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圣優39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
論文關鍵詞 圣優39;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 圣優39是用圣豐2A與南恢39配組而成的雜交稻。介紹了圣優39的產量表現和特征特性,并介紹了其高產栽培技術,包括適時播種、培育壯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學管水和防治病蟲害等內容,以期為圣優39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圣優39是南平市農科所用圣豐2A與南恢39配組而成的中秈三系雜交稻新組合。2005~2007年在我市農科所試驗田及我市吳屯、興田等鄉鎮試驗示范,該組合具有群體整齊、株型適中、穗型大、熟期轉色好、高產、抗病、適應性廣等特點,深受農戶喜愛。2008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適合我市山區、半山區和平原區作中稻推廣種植。
1產量表現
2005年在武夷山農科所試驗田試種0.1hm2,經測產,產量達8 707.5kg/hm2,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2%,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在我市吳屯小寺村、興田鎮興田村作中稻種植0.42hm2,經測產,分別比汕優63增產11.2%、12.8%,達極顯著水平。2007年南平市生產試驗平均單產7 839kg/hm2,比對照II優明86增產10.3%,同時在我市洋莊、興田等鄉鎮進行多點示范,面積共3hm2,產量幅度7 350~9 300kg/hm2,平均單產8 106kg/hm2,比對照II優明86平均增產9.2%。該組合表現分蘗力較強、熟期轉色好、產量高、適應性廣。
2特征特性
2.1生育期
圣優39在武夷山作中稻種植平均全生育期138.3d,比對照II優明86遲熟4.3d。
2.2農藝性狀
圣優39株高適中,株型集散適中,稈壯抗倒,葉色淡綠,分蘗較強,成穗率高,后期轉色好。該組合經2006年福建省中稻區試種,結果表明,群體整齊,穗型大,有效穗249萬穗/hm2,株高119.3cm,穗長26.3cm,每穗總粒數168.6粒,結實率79.59%,千粒重28.2g。
2.3抗逆性
該組合2005年在我所試驗田小區試驗中未發現穗頸瘟。在2006年吳屯鄉、興田鎮續試中發現零星的稻曲病。在2007年生產試驗中及在其他鄉鎮種植中未發現稻瘟病和稻曲病,紋枯病較輕。該組合較抗病,抗倒性強,較耐寒。
2.4米質
經稻米及制品檢測中心,主要米質指標:糙米率80.9%,精米率72.8%,整精米率65.4%,粒長6.6mm,長寬比3.1,透明度1級,堿消值6.0級,堊白粒率14.0%,堊白度1.6%,膠稠度70.0mm,直鏈淀粉含量14.9%,蛋白質含量8.7%。糙米率、整精米率、長寬比、膠稠度、蛋白質含量等5項指標達優質米1級標準;堊白粒率、堊白度2項指標達優質米2級標準。適口性好,米質優良。
3高產栽培技術
3.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3.1.1種子處理。浸種催芽前將種子翻曬1~2d,這樣做既可增強種皮透性,增進酶的活性,提高發芽率;又可使種子含水量一致,使其發芽率整齊一致。然后進行種子消毒,用50%多菌靈1 000倍液的浸種1~2d。
3.1.2適時播種。圣優39在武夷山市作中稻種植,應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種,秧齡30d左右。秧田播種量為225~255 kg/hm2,大田用種量11.25~15.00kg/hm2,采用濕潤育秧方式。為確保季節保全苗,應在浸種、消毒、催芽后播種,對發芽率較低的種子可采用直播,注意秧地消毒。
3.1.3加強秧田,培育多蘗壯秧。一是加強秧田肥水管理,秧田基面肥施尿素225kg/hm2、過磷酸鈣375kg/hm2。秧田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增施磷鉀肥;二葉一心期施斷奶肥,插秧前5d施送嫁肥,每次施尿素45kg/hm2;同時做好秧田病蟲害防治工作,培育帶蘗無病壯秧。二是用多效唑促控,在秧苗一葉一心期用多效唑處理秧苗,控制苗高,促使秧苗分蘗,提高秧苗素質。施用前1d放掉秧田水層,用300 mg/kg多效唑2 250kg/hm2濃度為均勻噴霧。
3.2合理密植
圣優39株形集散適中,分蘗力中上,必須播足基本苗,強調叢插2粒谷,規格為23cm×23cm,基本苗90萬株/hm2以上。
3.3合理施肥,增穗增粒
施肥應注意氮、磷、鉀肥合理配施,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后期酌施穗肥,達到保大穗、攻結實、爭粒重的效果。一般基肥占總施肥量的70%;分蘗肥占15%,在插秧后5d施用;穗肥占15%,在抽穗揚花前7d左右施用。保證前期早生快發,后期不缺肥、不早衰。施N 150kg/hm2、P2O5 105kg/hm2、K2O 150kg/hm2。施肥時田間應有水層,待化肥被土壤吸附后再上水,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促進分蘗早發。
3.4科學管水,適時烤田
移栽大田時,做到淺水插秧,移栽后寸水護苗,淺水分蘗。當田間群體莖蘗達到330萬個/hm2左右時開始排水烤
田,控制無效分蘗,以促進根系深扎,延長功能葉壽命,促進稻株個體與群體協調生長,保證有效穗達到255萬穗/hm2左右;復水后掌握間歇灌溉,孕穗時保持淺水養花,后期以干濕交替為主,不宜過早斷水,達到養根、保葉、壯籽、提高千粒重、植株轉色好的效果。收割前7d斷水待收。
3.5加強病蟲防治
病蟲以防為主,化防為輔。主要根據當地病蟲測報,適時做好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和稻瘟病、紋枯病菌等病蟲防治。施防治時,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藥,并按規定的使用濃度噴施,盡量減少農藥殘留污染,提高稻米品質。防治三化螟、二化螟可用呋喃丹顆粒劑25kg/hm2加細沙300kg/hm2,或3%甲基1605粉劑22.5kg/hm2加細土450kg/hm2撒施;在水稻破口期至齊穗期各用20%三環唑1 500g/hm2或2%加收米1 500g/hm2加水900kg/hm2噴霧,防治2次,以防穗頸瘟發生,確保增產增收。
【淺談圣優39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相關文章:
淺談亞麻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03-17
談亞麻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03-18
籽瓜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03-17
淺談紫穗槐的特征特性與栽培技術03-17
淺談機插淮稻9號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03-17
淺探籽瓜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03-18
淺談宜優673水稻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術03-17
淺談山藥生物學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03-17