法應在“after”后補上“attending”或“he attended”,英語中的“attend”可以分別與“banquets”、“concerts”以及“table tennis exhibitions”搭配,故將此省去,雖無形卻意猶在。而漢語卻不行,漢語中如省去動詞,則成了“晚上在宴會、音樂會、乒乓球表演之后,......”,此句意義表達不確切,可以做多種理解,這也是漢語在這種語言現象中與英語的不同之處,所以必須將英語中隱含的動詞“attend”譯出,除此之外還要考慮“attend”與其后賓語的語言搭配來相應地增加恰當的搭配動詞。又如:O, Tom Canty,born in rags and dirt and misery, what sight is this! 譯文:啊,湯姆·康第,生在破爛骯臟和苦難中,現在這番景象卻多么煊赫啊!(張培基,1983:59)在此句的譯文中,增譯部分是出現在后半部分的“煊赫”!办雍铡本壓味鴣,這首先要看語部所提供的信息。此句的句式為感嘆句,感嘆的重心是“sight”。首先判斷“sight”是個名詞,在“sight”為名詞的含義范圍中,根據Longman Contemporary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的解釋,它有八個義項,究竟取哪一個義項,這要看此句所依賴的境部了。此句的境部涉及到了這樣一些問題:第一,此句話題的背景——它又包含兩部分,一是Tom的出生背景,二是Tom穿上王子服裝后的背景;第二,作者的感受。

        這種感受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感慨,這種感慨是從強烈的對比反差中來的,而這種對比是通過視覺傳遞的。所以義項的取舍應與視覺有關作者是看到了,Tom穿上王子服裝后才發此感慨的。因此結合語部與境部的判斷,應取“sight”的第一個義項“something that is seen”。但至此句義并不完整,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讀者不清楚。接下來就涉及到了境部中作者與讀者交際雙方共享的背景語境譯者要將作者所看到的具體景象傳達給讀者。作,者看到的畫面應該是清晰的:原來的破爛,骯臟,現在是穿上了王子服裝后的威風、煊赫,所以譯者應將這一信息傳達出來,將“sight”清晰化、具體化。這樣讀者與作者就達到了信息共享,成功地完成了交際任務。
        3.2語境與略譯
        與增譯一樣,語境對略譯的影響也是由言內和言外信息決定的。例如:We knew spring was coming as (because) we had seen a robin.
        譯文:我們看見了一只知更鳥,知道春天快要到了。(張培基,1983:92)這是一個因果關系的句子,英語是一種注重形合的語言,即詞語或語句間的連接主要依仗連接詞或語言形態手段來實現(張思潔等,2001:13)。所以,用來表示句中各種關系的連詞一般都不省。而漢語卻不同,漢語語言在表達中注重意合,即詞語或語句間的連接主要憑借語義或語句間的邏輯關系來實現(張思潔等,2001:13)。因此,用來表示句中各種關系的連詞一般都可以省掉,而且,連詞雖然省掉但關系依舊。所以此句在譯文中連詞的省略是由英漢兩種語言在表達上的不同決定的。又如:There was no snow, the leaves were gone from the trees, the grass was dead.
        譯文:天未下雪,但葉落草枯。(張培基,1983:98)此譯文中省譯的部分是“from the trees”。這是因為,根據作者與讀者交際雙方共享的信息背景語境,“葉子從樹上落下來”是一般常識,只譯“葉落”,句子簡潔、明了,至于葉子從什么地方落下來,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有時一個句子中既有增譯又有省略,在翻譯此類句子時,要把整個句子看成一體,結合語境,準確翻譯。例如:He is a complicated man—moody, mercurial, with a melancholy streak.
        譯文:他是一個性格復雜的人——喜怒無常,反復多變,有些憂郁寡歡。(張培基,1983:61)此句既有增譯又有省譯,或稱之為語義移位。譯句在“復雜”前增譯了“性格”二字,而在“憂郁寡歡”之后省譯了“streak”(性格,性情)。根據語部,“complicated”應譯為“復雜”,但根據境部,“復雜的人”應有很多種,這樣的人可能是人際關系復雜,背景復雜,思維方式復雜,或是性格復雜等等。但根據語部中的句子結構、邏輯關系,特別是“streak”,此處的“復雜”很容易確定為性格復雜的人,因此根據語部境部增加“性格”二字不是多余的,而是使意義更具體、更明了。譯文中省譯了“streak”一詞,這是因為從語部來看,破折號后的解釋部分中“a melancholy streak”是一個介詞短語,是為了語法結構的需要,實際上表達的意思是“melancholy”,況且,破折號前已有了“性格”二字;再者,此處的“streak”與“moody, mercurial, melancholy”的含義關系是上下義關系,“為了避免譯文啰嗦,別扭,可將上義詞省譯”(楊紹北,1999)。
        4.結語

        增譯、略譯取決于語境。其實我們所說的“增”、“略”只是基于表面現象,而本質上既無增亦無減,而是對原文的“信”。這樣理解的話就不會出現將“This aircraft is small, cheap, pilotless.”譯成“這種飛機小巧玲瓏,價廉物美,無人駕駛”(張培基,1983:166),也不會出現隨意的斷章取義。還需指出的一點是,在跨語言交際中,交際雙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及語言表達習慣等等也都構成交際中的語境。這些都是譯者在翻譯中需考慮的因素。隨著語言學界對語境的深入研究,隨著其影響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相信翻譯中的一切問題都將可以依據語境理論來加以描述、解決,從而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PergamonPress,1982.113.
        2. 呂公禮 從語境的終極參照性看含義理論的演化與重構 [J.外國語,1990(4).
        3. 葉 苗 論非語言因素語境在文學翻譯中的作用 [J.中國翻譯,2000(4).
        4. 白世俊 從語境的二元互動看語面信息填補 [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3).
        5. 張培基等 英漢翻譯教程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6. 楊紹北 淺論英漢互譯中運用省譯技巧的語義標準 [J.中國翻譯,1999(4).
        7. 樂金生 欠額翻譯與文化補償 [J.中國翻譯,1999(2).
        8. 彭保良 從文化差異的角度看英漢翻譯中詞義的確立 [J.中國翻譯,1998(1).
        9. 王玉霓 從誤譯看語境在翻譯中的作用 [J.中國翻譯,1999(1).
        10. 李淑琴 語境——正確翻譯的基礎 [J.中國翻譯,2001(1).
        11. 于建平.文化差異對英漢翻譯中詞義和語義理解的影響 [J.中國翻譯,2000(3).
        12. 張思潔等 形合與意合的哲學思維反思 [J.中國翻譯,2001(7).

        試論語境與翻譯增略譯的關系

        【試論語境與翻譯增略譯的關系】相關文章:

        試論個人、團隊及組織學習的關系論文04-26

        試論英漢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04-15

        從雙關語的譯法看回化與異化的辯證關系06-02

        語境與詞語的異常搭配05-29

        淺談對比語言學與翻譯的關系論文08-08

        視覺文化語境中的電影05-13

        試論圖書館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的關系論文(通用8篇)05-27

        藝術試論08-23

        試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文化建設的辯證關系05-07

        試論誠信及其價值06-0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