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析學校心理咨詢中的共情
論文摘要:近年來,學生的健康問題頗受重視,很多學校都設立了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來實施心理健康,為學生進行心理咨詢。這樣做無疑為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發展提供了土壤。心理咨詢對咨詢師的素質要求非常高。咨詢成功與否往往取決于咨詢師是否能和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而這種關系的確立關鍵在于咨詢師要具備一些專業素養,如共情、接納等。其中共情尤為重要,可以說是整個心理咨詢的基石,所以也比較難掌握。學校背景中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是從成人咨詢與成人治療那里移植過來的,因此其基本技巧及遵循的原則與成人心理咨詢并無實質性區別。本文結合學校心理咨詢的特點對學校心理咨詢中的共情進行了一些探討。
論文關鍵詞:學校心理咨詢;共情;體驗;表達
一、共情的概念和發展
共情,英文為empathy。這個單詞原來是由兩個希臘字所組成的。“em”的意思是“進入”(in),“pathy”的意思是“感覺”(feeling)。這兩個字拼在一起首次成為一個英文單詞是在1912年,而后推廣沿用至今。共情這個概念受到了很多心家和治療師的重視。人本主義治療大師羅杰斯是第一個在心理咨詢中大規模地引入共情這一概念的,并把共情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羅杰斯把共情描述為“治療師準確解來訪者正在體驗的感受和個人意義,并把這種理解傳遞給來訪者!绷_杰斯認為共情是心理咨詢的核心三要素(包括無條件積極關注,真誠一致,同理心即共情)之一,是心理咨詢師必須具有的特質,同時也是心理咨詢中最為重要的技術之一。共情在我國出版的各種文獻中有多種不同名稱,如共感、同感、同理心、神入等。雖然這些不同的名稱可能表達了心理學工作者各種細微的不同理解,但是在心理咨詢工作中,共情的重要性已經無可爭議了。
二、共情的作用
在當前各種不同的心理咨詢理論中,共情都受到了重視。Corey以認知行為療法為例,認為盡管認知行為療法提供了廣泛的策略用于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但要使這些策略成功發揮效用,被來訪者所接納,良好的咨訪關系是前提,其中咨詢師的共情能力尤為重要。哈格等人也認為,如果治療師能向來訪者清楚地表達共情,其咨詢效果最好;萊恩漢姆認為共情是辨證行為療法中的關鍵因素;科胡特認為共情是自體心理學中最重要的特征。綜上所述,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共情的運用的確對咨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共情在學校心理咨詢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共情可以消除來訪者的抵抗心理,培養來訪者的治療動機
學校心理咨詢中的主要對象是兒童和青少年,其中有很多是班主任或家長要求其來進行心理咨詢的。這就造成了很多兒童和青少年對心理咨詢存有抵抗心理,甚至認為心理老師是家長和班主任的同謀。在咨詢師共情的過程中,學生會慢慢地感受到心理老師對自己的理解,感受到心理老師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樣,從而慢慢降低自己的防御,敞開自己的心扉,開始信任心理老師并且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
2.共情是建立良好咨訪關系的前提,為咨詢師進一步的助人工作打下基礎
在建立有效的咨詢關系時,最強有力的因素莫過于讓來訪者能夠感受到自己被深深地理解和接納。共情是實現這種理解與接納的前提。對于很多中小學生來說,教師往往是權威性的、嚴厲的和不可接近的,他們在面對心理老師時往往也會帶有害怕焦慮的情緒。這種看法和情緒如果不消除,勢必會影響到咨詢的效果,危及到咨詢的順利進行。如果心理老師能夠通過共情對學生所敘述信息進行理解和關注,學生則會感覺到老師對自己是接納、關心和尊重的。這樣就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接下來的咨詢奠定良好的基礎。
3.共情使資料的搜集變得更加容易,讓咨詢師更有效地掌握來訪者的有效信息
一個共情性的往往會給學生提供自由表現的空間、感情的接納和寬容的氣氛。這樣的環境往往會使學生更愿意傾訴,也更愿意讓心理老師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從而為困擾的澄清打開了大門。同時在共情的過程中,咨詢師能夠設身處地地體驗學生的內心世界,感學生之所感,思學生之所思,這樣使得咨詢師在掌握與學生有關信息的基礎上能夠有效地區分出輕重緩急,把握問題的癥結,使治療性的傾聽變得十分有力,進而使心理咨詢的過程向前發展。
4.共情超越了一般人際關系中的理解和支持,幫助來訪者認識真實的自我,推動來訪者改變
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師羅杰斯曾指出,當有人共情性地傾聽時,對他們(來訪者)而言,更為準確地去傾聽自己內在體驗的流動就會變得可能。共情超越了一般人際關系中的理解和支持,給予學生以無限的接納。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更自由地、無顧忌地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和想法。學生在向心理老師自由表達自己感受的同時,也在進行一系列的思考,從而慢慢地理清自己的思路。這有助于學生充分地認識真實的自我,感知自己內心的需要。在一定的情況下,這種理解和支持還會推動學生自身的改變。
三、體驗共情
體驗共情是共情技術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體驗共情就是要做到站在來訪者的角度去看世界,看問題,不求贊同但需理解。學校心理咨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把握學生認知、態度原因的基礎上進行共情
一般情況下,學校心理咨詢師和學生的年齡相差很大,而且各個學生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準確的共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當咨詢師不是十分清楚此時坐在咨詢室里的學生為何會那么的憂傷,那么的抑郁,抑或是那么的沮喪時,也許咨詢師通過觀察能夠清楚地感知到學生的面部表情和肢體,但是咨詢師并不能清楚地理解憂傷、抑郁、沮喪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當我們不知道學生現有認知態度的原因時,共情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就要求咨詢師在訪談開始的時候仔細搜集資料,了解學生現有的認知以及態度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可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接納來訪者現有的情緒,表示對來訪者的尊重。(2)對來訪者當前的狀態表示好奇和關心,引導來訪者傾訴。(3)在來訪者傾訴的時候專注地傾聽。(4)當不解時進行適當的提問。(5)對一些重要的或一些含糊的信息應該與來訪者進行確認。通過以上幾方面就可以了解學生會有現在的這種認知和態度的原因,把握學生的思維過程,在此基礎上準確地共情就會變得更加容易。
2.轉化咨詢師的位置,進入來訪學生的角色
心理咨詢師在進行共情的時候要轉化心理位置,暫時拋開心理咨詢師的位置,努力體會學生的性格,進入學生的角色,但又不迷失自己。羅杰斯曾經說過,共情意味著“理解來訪者的私人世界,似乎它就是你自己的世界,但又不能因此而迷失心理咨詢師自己”。共情是體會另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它通常被描述為一個感覺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感受他人,感覺自己進入了別人的思想,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體會他的情緒、信念、直覺、行為、認知,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學校心理咨詢中,咨詢師所面對的都是學生,有的年齡非常小。如何進入他們的世界似乎是一個難題,對此咨詢師應該掌握一些發展心的相關知識,了解各個年齡階段孩子的主要心理特征是什么,并在咨詢的過程當中仔細地觀察,耐心地傾聽。此外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和班主任及任課教師進行交流,在了解他們的性格和日常習慣以后進行共情便會容易很多。
3.在共情的同時保持咨詢師的獨立性
羅杰斯一再強調,咨詢師在努力理解來訪者的內心感受和意義的整個過程中,必須保持一定的獨立性。要保持咨詢師的獨立性首先咨詢師要排除自己以往的經驗和觀念,在此基礎上去真切地體驗和深切地領悟來訪者的內心感受。咨詢師在以前的生活工作中可能遇到與來訪學生相似的情況,甚至很有可能眼前的這個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也頗有相似之處。此時,咨詢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相似不代表完全相同。在咨詢過程中,如果咨詢師將自己的主觀情感和來訪學生的感受混為一談的話,勢必會對來訪學生有所誤解,這樣就會造成來訪學生對咨詢師的反感,損害已經建立好的咨訪關系,不利于咨詢的進行。另外,如果咨詢師本身帶著一些消極的情緒和認知的話,很可能會給來訪學生帶來負面的暗示,這樣會妨礙來訪學生的心理健康,效果就會適得其反。
四、表達共情
表達共情就是將咨詢師與來訪者共同的感受,甚至是把來訪者隱藏著的感受傳達給來訪者。當咨詢師和來訪者在一起時,要使來訪者能夠從咨詢師身上感受到那種共鳴。學校心理咨詢的對象都是學生,他們的能力和認知發展都不及成人,因此共情的表達顯得尤為重要。本人認為學校心理咨詢中的共情表達分為“一個要點兩個方面一個亮點”。一個要點是指咨詢師要保持和來訪者的步調一致,這是共情表達的基礎;兩個方面是指共情表達的兩種方式,即言語式和非言語式,在表達共情的時候這兩種方式往往聯合使用;一個亮點是感來訪者所未感,察來訪者所未察,使共情的表達更進一層。
1.咨詢師和來訪者保持步調一致
在學校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咨詢師遇到的來訪學生各不相同,他們有著各式各樣的人格特征和交流方式。這就需要咨詢師根據來訪學生的步調作出自身調整。與來訪學生步調一致往往會拉近來訪學生與咨詢師的距離,增加來訪學生對咨詢師的親切感,為咨訪關系的建立奠定基礎。當咨詢師和來訪學生步調一致的時候,咨詢師也更能夠體會到來訪學生此刻的狀態,從而自然地與來訪學生共情。當然,這種一致的步調并不是刻意而為,而是當咨詢師專注于來訪學生時自然地調整。在一些咨詢中,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害羞,交談時會出現長時間的停頓,反應速度也較慢,這就要求咨詢師放慢自身的步調;有的學生比較開朗并具有開放性,那么咨詢師也要顯得樂觀一點;有的學生比較拘束和不自在,咨詢師的交流也要相應變得稀少而有耐心。
2.言語式的共情表達
言語式的共情表達是一種最直接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經驗不足的咨詢師為了共情而共情。在表達共情時往往會對來訪學生說“是的,我能夠感受到”“我知道你很難受”等籠統的說法或者只是地重復來訪學生的談話內容。長此以往,學生不免會產生厭煩情緒,覺得咨詢師太做作,甚至有的學生還會認為咨詢師對自己只是籠統應付而失去對咨詢師的信任,對咨詢師產生逆反情緒。S.Cormier和B.Cormier提出了運用言語傳遞共情的幾種具體手段:(1)表示內心的理解。(2)討論來訪者認為重要的事情。(3)運用語言反映出來訪者的情感。(4)使用言語連接或補充來訪者表達不明確的信息。
3.非言語式的共情表達
在人際互動中,除了語言的交流外,很大的一部分是通過非言語的交流完成的。非言語的表達往往要比言語能傳遞更多的信息,非言語的共情表達在心理咨詢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校心理咨詢中,通過非言語的共情,來訪學生往往會更直觀地感受到咨詢師傳遞出來的關注與溫暖,體會到咨詢師的真誠。一般來說我們共情的非言語表達方式有三種,即面部表情、身體語言和語音語調。(1)面部表情:當咨詢師努力共情并成功地做到和來訪者共同感受時,咨詢師的面部表情也會相應地發生改變。此時,共情通過咨詢師的面部表情反射出來訪者的內在情緒,幫助來訪者順利表達。(2)身體語言:國外的一些咨詢師觀察發現,共情可以通過手的姿勢和其他身體語言得到表達。例如,當來訪者擔心沖突的時候,咨詢師會緊握拳頭;當來訪者解決問題的時候,咨詢師會為來訪者松一口氣。這些時候咨詢師也許什么都沒有說,來訪者也沒有對咨詢師的反應作什么評論,但是咨訪雙方在那一刻都能感覺到彼此相互的聯接。(3)語音語調:共情的語調表達,通常是當來訪者悲傷抑郁時,咨詢師的語調就會緩慢而低沉;當來訪者心情開朗、語調振奮時,咨詢師也會相應提高自己的語音語調。
4.感來訪者所未感,察來訪者所未察
心理咨詢的過程包括理性和情緒兩個部分。在學校心理咨詢剛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是帶著自身的情緒來訴說生活中的困擾。咨詢師在傾聽的時候,不能僅僅停留在理性層面上去分析,或只是用言語簡單地表達支持。咨詢師要想真正解來訪學生,并讓這種理解發揮效用。除了要表述出來訪學生表面的感受以外,還要表述出來訪學生深層次的感受,很可能是一些來訪學生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感受。只有這樣,咨詢師才能夠和學生達到一種深層次的共鳴,才能夠真正進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幫助學生探索自我,挖掘自身能量,發揮共情的最大作用。例如,一位來訪學生對咨詢師說:“我不知道為什么每天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學習、語文、,周末還得練習彈鋼琴……”咨詢師:“聽起來你在為你每天必須做的這些事情感到厭煩,并且為周末的休息時間被占用而感到生氣!毙枰⒁獾氖,一些咨詢師往往擔心自己共情表達得不正確,所以在表達共情的時候往往只是對學生已經表達出來的情緒進行反應,而對那些咨詢師自己感受到但來訪者沒有明顯表達出來的情緒不作反應。這樣做雖然避免了錯誤的共情,但也會失去一些和學生進行進一步聯接的好機會。其實錯誤的共情也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己感受的機會,可以增進學生對自己的理解。
其實,共情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態度,一種素養,是心理咨詢師人格魅力與咨詢技術的結合,更是一種需要用心去體驗去感受的過程。
【試析學校心理咨詢中的共情】相關文章:
先秦文獻中的“情”05-08
試析法治視野中的大學生權利保護05-27
試析藥品專利無效與侵權中的若干問題探討05-12
試析霸王品牌的成長歷程05-31
試析文解字添奇趣06-01
試析“手段是如何變成目的的?”06-02
試析海洋生態價值的特點及補償05-31
試析我國善意取得制度的完善01-17
試析堅守誠信是企業的重要社會責任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